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杨东莼文集·专著卷:给你带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

杨东莼文集·专著卷:给你带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

【摘要】:本书要避免这一弊病,所以力求运用辩证法的唯物论的见地,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何以必然地会到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涵义,较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涵义特别繁复。

肉的弹丸,血的火花,我们想到战争,何等惨酷,何等可怕!但是,我们从辩证法的唯物论的见地去观察,则每一战争的发生,都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都有其存在的根据,而非穷兵黩武的英雄所造成的。拿破仑虽然野心勃勃,威廉第二纵有雄图伟略,然而都不是掀起骇浪惊涛的飓风。战争的真正原因,只有从它的存在的根据中去探求,只有从社会的变革中去探求,才不会错误。其他一切的说明,都只看到部分,没有把握全体;其结果不仅不能说明事实与原因的关联,而且颠倒事实与原因的关联。本书要避免这一弊病,所以力求运用辩证法的唯物论的见地,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何以必然地会到来。惟其如此,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必然的事实,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必然要来到的事实。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孕育了它的存在的根据,获得了它的母地;这一未来的大战,既不会因何人的倡导而发生,也不会因何人的防卫而消灭;它是必然地而发生,并且必然地而消灭。根据这一点,所以本书所说的都是事实,并非造谣;不然,作者岂不要负着煽动惨酷的战争的罪名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涵义,较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涵义特别繁复。关于这一点,有三个重大的原因。

第一,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诞生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盟(以下简称苏联),因为苏俄的稳定,使全世界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一个是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的大阵营,一个是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大联合的大阵营。

第二,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激起了半殖民地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土耳其革命的成功,如中国革命、摩洛哥民族运动、叙利亚民族运动、印度民族运动等。

第三,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退出了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舞台;代德国而起与英国争欧洲霸权的便是法国,代德国而起与英国争全世界霸权的便是美国。

因为这三个重大原因,使国际的问题更形成繁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涵义,便随国际的问题的繁复,而变为特别繁复。我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所发生的特殊关系及全世界所发生的独特的现象,加以分析,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涵义,不外下列三种: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与苏联的战争。

第二,帝国主义列强对于半殖民地及殖民地的压迫战争,与反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及殖民地的民族革命战争。

第三,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涵义,既有如上所述的三种;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这三种战争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个别的,而是彼此都有息息相关的联系,而是一串连环中之三个环。到达某一程度,爆发了这三种战争之某一种战争,其他两种战争必然地相应而起。这是因为三种战争之相互间,都有连带的利害关系之故。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征,就在于由战争引起不断的战争,由不断的战争引起革命。

然而战争的原因,在今日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自身无法避免战争,却孕育了战争。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对苏联作战,之所以对半殖民地及殖民地实行压迫战争,便是要倾覆无产阶级独裁的苏联,便是要把苏联开拓为最大的原料产地与市场,便是要取得中国之无限制的支配,便是要破坏民族革命运动,这就是国际资本主义的生死问题,这就是目前紧迫着的新帝国主义战争的危险之基础。在这一点上面,帝国主义列强的利害,并不是均一的,并不是完全采取一致步调的;换言之,即帝国主义列强各依其有利于自身的立场,而呈现一更尖锐的对立;所以在帝国主义反苏联战争没有发生以前,而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有发生之可能。本书根据这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种战争,有连带的关系;第二个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彼此间的战争,因其各自利害的关系,必然地先于反苏联的战争而发生——同时从资本主义的本身,首先阐明帝国主义间的战争之不可避免,其次再说到与苏联及半殖民地与殖民地的战争问题,再次关于新兵器之进展以及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占的地位,也得附带加以说明。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明的,便是本书的一切论断,都系由事实出发;不是先有论断,然后加以事实的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