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先述七七事变,次述全面抗战:七七事变的爆发,原出于日寇的预定计划;即企图以占领沈阳的方式占领平、津,夺取华北,实现其灭亡中国的迷梦。以事变发生于卢沟桥。故又称为卢沟桥事变。这样一来,华北战事便随之扩大,直到八月十三日上海战事爆发,神圣的全面抗战也就从此展开了。全面抗战之局由是揭幕。......
2023-08-17
全面抗战爆发后,就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第一期抗战与第二期抗战,兹分述之如下:
第一期抗战,始于二十六年七七事变,终于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我军退出武、汉,历时十六个月,其中又可以分作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个阶段,始于七七事变,终于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我军退出南京,历时五个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寇为缓兵之计,提出地方解决的办法;然而日寇却趁此时机,更积极作军事上的准备,等到准备好了,就于七月二十五日乘我军换防之际,突然袭占团河,同时由天津开往廊坊的日军亦与我驻军冲突,并攻击我芦沟桥的守军。二十六日,日军向宋哲元提出哀的美敦书,宋氏予以严词拒绝之外,并下令抵抗日军的进攻。
日寇既发动华北战争,于是为了牵制我华中兵力,为了完成其速战速决的迷梦,又于八月十三日借口虹桥军用飞机场事件进攻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上海。八月十二日,集中淞沪的日本兵舰已有二十余艘,海陆军一万余人。次日上午九时,闸北发生前哨冲突;下午四时,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并以大炮轰击:这就是八一三全面抗战的揭幕。
原来在七七事变之际,我军在华北的力量甚为单薄,所以宋哲元虽一面下令抵抗,一面就不得不向保定撤退,于是北平天津陷于敌手〔138〕。平、津既失,敌人遂以主力沿平绥线进攻南口,自七月三十一日起,我军汤恩伯部固守二十余日,日寇终不得逞。直到八月二十五日敌陷张家口,汤部以孤军深悬,才迫而退守居庸关。日寇占领张家口、南口以后,又以全力西攻山西,九月十三日,大同陷敌。二十七日,雁门关弃守。与这同时,日寇另一支从阳高进占兴和,从大同之杀虎口进攻归、绥,并先后攻占平地泉、百灵庙与嘉卜寺。所以自南口弃守以来一个月之内,日寇实以破竹之势,几乎形成了控制我华北的局面。只有九月二十六日平型关一役,我军以游击队配合主力军的运动战,才歼灭了整个坂垣师团,造成了西战场的空前大捷,并暂时稳定了晋北的局面。
津浦路方面,当南口激战之时,敌我两军尚相持于唐官屯以北,并无激烈的大战。直到九月四日以后,日寇才向津浦路猛攻,于是马厂、兴济、沧州相继陷敌,德州告警。十月五日,德州弃守。
津浦、平绥两路的失败,直接影响我军平汉路的攻势甚大。先是我军自平、津撤退后,集中良乡一带,凭琉璃河固守,以阻击敌军主力南下。等到南口、大同、德州相继不守,平汉路我军便感受两面夹击的威胁,才不得不于九月二十四日退出德州。十月十二日,石家庄亦陷于敌。于是日寇从正太路西出娘子关,进迫太原,同时,雁门关日寇又向原平、忻口推进,造成原平、忻口的激战。忻口一役,我军奋勇抵抗,血战二十四日,郝梦麟军长壮烈殉国,而日寇亦蒙受重大损失。十一月五日,日寇占领忻口;九日,占领太原。自是晋南我军,奉令渡河,在河谷丘陵地带,展开了持久的游击战争,而战事遂暂呈胶着状态。
淞沪战事,跟华北完全不同,一开始便是血肉相搏的阵地争夺战。从八月十三日至二十二日的闸北沪东的前哨战,几乎是一个巷战,而我军突击汇山码头尤为英勇壮烈。八月二十三日,日寇在吴淞登陆,于是战线外延,我军为了避免敌舰大炮射程,遂于九月十三日移向事先准备好了的防线,北起浏河,经罗店、刘行、庙行、江湾、八字桥,迄于北站,全长六七十公里,复与日寇相持一月又十三日。直到大场被敌突破,牵动全线,闸北我军才撤至苏州河以北,然谢晋元团长所部八百壮士,独坚守四行仓库达四日之久,至十月三十日始奉命退入租界。
苏州河防线,累经敌军猛攻,屹立未动。直到十一月五日,日寇在杭州湾登陆,浦西沪西后路被袭,我军才迫而向西撤退,经过六日血战,我军撤离南市,而淞沪战事亦由是告终,总计是役凡经历三个月,敌人使用兵力在二十万以上,我军损失固大,而敌人三个月亡华的速战速决的迷梦却被我们打得粉碎了。
淞沪战事结束后,我军退至苏嘉国防线,北起浒浦口,经苏州、嘉兴,南迄杭州海盐。日寇一面猛轰海盐、乍浦,一面狂炸苏州,终于突破防线,于十一月十九日攻下苏州。战事推进到太湖沿岸的无锡与吴兴,日寇企图从京杭国道与京沪路两线威胁南京。三十日,日寇海军突破江阴要塞封锁线,同时常州亦告沦陷。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弃守。蒋主席于南京退出之日,特发表宣言,谓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各村之广大强固之民心。全国人心,为之振奋。
第二阶段,始于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寇进犯山东津浦路,终于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我军退出徐州,历时五个月。南京陷敌后,日寇作战的第二个目的,就在于夺取津浦陇海两路交叉点的徐州。由于山东统帅韩复渠的观望畏缩,敌人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津浦路发动攻势以来,二十七日济南即告沦陷。二十七年一月四日,又陷兖州;十一日,攻下济宁;并西趋归德,企图截断陇海路,以包围徐州。但其时我军形势已重新调整,二月初我军反攻济宁,转战至二月下旬日寇始得攻占嘉祥,而从邹县南下进攻滕县的敌军亦遭到我军王铭章部的坚强抵抗,直到三月中旬才得占领滕县,而王铭章将军亦于是役壮烈牺牲。山东日寇的另一路攻势,则系从青岛沿公路下诸城、莒县,西取沂水,以压迫临沂,其目的仍在威胁徐州,因而三月中又有临沂的会战,敌军终不得逞,遂转而从津浦路正面出枣庄、峄县,直迫台儿庄。我军以机动的攻势防御,于四月六日晚间造成台儿庄的空前大捷,日寇被殉灭的有两师团,人数在三万以上。四月下旬,日寇一再增援,又进犯临沂、台儿庄,并取邳县、郯城,但由于我军流动部队与之犬牙交错,牵制了日寇的进退。
日寇为了完成徐州包围的形势,一面增兵苏北东台、盐城,一面从蚌埠、临淮关取蒙城、永城,同时鲁省敌军分三路向南进逼,然而徐州的我军却在消耗敌人之后,于敌人重炮飞机威胁之下,突围浍河而撤退了。徐州会战,实在是一种战略的胜利。
第三阶段始于二十七年六月初旬敌军进窥武汉,止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军退出武汉,历时六个半月。当徐州沦陷后,日寇复于六月四日攻下开封,十二日,黄河决堤,敌军撤退,于是转而向南,由合肥攻舒城陷太湖,再由太湖西上,陷宿松、黄梅,取广济、蕲水、黄陂;其另一路由舒城向六安出固始,于十月十二日攻陷平汉路正面的信阳,沿公路南下,包围武汉北面。同时,长江敌军亦于六月十三日攻陷安庆,七月四日陷湖口,二十六日陷九江,向西进迫。至十月间,三路包围形势业已告成,我军与之相持数月,消耗敌人兵力无数,才于十月二十五日退出武汉〔139〕。
总之,第一期抗战为我军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敌人的时期,十六月之中,先后歼灭敌军共七十余万人。
当南京战事吃紧之际,我国民政府即于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宣告中外,决定以重庆为陪都,从事长期抗战。南京弃守后,政府即移至重庆,然蒋主席仍留武汉,指挥作战。武汉撤退,重庆始正式成为我国的战时首都,蒋主席并于撤退之后,重申抗战的一贯方针:“一曰持久抗战,二曰全面战争,三曰争取主动。”认定“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这时敌军攻势能力业已发挥至最高度,从此敌人愈入愈深,其给养线亦随之愈加延长,所以我最高统帅即于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召开南岳军事会议,检讨全盘局势,认为中国抗战已达到一个划时期,当即规定结束第一期抗战,开始第二期抗战;同时强调第二期抗战的任务为转守为攻、转败为胜,决以加倍的努力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这第二期抗战又可以分作两个阶段:自武汉会战结束至太平洋战事发生为止,为第一阶段;太平洋战事发生后至抗战最后胜利为止,为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历时凡六年十个半月。
第二期战事,基本上已达于相持的阶段,不过由于我军自力不够,不能立于主动地位,所以日寇尚能以狼奔豕突的姿态发动局部的攻势——然亦只限于局部而已,较之第一期的攻势却大为削弱了。在第一阶段中,武汉日寇因感受鄂北我军的威胁,于二十八年五月间,发动所谓“随、枣会战”,由襄河东岸向北迂回的日寇,先后攻占枣阳、新野、唐河,而从信阳西犯的敌军亦陷桐柏。可是到了五月下旬,我军增援反攻,却先后收复了各地,而且予敌以重创。
长沙位于粤汉路的中心,敌寇为打通粤汉路,势所必争。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寇直扑长沙,长沙守将实行焦土抗战,敌军终于被迫撤退。到了二十八年九月,南昌敌军会合鄂南长江之敌,企图会攻长沙;转战经月,我军诱敌深入,在长沙外围福临铺等地区把敌歼灭,数在四万以上:是为长沙会战第一次大捷。
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日寇又在北海登陆,连陷防城、钦县,并于二十四日攻占邕宁,接着又陷宾阳、龙州各地。同时,粤北方面,敌人亦分别攻占琶江、英德、高田、新丰、翁源等地,互相策应。二十九年一月,我军开始反攻,直到十一月,先后才把失地收复,敌人狼狈逃遁,损失甚巨。
二十九年六月间,日寇又进犯宜昌,威胁重庆,而有所谓“宜昌会战”。敌军一面溯江西上,进叩宜昌门户;一面自荆门陷当阳,拊宜昌之背。敌寇虽于六月十一日攻占宜昌,然以我军阻击甚力,始终不能西越县城一步。不久,又有“枣河战役”,张自忠将军虽以身殉,然日寇北限于伏牛,西阻于汉水,南为大洪山所挡,东为大别山所阻,我军待机反攻,经过苦战之后,也就把敌军打退了。
三十年九月中旬,日寇又以主力进犯长沙。九月底,敌骑已迫近长沙,敌方上海发言人秋山,居然要招待外国记者,自空中参观占领下的长沙。然而由于我军将士的用命,与战略的成功,到十月初又传来了捷报,为我们三十年国庆添增无限光荣:是为长沙会战第二次大捷。
由上所述,可知在这三年中,战事已呈完全胶着状态,战争的确进入了相持的阶段。日寇每一次进扑,都成了徒然的消耗。邕宁的失而复得,是开始了中日战役上的转折点。日寇已不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我们的反攻有时也加强到足以收复重要的战略据点。
第二期抗战第二阶段始于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我国民政府于九日对日本正式宣战,从此,英、美诸国与我共同作战以抵抗暴日的侵略,而战争的形势,也从此为之改观。在这一阶段中,一开始就是长沙会战第三次大捷。原来自太平洋战争发生后,敌方即欲由大陆直达新加坡,以求运输的安全,并借以减轻其海军运输的负担。就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日寇于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从湘北开始发动攻势,于三十一日过捞刀河,到达长沙城下。三十一年一月四日早晨,日寇向长沙城东南北三面猛攻,其总兵力在十万以上,共六个师团又两旅团。然而这企图又为我们所粉碎了:我正面由第十军浴血死守,南路外线某军进攻林子冲、黄土岭一带,使敌左翼侧背感受重大威胁,敌果不支,调攻南门之众增援,但又为我炮兵集中火力所消灭,于是敌势动摇,至午后三时开始向北移动,傍晚抵达浏阳、捞刀两河河岸,而各渡口又早为我各路大军合围堵塞,终于敌第三、第六两师团三万之众,为我全部聚歼。我军这一伟大的胜利,正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敌人志得意满无往不利之时,事实上,的确予敌寇气焰以重大的打击,而我军士气反为之大振。
接着又有缅甸之战。缅甸是盟国援助中国必经的要道,日寇早有截断这条运输线的企图。三十一年一月一日,英军在维多利亚角即已与敌接触;三日,中国宣布派遣远征军入缅增援盟国。三月初,日寇占领仰光,其时因我远征军入缅进行甚缓,而英印军士气又不振,所以日寇得以乘机获胜。可是三月底东瓜之役,由于我军的英勇果敢,六日之内,竟歼灭敌人精锐五千以上,使日寇也承认:这是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首次碰到的硬钉子。四月十九日,我盟国空军首次飞袭日本东京、大阪、横滨等地,我军即于此时收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了被围的英军。自是以后,日寇续调大军,佐以空军与坦克,分三路猛力北犯,我军苦战多日,二十三日,敌窜入棠吉,我军迂回棠吉西面,先击溃其侧翼,继将棠吉四面高地攻占,向敌猛迫,才于二十日晚间克复棠吉,而戴安澜师长亦于是役壮烈牺牲。敌寇因正面遭遇我军坚强抵抗,乃从暹罗经缅甸极东部,间道侧击腊戍。时我军主力在正面三路迎敌,后方比较薄弱,而英方又未将腊戍东方新辟的大路告知我军,遂予敌以可乘之机。至四月二十九日,腊戍被侵,于是缅甸战局急转直下。五月二日,我军放弃瓦城,英军向更的宛河转进。八日,阿恰布、密芝那亦被攻陷。五月中旬,西路英军退入印度,我远征军除在缅北建立据点外,也有一部随英军入印。东北方面,则日寇自腊戍沿滇缅公路东窜,初陷畹町,继陷遮放、龙陵,其一股窜过怒江,我军予以迎头痛击,敌乃北向攻陷腾冲。自是敌我双方凭怒江对峙,而日寇终未敢越过怒江一步。
接着又有浙赣之役。敌人由于三十一年四月十九日遭我盟国空军首次轰炸后,为了避免再炸的威胁,乃以我浙东空军基地为目标,开始了对浙东的进攻;同时为牵制我江西方面野战军队的东调,又配合发动对赣东的攻势。此外,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打通浙赣路,以加紧对我的封锁,并切断我们沿海的交通。这样,日寇就在缅甸战事告一段落、太平洋闪电战得到初步胜利后,抽调十万之众,于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分由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诸方面,同时西犯,其主力则沿浙赣路附近推进,另一部沿富春江以西地区窜扰。十六日,敌陷嵊县;十七日,陷诸暨,并以一部窜扰天台,继陷东阳、义乌、浦江;二十二日,陷永康;二十三日分窜至桐琴市、孝顺镇、横溪镇之线。这时沿富春江以西地区进扰之敌,亦已进占建德与洋溪镇。就战略形势说,敌已完成合击之势。我方洞烛其奸,即做周密的布置。虽汤溪、龙游、永昌等地又于此时先后被占,但我金华、兰溪的守军仍忠勇逾常,猛烈挫敌,血战五昼夜,毙敌无数。日寇以攻势顿挫,竟使用毒气。我军为保存实力,乃按预定计划,向敌侧及敌后转进,金华、兰溪遂于五月二十九日失陷。战事至此,敌复积极增援,于六月三日,续犯衢州。五日,敌军迫近衢州东南、东北各地,企图包围该城,截断我军退路。我为粉碎日寇这种企图以达消耗敌人的目的,除留置步兵一小部分于衢州城内继续打击敌人外,其余大军逐次向敌后转移。至七日晚,我留置城内的部队亦安然撤出,衢州也于是日失陷。敌占衢州后,继沿常山港、江山港两方面西进。当窜至常山、江山附近时,遭我猛烈抵抗,于是敌又施放毒气。迫不得已,我军于九日放弃常山,十一日放弃江山,十二日放弃玉山,敌进至广丰附近,其北路亦于十五日陷我上饶。以上系就浙省来说的,至赣东之战,则当敌进犯衢州时,又以主力沿浙赣路东犯,企图夹击我野战军。敌先后攻陷临川、崇仁、宜黄、南城、金溪等地,其主力于六月二日占领进贤。我军依次抵抗,转战至贵溪。十六日,贵溪弃守。七月一日,浙赣两方面敌军会师横峰,然而到了七月中旬,我军全线大举反攻,在遂昌、宣平、永康之间予敌重创,浙赣各地相继克复。
以后,敌军又于三十二年进占立煌,同年十一月进占常德,但一遇到我有力的反攻,敌军便立足不住,立煌、常德也随即收复。三十三年春,日寇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失利,它在海上的运输感受到绝大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倾全力再作最后一次攻势,以图打通粤汉、平汉的交通线,以便于万不得已时,它孤悬海外的百万大军可以从陆路撤退。四月十七日,敌强渡中牟以西泛滥区,展开中原会战,于二十二日侵占郑州,五月十五日攻占洛阳。当其西进受阻于函谷关时,于是折而由平汉路南下,同时武汉敌军亦北上与之会师于驻马店,打通平汉路。六月中,日寇占领长沙,沿铁路犯衡阳,我军苦战两月,终于八月八日退出。衡阳既陷,日寇复于二十日南陷来阳。同时粤北敌军亦沿粤汉路北上,连下清远、英德、曲江,与南下之敌会师。至此,平汉、粤汉两线均被打通。于是日寇更循湘桂路侵入广西,十一月十日,桂林弃夺,广东敌军亦溯西江侵入广西,苍梧、柳州相继沦陷。十二月,桂省之敌乘势北犯贵州,竟于五日攻占独山,不过旋即为我反攻克复,敌人流窜之势,亦至是告终。
三十四年一月以后,不论在太平洋上,或在中国大陆上,日寇的进攻已陷入休止状态,而走上下坡的路子,战争的胜负已经注定了,不管日寇怎样挣扎,已不能挽回它的崩溃的命运,接着德国投降,欧战结束,于是日寇更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当八月二日美国以原子弹轰炸广岛,八月八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以后,日本遂迫而于十日无条件投降,我们终于赢得了八年苦战的最后胜利,洗雪了已往的国耻。
中国的抗战,在军事上讲,本来是居于劣势的,然而不仅支持了八年之久,消耗了敌人无数的力量〔140〕,吸住了敌寇百万大军④,并且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其所以致此的原因虽多,但国策的正确,领导的得力,以及全国团结行动一致,却是最主要的一个,今天我们既已获得了胜利,以后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珍惜这胜利的果实,进而用抗战时期一样奋发的精神,来完成建国的大业。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以下先述七七事变,次述全面抗战:七七事变的爆发,原出于日寇的预定计划;即企图以占领沈阳的方式占领平、津,夺取华北,实现其灭亡中国的迷梦。以事变发生于卢沟桥。故又称为卢沟桥事变。这样一来,华北战事便随之扩大,直到八月十三日上海战事爆发,神圣的全面抗战也就从此展开了。全面抗战之局由是揭幕。......
2023-08-17
旋经警卫总司令鹿钟麟调停,被捕学生准予取保释放。这时国民党在北京已取得半公开的活动,于是乘机策动,遂有北京市民革命之举。十一日,外交部致公使团第三次照会,声明沪案应由上海公共租界当局负责,并依据上海工商学各界联合会意见,提出取消当地戒严令,撤退海军陆战队,解散万国义勇队及巡捕武装,释放被捕华人,恢复被占各学校原状等项,以作交涉的先决条件。......
2023-08-17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一)解除帝国主义的束缚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了中国农村的衰落与其原因,则现在来谈农村复兴,自必要对症下药,即消灭那些使农村衰落的原因。另方面,中国工商业不振,自然也影响农村,但这也是外力压迫的结果。以上两端,是复兴中国农村的根本方案,但其实现则异常困难。(三)减轻地租整理田赋与废除苛杂中国农民的担负,实在过于繁重。以上七点,是略举其大者,若能照此切实执行,则中国农村定不难有复兴的前途。......
2023-08-17
又武宗尽以窝阔台封地并入于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遂绝。蒙古大帝国,从此解纽。这是元室因争夺帝位而惹起的第一次内争。图帖穆尔至京师,暂袭帝位。文宗病笃,遗属皇后翁吉喇氏,必须立明宗之子。由上所述,可知自蒙哥以后,直至顺帝,帝位的纷争,几乎无代无之。又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其猜防和压迫之甚,又可想见。蒙古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的,即为拒命。......
2023-08-17
自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此八年中,为中国境内外人兴业时期。同年华商大纯纱厂,因经营失败,售与日商,改名上海纺织公司;而日商日华纺织株式会社,也成立于此时。以制油业而论,则有二十一年,英商太古洋行于营口经营之厂。以造船业论,则有二十六年,英商于上海设立的瑞镕机器轮船工厂。以火柴业论,则有光绪二十七年中、日在重庆合办的燐火柴厂。自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此九年中,为中国新工业一大过渡时期。......
2023-08-17
原来自太宗削平北汉以后,欲乘机恢复燕、云,才有与辽构兵之事。时宋正有事于西夏,宗真打算乘隙取瓦桥关以南地,因遣刘六符等来求地。自是终神宗之世,两国无兵事。未几,西京为金所陷,而宋又有约金攻辽之事。是年,淳死,其妻萧氏称制,遥立延禧次子秦王定为帝。又明年,宋以夏竦经略陕西,而使韩琦、范仲淹为副,并令仲淹兼知延州。......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