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俄经济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问题

苏俄经济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问题

【摘要】:苏俄经济,虽如上所述呈现一大惊人之进展,然因此进展而发生的困难问题,即工业与农业的问题,亦未易得到一至当之解决。结果城市与乡村之结合,工人与农民之结合,便发生许多破绽,难怪苏俄共产党与政府为对付此一问题而手忙脚乱哩!这种矛盾,从苏俄谷物策言,实在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是故欲谋此问题之根本解决,在今日之苏俄,实为期尚远。

苏俄经济,虽如上所述呈现一大惊人之进展,然因此进展而发生的困难问题,即工业与农业的问题,亦未易得到一至当之解决。

谷物分配之制限,据东京《朝日新闻》揭载的柏林通信上田贞次郎所云,苏俄小麦收获不良(参照上表),铁道与旅馆,多食黑面包,有些地方并实行谷物分配的制限,决定一人一日的购买量。上田氏的通信,谓收获不良,乃由于天候不良而生;其实因政府的买收政策以压迫小麦的价格而惹起的农民之怠业,也是这现象的一主因。本来,苏俄历来的问题,便是一方面既要化代表城市无产阶级的独裁[1],他方面又应如何处置私有土地的农民——的一点[2]。去年小麦的歉收既是事实(只看它从欧洲市场输入大量的食物以及秘密地从加拿大输入小麦二事便明),则去年苏俄的问题,当然实际上就是农业问题;特别关于谷物买收政策,更是内政上的重大问题;从而工业与农业是结合还是分离一问题,较之往昔,更显著地成为党内的中心问题。

据该国政府公布,去年1月较之前年,谷物不足为1.28亿普特(Pood)。是政府认为不足的原因,不在天候不良,而在富农与投机家加高谷物价格。从而政府强行此谷物买收政策以对付彼辈的把持。此政策之结果,至3月末,遂收集2.95亿普特之谷物。此种用强制的价格以买收谷物,固属是抑压富农与投机家的良策,然而属于此一阶层的农民,因此而出以怠业,埋怨政府,也是事理之当然。结果城市与乡村之结合,工人与农民之结合,便发生许多破绽,难怪苏俄共产党与政府为对付此一问题而手忙脚乱哩!所幸收获的预想渐呈好况,而强制买收政策亦已撤回,农民之不满始从而镇定,而即于改善的状态。

不过苏俄的经济进展,既由复兴期而进到建设期,其谷物之分配,又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难境地呢?这个原因,质言之便是谷物的商品性之不足。现今苏俄谷物的生产量,约50亿普特,较之战前,不过少两三亿;然若依去年的预想,却还要超过战前。但是为什么谷物的商品性还不足呢?要解答这一问题,只要看到苏俄农业经营之细分,便可明白。农家的数目,战前只有1 600万户,现在却增加为2 500万户,并且还有更细分的倾向。这样细分了的农家,它的谷物差不多完全用作自己的粮食,其能变为商品的,不过全收获之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一点五。然而自入建设期以来,城市与工业都急激地发展,其对于谷物的要求(商品性的谷物)也就从而增大。而农业经营,因细分的结果,其谷物之商品率反而减少。这种矛盾,从苏俄谷物策言,实在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这种困难的防止,列宁也曾经说过,即是若克服这一困难,必得要合并此最不利的最不合时宜的细分的小农,而组织大农;这个主张,在今日的苏俄当局更痛切地感觉着了。去年的谷物策,便是以这个主张为基础。即为振兴中小农业计,而予以各种援助,以增大其收获率与生产率,如改善农具,予以纯粹的良种,供给小型的机械,使各个农家均联合为一组合,而公平地分配肥料,这便是去年的谷物策。由此,谷物的生产率,便可以增大,从而谷物之商品性随之增大,结果都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始能日即于切密的结合。进而工业之重心,亦有由重工业而趋于轻工业之必要。如纺织为农民消费品中之最切要者,果能从事纺织品之多量的生产,以供给农民,则工农的结合亦可因之增进。

然而,工农之结合,绝非仅以对于个人消费为必要的纺织品的增加而可以实现;而是以对于谷物生产的农民所必要的机械与肥料等的增加而后可以实现;换句话说,纺织业虽发达,若其他重工业不同时发达,工业之结合,还是一至大的疑问。加以农民特重于“所有者”的心理,而忽视苏维埃化,更与此结合以一莫大之打击。是故欲谋此问题之根本解决,在今日之苏俄,实为期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