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儿童性教育动画视觉表现形式探析

国内儿童性教育动画视觉表现形式探析

【摘要】:就视觉表现形式而言,目前国内儿童性教育动画主要有三种类型。《“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剧照《一分钟性教育》剧照基于儿童独特的视觉认知模式以及这类动画片特殊的题材和内容,性教育动画片对画面的视觉表现形式要求很高。要制作符合儿童接受习惯的视觉表现形式,依然要从儿童心理出发。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中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8]这个年龄范围很广且人的成长也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按照这一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可以将儿童期细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1周岁)、幼儿期(1~6周岁)、儿童期(6~12周岁)、青春期(12~18周岁)。从分类的角度看,儿童性教育动画片可以分为学龄前(6岁之前)、儿童期(6~12岁)以及12岁以上的青少年性教育三大类。年龄分类对动画片的制作也很重要,它是受众定位的重要参考指数。受众定位主要是为了界定动画片的内容,性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年龄相匹配,针对不同年龄层,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目前,性教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性启蒙教育和性安全教育两类,其中性启蒙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性的所有内容,如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9]受篇幅所限,本文探讨的儿童性教育动画片主要针对的是6岁以前的学龄前儿童,其动画内容主要以性启蒙教育为主。

就视觉表现形式而言,目前国内儿童性教育动画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二维动画,比如《“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小猫乐乐幼儿教育》等,这些系列动画片采取每集讲解一个问题的方式,将儿童性教育中涉及的诸多内容化解为一个个4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剧集观看,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这类动画制作成本较低,基本上用Flash动画软件就可以完成,网上大部分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的表现方式都采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玩偶动画,比如《滚滚故事性教育》,其主要形象是熊猫玩偶和芭比娃娃,这部系列动画侧重于儿童的性安全教育,内容实际上是基于前面提到的那部“美国小学防性侵教育片”里的内容,将其要点摘录出来然后分别制作成一段段4分钟左右的短片,同时结合二维动画,强调儿童的性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还有一种是真人结合手绘定格动画,比如《一分钟性教育》,即采用了真实人物绘画过程的定格动画来呈现性教育的内容,同样是分集动画片,每集时长为一分钟,比较符合儿童的观看习惯。此外,这种视觉表现方式与绘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儿童早教阶段,大部分父母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屏幕,以防止其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因此绘本便成了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大部分幼儿是到了3岁以后,才逐渐接触屏幕以及动画片,因此《一分钟性教育》中类似绘本的形式比较容易被低幼儿童接受,虽然这部动画片的内容和台词还有待商榷。

《“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剧照

《一分钟性教育》剧照

基于儿童独特的视觉认知模式以及这类动画片特殊的题材和内容,性教育动画片对画面的视觉表现形式要求很高。要制作符合儿童接受习惯的视觉表现形式,依然要从儿童心理出发。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皮亚杰把儿童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学龄前(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模仿先前发生的动作,这种内化的模仿标志着儿童具有表象能力,出现了“表象的思维”,也称“表象的智慧”。[10]这就意味着,在这一阶段,儿童并不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你想让儿童认为那是什么,你就必须给他们展现什么,你想让他们知道那是苹果,就必须给他们展现苹果。因此,很多动画创作者都会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如何将那些比较尴尬的性教育的内容转化成视觉形象,以便学龄前的儿童接受。在成人的影视作品中,涉及这些内容的部分可以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但是对于只具备“表象的智慧”的学龄前儿童而言,这些画面无法理解。如果表现得太直白,结果就会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杭州妈妈一样,毕竟在成年人的价值观里,这些都属于“隐私”。其实,并非中国家长会提出这样问题,2015年1月,瑞典一个儿童节目播出了一则针对3~6岁儿童的性教育动画片,目的是让儿童了解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了解人体的不同生理特征,但由于画面中出现了两只卡通性器官,结果引来了家长的斥责。[11]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的视觉呈现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如何在直白的具象形象(适应儿童的认知心理)和婉转的抽象形象(适应家长的价值观)之间取得平衡。

1934年,《玲珑》杂志曾记载了一个以毛莨花为例的儿童性教育法,可看出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母亲起初对一个小孩说,毛莨花有一所黄色的房子,毛莨花的一家,用花瓣包住,在这房子里面住着。那小孩或许问:‘他们有父亲吗,或接着问,他们有母亲吗·……’进而说明‘雌蕊母亲的里面,虽然有种子,但只有他是不能长大的’,小孩又问何故,她可以说,须有父亲才能生长”[12]。这个案例现在依然具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对较大年龄的儿童,这个比喻或许会让他们大概明白生命的起源。对于学龄前儿童,这个比喻理解起来或许有点困难,但依然可以作为性知识讲解的先导。笔者认为,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还是要以“儿童本位”为主,而不能以成年人的价值观为依据,这种思维如果转变不了,动画片的视觉元素和形象依然会含混不清,不仅不能为儿童“解惑”,反而会让他们更“疑惑”。反观当前国内的儿童性教育动画片,它们似乎更像是给家长看的。

在这一点上,绘本可能做得更好,目前国内看到的性教育绘本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绘本基本能够解决上述的那种矛盾——如何在直白和婉转间取得平衡,因此在进行视觉元素的选择时,儿童性教育动画片可以参考同类绘本。前面提到的英国动画片《小威向前冲》其实就是改编自同名绘本,整个故事有个明确的目的——解答“我从哪里来的”的问题。画面的主要视觉形象是一群卡通化的精子在进行游泳比赛,全力奔向终点线上的卵子。视觉元素虽然采用简单的点、线、面,却并不抽象,恰好直观到孩子可以理解又不让家长尬尴的程度。同样,由意大利动画大师布鲁诺·博泽托制作的性教育动画片《生命的起源》则是将卵子形象化为一个鸡蛋女王,精子则是一群小人儿,你争我斗地想取得女王的宠幸,故事融合了长发公主等童话原型进行再加工,将“宝宝的诞生”这个具有科普性质的内容艺术化为一则童话故事,其中涉及“宝宝的诞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视觉化的故事情节来解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小威向前冲》绘本封面及内页

由此可见,传统的童话故事原型也可以作为性教育动画片的视觉资源而加以利用,这些童话故事和视觉形象,以口头和绘本的形式流传已久,儿童都比较熟悉,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的创作者如果能将这些故事中的视觉形象提炼出来与性教育内容涉及的视觉形象加以融合,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化解世俗眼光带来的成人价值观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