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动漫:重拾传统幽默,探索国际市场

中国动漫:重拾传统幽默,探索国际市场

【摘要】:另外,中国各类喜剧文艺作品都可以成为幽默表达的灵感和源泉。目前,许多动画片虽然打上幽默搞笑的标签,喜剧表现却乏善可陈,甚至有恶搞和拼贴之嫌,与民族化的幽默实在是相去甚远。当务之急便是要重拾中国的幽默传统,充分发掘中国喜剧艺术中的成熟经验和独特表达方式,让观看中国动画的国内外观众能够真正地“会心一笑”。

很多现代观众经常评价国产动画“不够搞笑”“缺乏幽默感”,似乎中国动画天然就缺少一种幽默的基因。其实不然,回顾中国动画发展史,曾经出现过许多经典的、富有喜剧色彩的动画故事,也产生过许多让人难忘的喜剧形象。《过猴山》《猪八戒吃西瓜》这些取自民间文学和谚语的故事,在没有台词和对白的表演下,仅仅通过夸张的表演和生动的动作便营造出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传达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幽默态度。“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阿凡提”等都是中国动画史上经典的喜剧角色。

《过猴山》剧照

《三个和尚》剧照

事实上,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诙谐、幽默的传统,从《笑林》《笑府》《广笑府》《笑赞》等书中就可以看出。《笑赞》中讲述了一则讽刺吝啬鬼的笑话,“一人拾甘蔗渣唆之,恨之无味,乃骂曰:‘那个懷牢,吃的这等尽情。’”[18]中国幽默喜象征、好讽喻、重教化的特色和针砭时弊、干预生活的传统,从这时便显露出来了。另外,中国各类喜剧文艺作品(如杂文、相声、小品、民间笑话)都可以成为幽默表达的灵感和源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外来动画的竞争压力,创作者在抛弃中国动画传统美术风格的同时,把民族文化中的幽默传统也一并舍弃了,观众再看不到“阿凡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饱含民族智慧和喜剧色彩的角色。目前,许多动画片虽然打上幽默搞笑的标签,喜剧表现却乏善可陈,甚至有恶搞和拼贴之嫌,与民族化的幽默实在是相去甚远。

幽默在中西方有各自的源流且相互之间在民族性格、价值取向以及风格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民族幽默给当代的动画创作者提供了一笔无价的财富,这笔财富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每一位动画人面前的课题。当务之急便是要重拾中国的幽默传统,充分发掘中国喜剧艺术中的成熟经验和独特表达方式,让观看中国动画的国内外观众能够真正地“会心一笑”。

(作者简介:刘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1]吕学武:《动画的“中国学派”研究:中国动画艺术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9页。

[2][美]罗伯特·麦基著:《故事》,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3]孙立军:《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创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17、18页。

[4]数据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http://www.nrta.gov.cn。

[5]2019年2月,各省广电系统陆续公布了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网络视听节目的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从2019年2月19日起,投资总额超过500万元的网络动画片在开始制作前,制作机构需登录“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自行登记备案。

[6]三文娱:30部重点网络动画备案,B站5部,传奇题材11部,http://www.3wyu.com/21227.html。

[7]郭亚东:《传统文化题材在动画影视剧创作中的拓展和改造》,《电影文学》2013年第8期。

[8]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9]宫承波、朱逸伦:《中国少数民族动画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当代传播》2017年第1期。

[10]宋媛媛:《近年来国产电视动画叙事结构研究》,《传媒论坛》2018年第12期。

[11]温雪青:《民间文学的情节与结构直接影响国产动画的创作》,《数字传媒研究》2017年第9期。

[12][美]约翰·霍华德·劳逊著:《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邵牧君、齐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447页。

[13][法]热拉尔·热奈特著:《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14]三幕剧的结构一般包含两处重要的情节点:以120页(每页相当于一分钟)的标准剧本为例,第一个情节点一般在25页至27页的位置,第二个情节点一般在85页到90页的位置,分别位于影片开始和结束的约1/4处。

[1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16][美]艾伦·卡斯蒂著:《电影的戏剧艺术》,郑志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

[17]孙立军、孙平、牛兴侦主编:《中国动画产业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3页。

[18]靳凤:《论动画中的中国式幽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