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美对立程度不逊于英美对立,对中国问题存在利害冲突

日美对立程度不逊于英美对立,对中国问题存在利害冲突

【摘要】:日美对立的程度,并不亚于英美对立。不过英美对立为的是争取世界的霸权与独占,其范围广大;而日美对立仅集中于太平洋,其范围狭小而已。但是,在事实上,不论是英美对立或日美对立,都已结集于太平洋的一点,质言之,即是中国为英、美、日三国最后决战的战场。大会中关于军备的限制,更表现日美对立的尖锐化。从上节两大会议中,可以看到日美对中国问题的利害冲突。这些事实,都必然地使日美对立激化。

日美对立的程度,并不亚于英美对立。不过英美对立为的是争取世界的霸权与独占,其范围广大;而日美对立仅集中于太平洋,其范围狭小而已。但是,在事实上,不论是英美对立或日美对立,都已结集于太平洋的一点,质言之,即是中国为英、美、日三国最后决战的战场。

这一点,我们必得认明,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之时,我们再也不能和第一次大战一般,袖手旁观了。以下就各种事实,以立证日美之对立。

(一)移民问题。日本人口生殖增加的速度以及生殖率超过死亡率之加多,这一人口问题,已成为日本的当面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捷的方法,便是移民。日本自维新以后,移住美国大陆及夏威夷各地的日本人,总数在30万以上。在加利芬尼亚各州,日本人均努力操作,从事沙漠地带的开拓。美国眼见“美洲人之美洲”,除了欧洲的移民百万不计外,又新添30万的日本健儿,自然放心不下。第一,因移民过多,使其国家的意识渐次薄弱,很妨碍美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心理建设。第二,日本人的忍苦耐劳,成绩卓著,便是无形中日本人在美国的境内掏取一笔横财。所以1900年旧金山的排日市民大会,正式地通过许多决议,对日本移民进攻。加利芬尼亚的《威布条例》禁止日本人在该地购买土地,结果日本提出抗议。四年前,美国国会通过的移民法案,更是美国限制移民的积极手段。通过这一法案的当时,日本全国的报纸,都无不表示反抗;日本舆论的煽动,处处都引起了日本国民对美的反感;日本这些宣传,并不是无代价的白费事,而是准备日美战争的宣传工作;这原是照着日俄战争以前一模一样的做法,帝国主义的麻醉国民,真是周详万分。

(二)华盛顿会议巴黎会议时,近视的中国政府,以为美国主持公理反对强权,中国可以借此机会,一吐几十年来的积怨。谁知事与愿违,威尔逊虽然狡侩,却不是克里满沙与路易乔治的对手,而堂堂皇皇的十四条,也就不得不等于乌有。华盛顿会议的时候,近视的中国政府,还是满望着美国的援助,然而会议中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却只得听英、日、美的摆布,中国反无置喙的余地。所以这两大会议,都只可以说美国外假见好于中国之名,实则想乘着这一机会,要在中国分一杯羹。华盛顿会议,便明明表示了美国要驱逐日本在中国的势力的企图,便明明表示了美国要使英日同盟解体的企图。大会中关于军备的限制,更表现日美对立的尖锐化。关岛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中的海军根据地,使日本不得高枕而卧。

日本的八八造舰计划,又使美国感觉不安。美国去年的造舰计划,又引起日本的恐慌。所以美国有太平洋的海陆空的大演习,日本去年也就针锋相对而有海陆空的大演习。真是箭在弦上,只待一发。

(三)中国问题。从上节两大会议中,可以看到日美对中国问题的利害冲突。美国的口实,便是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日本的盾牌,便是所谓的“满蒙特殊地位”。然而中国目下所谓建设,正待外国投资,投资能力最充分的,又要算美国。今日的美国,极力和中国政府要好,极力拉拢中国大资本家,便是美国进攻中国的新式方法。不论是浚河借款也好,不论是龙潭蚕业借款也好,甚或以后的矿山汽车路诸建设事业,美国都要取得重要的位置。日本山东出兵,演成济南惨案的武力政策,反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反感,美国却利用这些机会,收买中国人的欢心。日本在目前利于速战,美国则利于缓战(其原因在美国现时军舰的速度不及日本,太平洋上的军港尚不足抵抗日本军舰的袭击)。所以日本对中国采取武力政策,处处向美国挑战,美国便不得不用和平的方法向中国进攻,以避免与日本的冲突。然而这不过是一时的现象,只要美国的海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日美因中国问题而爆发战争,最后是不可避免的。

(四)其他。日美的对立,自然以中国为中心,此外产业上的斗争,即就糖业与丝业而论,日本便无不以美国为对象,而与之竞争。日本近来在台湾的糖业的发展,便极为可惊。日本的生丝产额,占世界产界之1/10,其最大的消费国,便是美国,美国生丝消费的总额之9/10,都来自日本。但是美国近来丝业,甚为发达(尤其在人造丝方面);而丝制品的工厂数,由1924年的3 167,增加为1928年的3 448,每年出品的价格,在15亿美金以上。这些事实,都必然地使日美对立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