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动画所呈现出来的完整的事件的集合,而叙事就是“讲故事”的手段和艺术。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动画在叙事上存在的不足,并试图为“讲好中国动画故事”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国产动画中,单线叙事结构所占比重较大。其实,在传统“拯救”模式和“寻找”模式之外,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挖掘。......
2023-08-17
“儿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儿童开始认识自己的性别,初步进入性别角色并对性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对儿童进行完善的性教育,使儿童形成健康的性教育观,只有这样儿童才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健康信息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和性别取向。”[1]性教育的初衷原本是让儿童对自身和生命有所了解,它属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最近几年,儿童性教育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幼儿园及小学曝出的众多丑闻,于是,儿童性教育的另一个目的被凸显出来:通过性教育让儿童提高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国产儿童性教育动画片应该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性教育。民国时期儿童性教育就被当时的教育界和文化界所重视,政府提出“儿童本位教育”的观点,即“厉行教育普及,全力发展儿童之本位教育”[2],这里所谓的“全力发展儿童本位教育”不仅是指儿童在智力和品德方面的发展,还包括身心的健康。1912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的第七条理科要旨便规定:“儿童要知道人身生理卫生之大要”。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在社会和自然项目下,提出儿童要有“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3]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判断这些要求中涉及的“人身生理卫生”和“身体各部的认识”是否包括性器官,但当时的“儿童本位教育”无疑为此后的儿童性教育政策奠定了基础。“本位”意味着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而非传统的“家长制”的教育观点。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当时的杂志在进行儿童性教育时,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一种儿童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遗憾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种“儿童本位教育”并未坚持下来,并且因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关政策执行得也并不理想。目前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儿童性教育的迫切性,但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2017年3月,杭州市的一位妈妈在微博上晒图批评孩子所在的学校发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过于露骨,引发网友热议[4]。笔者特别关注了其后两位网友的评论,一位网友评论道:“看来不止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还要提高家长承受性教育的能力”;另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谈到,可能是课本中的图片和文字呈现的方式让这位杭州的妈妈有些反感。这两位网友的评论恰好反映出我国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很多家长的观念依然没有转变过来;二是对于儿童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商榷,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儿童性教育依然是一件新鲜事物。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系列教材
继传统的绘本之后,最近几年,动画片在儿童性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取决于儿童的认知特点。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子设备和儿童识字软件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儿童较之过去的儿童在同年龄段上,词汇量提高幅度很大,但即便认识字数比较多,对于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力仍然有限,因此绘本和动画片成了儿童性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不过,绘本通常需要由家长来辅助讲解,儿童性教育的专业性又比较强,如果家长讲解的方式不对,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此外,还得考虑部分家长“承受性教育的能力”,在讲解过程中是否会显得尴尬。因此,通俗易懂、视听兼备的动画片便成为儿童性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动画片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在动画片中儿童可以观看到生活中缺少或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各种动物、各种声音、各类场景、各种常识,学龄前儿童动画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知识和儿童的记忆……强化和加深了孩子对于良好习惯进行学习的动力。”[5]由此可见,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禁忌,但在儿童性教育中却必须要涉及的内容,很适合以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儿童,同时也可以避免家长讲解时的尴尬。
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动画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外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的起步较早,比如英国《小威向前冲》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部。前些年我国的儿童性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时,很多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看这部动画片来解答那个令他们十分头疼的“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从而达到性启蒙教育的目的。2013年,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制作了一部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爱的种子》,这部动画片并非学生的课堂习作,而是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结合教育部的观点,制作出的全面、系统的“小学性健康教育系列动画”,它让不同年龄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接受相关性教育知识。[6]但遗憾的是,这部动画片目前在网上已不见踪迹。2017年6月11日下午,由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联合开发的一部儿童性教育动画片《“丁丁豆豆”成长故事》首映式在广州大剧院举行,号称国内第一部儿童性教育片[7]。2018年,由于网上曝出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丑闻事件,作为一种预防机制,许多网友转发了一部“美国小学防性侵教育片”,同样也是采用动画的形式。随后,国内一家动画工作室便制作了一部类似的动画片,收到不错反响。
有关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的文章
故事是动画所呈现出来的完整的事件的集合,而叙事就是“讲故事”的手段和艺术。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动画在叙事上存在的不足,并试图为“讲好中国动画故事”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国产动画中,单线叙事结构所占比重较大。其实,在传统“拯救”模式和“寻找”模式之外,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挖掘。......
2023-08-17
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一种观点认为故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故事的最大价值和魅力在于赋予人生以意义。其次,动画故事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某些故事是民族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传播着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全球有99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兔侠传奇》播映权,创造了中国电影出口的不俗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诸多国际荣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概念图......
2023-08-17
“走出去”战略由经济领域跨越到文化领域,显示出中国文化全球发展的态度与决心,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先进性足以支持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文化领域不容忽视的一极。此后,文化走出去在对外交流中的长期性战略地位得到肯定,频繁出现在国家各项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规划中。“走出去”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文化影响力挂钩,被提升到文化安全与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走出去”成为关乎民族命脉与世界文明的宏大命题。......
2023-08-17
这与音乐创作团队本身的特质有关:一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不足,二是缺乏成熟的动漫制作经验。反观四十年前的经典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古色古香”的音乐贯穿全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8-17
而“边缘”路径指的是低涉入度的口碑接受者和潜在消费者凭借情感波动引发态度转变,他们更多关注以效用为中心的口碑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刺激信号与情感启发从而对口碑产生相应的反馈。......
2023-08-17
“中国学派”开创了中国动画美学的新形式,借鉴传统艺术造型和表演程式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那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其创造性地化用了文学、戏曲、音乐与美术等中国诸多文艺形式中的元素,从中国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丰厚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023-08-17
日本动漫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优质作品的层出不穷,而大批量优秀作品的创作完成与日本动漫产业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日本动漫产业盈利的重头戏在衍生产品开发。日本国家对于卡通营销接受程度较高,动漫授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卡通明星不但可以代言产品,也可以成为地区或行业的宣传符号,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度。强化导演的品牌效应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又一特征。......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