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动漫走出国门,探索文化传承

中国动漫走出国门,探索文化传承

【摘要】: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表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宇宙、自然、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于生死、爱恨、生命价值等人类永恒命题的思考,创作者要善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

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表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宇宙、自然、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于生死、爱恨、生命价值等人类永恒命题的思考,创作者要善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其中难免有一些因为受到时代局限而不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思想,需要创作者仔细加以辨别,对于那些落后的、宣扬封建迷信、消极的思想观念在创作时要予以摒除,着力表现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使人进步的思想观念。[9]以《封神演义》为例,它是我国篇幅最大的神魔小说,其中变化无穷、天马行空的法力以及张扬个性、反叛抗争的精神至今为人称道,但是受到当时宗教的影响,其中“宿命论”的思想同样根深蒂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唯心思想如果放在今日,便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唯物主义人生观格格不入。

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还有许多领域尚待开拓。就目前的创作现状来看,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的目光还只是停留在特定的类型上,其中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居多,但中国古典文学无论是体裁还是类型都远远不止这些,戏曲文学、传奇小说、诗词歌赋、思想著作等都是可供开发和改编的题材。有观众经常抱怨中国动画“不好笑”,其实中国的幽默传统在文学中由来已久:先秦散文中有大量的幽默故事,如《孟子》的“攘鸡”、《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人”;魏人邯郸淳所撰《笑林》三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笑话专集;《世说新语》一书诙谐幽默之语比比皆是。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汲取喜剧灵感,创造出中国动画独有的喜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