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贸易与关税-杨东莼文集·专著上中下

国际贸易与关税-杨东莼文集·专著上中下

【摘要】:我国历来重农轻商,是对外实行闭关主义的国家,但到鸦片战后,五口通商,从此被迫而大开海禁,也正式进入国际贸易的市场了。近年我国努力进行关税自主,并提倡国际贸易,将来是希望无穷的。总而言之,国际贸易是以经济的国际分工为基点的。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性质,根本上和国内贸易相同。因为生产的专门化,国际贸易就要发生。贸易政策与关税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向来有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对立。

现代经济,是有把全世界联结成一整体的倾向,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一天天增加起来。我国历来重农轻商,是对外实行闭关主义的国家,但到鸦片战后,五口通商,从此被迫而大开海禁,也正式进入国际贸易的市场了。不过我国对外贸易的增进,并不是我国本身经济发展的表征,而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侵略程度加大的一种具体现象。我国对外贸易既处于被动地位,就没有贸易政策可说,这在关税制度上表现得很清楚,因为关税制和贸易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我国努力进行关税自主,并提倡国际贸易,将来是希望无穷的。

国际贸易的特质 国际贸易是怎样发生的呢?第一,各国生产物品的种类不同。例如中国产锑矿,巴西产咖啡,如果互相交换起来,则锑与咖啡的需要,两国都能同样满足了。第二,同样物品的绝对生产费,各国有高低的差别。假如中国的生丝成本是每担500元,法国是每担700元;法国的葡萄酒成本是每磅6角,中国是每磅1元;那么,中国最好专门生产丝,法国最好专门生产葡萄酒,然后彼此交换起来。总而言之,国际贸易是以经济的国际分工为基点的。

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性质,根本上和国内贸易相同。不过事实上也有若干差别点。第一是各国货币制度的不同;第二是文字的不同;第三是商业习惯的不同(例如我国通行三节解账的办法,而在外国则没有)。此外,还有商事法规、课税制度、交通设备等方面的差异。

还有一点,就是国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只有上述的两点(即天产的差别,成本的高低),而国际贸易的发生,除那两个原因外,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比较生产利益”的原则。假定美、德两国,生产铜和布,假定两国产布的成本相同,而产铜的成本,也都比产布少,不过美国产铜的成本更少一些,那么,美国应该舍弃成本较高的布的生产而专门生产铜,是没有问题,但德国产铜成本,虽然比产布的成本低,却不应生产铜而应当专门生产布,这是因为美国产铜成本更低。因为生产的专门化,国际贸易就要发生。又如甲国生产10斗麦、5匹布的生产费,和乙国生产8斗麦、4匹布的完全相同,这就是两国的绝对生产费完全不同。但甲国要把资本移入乙国去,比较在国内移转要困难,于是便把资本集中到生产利益更大的一种,比方是布。同样,乙国也把仅有的资本集中到生产成本比较低的一种,比方是麦。这样一来,不怕甲国的生产费,各部门都比乙国低,也变到有和乙国互相交换的必要了。这一原则,是与前述第二原因专就绝对生产费来说的有别。

贸易政策与关税 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向来有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对立。自由贸易论者以为:世界上的生产,按照地理上的分工,有些生产品,在本国制造无利,不如由外国输入,有些生产品,外面输入无利,是应在本国生产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政府与一般人民以自由,不加以干涉,这生产事业,自然会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在国内经济,曾经实行了自由贸易,需要供给,各方面都很便利,为什么不可以应用到国际上去呢?这种主张的首先实行者是英国。英国采用自由贸易的政策,正是它在工业制造上独占优胜的时候。它需要从殖民地输入廉价的原料,却不怕外国制造品的输入竞争。

至于产业比较英国后进的国家,如德国、美国,都主张保护贸易政策。所谓保护贸易,就是依课税而将输入品价格与内地价格相调剂。或者使输入品的价格提高,超过内地出口的价格,而自居于有利的地位。

保护贸易政策的作用,在从前不过是保护产业后进国产业的发展,防御先进国的竞争而已,可是到了后来,这些后进国的生产能力,不仅完全满足了国内的需要,并且有输出的能力,这时施行保护关税,则所谓保护贸易的政策,就变了性质了。因为德、美等国,以“加迭尔”、“托拉斯”等高度的资本主义组织形态,和保护关税政策相提携,一方面以人工的方法,把内地市场的供给,限制在全需要以下,以便获得独占的高价,另一方面则以大量商品输出海外市场,为了和对手竞争,有时把商品价格降到价值以下去倾销,也是毫不顾惜的,因为他还有本国市场价值以上的特殊利润来填补。

在这一时代,各帝国主义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各国都在努力获得很大的经济地域。就是英国,也觉得过去支配世界的自由贸易政策,已不适用,而不能不厉行保护政策,不能不把自己的属领、殖民地、自治领地,结成一个关税集团,来抵抗外来的势力了。

就关税制度而言,有的偏重增加收入的财政目的,叫做收入主义;有的偏重保护产业的作用,叫做保护主义。所谓保护关税,是因课税物品之不同,而于税率有高低加减的斟酌。如进口货物为制造品的原料或补助材料时,则不仅不课税,有时反奖励其进口;至于精制加工品,可以同本国制品竞争的,就必须课以重税,使进口减少,甚至使该货物完全不能出现于本国市场。这是进口税方面。至于出口税,除本国特产品外,对于出口货物,通常是不课税的,但有些原料须留给本国用的,则亦须课重税。其他保护关税的制度,还有几点可讲的,即是出口返还税、出口奖励金及进口加工制等。什么叫做出口返还税?即是曾经上了税的进口货,如再加以精制而运出口时,则由政府偿还其所纳税金。进口加工制是什么?即是对于原料品或粗制品,如以再运出为条件而运进口时,即得免除其课税。出口奖励金是什么?即是政府对于出口商人,赐予一定金额,以奖励其输出。

近年世界各强国,因争夺市场而准备大战,有鉴于战时资源问题的严重,于是各自设定自给自保的方策,各自高筑关税的壁垒,这就是所谓关税战争。此外,还有所谓输入比例制(或称限额进口制),有所谓以物易物制,都是新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方式。

我国处于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压迫的环境下,国内产业又尚属幼稚,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很明显的是保护贸易政策。因而关税制度,也不能不以保护产业为第一义,虽然财政收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我国对外贸易,从开始有海关报告的同治三年起,到民国二十年止,贸易总额大致是逐年增加,但从民国二十一年以来,对外贸易形势,已由上升而转成急剧下降。如以1912年贸易指数为100,则1921年为191,1932年为301,即20年内恰恰增加2倍。这又可见即在增加的时候,也增加得很慢。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迟钝,与大众的贫穷,是不得不有如是的结果的。

民国二十一年以来,因受了世界恐慌的影响,加以东北突然失陷,国内农村经济凋敝,生产力及消费力同时减缩,日货又漏税输入,于是贸易额就大幅低减了。二十年输出入商品总值365 000万元,二十一年减至240 000万元,二十二年减至195 000万元,二十三年竟减至156 000万元,二十四年又减至149 000余万元,比二十年减少了大半。不过二十四年减势减小,可云形势好转。

就我国进出口商品内容加以分析,则出口货物以原料占第一位,次之为半制品及饮食品,再次为全制品,最少为杂货。进口货以全制品占第一位,次之为原料,再次为饮食品及半制品,最少为杂货。以原料换完全制造品,这种贸易表现出殖民地性,是很明显的。今以1932年为例,进口货中全制品值448 557 982海关两,占总值42.8%,而原料及半制品合计,不过230 502 322海关两,占总值21.99%。出口货中全制品,不过98 491 699海关两,占总值20.04%,而原料及半制品,则有230 057 938海关两,占总值46.82%。近年来出口货中半制品如生丝之类,更见减少,而与军需工业有关的原料,则大见增加,如钨、锑、锡、桐油等物,输出都非常活跃,这完全跟着帝国主义列强准备战争的动向为转移。

在对外贸易上不仅表现我国工业的不发达,同时还表现农业的破产。这就是粮食进口量比较出口量超过得很远。民国二十四年进口货物中,杂粮及杂粮粉一类,共值13 600万元,占27类进口货之第一位。其中包括米约9 000万元,小麦约3 500万元,麦粉600万元,其他杂粮及粉500余万元,较之二十三年约增2 400余万元,虽然整个进口货值是比较二十三年减少。

如就进出口货值的对比来说,则自有海关报告以来,只有1864年及1872—1876间数年,是出超的年份,其余这几十年,每年都是入超,即进口货值超过出口货值。而且这种入超的数额,是逐渐增加的,1920年以后数年,总在20 000万元到30 000万元之间。到1930年,增至64 600余万元,1931年,增至81 600余万元,1932年,又增至86 700余万元。到1933年,方才稍见减低,为73 300余万元。这两年仍逐渐减低。近年入超减少的数目,不见得确实,因为私运进口货,这几年来很多,如1934年私进口货,据估计,其值15 400余万元,1935年,其值32 000余万元,这些货物都是海关册上所不载的。就算入超真的有些减少,那也是由于一方面中国购买力一般的低降,在华外资企业相当的发展,使进口额不能不减少,另一方面列强对于军需工业的尽量扩展,对于若干原料需要得更迫切,使出口额不能不增加。

如果从进出口物价指数的差额来看,则可知我国的国际贸易,完全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就近几年进出口物价总指数说吧,每年出口方面都低于入口方面,其差数且是带逐渐增加的形势的,如1930年差数为18.4,1932年为49.8,1933年为50.3,1934年为60.4,1935年为50.8。

如从对外贸易的国别来分析,则以英、日、美三国的对华贸易占着主要地位,其次是德国、苏联、荷、意、法、比等国。中国对英、日、美三国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就英、日、美三国来比较呢?在19世纪末叶,英国常常占中国对外贸易的首位,当时日本所占部分尚属极小。到本世纪初叶,英国逐渐下降,日本逐渐上升,同时美国对华贸易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了。自1910年起,20年间,日本总是占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首位。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进口贸易的第一位,不得不让给美国,但以进出口总值而论,日本仍居首位。“一·二八”事变起后,日本已不能保持1932年全年进出口总值的首位,于是美国便跃居各国对华贸易的首位了。英国在这时期,也乘机进展,先从1931年的第4位,升居1932年的第3位,继由1932年的第3位,升为1933年的第2位。因此1933年列强对华贸易的阵容,还具有“九一八”事变后所起变化的余波。但是,列强对华贸易,最近却又显然起着新的变化。如果拿1935年的情势和1932年比较,则1932年的特征是:日本的地位趋向低落,英、美乃至德国则乘机上升;反之,1935年的特征是:日本和德国所占的地位显然倾向上升,而美、英两国地位的日益退缩,似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进口和进出口总值方面,英国却由第2位退到第3位,美国也减低了百分数,但日本却由第3位而升居第2位了。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广义的国际贸易的内容,包括两种东西:一种是有形贸易即商品贸易,另一种是无形贸易即非商品贸易,如国际之借贷、劳务、旅行等是。通常所谓国际贸易,是指有形贸易而言。如果包括有形无形的贸易来说,就叫做国际收支。一国的国际贸易如果是入超,则必倚赖无形贸易的出超以为抵偿,然后国际收支方才得以平衡,比方英、日两国都是贸易入超国,而他们在国外投资,以及经营运输业等所获利益,在日本每年以数万万元计,在英国以数万万镑计,自然很容易抵补。我国既没有海外投资的巨大收入,而每年贸易入超有数万万元之多,然则靠什么来抵补这个差额呢?这就是(一)华侨汇款回国;(二)在华外人的消费(这两项和英、日等国也相同,不过他们是以投资利得为主);(三)现金;(四)借债;(五)外国投资等项。其中尤以借债及列国投资为最重要。假使60余年的贸易入超60万万元,尽以现金清偿,则中国的国富,早已倾尽,还不能有今日埋头苦干的国运,其所以尚有现金存留者,就是外人把赚去的钱,仍然借给中国或直接投资中国开发实业的缘故。不过这个抵偿方法,究竟是和民族独立的目标背道而驰,假如不是根本把不平等条约废除的话。

我国关税沿革及其问题 我国在初和外国通商的时候,对于关税问题,是不大注意的。所谓关税政策,更是茫然无知。因此在侵略国的欺骗与威胁之下,就把关税自定权及关税管理权通通丧失了。

关税自定权是怎样丧失的呢?最初是《南京条约》中有“秉公议定”的一句话,到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就规定了“应核估时价照值百抽五例征税”的条文,从此我国的国定税率就变成协定税率了。后来《中英天津条约》又规定每隔10年更改一次税则,使条约成了永久性,而税则纵有大不利处,也不能随时修改了。还有一点,即关于外国货进口后,运往内地销行的时候,有一种代替厘金的子口税,其税率规定为2.5%。外国货只要还了此税,就可以免除一切杂税而通行无阻;但在厘金存在的时期,我本国货物,反而处处受厘金杂税的敛取,这就使我国关税成了一种“反保护关税”了。

关税管理权是怎样丧失的呢?因为1853年9月7日,上海发生乱事,海关道潜逃,于是由外国领事代征关税。其后《天津条约》更承认外国人管理税务,普遍于全国各通商口岸了。被任的总税务司,则为英国人。其后1896年及1898年两年英、德借款合同中,又载明“在债款偿还以前,中国海关行政,仍照现今办法办理”等话。可知外人用意,是借口担保外债问题而攫取关税管理权。我国累次赔款外债,都指定关税为担保品,外人因中国政府有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情形,更于民国元年和我国订立协定,将关税收入存放外国银行,完全由外人经营,每年收入,优先拔还到期债款,余款方由中国领用,叫作“关余”,丧失国权,已达极点了。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国的关税自主运动,便于五四运动前后,勃兴起来。华盛顿会议中,各国曾承认逐步加税的过渡办法,但当时并没有实现。后来国民政府计划于十六年九月一日实行关税自主,亦没有做到。直到十七年订立《中美关税条约》后,关税自主的原则,方才逐渐为各国所承认,于是十八年二月一日起,即开始施行自定的税率了。但税率内容,还没有超过华府会议及1925年北京关税会议所决定的范围,二十年又宣布裁撤厘金,二十二年五月,又值与日本所订特别待遇的关税协定也满期了,于是进一步把税率改订,对于增加税收与保护产业两方面,兼筹并顾,尤着重于保护产业的一方面。

但此项税则,施行未久,因某国要求改订,以致又加修订。二十三年七月修正的税则细目,于各项商品税率多有增减,但由日本输入中国的主要货物,如水泥染料等,丝毫没有增加,加工棉布之进口税率,反见减低,而水产物一项减低更多。但日本当局,仍然觉得中国对日本商品的待遇不公平,有提出减低关税的要求之说。这是我国关税自主以后所遇的阻碍。

海关行政,现已逐渐收回自管,关税收入,亦已改存中央银行。但有与海关行政相连属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缉私问题,目前成了异常重要而麻烦的事。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则增订税则的自由也将失掉,因为某些外人正借偷运漏税,以减少我国家的收入,而逼迫我国减低税率以为免除偷漏的条件。近来走私的严重,已经成了妇孺皆知的事,依二十四及二十五两年情形,以每月损失800万元计算,每年关税损失即已达1万万元之多,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了。这也是关税自主途径中的荆棘。

因为有种种障碍,一方面我国关税还不能从收入主义完全走到保护主义的道路,另方面关税的自主权很难充分地发挥。故我国正在努力排除这些障碍。

【问题演习】

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何在?

二、中国国内市场是不是完全统一的?为什么?

三、洋商及外国银行,在我国国际贸易中起了一些什么作用?

四、我国进口货,以何项为大宗?出口货以何项为大宗?

五、贸易入超,对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

六、什么叫做保护关税?中国应当采取保护关税制么?为什么?

七、中国关税问题的症结何在?

八、我国交通事业与外资的关系是怎样的?

九、经济恐慌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