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作为一部原创的动画电影,罗小黑在世界观的设定上自然与众不同。有关人妖共存的世界观设定,其实已经数见不鲜,例如《狐妖小红娘》《妖怪名单》《一人之下》,等等。中国的妖精文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见于《山海经》等古代神话传说当中,“初生的人类迫切需要在残酷的自然界中找寻到精神上的依托,因此他们首先通过赋予自然物人格化或拟人化的特征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沟通’,正是在这种原始思维的作用下妖怪的初始原型产生了。”[2]古人对于“妖精”的设想,其实就是对难以解释和预测的超自然现象的一种文学性想象,妖精本质上是自然事物的生命体化。因此,妖精文化实际上代表着人类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人妖共存”的设定透露出“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而东方的妖精与西方的妖精有一点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善恶可以相互转化,隐喻的是自然的神秘莫测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罗小黑战记》电影剧照
在《罗小黑战记》中,人类和妖精共同生存,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妖精的内部分化出两个阵营:一方是以风息为代表的主战派,试图从人类手中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领地;另一方是以老君为代表的主和派,通过妖灵会馆和会馆公约维持着人妖之间的和平共处。但故事并没有展现出妖精之间的战斗,而是涉及了一个人类执行者的角色:无限。在某种意义上,无限的身份具有双重含义,不仅体现的是妖精之间的内部斗争,更是人类与妖精之间关系的探索。影片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老君提出的“平衡”思想,二是风息对于人类欲望的描述。在影片设置的宏大世界观之下,观众们也开始主动思索人性欲望的边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哲理问题,并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作出反思。
有关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的文章
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中国文学艺术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但这仅仅只是民族审美思维和价值取向的一个方面,无法概括其全貌。譬如水墨动画,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写意与含蓄,强调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艺术理想;在形象刻画上侧重宏观整体的把握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这样的特点表现在动漫创作上必然是长于抒情而弱于叙事;朦胧的笔法也不利于角色表情、细微动作以及复杂细节的表现。......
2023-08-17
理解动漫文化首先要理解动漫艺术特征。而在艺术研究领域之外,“动漫”一词成为曝光率相对稳定的热词之一。事实上,动漫更偏于一种流行称谓而非严谨的学术概念。2017年3月,哔哩哔哩网站设置新的分区版块“国漫”,用于发布国产动画与漫画,但其中动画作品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这在漫画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在争议声中,哔哩哔哩最终以“国创”代替“国漫”成为新区名称。但可惜的是,“国创”概念并未广泛传播开来。......
2023-08-17
这与音乐创作团队本身的特质有关:一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不足,二是缺乏成熟的动漫制作经验。反观四十年前的经典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古色古香”的音乐贯穿全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8-17
一种观点认为故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故事的最大价值和魅力在于赋予人生以意义。其次,动画故事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某些故事是民族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传播着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全球有99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兔侠传奇》播映权,创造了中国电影出口的不俗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诸多国际荣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概念图......
2023-08-17
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表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宇宙、自然、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于生死、爱恨、生命价值等人类永恒命题的思考,创作者要善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
2023-08-17
“中国学派”开创了中国动画美学的新形式,借鉴传统艺术造型和表演程式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那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其创造性地化用了文学、戏曲、音乐与美术等中国诸多文艺形式中的元素,从中国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丰厚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