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动漫走出去:说教严重,缺乏动画特性

中国动漫走出去:说教严重,缺乏动画特性

【摘要】:教化功能被不断强化,而动画的想象力、灵动感则难以寻觅,甚至连轻松的娱乐都没有了。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不仅要强调内容的积极向上,更要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充分考虑儿童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他们虽然想要从动画和故事中得到启发,但却十分反感那种故作高深、强行灌输的窠臼,在经历了现实的重重压力之后,成年观众渴望从动画中得到一种“童心”的审美体验。

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因为题材的特殊而天生具有文化传承的义务和责任,这便容易造成创作时的先入为主,创作者为了保证故事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导向正确,往往是以牺牲趣味性、想象力等动画特性为代价的。

好的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应该是“寓教于乐”,而当前的创作却是有“教”无“乐”,浓厚的说教色彩往往导致“小孩看不懂、大人不爱看”的尴尬局面。改编自《三字经》的动画片《新三字经》,并没有发挥动画夸张想象的特点将原著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之类的内容通过故事形式演绎出来,而是让一位老先生带着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讲解《三字经》:每一集先让学生朗读两句原文,然后老师解释这两句的意思,最后布置学生背诵,简直是标准的课堂程序!教化功能被不断强化,而动画的想象力、灵动感则难以寻觅,甚至连轻松的娱乐都没有了。

中日合拍的动画连续剧《三国演义》号称鸿篇巨制,在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上基本还原了原著。但是单从动画的角度来看,则显得中规中矩、创意不足,整部作品更像是真人电视剧的翻版,人物造型过于严肃正统、故事情节完全照搬原著文字。在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动画艺术的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晦涩难懂的文字以适合的音画形式得以呈现,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不仅要强调内容的积极向上,更要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充分考虑儿童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儿童的注意力和自制力较为缺乏,因此鲜艳明丽的色彩、活泼可爱的角色更能吸引和唤起小朋友的注意,进而深入故事情节当中。另外,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抽象和简化处理,这便要求创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抽象概括能力。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他们虽然想要从动画和故事中得到启发,但却十分反感那种故作高深、强行灌输的窠臼,在经历了现实的重重压力之后,成年观众渴望从动画中得到一种“童心”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