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东问题与参战过程-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

山东问题与参战过程-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

【摘要】:九日,中国政府向德国提出抗议;并答覆美政府,表明与美国采取一致的态度。九日,祺瑞宴会国议员于迎宾馆,疏通对德绝交问题。七年三月一日,督办参战事务处成立,段祺瑞任督办。自和会决定把山东问题交由三国专门委员核议的消息传出以后,全国大愤。十九日,北京学生宣言罢课,要求政府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拒绝签字,并惩办卖国贼,援助留日学生;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致罢课。

欧洲大战起于民国三年,到了六年一月,德政府以受英、法包围,饷械断绝,难于持久,就决计采用潜艇战略,实行封锁海上,向世界宣布:“将于二月一日以降,采用海上封锁策,对于中立国轮船航行,于一定禁止区域内,概予危险。”美政府首先反对,于二月三日对德绝交,并要求世界各中立国一同对德绝交。九日,中国政府向德国提出抗议;并答覆美政府,表明与美国采取一致的态度。日本政府大为注意,即向中国外交部声明:“日本赞成中国对德抗议,惟此等大事,中国不告知日本,甚为遗憾,此后应请中国政府注意。”这种干涉外交的行动,即日本不承认中国为完全独立国的表示。但日本终以英、法、俄赞助中国加入协约国,不能再为制止。乃竭力与英、法、俄、意四国驻日大使秘密交涉,以日本承认中国加入协约国之条件,要求各国保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与已经日本占领南洋赤道以北诸岛屿,结果均得各国承认,而事前中国并未闻知,中国对德提出抗议后,德国迟迟不覆;而协约国驻京公使,却在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并声称:加入以后,如改正关税、收回治外法权以及缓付赔款诸问题,均可商议。只有美国劝我慎重加入。三月三日,段祺瑞至总统府,请电令驻协约各公使向驻在国政府磋商与德绝交后条件,黎元洪以此事须得国会同意,未允照发。祺瑞因于即日提出辞呈,离京赴津。旋经冯国璋至津调停,附以大总统不干涉对德外交为条件,祺瑞才返京任职,致驻协约国各公使电,旋即照发。九日,祺瑞宴会国议员于迎宾馆,疏通对德绝交问题。十日,国会通过对德绝交案。十四日,中国政府向中外发表对德绝交布告,我驻德公使颜惠庆,德驻华公吏辛慈,各下旗归国。八月十四日,中国政府布告对德、奥宣战。七年三月一日,督办参战事务处成立,段祺瑞任督办。自是祺瑞假借参战名义,向日本借款购械,一意对内,而所谓参战,却不过是欺人之谈罢了。

欧洲大战,至民国七年十月初旬,协约国完全胜利,德、奥自请休战,和议行将开始。日本政府恐中国于将来和议席上占地步,竟嗾使协约国公使团于十月十三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参战不力的觉书〔52〕,以消灭中国在和会的资格。十一月四日,奥国与协约国订休战条约,十一日,德国又与协约国订休战条约,欧战至是告终。八年一月十八日,巴黎和会开幕。先是七年一月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提出和平条件十四条,中有外交公开、缩减军备、组织国际联合会诸项,欲以正义为前提,使国无强弱,同享均等的自由。所以我国对于巴黎和会,当时颇抱热望。我国赴会全权代表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向和会提案两件:其一为请求废除民国四年五月廿五日中、日两国政府所定的条约及换文〔53〕,其一为希望条件〔54〕。谁知和会虽以公开外交为标榜,但实际上和会中由英、美、意、法、日五强别组最高会议,垄断一切,所以我代表的提案,最高会议竟认为“非和会权限所能裁决,当俟国际联合会行政部能行使职权时,请其注意”。于是中国代表在和会所提两案都无结果,廿七日,最高会议讨论处置德属殖民地办法,涉及胶澳租借地问题,邀请中国代表与会。我代表顾维钧、王正廷出席,日本代表牧野氏即向会议提出要求书,以为“胶州湾租借地及铁路,并德人在山东所有其他一切权利,德国应无条件让与日本”。顾维钧表示反对。二十八日,续开会议,顾、王二代表即正式提出说帖,要求胶澳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其他关于山东的德国权利,由德国直接归还中国,并声明理由五点〔55〕。这时除美国代表对中国表示同情外,英、法两国都因事前与日本有秘密换文〔56〕,一致左袒日本。其后王正廷向巴黎新闻界宣称,中国代表随时可能将中、日两国所订密约发表〔57〕,日本政府因训令驻京小幡公使警告我外交部,谓“以后中国代表在和会有所建白,皆须预得日本代表之同意,否则日本即取消归还青岛宣言”。然中、日密约,卒经我代表向和会宣布。四月以后,意国代表因要求阜姆港〔58〕不遂,退出和会。日本代表乘机扬言:“倘人种平等案〔59〕与山东权利继承问题,不能通过,日本只得步意国后尘,脱离和会。”英、法、美三国恐和会破裂,于四月二十四日,英、法、美、日四国再开最高会议,邀陆征祥、顾维钧二氏赴会。由威尔逊说明山东权利问题,因英、法与日本早有密约,允将山东权利让与日本,又因民国七年九月中国与日本有欣然同意的山东换文〔60〕,这样一来,在最高会议中,便只有美国一国不受拘束,他如英、法均因密约的牵制,不得不左袒日本,所以后来虽经美国代表提议,主张胶州湾由五国共管,但因日本的坚决反对,也就不能实现。结果山东问题,交由英、法、美三国专门委员核议,依照日本的意思,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插入《对德和约》第一五六、一五七、一五八三条中,我国对巴黎和会的要求,遂归失败〔61〕

自和会决定把山东问题交由三国专门委员核议的消息传出以后,全国大愤。五月三日,北京北京大学、高等师范、法政专门、中国大学各校开会讨论,推派代表,与各校接洽,一致决定举行示威运动。四日下午,北京中等以上十三校学生约三千余人,手持白旗,上书“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和“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1等口号,齐集于天安门,排队至总统府,要求政府急电和会代表拒绝《对德和约》签字,并严惩曹、陆、章三卖国贼,为警察所阻。旋赴东交民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行抵日本使馆时,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推派代表数人,分赴各使馆,表示中国国民对于山东问题的真正意思,并要求各公使主持公道。大队至是转赴赵家楼曹汝霖住宅,曹已避去。群众因警察干涉,遂焚烧曹的住宅,并痛殴在曹宅的章宗祥。京师警察厅闻讯,派警察及保安队三百余人,赶至弹压。并拘捕学生七人,群众始行解散。这便是“五四运动”的来由。

五日,北京学生组织讲演团,出发四城宣传,并焚禁日货,要求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七日,留日学生因纪念五七国耻,举行示威游行,被日本警察捕去数十人,打伤二十余人。十九日,北京学生宣言罢课,要求政府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拒绝签字,并惩办卖国贼,援助留日学生;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致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讲演团千余人,被军警拘禁于北京大学。五日,上海商人因北京学生被拘罢市,要求政府罢免曹、陆、章三人,释放被捕学生,并实行排斥日货;于是南京、杭州天津武昌汉口、九江、济南、安庆、厦门各地,均先后罢市,实行排货运动;工界又起而罢工,北京本国银行界,亦要求政府罢免曹、陆、章三人,免使金融陷于绝境。政府不得已,才于十日下令罢免曹、陆、章三人,前后所拘学生,也早经释放。商界工界至是始开市开工。十五日,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于上海,各界团体,亦纷纷推派代表,晋京请愿,反对《对德和约》签字,要求废除中、日合办高徐、顺济两路草约。这样一来,政府才知民众势力的可畏,而《对德和约》卒经我国代表拒绝签字。原来当三国专门委员依照日本意思决定山东权利让与日本时,我代表即向和会提出山东问题保留案。五四运动后,政府即电令陆征祥相机办理,而巴黎我国学生侨民,也纷纷谒代表团,要求拒绝签字。五月二十六日,陆征祥正式通知和会,声明中国可以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但关于山东问题,保留另提,和会不置可否。中国代表又向和会要求,于和约内山东各条款下,声明保留,不允。次要求于和约文后,声明保留,亦不允。再次要求于合约外,另声明保留意义,又不允。再要求不用保留字样,仅声明而止,亦不允。二十八日,为和约签字之期。中国代表乃于午前分函英、美、法三国代表,要求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因签字有妨碍将来的重议,又被拒绝。是日,旅法学生及侨民,结队包围陆征祥寓所,陆因不赴会场,拒绝签字,至于《对奥和约》,则因无特别纠纷,故于九月十日由陆征祥签字。九月十五日,用大总统布告,宣布中止对德战争。依照《对德和约》及《对奥和约》,两国都应放弃因庚子义和团事变在中国所得的权利和赔款,德国并须将庚子年所掠我国天文仪器归还。德约虽未签字,但德国也和奥国一样,照约履行。至于天津、汉口的德、奥租界,则于我国对德、奥宣战时,已由我国收回,改为特别区。又《国际联合会条约》,美国提出后,经各国同意,插入《对德奥和约》中,作为全约的一部,我国因曾签字于《对奥和约》,故仍为会员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