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北省政府撤销军阀处分,实行军民分治,北军撤退

湖北省政府撤销军阀处分,实行军民分治,北军撤退

【摘要】:二十六日政府下令撤销曹、吴等处分。裁撤督办边防事务处,取消西北边防军名义。十一月,谭去职,赵恒惕继任总司令,而由省议会选举林支宇为省长,废督军,宣布军民分治。原来湖北一省,自二次革命失败后,即在北洋军阀宰割之下。赵恒惕至是与吴佩孚讲和,议定岳州由北军驻扎,至湘省公布省宪之日撤退。十一年一月一日,湘省宪法公布,北军于七月实行撤退。

上海和议决裂后,国务总理钱能训于八年六月十三日免职,由龚心湛兼代;内阁仍为安福系所把持。二十四日,特任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把参战军和国防军都改为边防军。七月二十日,裁撤督办参战事务处,改设督办边防事务处,特任段祺瑞为边防督办。九月二十四日,龚心湛去职。十一月五日,特任靳云鹏为国务总理,重要阁员多为安福系有力分子〔72〕。中央军政大权,仍旧握在皖系手里,并进而与陕、甘、晋、鲁、浙、闽、湘、新、热、察、绥十一省区结合,势力很大,而皖督倪嗣冲、湘督张敬尧、浙督卢永祥、闽督李厚基、陕督陈树藩诸人则更是皖系要人。段氏戚属吴光新,又以长江上游总司令名义,统军驻扎湖北。直系曹、吴原系赞助和议反对段氏武力统一的,和议既经破裂,而皖系势力反日形扩大,遂一面与桂系妥协,一面与奉张联络,合倒皖系。张作霖曾经和徐树铮合作,以压迫冯国璋。外蒙取消自治后,徐以西北筹边使名义,宰制蒙疆,张认为侵入奉系势力范围,遂对皖系不满。再加上河南易督问题,便益加促成了奉、直的联合。原来豫督赵倜属于直系,皖系想用吴光新代赵,以制直督曹锟。曹为巩固地位计,乃组织八省联盟,以抵抗皖系。参与这联盟的,直系有直督曹锟、苏督李纯、鄂督王占元、赣督陈光远、豫督赵倜,奉系有奉督张作霖、吉督鲍贵卿、黑督孙烈臣。这样一来,不但奉、直联合完全成熟,并且河南易督问题也无形解决了。直系和桂系的妥协,早在上海和会开始之前。这时吴佩孚军政府妥协,由军政府供给吴氏军饷,吴即撤兵北上,将湘南防地让给湘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吴率军北上,经过湖北,将军队驻扎京汉铁路的直、豫各要地。湘军乘机占领长沙,张敬尧逃至岳州,二十六日,张复由岳州遁走,岳州即为湘军赵恒惕所占领。直、皖的冲突,至是益加显明。恰巧这时又发生内阁问题。原来靳云鹏久为安福系所困,于五月十四日辞职,特任萨镇冰暂行兼代。直系不满,要求政府罢免安福系三总长曾毓隽、李思浩、朱深及徐树铮之职,以为抵制。徐世昌因请张作霖入京调停,张与曹锟会商之后,奉、直的结合倒段,益形坚决。七月初间,吴佩孚在郑州通电,攻击安福系,接着,曹锟、李纯、张作霖又通电宣布徐树铮罪状。四日,徐世昌才以命令免徐树铮职,并命边防军归陆军部直辖。八日,段祺瑞入京,迫徐下令将曹、吴免职,并改边防军为定国军,段自为总司令,徐树铮为总参谋长,段芝贵为前敌总司令,分三路进攻曹、吴。直系方面,以吴为总司令,亦分三路抵抗。十二日,曹、张通电讨段;十三日,奉军入关。十四日,直、皖战事爆发,两军激战于京汉铁路的涿州、高牌店、琉璃河等处,奉军也加入作战。结果皖军大败,曲同丰被虏,其在鄂的吴光新,亦为王占元所获。十九日,段氏通电辞职。二十六日政府下令撤销曹、吴等处分。又下令免段职。裁撤督办边防事务处,取消西北边防军名义。二十九日,下令惩办安福系祸首徐树铮、曾毓隽、段芝贵、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鸿志、姚震、李思浩、姚国桢等,徐、曾诸人都逃入日本使馆。八月三日,下令解散安福俱乐部,并通缉王揖唐等。直、皖战争,至是完全结束。九日,再任命靳云鹏署理国务总理,北京政府的政权,自是落于奉、直两系之手。

直、皖战后,军阀混战益加厉害,南北两政府在事实上均无统一全国的力量,于是所谓联省自治运动便应运而生。当时鼓吹这运动的,以进步党人为最力,中山以联治便于军阀割据,故极力反对。在各省中,首先进行自治的是湖南。张敬尧离湘后,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即于九年七月二十二日通电宣布湖南自治。十一月,谭去职,赵恒惕继任总司令,而由省议会选举林支宇为省长,废督军,宣布军民分治。十年三月,林辞职,省议会举赵兼任省长。并公布省议会所制定的《省宪法》及《选举法》等,湘省自治,就算告成了。接着浙、川、粤各省,也先后组织省宪起草委员会,着手起草省宪,联省自治运动的声浪遂波及全国。但军阀割据自雄争夺地盘的野心,并未稍减,所以自治的假面具,终于在川、湘、鄂战争中,完全暴露出来了。原来湖北一省,自二次革命失败后,即在北洋军阀宰割之下。督军王占元,自洪宪时代起,直到民国十年止,其地位并未摇动。王氏专事聚敛,惹起鄂人对王的不满,鄂人李书城、孔庚、蒋作宾等遂欲联络湘省,驱逐王氏,主张湖北自治。其时湘军部队过多,给养不足,而将领彼此不相上下,赵恒惕也难于统驭,因此赵就有假借援鄂自治,出兵湖北的企图。皖系陈树藩等,又在汉口设立中原银行,策动反直工作,与湘军联络,愿意帮助湘军军费,于是湘军攻鄂,便益加成熟了。其在四川,也和湖南处境相似,感于军队过多,防区不易分配,早有就食鄂省之意,所以也和湘军取得联系,进攻鄂西。所谓川、湘、鄂自治战争,便是在这样情势之下爆发出来的。十年七月,李书城、蒋作宾等先后赴湘开会,宣布《湖北自治临时约法》,公举蒋作宾为临时省总监,组织湖北自治军,以驻湘鄂军夏斗寅为先锋。湘军方面,由赵任援鄂军总司令,宋鹤庚为总指挥。由岳州进攻湖北。七月二十九日,两方军队在羊楼司开始冲突。八月初旬,湘军连占蒲圻、通山、通城诸要地,进至咸宁,迫近武昌。王占元辞职出走。九日,北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孙传芳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十七日,吴命张福来为前线总指挥,与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开始对湘军施行总攻击,并先后将金口、咸宁、蒲圻之堤决断,用江水淹没湘军,湘军不支,岳州遂为北军所陷。赵恒惕至是与吴佩孚讲和,议定岳州由北军驻扎,至湘省公布省宪之日撤退。十一年一月一日,湘省宪法公布,北军于七月实行撤退。自是湘省因在直系鄂督萧耀南严重监视之下,也就只好借自治的招牌,“保境安民”,不再作分外之想了。其在川省,则自七年一月熊克武打败川督刘存厚后,刘退入陕南,熊入据成都,自称靖国军总司令,编川军为八师:但懋辛、刘湘、向传义、刘成勋、吕超、石青阳、颜德、陈洪范分任师长。九年五月,向传义、吕超、石青阳、颜德联合滇、黔军会攻熊克武,熊氏败退陕南,又与刘存厚联络,攻下成都,十二月,刘存厚复为四川督军。不久,熊又攻刘存厚,刘氏再走陕南,熊氏旋亦下野。十年二月,但懋辛、刘湘宣言川省自治,刘湘被推为总司令兼省长,客军退出川境,川军改编为三军:但懋辛、刘湘、刘成勋分任军长。八月,川军援鄂,刘湘、但懋辛分任援鄂军总副司令。时湘战紧急,川军乘机占领秭归、巴东,进逼宜昌。其后北军陷岳州,鄂军大败,吴佩孚才以全力进攻川军,十月初旬,川军大败,退出秭归、巴东。于是佩孚以孙传芳驻守宜昌,川、鄂之战至是亦告结束。

原来皖系败后,直、奉两系为着划分地盘,于十年四月二十五日举行天津会议,会议结果:张取得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的头衔,绥远、热河、察哈尔三特区,都归他管辖;曹依旧是直、鲁、豫巡阅使,吴依旧是直、鲁、豫巡阅副使,不过陕西一省落于直系之手罢了。中央政权问题,会议中也有决定。原来靳云鹏内阁,最感困难的,就是财政,要向新银行团借款,则外人以南北未能统一,拒绝借款;要向国内借款,则国内银行又为交通系周自齐、叶恭绰所把持,也无结果。因此在会议中,靳氏提出改组内阁问题,决定将财政总长周自齐、交通总长叶恭绰排去,改任李士伟长财政,张志潭长交通〔73〕。会议的结果,可谓各得其所,暂时维持均势之局。但自湘、鄂战争发生后,吴改任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鄂督,均势之局便从此破坏,而张、吴间的裂痕就日益显著了。中央方面,内阁改组后,靳氏对财政依然无办法,而交通系人物因受靳氏排挤,反勾结奉系,进行由交通系组阁的计划。十二月十四日,张作霖入京;十八日,靳氏辞职;十九日,曹锟因府院要请入京;二十四日,梁士诒的内阁成立。这次组阁,虽说经过曹、张同意,但实际上全由张一人主持;这样一来,中央政权便落于奉系之手;又惹起了吴对张的不满。交通系和奉系的联合,既告成功,进而又暗中结合安福系形成反直联合战线。十一年一月一日,下令特赦段芝贵等。不久,梁士诒为着要取得日本的金钱,又电令华府会议中国代表,主张对山东问题表示让步。消息传来,举国痛愤。吴因于五日通电,指摘梁士诒卖国媚外的行为。陕督冯玉祥、赣督陈光远、苏督齐燮元、鄂督萧耀南、鲁督田中玉、晋督阎锡山、豫督赵倜等,都先后通电附和吴氏。张作霖也通电替梁辩护。十九日,苏、鄂、赣、鲁、豫、陕六省督军省长,由吴领衔,电请罢免梁氏,并说于万不得已时,只好和内阁断绝关系。二十五日,梁氏托病请假,由颜惠庆代理。明日,政府为筹还内外短债起见,发行八厘债券,额定九千六百万元〔74〕,吴佩孚通电反对,并请将主张发行公债之财政总长张弧,交付法庭,从严治罪。三月七日,张弧辞职赴津。张、吴的火并,至是无可避免。当时奉张联络中山,欲其率师北伐,以牵制吴氏;又勾结河南赵倜、赵杰,乘机起事,以动摇吴氏根本;又结合皖系,以浙督卢永祥制服苏督齐燮元,以鲁督田中玉控制津浦、陇海两路交通;而曹锟及其兄弟曹锐、曹锳,则原不愿意和奉张开衅。谁知后来中山北伐,为陈炯明所阻;河南变乱,又为吴氏迅速平定〔75〕;浙卢于战事发动之时,反取观望态度;鲁田又转与直系合作〔76〕;曹氏兄弟亦因直系将领王承斌等主战,最后也和奉张决裂,把直系军队,交给吴氏指挥,对奉张作战。四月九日,张作霖率兵入关。当时两军阵势:奉军张作霖自任总司令,以京奉、津浦两线为东路,由张作相指挥,以固安方面为中路,由许兰洲指挥,以京汉线为西路,归张景惠指挥;直军任吴佩孚为总司令,而以彭寿莘、王承斌、吴佩孚分担东、中、西三路指挥。二十九日,两军开始在近畿接触。五月四日,西路直军取攻势,张景惠败退至丰台。东路奉军遂受牵动,张作霖退据滦州。其后滦州又受王承斌猛攻,张作霖不得已于五月十九日退至山海关。六月十六日,双方因英人介绍,成立《奉直媾和条约》,奉军完全退出关外,奉、直战争,至是结束。

当奉军败退时,徐世昌迎合直系意旨,即于五月五日下令惩办梁士诒、张弧、叶恭绰。任命周自齐为教育总长兼署国务总理,中央大权,落于直系之手。十日,下令免张作霖本兼各职。六月三日,东三省宣布自治,与中央脱离关系。原来徐世昌是接近奉系的,奉系失败后,虽极力拉拢直系,但直系将领,却早具有排除他的决心。五月十四日,吴佩孚通电各省,征求恢复旧国会的意见,苏、鲁、鄂各省,都复电赞成。十五日,孙传芳等通电,主张黎元洪复位,召集六年旧国会速制宪法,共选副座。十九日,曹、吴又通电各省,征求解决国事意见。二十四日,民六旧国会议员〔77〕在津开筹备处成立会,通电依法自行集会。二十八日,孙传芳复通电请徐世昌和中山同时下野,曹、吴于同日通电赞成恢复第一届旧国会。二十九日,苏督齐燮元通电劝告徐氏退位,豫督冯玉祥、鲁督田中玉、晋督阎锡山、陕督刘镇华、甘督陆洪涛、鄂督萧耀南,亦通电附和齐氏。三十一日,徐世昌退位。六月一日,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众议院议长吴景濂,会同旧国会议员一百五十余人,在津开会,宣言即日行使职权,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合法政府。二日,曹、吴通电,谓徐氏既退,应请黎元洪即日复职。皖系浙督卢永祥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通电反对黎氏复职,非常国会林森等三百余议员通电主张继续民八国会,否认民六国会,中山也通电反对直系的主张。四日,国务院派代表高恩洪赴津欢迎黎氏。六日,黎氏通电以废督裁兵为复职条件。同日,中山发表宣言,要求惩办民六祸国罪魁,实行兵工计划,并请直系将领将所部军队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曹锟、吴佩孚、田中玉、冯玉祥等分别通电,愿废督裁兵,请于黎氏复职后遵行。十日,黎氏在津发两电:一谓各督复电允废督裁兵,仅于十一日先行入京,一谓入京后暂行大总统职权,俟国会开会听候解决。十一日,黎氏入京复职,同日特任颜惠庆署理国务总理。十三日,黎氏下令,撤销民国六年六月十二日的解散国会令。八月一日,旧国会开会〔78〕,参议院正副议长仍为王家襄、王正廷;众议院议长仍为吴景濂,副议长陈国祥已故,改推张伯烈为副议长,颜阁成立不久,即辞职而去;九月十九日,特任王宠惠署理国务总理。原来自徐世昌下野后,直系将领即欲拥曹为总统,津、保方面的直系要人如曹锐、边守靖等便是其中的急进分子,而镇守洛阳的吴佩孚则主张缓进;因此同一直系之中,又分为津保派和洛派。王阁的后台是洛派,惹起了津保派对王的不满;而国会方面如吴景濂、张伯烈等又和津保派勾结,利用曹锟的总统热,来作一笔政治买卖;这样一来,国会也和王阁捣乱了。到了十一月十八日,国会方面果然借口阁员罗文干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有纳贿情事〔79〕,迫黎元洪立下手谕,将罗文干拘捕。二十日,吴佩孚致电黎氏责以捕罗之违法。二十三日,曹锟通电攻击罗文干,请依法根究。吴氏不得已才于二十四日发电声明:“拥护黎总统,服从曹使,对罗案不再置喙。”二十五日,王阁全体辞职。十二月二十九日,提出张绍曾组阁,得了津保派和国会的同意;至十二年一月四日,张阁正式成立。张氏就职之后,即以和平统一相标榜,但曹、吴力主武力统一,张氏受曹、吴压迫,因于三月八日辞职。旋经黎元洪挽留,又于二十日复职。自是津保派为着要迫黎氏退位,仍在勾结国会进行倒阁,以为倒阁之后,使黎组阁不成,中枢无主,再令军警发生混乱,黎氏就不能不去位了。到了六月六日,张氏果然被迫辞职;黎氏亦于十三日离京赴津。十六日,两院承曹锟意旨,通过自十三日起,黎元洪所发命令通电为无效。内务总长高凌蔚以次席代摄阁揆,与阁员程克、李鼎新、吴毓麟兼摄大总统职权。二十九日,中山发表对外宣言,要求列强保留承认北京政府。七月十四日,国会中政学系及民党议员赴沪集会,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反对在京议员的行动。自是南北两方议员,均不足法定人数,后曹锟用大量金钱,收买议员,直至十月五日,北京国会才凑足五百九十余人,举行大总统选举会,曹当选为大总统。八日,北京宪法会议开三读会,通过宪法十三章,一百四十一条。十日,曹晋京就职。十三年一月九日,特任孙宝琦组阁。后孙于七月一日辞职,直到九月十四日,才特任颜惠庆署理国务院总理。以上所述,是反直战前直系把持北京政权的情形。那时反对直系的,中山之外,还有卢永祥和张作霖。曹锟贿选告成后,中山于十月九日,通电全国,讨伐曹锟,并通缉选曹议员,又电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同时举义。十二日,卢永祥通电宣告停止与北京政府的公文往来。十三日,奉、浙及西南各省驻沪代表由汪兆铭、姜登选领衔,发布反曹通电。这时杭州、上海成为反直的中心,不过卢以所处环境,面面受到直系包围,而奉系准备尚未充足,广东方面中山和陈炯明又在相持之中,所以浙卢不敢即刻发难。直到十三年九月初旬,因为粤、奉、浙的三角同盟已告成立,并决定江、浙一动,粤、奉两方亦同时出兵,于是江、浙战事才首先爆发。江、浙战争的导火线,较远的为淞、沪的争议问题,较近的为浙卢收编福建臧致平、杨化昭的部队的问题。原来卢永祥由淞、沪护军使升任浙督时,即以其部属何丰林继任护军使。这淞、沪地方,原属江苏管辖,但自何丰林据有后,即成为浙江的附庸,苏督齐燮元反无权过问。这是苏齐对浙用兵的远因。福建问题,原很复杂,自十二年三月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以来,直系即欲假孙氏武力,进图粤、浙。孙氏入闽后,因王永泉、臧致平、杨化昭所部军队,不服指挥,无所进展。直到十三年三月,孙氏联合周荫人,才把王部缴械,王氏逃走上海;四月,又打败臧、杨两部,臧、杨遁入浙南,福建问题,至是粗定,于是北政府派孙为闽、粤边防督办,周为福建督理。孙以闽、粤边防督办,只是一个空衔,遂与苏齐合谋图浙,曹、吴允其所请,遂定下苏、闽、皖、赣四省围攻浙江的计划。浙卢见形势险恶,也积极备战,同时联络中山、奉张,牵制直系,又收编臧、杨部队,以厚实力。苏齐、洛吴以卢氏收编叛军,向他责问,卢氏不为稍屈。八月中旬,江、浙双方调动军队,准备作战,孙传芳亦率兵出发,向浙边推进。九月三日,卢永祥通电就任浙、沪联军总司令,以何丰林、陈乐山、张载阳分任第一二三军总司令,何、刘两军为北路,专备苏、皖,张军为南路,专备闽、赣。四日,奉张响应浙卢,通电攻击曹、吴;五日,中山发表宣言,克日移师北伐;九日,段祺瑞亦通电号召反直。其在直系,则江苏、安徽部队,归齐燮元、陈调元指挥,赣、闽部队归孙传芳及赣东镇守使杨以来指挥,共同对浙、沪联军作战。九月三日,双方在沪宁铁路的安亭开始接触,北路浙、沪联军初颇胜利,后南路因孙传芳、杨以来入浙,卢氏感受威胁,才于十八日离杭赴沪,集中兵力于松江,与直系作“背城借一”的决斗。二十日,北政府任命孙传芳督浙兼闽、浙巡阅使,任夏超为浙省长。十月初旬,浙、沪联军完全失败,十二日,卢永祥通电下野,与何丰林、臧致平同走日本,江浙战事至是告一段落,而北方奉、直战争又起。原来张作霖于九月四日通电响应浙卢后,即于十五日实行动兵,自称镇威军总司令,共分六军,以姜登选、李景林、张学良、张作相、吴俊陞、许兰洲分任各军总司令。直军则以吴佩孚、王承斌为讨逆军总、副司令,共分三军,以彭寿莘、王怀庆、冯玉祥分任总司令。十五日,双方开始接触,奉军节节胜利,直到十月二十三日,冯玉祥与奉系妥协成立,冯氏率所部由古北口退回北京,联合陕西师长胡景翼、大名镇守使孙岳、热河都统米振标及其所属旅长岳维峻、张之江、宋哲元、李鸣钟、刘郁芬、鹿钟麟、孙良臣、孙连仲等通电,主张停战。次日,冯玉祥派薛笃弼到府谒曹锟,迫曹发下命令四道:一、前线停战;二、撤销讨逆军总司令等职;三、免吴佩孚本兼各职;四、特派吴佩孚督办青海屯垦事宜。二十五日,冯玉祥、王承斌等在北苑会议,决定:一、召集元老会议解决国是;二、由王承斌等通电,中华民国国民军会议公推冯玉祥为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为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于是日就职。吴佩孚至是,一面对奉军作战,一面对国民军进攻,并密令齐燮元、萧耀南、孙传芳率兵北上讨冯,但京汉铁路因阎锡山驻兵石家庄,津浦铁路因鲁督郑士琦中立,于是直系北上军队,均被阻隔。吴氏前后受敌,遂于十一月三日,率领残部,由大沽乘军舰南下,战事暂告一段落。当冯玉祥倒戈之后,即进行改组内阁。十月三十一日,颜惠庆辞职,特任黄郛兼代。十一月二日,曹锟咨参众两院辞职,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大总统职务。贿选总统的命运,至是告终。五日,摄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80〕,由冯玉祥派鹿钟麟等迫令溥仪出宫移居醇王府,这时直系各督表面上仍在拥戴吴佩孚,反对北京政府,但实际上却希望段祺瑞出山,借段氏从中斡旋,来缓和张、冯对直系进一步的压迫。十一月十日,苏督齐燮元、鄂督萧耀南、浙督孙传芳、闽督周荫人、皖督马联甲、赣督蔡成勋等联名通电拥护段祺瑞;但同时反对北京政府。十五日,张作霖、冯玉祥、卢永祥、胡景翼、孙岳在津会议,因直系各督反对北京政府,遂共推段氏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入京收拾时局。段氏于廿一日通电准于二十四日就临时执政职。二十四日,段氏入京,执政府正式成立〔81〕。十二月十二日执政府下三令:一、撤销曹锟宪法;二、宣告《临时约法》失效;三、消灭国会机关。二十四日,公布善后会议条例,派许世英为筹备主任,借此次会议以解决时局纠纷。十四年一月十三日,开第一次会议,举赵尔巽、汤漪为正副议长,至四月二十一日,闭会。会议中通过《国民代表会议条例》及《军事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条例》。五月三日,派许世英筹备国民代表会议。十六日,派王士珍等为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梁士诒等为财政善后委员会委员。又当善后会议行将终了时,执政府又于四月十三日公布《临时参议院条例》〔82〕;五月一日,派赵尔巽等为参政院参议,于七月三十日,在北京开会。等到奉、国、直混战爆发后,执政府也就倒了。

反直战后,奉系掩有直、鲁、苏、皖、热五省区〔83〕,国民军掩有豫、陕、甘、察、绥五省区〔84〕,而直系势力顿衰,仅在长江流域保有一部分势力〔85〕,段祺瑞则利用三派鼎立,以维持其临时执政的地位。地盘的瓜分,虽然如此,但不久即有齐、卢的战争。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执政府将齐燮元免职后,齐氏即于十四日以苏督职权移交韩国钧兼理,自行离沪。卢永祥受任苏、皖宣抚使,于十四年一月七日南下抵蚌埠,奉军张宗昌率第一师抵浦口,卢氏旧部亦由江北开赴南京,十日,卢、张二人同入南京。十一日,齐氏密令驻沪旧部,联合孙传芳军,将摄阁所任命的淞、沪护军使张允明的军队缴械,齐氏自称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孙称第二路总司令,联衔宣言反对奉军南下。卢氏得到沪变消息,即命张宗昌进攻上海。上海总商会恐上海将成战事焦点,遂倡议上海不驻军,不设军职,并将上海兵工厂移设他处。段祺瑞赞成其议,遂一面下令裁撤淞、沪护军使,废止兵工厂,此后上海永不驻兵;一面任命孙氏督浙、周荫人督闽、卢永祥督苏,表示虽免齐职,但对浙、闽并无进犯之意,同时又命吴光新南下,调和孙氏,使勿助齐。这样一来,孙氏遂取观望态度,结果齐军为张宗昌所败,齐走日本。事后,张宗昌与孙传芳在沪签订和平条约,将上海兵工厂交上海总商会接收保管,浙、奉两军均由上海撤退。齐、卢战争结束后,不久又有胡、憨的战争。原来当胡景翼入豫时,豫省还有吴佩孚残部,归张福来统率,谋抗胡氏,并且吴氏也由汉口到了洛阳。段祺瑞恐胡部不能消灭吴氏残部,遂密令陕督刘镇华派憨玉琨师由潼关东迫洛阳,吴氏不敌,遂于十三年十二月一日奔郑州后又被迫赴鄂,再由鄂走岳州。直系在豫的势力,完全消灭。六日,任命胡氏督豫,憨氏恃驱吴大功,以不得豫督为恨,由是种下胡、憨战争的因子。十四年二月中旬,两军开始冲突,后孙岳率兵助胡,刘镇华率兵助憨,结果刘、憨大败,刘走山西,辞陕督职,憨自杀。后以吴新田继任陕督。四月,胡氏病死,遗嘱以岳维峻代行职务,旋段氏正式命岳继任豫督。胡、憨战争结束后,不久又有奉、浙的战争。原来齐、卢战后,张宗昌驻兵徐州,谋取鲁督的地位。十四年四月,张作霖向段祺瑞要求张宗昌督鲁,调郑士琦督皖,段氏只得依奉张意思办理。旋张以北京近郊,全系国民军势力范围,颇为不满,又于五月中旬,派大军入关,分布京畿,国民军以势力不敌,只得退让。五卅惨案发生,上海骚动,张又以维持上海秩序名义,命张学良率兵二千进据上海,前此江、浙和平条约中上海永不驻兵的条件由是破坏无余。六月下旬,张学良北上,由姜登选部邢士廉率领奉军来沪驻扎,自是淞、沪遂入奉系势力范围。这时段、张之间,因张氏逼迫太甚,关系颇为恶劣,卢永祥因于七月十三日北上,调停段、张,未有成效,卢氏即辞去苏督之职。八月底,段氏容纳张作霖的要求,命奉系将领杨宇霆督苏、姜登选督皖,同时任命冯玉祥兼任甘督,孙岳任陕督,以敷衍国民军。九月十四日,杨宇霆、姜登选分赴苏、皖接任,且有进图浙江之意。浙督孙传芳先发制人,于十月十五日自称浙、苏、闽、皖、赣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向上海、宜兴方面进发。奉军以兵力单薄,于先一日退出上海,十六日,孙军占领上海,通电讨奉,鄂、皖、赣三省直系将领纷纷响应,声讨奉军,并电请吴佩孚出山,与孙氏共同主持大计。杨、姜知势弱不敌,遂率所部退至徐州,与张宗昌军会合。二十一日,吴至汉口,自称受苏、浙、豫、皖、陕、晋、湘、鄂、赣、川、粤、桂、闽、黔十四省推戴,就讨贼联军总司令职,打算假道河南,与孙会攻徐州。但豫督岳维峻宣言中立,不肯假道,吴氏计划未能实现。十一月七日,奉军退出徐州,徐州即为孙军占领,奉、浙战争告一段落,自是苏、浙、皖、赣、闽五省全为孙氏所宰制。然不久,奉、国战争又起。奉、国的失和,早在奉、浙战事之前。到了徐州被孙占领,岳维峻即向直、鲁两省推进,而奉军则向北京出动,奉、国的战事,迫在眉睫。后经段祺瑞从中调和,把京汉路沿线交冯玉祥、岳维峻,津浦路沿线交张宗昌、李景林,才把战事和缓下去。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奉系将领郭松龄〔86〕与冯玉祥联络,实行倒戈,由滦州出兵向关外移动,占领营口,同时国民军宋哲元又助郭由多伦进攻热河,热河都统阚朝玺回奉,宋哲元继任热河都统。这时日本以保护东三省权利为借口,出兵满洲,暗袭郭军后路,十二月二十三日,巨流河一战,奉张得日本援助,才把郭军打败,其所留部队,归其婿魏益三统率,改编为国民军第四军。直省方面,李景林原与冯、郭有约,共同反奉;及见国民军欲得直省地盘,不利于己,李氏才于郭倒戈后,忽宣布保境安民,拥护中央,与奉系脱离关系。国民军因李氏忽变态度,也就决计对李用兵。十二月二十四日,天津一战,李军全败,其部队退入鲁境,李走依张宗昌,于是直省归国民军所有,改以孙岳督直。但不久又有奉、直结合,对国民军的抗斗。原来当奉、浙战争时,在豫国民军第二军第九师李纪才部即与直系余部陈文钊、王维城、王为蔚、田维勤各军联合,与奉军战于固镇、徐州间。十一月,李纪才占领泰安等地,打算进攻济南。时吴佩孚困居汉口,见国民军大部分兵力集中直、鲁与奉军作战,河南空虚,便有乘机而起之势,并且自郭倒戈后,吴氏又有联奉反国的意思。吴氏因令联军第一军总司令靳云鹗,假助国攻鲁为名,入鲁秘密勾结陈文钊、王维城、王为蔚、田维勤各部,并与张宗昌联络,反抗李纪才部,李氏不支,于十二月退入豫境。在国民军方面,冯玉祥自打败李景林后,即于十五年一月一日,通电下野,准备出洋考察,并以职权交张之江,所占西北地盘,与部属议决划分京畿、口北及察哈尔、绥远、热河、甘肃五区,以鹿钟麟、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刘郁芬分任总司令。十八日,鲁军张宗昌部师长方振武,通电与岳维峻、孙岳、冯玉祥合作,改称国民军第五军。张宗昌自知地位危险,早就尽力把张作霖、吴佩孚二人拉拢,到一月五日,奉张致电吴氏表示谅解,于是奉、直结合对抗国民军的形势以成。一月下旬,吴命湖北第一师师长寇英杰进攻河南信阳,国民军蒋世杰坚守信阳,经月不能下。而此时靳云鹗已由鲁侵豫,为吴氏策应,十四日,萧耀南在鄂暴卒,吴委陈嘉谟为鄂督。二十六日,靳军占领开封。寇军因攻信阳未下,乃绕出信阳后方,于三月一日进占郾城、许昌,信阳接济遂断,而岳维峻在郑州又东南两面受敌,亦只得于三月二日退至洛阳,洛阳附近红枪会复与岳军为难,岳氏逃入陕西,其残部退入直境的,又被阎锡山在石家庄解决。蒋世杰亦投降吴氏。于是国民军第二军完全失败,河南复归吴氏所有。十七日,吴命寇英杰为河南督办,靳云鹗为河南省长。其在东北方面,张作霖于一月十一日,以讨伐魏益三为名,通电出兵向关内进攻。十九日,奉军占领山海关。而张宗昌与李景林又合组直、鲁联军,向直隶进展,为奉军策应。二月下旬,李景林部突过马厂,天津危急,国民军第一军因推鹿钟麟至前线指挥军事,屡胜李军。张宗昌命山东海防总司令毕庶澄率舰攻大沽口,国民军遂封锁港口以为抵抗。三月十二日,日本驱逐舰二艘驶入大沽口,与国民军开炮互击。十六日,日本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七国,向北京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根据《辛丑条约》,要求“津沽间之航道停止战斗行为”。于是北京遂演成三一八惨案,而国民军在津、沽战事亦遇阻碍。旋奉军又进攻滦州,靳军亦由郑州分三路沿京汉铁路向北进攻,而阎锡山复出兵大同,威胁国民军后路。在京名流王士珍等至是遂主张和平,张之江、鹿钟麟、孙岳均通电赞成。二十一日,国民军由京奉、津浦、京汉三路总退却,集中近畿一带。二十二日,李景林占领天津,通电委张宗昌部下褚玉璞为直督。自是直、鲁联军及奉军、靳军节节进逼京畿。段祺瑞左右想勾结奉军,为鹿钟麟所发觉,鹿因于四月九日驱逐段祺瑞,释放曹锟〔87〕,并电请吴佩孚入京主持大政。吴氏不听,仍联合各军向京畿猛攻。十五日,国民军一三两军向南口撤退,而唐之道部,突叛国民军,占领北京。段氏复出而执政。十八日,吴氏电唐之道,令拘捕安福系首要,监视段祺瑞。二十日,段氏辞职逃津,执政府消灭,同日,张学良及直军田维勤部进据北京,魏益三部队归田维勤收编,唐之道部归奉军收编。六月下旬,张作霖、吴佩孚先后入京,决议会攻南口。时北京有李景林部不稳的谣传,到二十九日,奉、鲁两军首先就把李景林部解决,才于七月二日,开始进攻国民军,至九月十日,国民军完全失败,退入陕西。奉、直对国民军的战事,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