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有效交往,避免伤害对方情感

如何有效交往,避免伤害对方情感

【摘要】:交往中,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便下令不肢解,而是把养马人交给狱官处理。晏子如果直接向齐景公建议减轻刑罚,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齐景公的不悦,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事,这时,即使你已经看破对方的心思,也要把握好分寸,给对方留足面子,最好不要直接点破。交往中,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有时我们心里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嘴上却不肯承认,因为承认自己错了,就太没面子了。而这时如果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也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或者反唇相讥,甚至对指出自己错误的人心生怨恨。

由己推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比如一个轻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人带来难堪。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错误”吗?绝对不会!

聪明的人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说话如直炮筒子般的人未必会受欢迎!

理论上讲,待人处世中应该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备加赞赏。

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

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仅仅因为区区小事,非原则性问题而失去人脉,真是毫无意义,悔之晚矣!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起了愁。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束束乱发,每束头发上都戴着一顶乌纟少帽,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

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是待人处世高明的“说话会拐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达到预期的目的。

说话委婉可以巧妙劝说上司改正自己所作出的错误决定,让上司从你婉转的话句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

有一次,齐景公让养马人给他养一匹他最喜爱的马,不料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让人拿刀把养马人肢解掉。这时,晏子正好在景公跟前,见左右拿刀进来,便阻止了他们,问景公道:“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上哪一部分入手呢?”一听这话,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尧和舜都是古代明主,他们从来不用酷刑。便下令不肢解,而是把养马人交给狱官处理。晏子又说道:“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死了,请让我数数他的罪状,好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交给狱官。”景公说:“可以。”于是,晏子就数落养马人说:“你知道你有三大罪状,应判死刑。君王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死罪之一;你把君王最爱的马养死,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君王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知道了肯定会怨恨国君残暴,诸侯们听到这样重马轻人,肯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甚至加兵于我们。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百姓积下怨恨,让我国的国势被邻国削弱,这是死罪之三。你有这三条应判死罪的原因,就把你交给狱官吧。”景公听了晏子的这些话,猛然醒悟,赶紧说:“放了他吧,不要为此而坏了我仁义的名声。”

聪明的人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晏子如果直接向齐景公建议减轻刑罚,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齐景公的不悦,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由此可见,即使真理站在我们这边,用最温和的态度对他说“你错了”,对方要接受这样的事实都是困难的。因此,在好心提醒别人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一位人际关系学家对此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或者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用若无其事或者提建议的方式提醒别人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人脉箴言】

总之,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这会让你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