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向来经济学家说生产有三个要素:(一)土地,(二)劳力和(三)资本。他们所说的资本,是指原料、工具、机器及厂屋而言,换句话说,便是指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罢了。不过现代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如果谁若不是有了巨额的货币,拿来购买原料、工具、机器及厂屋,再购买劳力而运用之,则大量生产便不能进行(这就是资本由货币形式向商品形式的转化。当生产过程终了,新的商品造出来,又可以转化为货币。不待说,这个货币数量比原来增多,而且又可以作为资本,而再卷入“货币—商品—货币”的轮回中去。现代资本家的巨大财富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这自然不是“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时代所能梦想的)。所以投资问题非常重要,而投资者常常具有伟大的支配生产的势力,也是当然的结果。
投资的五种方式 就我国工业上的投资而论,可以说有五种方式,同时存在。哪五种方式呢?
(甲)国家资本 我国工业的萌芽时期,是采取官办,那时资本完全是国家的。目前有许多工业,由国营或省营的,都属于国家资本范围。
(乙)私人资本 通常所谓商办或民营的事业,都属于私人资本的范围。我国民营工业,到欧战时,方才大大的发达。
(丙)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的结合 这就是官商合办,在一个企业中,有一部分官股,另有一部分商股。
(丁)中外合资 这是本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相结合在一个企业当中的方式。本国资本,有时是官股,有时是商股。外股属于后述之国际间接投资方式。
(戊)外资 这是纯粹外国资本的直接投资。
自从帝国主义实行资本输出的政策以来,外资的侵入中国很不少。其投资方式又分直接与间接两种。所谓直接投资,即是外国资本家,将其所有资本,不经中国人的手,直接投于中国所发生的营业关系。它的特征,是一切事业的经营管理,及由经营所得的结果,都归外人独占,中国人丝毫不能过问。所谓间接投资,又分两种:其一是外国资本家购买中国的国债或地方公债,而照规定金额收入利息;其二是外国资本家,将资本贷与中国的私人或私团体,取得股票或债票而按年收入其利息与红利。这两种的相异点,即在于红利金之有无,而相同点,则在于对中国同保有债权关系。所谓实业借款,合办事业,都属于间接投资。
外资在中国的支配形势 就上列五种投资方式来比较,只有外资(连中外合资在内)占极大的比重。如果连工业、商业等的投资以及政治借款一并计算,则各国对中国投资的总数,在1902年为78 790万美元,在1914年为161 030万美元,在1931年为324 250万美元(据美国C.F.Remer氏统计)。即自义和团战役后至欧战发生时,增加一倍;自欧战至“九一八”事变时,又增加一倍。
就外资国别而言,过去以英国投资为特多,次之是俄、德,至于日本是毫□□□□□□到目前,日本已赶上英国了,其余各国的比重都很小。特别是“九一八”以后,□□□□□至1934年之间,日本在东北的投资,突增430兆元,如果把它和过去的投资额合计,是要超过英国了。
英国对华投资总额为1 189兆美元(1931年),其投于矿业的占8 790兆、投于电气煤气自来水的占15 355兆,投于制造业的占603 948兆。
日本对华投资总额为1 137兆美元(1931年),其投于矿业的占23 450兆(内投在东北的有11 650兆);投于动力工业的占38 928兆(内东北36 128兆);投于其他工业的占302 299兆(内东北105 611兆)。
就各主要工业而论,我国的重工业几乎被外国资本独占了。铁矿开采权有82%是握在日本资本的铁掌之中。每年百万吨的以新式方法生产出来的铁矿砂,有90%是和日本资本有关;40万吨的生铁中,和日资有关的铁厂占95%以上。煤矿以抚顺与开滦为最大。抚顺,资本1 100万元,每年产煤600万吨。开滦,资本1 400万元,每年产煤四五百万吨。抚顺系日资经营,开滦是由英资经营。就全国每年2 600至2 800万吨的煤产量来看,英国资本占25%,日本资本占40%(自东北沦陷,日、英之间的比例,在名义上起了变化)。作为新兴动力工业的电力工业,外资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最大的发电组织上海电力公司,便是在美国资本独占之下。
轻工业方面,可以拿占中国工业首位的棉纺织业做例子。民国廿四年中、英、日资本在全国棉纺织业中的比例是:
其他轻工业也是外资占优势的多,如卷烟业,英国资本与中国资本,成20与1之比(华商烟厂60家资本合计1 546万元,英商只英美烟公司一家资本,约40 000万元左右)。
民族资本的当前困难 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中的比重,还不如外国资本,从上面所述可以推知。纱业、丝业、面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现在纱业中外资势力的对比,在数字上已有喧宾夺主的形势。如果再从发展过程上去看,日本厂的纺锤,自1923年至1934年的12年间增加246%,中国厂,自1923年至1933年,仅仅增加24.3%罢了。日厂织布机数,自1923年 至1934年,增加1 139.5%,而中国厂自1923年 至1932年,仅仅增加179.05%罢了。近年日厂纷纷增资,华北日商且有增加30万锭子的计划,而华厂则停工减工的锭数,在廿四年占了总锭数40%以上,华北各厂如裕大、宝成等纷纷售与日人。彼伸此绌,显然可见。丝业的整个地盘虽然属于民族资本,可是目前开工厂数远不如前,如上海过去有丝厂百余家,现在开工的不过30多家了。面粉业自“九一八”以后,销场减少,廿四年因灾荒而销量略增,但因华北的原麦供给,为日人控制,以后原料有断绝之虞,出路大成问题。
民族资本的最大困难,即于不平等条约的限制之下,没有获得特殊保护的可能,只有希望能够凭着雄厚的资本,和优良的技术,去和外资企业竞争,才有立足的余地。而资本问题尤其重要,因为技术的改良,也要靠着雄厚的资本。现在中国厂家,都苦于资金不足,所以资本的有机构成非常低下。什么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呢?那就是机器、原料、动力等项在全部资本所占的成数,和工钱所占成数的对比。假如前者所占的成数较大,便是资本的构成较高。资本构成高,则技术的水平随之增高。试以纱厂为例。日资纱厂平均每锭占680元,华资纱厂不过占50元。日资纱厂纺20支纱,每万锭仅用240工人,然而华资同样纺20支纱,每万锭非用350至750工人不可。据1934年估计,日资纱厂平均每厂资本约有417万元,华商纱厂平均每厂157万元,英资纱厂平均每厂500万元,由此可见华商纱厂资本过于薄弱,所以在技术上赶不上英、日,尤其赶不上日厂,仅能凭着工人们的埋头苦干去和外资竞争。
资金不足,就不能不依赖金融界的资金融通。但是因为一般利率仍然过高,社会游资大多投到不生产的事业去,如银行的营业对象,偏于公债和地产,很少投到工业方面来,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发展国家资本与利用外资 中国民间资本的薄弱,已如上述,则中国工业将来的发展,不能不利用外资。而利用外资的经营方式,则以国营为佳,因为由此可以发展国家资本的势力,而奠定实现民生主义经济的基础。
国营生产的原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说过:“单是节制资本,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必要加以制造国家资本,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何谓制造国家资本呢?就是发展国家实业。其计划已详于《建国方略》第二卷的《物质建设》。”而《实业计划》的第一计划说:“凡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托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由国家经营之。”这是中山先生指示的原则。
甚么是有独占性质的事物?如铁路、电车、自来水、电灯、瓦斯之类是。什么是不能委托个人的事物?如大规模之企业,为私人力所不能办的,以及烟、酒、食盐之类,于国民健康及生活有密切关系,不能让私人经营的都是。
现在我们来看看最近国营生产的发展趁势吧。在实业部所主持的工业建设中,已经开始营业的有酒精厂(资本250万元)及渔市场;正在建设中的有机器厂及造纸厂(全部股款450万元);此外在计划中的有钢铁厂,资本1 000万元,汽油厂,资本500万元,蚕丝厂,资本80万元,以及糖厂、人造丝厂、橡胶厂、水泥厂等(均由官商合办)。此外还有山西的“十年计划”,广东的“三年计划”。不过实现的成分不多,仅广东计划中的纺织、水泥、制糖三个部门,有一点成绩。
这些国营事业,并不是纯粹由国家资本来经营,除一部分官商合办外,还得利用外资。如山西和广西的开发,已有日本资本来同他们合作;广东及四川的建设计划,也有英国资本做他们的后盾。像中国这样资本贫乏的国家,利用外资,本来势所难免。不过应注意两点:第一,国际投资应为间接投资,不应为直接投资。外人直接投资,开设工厂于中国,是《马关条约》的贻误,这种条约将来必须废除。第二,间接投资虽然比较地好,但债权国常常因债务国没有偿还能力而监督债务国的财政,且因此而进入政治的侵略,像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国家,尤其容易被债权国操纵。在间接投资中有中外合办事业,及外人对各种公司投资的两种,都是外国资本操纵中国工业的好机会。尤其是合办事业,常常是资本与经营权,完全是外人的,中国仅有一个空名而已。外人有这一权利,是根据1902年《中英续约》的规定,这也是应修改的条约。总之,间接投资,也要依照中山先生《实业计划》利用外资的原则,确保主权,不受投资的干涉,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
如果一方面把民间资本引导到生产事业方面来运用,另方面又能在确保主权的条件下利用外资,同时又能运用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双方监督,来洗刷国营事业的官僚积弊,则国营生产的前途,大有希望,而国家资本的制造,也易于观成了。
中国工业的资本问题,大略如此,现在且说生产管理。先就工业管理的一般原则略加说明,而后把我国工厂管理的批判作为结束。
工厂管理制度 谈工业管理,通常要从企业组织开始,不过企业组织,已于前第二节说过,此地只就工厂内部组织,即管理制度,加以说明。
管理制度分为总部组织及分部组织。总部组织有(一)集权办公处,(二)分权办公处及(三)混合办公制三种。分部组织则有(一)系统制,即军队式,(二)系统兼参赞式,(三)分部式,即专责式,(四)委员制式及(五)分科制式。这些组织各有利弊,不过军队式组织,把事权集中于少数当局者,只能适用于小规模工厂;若是规模较大的工厂,就不能不分工。科学管理法创始人泰洛氏所创的专责式组织,便是根据分工的原理。
管理包含的事项 有所谓资本管理,即关于原料的选择及材料的节省,厂房地点、建筑及厂内设备的设计、机器的选择及布置等项。有所谓劳动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的主要部分,其总的意义是提高劳动效率,其要点有(一)规定单位工作的标准时间,以为督促工人及甄别工人的标准;(二)设功用指导员来指导工人,练习采用最适宜的工作方法;(三)设差别工资制,按劳动效率给报酬;(四)设分部制度,即上述的分工组织以便管理等项。还有关于出品的管理,即出品的标准化(规定很少的几种商品,专门去大量制造),成本管理(应用成本会计,精密地检查每一种货,把那不能获利的剔出来,停止生产),数量统制(视销场而定生产量),以及价格管理(熟察商情,预测物价变迁的趋势)等。
彭考夫氏对中国工厂管理的评判 二年前棉统会邀请曾服务于英国纺织机器制造厂三十年之彭考夫(H.Bancraft)氏来华视察我国的棉纺织厂,氏对于工厂管理方面,指出(一)职员过多而不精;(二)厂房过旧,不适于工作,即整理也空费资金;及(三)机工多偷惰而无人督促各点;又说根本上组织即有缺点,责任不专,效率便很难增进。
政府对于民间工厂之管理 以上是就工厂本身的内部管理说的,现在且说政府对于一般工厂的管理。政府对于国营工业,是直接管理,无须说明,现在所指的对象是非国营工业。这种管理,可就其目的分为数种:
(甲)代表消费者的管理,例如食物检验、验疫等。
(乙)代表劳动者的管理,例如工厂立法(包含保健、保护安全、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劳动保险等),工厂检查(检查各工厂是否实施了工厂法)。
(丙)代表投资者的管理,例如规定最高利率,是代表借方利益的,如关于储蓄银行、保险业及公司营业的立法,是代表贷方利益的。
(丁)代表普泛社会的管理,例如为了扶持某一事业而给予补助金。
【问题演习】
一、试指出新式工业与旧式工业的差别点。
二、目前我国新式工业在国民经济上的比重,是不是比旧式工业较大?
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过是怎样的?现状怎样?
四、外资与中国工业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就现代经济的观点说中国地大物博的话,并不完全正确,为什么?
六、公司组织的优点何在?
七、什么叫做科学管理法?
【注释】
[1]商品检验局蚕丝专家语,见《时事新报》,1936年3月17日。
[2]见《时事新报》,1936年4月1日。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除原料外,动力也是发展工业的一个要素。工业原料工业原料,所包含的种类很多。(甲)重工业的基本原料是铁矿砂,这种原料的全国储量,仅占全世界的16‰,共约1 130兆吨。小麦是面粉业的原料。化学工业所需的原料,十分之八九是从国外输入,例如火柴工业所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学工业所用的酸碱等,除小部分采用国产外,其余都用舶来品。动力工业上应用的动力,最重要的应推煤、石油及水力三项。......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宋代制度,多仍唐旧,现在先述官制。可惜推行并不普遍,所以宋代人民依旧不能脱掉力役之苦。海盐于产地设亭场,制盐之民称亭户,或称灶户;制解盐之民则称畦夫:这两种盐都是籍民制盐,由官发卖。宋时植茶之处称山场,采茶之民称园户;园户都隶属山场,除岁纳茶若干作为租税外,其余的茶都归官收买。宋代管理鬻矾的机关,亦谓之“务”,制矾之民称镬户,所制之矾,由官发卖,香即香药,和宝货都是由国外运来的。......
2023-08-17
但实际上,英国议会修改宪法仍极慎重,且多属于引申与补充性质。任何成文宪法的国家,亦有宪法所未规定,但为一般所遵守的最高习惯。成文宪法,本身即附有修改的一定程序,是以为刚性宪法。......
2023-08-17
地方官制,自晋以来,均行州、郡、县三级制度。炀帝又废州置郡,郡置太守,县置县令,几回复秦、汉之旧,为地方两级制。唐初以州转县,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也为两级制。唐沿隋制定均田租庸调之法。以上所述,系属于田赋一项,自唐中叶以后,因为国用不足,还有许多杂税,如盐税、茶税、酒税、关税等,留到第二十八章再讲。隋沿北周旧制,也行府兵之制......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