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公勇诚毅”,它和国民精神总动员以及本校的训练总方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把它们配合着加以解说:
公——国民精神总动员中“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口号,即是我们学校校训里的“公”。一个人能不专替自己打算,能为国家民族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叫大公。所谓大公无私,大公无我。我们学校总的训练方针有六项,其中第二项是“养成学生自觉的纪律行动”,第四项是“实施集体的自我教育”,这便是公。我们能大公无我,自然能有纪律,能朝着一个总的目标行动,能朝着国家民族这总的目标行动。像这样自然不会只为了方便自己而妨碍他人。集体的自我教育正是要打破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正是要从一切集体活动中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正是要从集体的纪律中养成完美的工作者应有的修养和工作态度。我们所谓“集体”和校训中所谓“公”没有两样,所以校训里的“公”是配合着国民精神总动员里的“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同时也是配合着我们学校总的训练方针里第二项和第四项的。
公字本从八从厶,八是背,厶是私,背私为公,我们一点都不为私便是公。这是公字的本义。引申之则爱群,爱团体,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甚至爱人类都是公。我们不但希望自己好,并且希望朋友好,希望朋友的朋友也好;在会场里保持会场的秩序,一点不苟且是公。爱护学校的名声,爱护国家的名誉,使国家的声誉一天一天地提高,不再受外人的欺凌,永远保持中国国际地位的平等也是公。一个人一定要把公与私分别清楚,不要把公与私混乱。譬如我们在课堂里上课就不要以为自己随便行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须知你一个人随便行动就会影响大家的生活,这就是公与私的分辨不清。公与私分辨不清的人是没有是和非的,因为他们根本分辨不了孰是孰非。他常常会用“私”的观点去秤衡“公”的是非,因此是与非,他常常弄不清楚。
奉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不贪污、不违法才算得是公,因为贪污违法都是从自私自利出发的。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我们还是要从集体生活中训练出公的美德。因为一个革命者没有公的美德,是没法执行革命工作的,一定要有公的精神才能不畏一切艰苦,不计报酬多少,不问薪金厚薄,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才能为工作而牺牲个人名利,牺牲个人家庭幸福,牺牲个人生命。所以我们要养成不怕难,不畏苦,不怕牺牲,工作第一的奉公精神。所以我们校训的第一个字便是“公”。
诸位将来是到全省各乡村或城市去担负基层建设工作的。倘若今天不能好好地了解自己对国家民族所负的任务之重大,就不能有奉公的精神,就不能以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担负起艰巨的工作。所以我们第一要能“公”。
勇——国民精神总动员中的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便是“勇”。我们今天的一切努力都为着争取胜利,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有“勇”。所以我们学校的总训练方针第三项是“唤起学生战斗的工作精神”,第五项是“实施战时生活,强调动员精神”。而这些又都是要有“勇”的。
勇字从甬从力,是表现有力。前面我们讲过“勇”,要大家将“智”配合着“勇”,勿学匹夫之勇。即是说不要盲目的,外强中干的勇,必须是有正确的理论根据的勇。勇是“不怕”。但这“不怕”不是随便的,凭空的不怕,譬如在违犯了军训纪律的时候便说:“这算什么?最多不过禁闭两天?我不怕!”这种“不怕”不能算是勇,只能算是鲁莽灭裂,盲目的妄动。真正有勇的人是依着正确的认识而不畏强权,不屈服于威迫利诱的。他任何时候都不动摇,都保持最纯洁而有勇气的工作精神。在今天来讲,就是要能坚决地为国家为民族努力,不当汉奸才是勇。要是像汪精卫那样的屈膝投降,卖国求荣便是无勇。有勇的人是能服从真理,能以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行动的。所以他的心目中只有真理而无强权。他只问事情该不该做而不计有没有障碍。
有勇者是不苟安,不苟且的。分派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就可以全力负担起来,一点也不苟且才是勇。要是派在自己身上的工作却拿来推给别人便是没有勇气。譬如打仗,自己不敢上前却叫人家上前便是无勇。搬柴时只管叫别人多搬而自己却两个搬一把也是无勇。这样只是表现了自己的苟安懦弱。
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是勇。看见不对的事情而庄严正直地批评是勇。你做得不好我来做,并且我一定比你做得好;我做得不好,我站开,你来做,你比我做得好。这都是有勇。要是自己做不好又不让人做,自己做错了又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便是无勇。所以有勇者须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有勇气的人都有坚强的信仰,所以他没有一天是倒霉的。尽管工作是极度的忙,但他绝对没有颓丧的气象,他天天一样的积极。
有勇气的人不因稍有进步便停留,稍有所获便满足,他绝对不因稍微懂得一些便自命不凡,便削弱自己学习进步的念头。相反的,他是不断地加紧学习,时时刻刻地在追求进步。
诚——国民精神总动员中的意志集中、力量集中便是“诚”。诚者,一也。集中一切意志为一个统一的意志,集中一切力量为一个大力量便是诚。在我们学校总的训练方针里“提高学生自动的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力求两者的密切联系”,即是诚。前次纪念周的报告里我们说“诚”是理论与行动之统一便是这个意思。能够诚即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实践。自己认识到哪一步便做到哪一步。自己认识应该献身国家社会,使抗战更快得到胜利,建国更快得到成功,便真的不畏艰险献身国家,努力于抗战建国之大业,这是诚。各位同学在学校认识了乡村工作对整个广西的建设,整个的新中国的建设的影响之大,认识了乡村工作之重要,便努力去实行这种工作才是诚。否则口口声声说要献身国家民族,为抗战建国努力,而实际的行动却无时无刻不在打算升大官发大财,便是不诚。或者在校时说要怎样努力于乡村工作,而回去后却与乡村里反动的恶势力同流合污,也是不诚。不诚则不成,诚者,成也。世界上没有不诚而能成功的。木匠必须有诚心才能造成房子。种田人也必须有诚心种田才能有收获。要成功必须诚心。所以我们学习也要诚。九周来的学习是否真正达到了我们预定的那一步?是否真的够了?这就要真能以知之为知之,以不知为不知来回答才能算诚。否则便是不诚,便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知识分子、读书人最容易犯的大毛病,明明他是不懂的,但他无论如何不肯说不懂,譬如说天狗吃月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他明明是不懂的,但是你问到他的时候,他绝不会说不懂,他会说:“这是属于天文学上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要是你问他说:“我们的敌人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未结束战争?”他会答说:“这是属于战略上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都可以拿“这是属于哲学上的问题”、“这是属于心理学上的问题”、“这是属于经济学上的问题”等话来答复你。他样样都懂,没有一个问题答不出。这正是读书人的大毛病。我们应该不同于这样,懂的便要真懂,便要完全了解,彻底地懂。不懂的便是不懂,便要拿出战斗的精神来学习;今天不懂明天一定要弄懂。不能含糊地说这是属于什么,那是属于什么,要是总这样便什么都会给你“属于”完了。所以我们学习必须诚,不诚则不成。
在工作上也是一样。哪些工作应该是我做的,我便丝毫不苟且地担负起来,这才是诚,也才能成功。有些人是滥揽生意,随便谁叫他做什么他都答应,但他做起来却一事也不成,这便是不诚。一个人说话务须负责,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好不好都自己承认。做事情也是一样,做得好不好自己负责。不要只把好的账都记在自己身上,坏的账却都记在别人身上。不要当面一个样,背后又是一个样。否则便是不诚。譬如说我在梁大队长面前说陈主任怎样,在陈主任面前又说另外的一套,这可不可以呢?不可以。要知你对某甲说话某甲的反应怎样?他在某乙的面前对你会表示怎样的一种态度?能担保他一定说你好吗?所以我们对事对人都必须诚。不诚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成功!
毅——针对着目前的情形来说,便是要“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因为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争,建国是艰苦的过程。必须要在长的时间,用多的人力去争取。要达到持久战和完成这个艰苦的过程,就必须有极大的毅力去支持,否则在半途不是跌倒便是灰心。譬如今天便有些人有这样特殊的想法:以为抗战到今天已经是23个月,怎么还不结束?究竟是打到哪时才能结束呢?尤其是有钱的人,过去过惯了舒服的日子,今天更耐不了。这是一种想法。另一种想法则以为今天打了23个月还是如此,将来继续打下去当然也还不过如此。有前一想法的人是因为过去坐惯了汽车,住惯了洋房,今天没有汽车坐,没有洋房住便认为这是“不得了”;有后一种想法的人是因为今天还有汽车坐,还有洋房住,所以他觉得打了23个月还是不过如此。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抗战的战略,没有了解整个抗战建国过程中将来还有比今天更困难的时候。这些人在抗战进到更艰难的阶段时便要动摇。所以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毅力。诸位在将来回去工作的时候,也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与险阻,绝非我们在学校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当然,在我们这许多同学中,也有近百人有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能深知其中困难的。但问题就在于怎样在这个困难中支持下去。有耐性,能持久,是事业成功之重要因素。有毅力的人必能坚持一年到头都是一样,绝对不是一曝十寒的。有毅力的人必定有恒,对工作必定能像打仗一样死力顶住。有毅力的人一定是不怕挫折的,尽管艰险对他为难,但他只有愈磨愈坚强,而永远没有消沉。今天我们对工作的态度正需这样有毅力、有耐性。
今天我们说明的这四个字本来是老生常谈,在中国古书上也到处都有,俯拾即是。但是在口里讲讲很轻便,要实行就很不容易,尤其是要配合着今天的情势去实行就更不容易。在这里我们要下一番苦工,要对正确的理论有彻底的认识,并且要真是彻头彻尾的清楚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勇诚毅”。本来生活是谁个都要生活。谁不要穿衣吃饭住房子?但有些人就生活得有意义,有些人就生活得没有意义。生活得有没有意义不在别的,只在我们能否根据正确的理论去实践生活。所以我们生活过一天就要问这一天有什么味道,这一天是否做到“公勇诚毅”。当然这里我们又绝不能离开正确的认识,要不然我们便无从做到“公勇诚毅”。所以我们在这里特别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把它当作行动的准绳。根据正确的认识去处理我们的行动。要做好口到、心到、手到。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我们的脑袋里有没有“青年问题”呢?其实我们的脑袋里并没有“青年问题”,因为我们并不害怕青年,譬如我当教育长我就不怕你们:我一不怕你们起风潮,二不怕你们起冲突,三不怕你们联合起来告我。我们对于青年的态度是积极的领导重于消极的防范。这是关于青年问题的基本看法。所以今天所说的实可算是不成问题的青年问题。......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宋代制度,多仍唐旧,现在先述官制。可惜推行并不普遍,所以宋代人民依旧不能脱掉力役之苦。海盐于产地设亭场,制盐之民称亭户,或称灶户;制解盐之民则称畦夫:这两种盐都是籍民制盐,由官发卖。宋时植茶之处称山场,采茶之民称园户;园户都隶属山场,除岁纳茶若干作为租税外,其余的茶都归官收买。宋代管理鬻矾的机关,亦谓之“务”,制矾之民称镬户,所制之矾,由官发卖,香即香药,和宝货都是由国外运来的。......
2023-08-17
但实际上,英国议会修改宪法仍极慎重,且多属于引申与补充性质。任何成文宪法的国家,亦有宪法所未规定,但为一般所遵守的最高习惯。成文宪法,本身即附有修改的一定程序,是以为刚性宪法。......
2023-08-17
地方官制,自晋以来,均行州、郡、县三级制度。炀帝又废州置郡,郡置太守,县置县令,几回复秦、汉之旧,为地方两级制。唐初以州转县,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也为两级制。唐沿隋制定均田租庸调之法。以上所述,系属于田赋一项,自唐中叶以后,因为国用不足,还有许多杂税,如盐税、茶税、酒税、关税等,留到第二十八章再讲。隋沿北周旧制,也行府兵之制......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