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内容提要
一、生活本身就是战斗,就是奋斗。人类的历史,是充满着战斗意味的历史。
二、我们的抗战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为了世界正义,也为了我们民族的自由解放;我们是以战争来消灭战争,我们需要和平,但不是需要屈膝投降、亡国灭种的和平。只有在一切平等的原则上,才谈得上和平。
三、抗战固然是伟大的战斗,建国也是一种最英勇的战斗。战时是有形的战争,平时是无形的战争,“平时一如战时,战时一如平时”,这是生活即战斗的看法。
四、所谓战时生活,并不是要全国人民都扛起枪杆到战场上作战;从事其他工作,只要于抗战有利益,只要是为了争取最后胜利的实现,也可以叫做参加了战争。
五、战时生活的内容:1.简单——生活不力求简单、合理,便熬不过战时的苦痛,还会动摇我们对抗战建国的信心。
2.机警——我们平日生活不机警,日子过久了,就变成麻木不仁,对一切没有感觉,事到临头,便手忙脚乱。
3.迅速——迟钝缓慢,拖延推诿,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毛病。我们要认清我们国家的落后性,加倍努力,兼程并进,迎头赶上。
4.确实——我们需要迅速,同时又需要确实。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节约——集中我们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地应用到抗战建国的伟业上,才不致浪费,才够得上节约。
6.相互亲爱相互帮助——彼此相顾,相互督促,团结一致,安危与共,生死与共,相亲相爱,相互帮助,来渡过难关,争取光明的到来。
各位同学:
今天第四次和诸位讲话,题目是“战时生活”。前两次同诸位讲过“军事管理和集体生活”,今天讲的题目,就是继续前两次而来的,所以这三次讲话可以说是一个题目。
生活本身就是战斗,就是奋斗。人类祖先——太古时代的人,没有一天不在战斗,不在奋斗,因为只有战斗,只有奋斗,才能生活,才能生存。最初和自然战斗,因为野兽危害他们,所以不能不战胜野兽。他们把野兽的肉拿来充饥,把野兽的皮拿来御寒。在今天,我们可以看见非洲黑人与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还保存着太古时代的状态,即是和自然战斗,来维持生活与生存。后来人类渐渐进步了,能够制造工具——锄头刀斧等,陆续地把自然支配人类的威力降低了;接着不断地在征服自然。但从此以后,人和人之间的战争却又发生了,在野蛮时代可以看到甲部落和乙部落的战争,乙部落又同其他部落战争。部落和部落为什么有战争?也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的延续。后来部落发展为国家和民族,而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又发生了战争,今天我们又看见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弱小国家的战争,过去如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战争,现在如日本强盗对我们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最好的例子。此外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为了争夺殖民地,也发生了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也有战争,那便是工人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和斗争。总括一句话,人类的历史,就是充满着战斗意味的历史。要到什么时候人类才会停止战争呢?我们的答复是:要到总理说的大同世界实现的时候。但这大同世界的实现,离今天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恐怕今天在座诸位都看不见未来的大同世界的实现。要实现这大同世界,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既生在这个战争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就需要着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治上,在文学上,在艺术上,都表现了反战非战的空气,这是为了人类和平与幸福,不愿残酷的战争重演而发出来的微弱的呼声。然而这微弱的呼声,终究挡不住法西斯侵略者的魔手。在今天,我中华民族正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我们正需要以牙还牙,反对日本法西斯强盗的侵略。我们今天的抗战在本质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不同,我们抗战正是为了人类和平与幸福,为了世界正义,同时也是为了我们民族自由解放,我们是以战争来消灭战争。目前还有许多理想主义者在这样地想着:为什么人类还有战争呢?战争的结果不是到处破瓦颓垣断肢残臂么?不是号哭与呻吟么?不是留下千万无人赡养的孤儿寡妇么?但理想主义者并不知道,今天还存在着法西斯侵略者,战争在今天便无法避免。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便不应抱着这样不合实际的空想,今天日本法西斯强盗正在进行亡我国家民族的侵略战争,倘若我们不起来抵抗,不用战争来消灭战争,那便是汪精卫的投降政策,那便是汪精卫所主张的“和平”,我们只有准备做敌人的顺民和奴隶这一条死路。但是我们是否需要和平呢?我们是保卫世界和平维护人类正义的急先锋,我们当然需要和平;不过我们需要的和平,绝不是屈膝投降亡国灭种的“和平”,也绝不是敌为主子我为奴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和平”。像这样,绝不能得到和平。“不平则鸣”,自然更说不上和。我们只有在一切都平等的原则上,才谈得上和,也才能谈得上和平,汪精卫主张的“和平”,正和我们相反,他曲解总理遗教来替他的投降论调辩护,他断章取义地附会总理所说的话来做他投降论调的根据。总括一句话,他的“和平主张”,是亡国灭种屈膝投降的主张,凡不愿做顺民和奴隶的黄帝子孙,是没有一个不反对这种主张的。
我们对日本法西斯强盗的神圣抗战固然是一种伟大的战斗,但我们今天的建国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战斗。我们今天的建国伟业,是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进行的,也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伟业的进行,就是一种最英勇的战斗。
抗战建国的伟业是一种英勇神圣的战斗,想来大家已经明白了。有形的战斗和战争,是大家最容易看到最容易感觉的;那无形的战斗和战争,大家便不容易看到,便不容易感觉。大家要等到大炮响了,敌机来轰炸了,人死了,房屋烧了,才看见战争,才感觉到这是战争。其实,我们平常时又何尝不在战斗、不在战争中呢?例如最近霍乱很流行,我们打针,我们进行许多防疫工作,难道这不是在同病菌战斗吗?难道这不是在同病菌战争吗?一般人把平时和战时很呆板地很固定地分开来,这是最不合理的看法。正确一点说:不过平时是无形的战争,战时是有形的战争罢了。假如说:大炮响了,敌机来轰炸了,人死了,房屋烧了,才算是战时,酒馆旅馆热闹了,戏院满员了,就算是平时的话,那么,现在的桂林及后方其他重要都会里酒馆旅店又何尝不热闹呢?戏院又何尝不满员呢?难道我们还能说现在是平时吗?总裁说过两句最值得注意的话,即“平时一如战时,战时一如平时”,这就是说:平时应和战时一样,战时应和平时一样,平时与战时不能有绝对的区别,这便是生活即战斗、生活即奋斗的看法。
现代国家工业的发达,交通工具的完善,海陆空军的齐备,他们哪一天不是在准备战争呢?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固然不消说,就是民主国家如英法美各国又何尝不是在那里准备战争呢?甚至苏联,又不是一样在准备战争么?虽说,我们到巴黎,到伦敦,到柏林,到罗马,到莫斯科,到华盛顿,都看不见战争的气象,都感觉不到战时的气象,但是,他们在实际上都在准备战争,只要动员令一下,不到几个钟头便可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拿中国的古话来说,这便是“安不忘危”;意思即是说平日安乐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危难的一天;也可以说,安就是平时,危就是战时。“安不忘危”就是“平时一如战时”,一个国家应该如此,一个人也应该如此。
所谓战时生活,并不是要全国人民都扛起枪杆到战场上作战。拿现代战争的立体性来说,根本就没有前方和后方的区别;再拿全国总动员的意义来说,全国人民或直接参加战争,或间接参加战争,都没有一个人不被纳在战争的范围以内。其次,现代国家的分工是最严密的,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岗位,但一到战时,各人的分工,便都集中在争取胜利这一点上面。再次,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决战,而尤在于整个国力的决斗。大家明白了这几点,也就会明白“所谓战时生活,不是要全国人民都扛起枪杆到战场上作战”这一句话,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国力是什么?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这三种力谁多些,谁好些,谁就能够胜利。可是,人力物力财力,都要有组织,有计划,才能够动员起来,才能够发生伟大的力量;否则,便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尽管今天我们失去了许多都市,在战场上打了几次败仗,但是不是我们真的失败了呢?没有。因为这还不是国力的决斗,我们的国力还足够支持这一战争至三年或五年之久,反之敌国却真的失败了,因为它梦想不到我们会抗战,而且能够支持抗战至两年之久,因为它梦想不到动员了这样多的兵力花费了这样多的金钱继续打了两年之久的仗,还不能结束战争,反而使泥足愈陷愈深。不过如果我们没有组织,没有计划,不能够积极地动员起来,那么,即令我们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依旧没有用处,即不能与敌人作国力的决斗。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一方面固然说“平时一如战时”,他方面却不能不强调“战时一如平时”这句话。你们常唱的《军民合作》这支歌,不是有“挖战壕、送子弹、抬伤兵、做茶饭”的句子?里面已经显示了要打胜仗,首先还得要实行军民合作。军民合作的内容,绝不止此,进一步如后方增加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努力国防建设,厉行国民精神总动员等,又何尝不是为了争取“胜利第一,军事第一”而发生的“军民合作”之最高度的表现呢?我们的抗战,叫做全面抗战。这就是说:不单是军事动员,还应有政治动员、经济动员、文化动员紧密地配合着,才符合全面抗战的真义,才能够争取最后胜利的实现(当然,所谓全面战争,另外还有一种意义,即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根本没有前方和后方的分别,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能逃过在战争之外,依照这个看法,也叫做全面战争)。这样看来,可见不一定拿起枪杆上前线杀敌才叫做参加战争,就是从事其他工作,只要于抗战有利益,只要是为了争取最后胜利的实现,也可以叫做参加了战争。所以说:我们要分工合作,我们不能放弃平时工作,也只有加强平时工作才能够加强力量。中国老话说“处变如处常”,这就是说战时生活要和平时一样,然而这并不是说平时吃两块钱的肉,战时也要吃两块钱的肉,平时穿七八十块钱一套的衣服,战时也要穿七八十块钱一套的衣服,这是说战时要和平时一样有秩序,战时一样要进行平时的工作。如果战时不能和平时一样有秩序,如果战时停止了平时的工作,则一切都陷于混乱状态,又还有什么力量作战呢?比方说前天敌机来轰炸,我们就停止了工作和学习,大家只是躲在岩洞里,倘若天天有警报,像这个样子下去,那还成话吗?我们绝不能让它这样下去,就是敌机来轰炸,我们也一刻不能停止工作和学习,外面不能工作和学习,我们便到岩洞里工作和学习。总裁所说“平时一如战时,战时一如平时”这一句名言,就是从生活即战斗得出来的结论,假如不了解这两句话的真义,就会以为总裁的话是矛盾的;假如能了解这两句话的真义,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两句话的统一性来了。
以上一段,只说到战争与生活的关系,就已经讲了四十分钟,而什么是战时生活还没有说到,现在进一步说到战时生活的内容。
第一,战时生活要简单。——我们平日的生活,是拖泥带水繁文缛节的生活,像这样的生活,绝不能应付今天变化不居的战时环境。拿一般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从早至晚,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浪费,真是不知如何计算。大家不要以为我个人的浪费,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如果大多数人都这样浪费,则浪费的总和,便又不能不算国家民族的损失了。一般人且莫去管他,最可怕的是号称是国家柱石社会栋梁的青年学生——受过集体训练经过集体生活的青年学生,他们的生活也和一般人没有两样,也是在这样地去浪费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在这样地过着不合理的腐败生活。像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是受不起战争洪流的冲洗的,经不住大时代熔炉的钢炼的,是不能适应今天变化不居的战时环境的。我们平日的生活,是最不合理最繁琐的生活,是最浪费最腐败的生活,对“平时一如战时”这句话,根本就不了解,根本就没有体验过,所以一到战时,生活上便感觉到起了急激而突然的变化,处处感觉到不安,时时感觉到不便,像这样下去,自然要被战争淘汰,要为大时代所摒弃,还谈得上适应变化不居的战时环境吗?我们对倭寇抗战是持久战,十年八载的长期战争是说不定的,倘若我们的生活不力求简单,不力求合理,便会熬不过战时的苦痛,挨不过战时的困难,甚至还要动摇我们对抗战建国的信心,这是异常危险的。
单拿食一项来说,就不简单,就不合理。广州人除了二餐之外,还要上茶馆吃点心,江南一带也盛行着上茶馆的风气。但回头看看我们的敌人,便完全两样,他们的学生公务员和劳动者在外面午餐的时候,都用那早上从自己家里携带出来的“便当”,“便当”是一个五寸长三寸宽一寸高的盒子,那里面盛着少许的饭,菜就是两三片萝卜和一条手指头大小的鱼,这样就算是一餐了;他们爬山的时候,把饭捻成一团,里面包着一粒梅子,梅子是预备吃好饭让它放在口里去生津液的。这是他们的平时生活,和我们今天的战时生活比较,那我们便比他们优越多了,直到今天,我们每餐还保持着三个菜,而饭是凭你的量来吃的,绝对不受限制。单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生活,就不够简单,就不合于战时要求;至于其他生活部门,则更谈不到简单两个字,更谈不到适应变化不居的战时环境。抗战建国的重负,放在我们的双肩之上,我们要下决心受战争洪流的冲洗,我们要咬紧牙关接受大时代熔炉的钢炼,我们就得首先改造我们的生活,使它简单化合理化,这是第一点。
第二,战时生活要机警。——我们平日的生活最不机警,日子过久了,就变成麻木不仁了,对一切没有感觉,更没有反应。一件事情不能看到其发展,不能预料其发生,等到事情临到头上来了,自然是手忙脚乱,不能很恰当地去应付它,去处理它,后来事情弄坏了,也只有“呵呵”的一声,轻描淡写地便过去了。事情过去了,如果能够反省一下,能够检讨一下,诚恳地接受过去的教训和经验,还来得及改正,还有进步的希望;倘若不能够反省,不能检讨,其结果便是同一件事可以坏至若干次,事情愈坏得多,便愈没有感觉,便愈没有反应,时日既久,自己也就愈弄愈懵懂了。像这样,便是不机警的结果。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听见了炮声或爆炸声,马上就会睡到地下;然而我们听见了,却还在说:“这是什么声响?”有时警报发放了,却还在咕噜着:“这样东西不见了,那样东西不知摆在哪里。”叫了半天,紧急警报又发放了,那时他还不忙不慌;等到敌机在空中响了,他才赶忙地乱跑,倘被敌机发见了,那自然是机关枪扫射,不会和我们讲客气的。幸而没有中弹,便说“运气真正好”,不幸而中了弹,那就要大叫倒霉了。
这次敌机轰炸桂林,死了不少的人,可是去年炸了几次,却总共也没有死过这多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敌机有几个月没有来轰炸桂林,所以大家就有些麻木,并且因为好几次发放了空袭警报,都没有紧急警报,大家也就以为这一次不过和平时一样拉拉空袭警报罢了,不见得敌机就会真的来轰炸,大家抱着这种莫名其妙的侥幸心理,结果我们竟蒙了重大的损失。甚至还有更奇怪的事情,竟有荒唐无稽的人在计算,发放警报的时间,假定今天是上午八时发放警报,便大叫大嚷说明天也是这个时候要发放警报。因此太阳一出便躲到岩洞里去了。要是某天下午两点钟发放了警报一次,这荒唐无稽的人便又改变口调,说以后上午不要躲警报,反而下午要躲警报。他们不知道敌人的残酷,更不知道敌人的诡计多端。难道敌人要预先大声地叫:“喂!站开些!我们要来轰炸了!”说句实在话,敌人绝没有这样傻,而我们这些荒唐无稽的人在客观上却无意识地起了汉奸的作用。像这样,便是我们生活最不机警的表示,也就是我们一种侥幸苟免的心理的最明确的表示。我只要举出这个显明的例子,大家便可以拿来对自己的生活详细地检讨一下。
第三,战时生活要迅速。——迟钝缓慢,是我们平时生活最大的缺点。因为我们平日最不注重时间,脑海中根本没有时间观念,与人家相约会面,差上半个钟头,并不算一件奇怪事情,你的表和我的表比较,差上十五分钟,也不认为稀奇,反而自己解释说“差一点无所谓”,就由于这一些,便养成了我们迟钝缓慢的习惯。在工作上也是如此。例如一件工作交下去,限三天完成,一定要五天才能够完成;所以在交下工作的时候,有丰富经验的人,一定不说“限三天完成”,却说“一天完成”,因为说了后面一句,到了下面自然是把“一天”改作“三天”了。又如上办公厅的工作同志,脑海里只有八个钟头的工作时间,倘若在临下办公厅前十分钟交来三两件公事,他多半是把他搁在一边,到明天再来处理,而很少有利用这十分钟或延长半点钟把它办妥的。大家试想,如果是三两件普通公事,还不要紧;假若是含有时间性的公事,那便糟到不可收拾了。像上面这些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总括一句话:迟钝缓慢,拖延推诿,便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毛病,根本上谈不到迅速两个字。
我们是落后的国家。事事不如人,我们要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建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努力的问题。说到这里,我们首先就应该注意到我们这个国家的落后性,认清楚我们自己事事不如人,我们注意到这一点,认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力求进步来克服这一落后性,我们才能够加倍努力兼程并进迎头赶上。总裁训示的“一钱当两钱用,一人当两人用,一天当两天用”,便是针对这一个主要需要而说的,我们应该接受并实行总裁的训示,首先就应该从生活上做到迅速两个字。如何才能够做到迅速两个字,第一就要生活有计划,第二就要做到合理简单的生活。做到了这两步,我们才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了”的地步,才能够克服迟钝缓慢的弱点,才能够迅速。
第四,战时生活要确实。——单单做到了迅速,够不够呢?不够,异常不够。因为一般人的弱点,就是只看到迅速一方面,而没有见到确实这一方面,于是潦草塞责的,敷衍了事的,便随时随地都有,所以古人说“欲速则不达”,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需要迅速,同时又需要确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的,多半是“大概”、“大约”、“或许”、“约莫”、“差不多”、“也许会”、“几乎如此”、“仿佛如此”这一类的字句,这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对一件事或对一个问题采取了可可否否的态度,是采取了可左可右可上可下的态度,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示,这是怕负责任的表示,这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异常重大,我们应该努力去纠正它,去克服它。
拿学习来说,我们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地步,一点也不能模糊,绝不能说“我约莫知道了”;倘若我们真的不知,也应尽力求知。拿工作来说,我们应该做到定期完成的地步,甚至应该用突击的方式在定期以内完成,一点也不能含混,绝不能说“我大约二三天内可以把它完成”,是两天便是两天,三天便是三天,绝不应该这样拖泥带水。拿生活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丝毫不苟且的地步,一点也不能懒散,绝不能说“我或许可以早起早睡,倘若我精神好的话”,应早起早睡便应早起早睡,绝对不好另外找些原因来掩饰自己的毛病。只有这样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才能够达到“确实”两个字的要求。
比方本人是实际上主持本校训练工作的人,倘若有人问我:“贵校有多少学生?每月经费若干?”我答道:“大约有千多学生,每月开支三万余元。”诸位想想,这成什么话。又如在作战的时候,如果指挥官作敌情报告,说某处大约有敌千余,又说由此处到某处约莫有三四十里路,诸位又想想,像这样还能作战吗?更谈得上打胜仗吗?诸位不久就要出去投身基层建设工作,在今天的战时不但工作繁重,而且件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战争有关,如果不能做到确实两个字,便不能说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且对抗战与建国都是有害的。所以希望诸位赶快锻炼生活中“确实”这个优点,来应付马上就要加在诸位肩上的工作。
第五,战时生活要节约。——上面说过,我们平时的生活,最不简单,最不合理,最无计划,惟其如此,所以我们过的是浪费的生活。在今天,我们只有一个工作,就是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完成建国的伟业,因此,我们应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人力,来达成这个伟大任务。不但应该集中,而且应该使我们的物力财力人力都使用得恰当,支配得合理,有精详的计划,有严密的组织,才不致浪费,才够得上节约。
拿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吧,还没有做到节约两个字。我们每天的消耗,如文具纸笔,如柴火煤油,其数量都大得很有可观,但里面真正用到工作和学习上面的,顶多不过百分之五六十,其余的百分之四五十,大都是随便浪费了。再就时间和精力来说,也使用得很不合理,浪费之处也很多。今后物质条件将更形困难,加上我们肩上的工作和应该学习的东西更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要渡过这个难关,就得厉行节约,使一分物力一分时间一分精力都使用得更加合理。
第六,战时生活要相互亲爱相互帮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能团结,好像一盘散沙。的确,我们是散漫,是各自替各自打算盘,一种农民型的生活,到处都表现着。所以“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便成为各人明哲保身的金科玉律。
本校集体生活的训练,就是矫正过去“各自替各自打算盘”的生活,养成大家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我们要彼此关顾,相互督促;我们要团结,要一致;所以“手携手一路走”,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主要口号。
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各自为各自打算,当然不会而且不能相互亲爱相互帮助。本校的集体教育,便是和个人主义的教育斗争的教育,它是从集体活动中,从组织活动中,去克服个人主义的缺点,来提高相互亲爱相互帮助的精神。我们反对的是个人主义,并不反对个性的发展;所以集体主义的教育,也着重特殊的个别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是呆呆板板的均一主义,更不是某一种类的定型化。恰恰相反,特殊的个别的进步与发展,在集体生活中,在互相亲爱、互相帮助的精神中,反倒引起了并帮助了一般的大家的进步与发展。
军事管理要养成万众一心的精神,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够作战,才能够克敌制胜。要养成万众一心的精神,首先就要提高相互亲爱相互帮助的精神。军事管理注重阶级服从,但这是就工作岗位来说的,是就各人的任务来说的,他的作用,是在完成工作与任务,所以上级命令下级,绝不能恣意地擅作威福,下级服从上级,也不是盲目地任人调摆。明白了这一点,便能够明白阶级服从和相互亲爱与相互帮助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而是互为表里的。
战时生活尤其需要相互亲爱相互帮助,因为在战争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是安危与共,生死与共,我们还能够各自打各自的算盘吗?我们还能够彼此猜忌各抱成见吗?各位同学来自99个县,虽然过去不相识,但是,现在大家已经是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面。并且大家生活在战争里面,大家都担负着抗战建国的使命,都担负着“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使命,所以大家应当相亲相爱,相互帮助,来渡过当前的难关,争取将要到来的光明。
上述六点,便是战时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实,这些主要内容和集体生活及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为用。真正能够过着集体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接受严格的军事管理;能够真正接受严格的军事管理的人,才能够惯于战时生活。反转来讲,能够接受严格的军事管理的人,才能够了解集体生活的真正意义;也只有能够了解集体生活的真正意义的人,才能够惯于战时生活。我们根据这个看法,所以本校的训练,把军事管理、集体生活与战时生活三者看得同等重要,并且把这三种东西看成一个统一体。诸位听过我这三次接连的讲话,对于这一点,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现在留下的问题,只是要求大家切切实实地执行。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自隋至唐初,食盐无税。德宗时,罗掘益密,凡茶漆竹木皆税十之一,以供国用,又于道津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海禁未开以前,我国工业都不能脱掉手工业的范围,不过到了隋、唐之世,手工业已形成为独立的生产事业,而行会制度,亦从之而兴〔204〕。至于毛织品,则已详见第二十六章,兹不赘述。市署掌百族交易之事,规定斗秤大小,凡伪造品归署没收,凡货物不中量的市署得禁其发卖,其造弓矢长刀,均由市署立样。......
2023-08-17
自是尚铭专东厂事,后虽遭贬谪,但宦官梁芳又起而专横。神宗初年委政于张居正,本有“起衰振敝”之势。政治既坏,再加上朋党的纷争,国事便更加不堪设想了,原来御史和科道在明代均为言路要职,居正当国,排除异己,言路才因之蔽塞。时内外章奏,多留中不发。这次民变,旧史称为流寇,发动于陕西。出峡之后,复自陕西犯河南。自成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之,思宗自缢而死。......
2023-08-17
在进行检讨之先,指导者未能将检讨对象作一详细分析,先成一个初步结论作为领导检讨工作的根据。因此,检讨不能深入问题的底蕴,不能产生新问题,不能起充分的教育作用。对工作的过程缺少严密的注意与检查,不能经常地将工作经验记录,不能随时进行部分地检讨,使检讨工作失去了丰富的内容。......
2023-08-17
鲍生生平不可考,但其言论则为非君主制度。这就是说,上古时代没有君主制度,故人民各得其所,而其所享受的幸福,实胜于既有君主制度之后。这就是说,臣民之所以受专制的虐政,都是由于有君主制度。所以鲍生的言论,在消极方面,能明目张胆反对君主制度,但在积极方面,却不能提出一个改革社会国家的方案,而只知返于无名之朴的混沌状态。(五)鲍敬言的非君主制度说,与老子的思想,有何关系?......
2023-08-17
明道把仁看做浑然与物同体,把义、礼、智、性看做仁,又把仁看做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这正合于孔子的仁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这种说法。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明道、伊川之学,虽同出于周敦颐,但其间却有不同之处。明道、伊川对于儒林的贡献,为表章《大学》与《中庸》。自是以后,《中庸》《大学》,就成为儒者必读之书。......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