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帝制运动与护国军:杨东莼文集专著卷

帝制运动与护国军:杨东莼文集专著卷

【摘要】:时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正在日夜企图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十月六日,依照《大总统选举法》,由两院议员组织大总统选举会,在众议院举行选举。五日,两院开会,世凯派军警到两院检查,被撤销的议员,都不能入院,于是两院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政治会议议决约法会议组织条例,由大总统公布之。六日,又下令停办京师自治,所有京师地方自治制度,由内务部一并厘订,汇案办理。

宋案发生后,国务总理赵秉钧即称病不视事,世凯改任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二年七月,世凯得到国会同意,特任进步党熊希龄为国务总理。九月,正式发表阁员:财政总长一席,由希龄兼任,周自齐任交通总长,梁启超任司法总长,陆军海军两部仍旧,而以朱启钤任内务,孙宝琦任外交,汪大燮任教育张謇农商。九部之中,除财政、司法二部完全属于进步党以外,汪、张二人,却不过是进步党的名流罢了;至于其他五部,则都在世凯掌握中。时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正在日夜企图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原来《临时约法》,把制定宪法之权,属于国会;所以国会既开,即视制宪为惟一职务,而总统选举法,本属宪法的一部分,因此先制宪法后举总统,成为不易之论。不过当时一般人,都以为民国不得列强承认,民国在国际上便无地位,并且非先有正式大总统,则列强便不易承认。世凯利用这种心理,嗾使私党,便大倡先举总统后制宪法之说。进步党这时是拥护世凯的,国民党虽反对世凯,但无力量,所以到了九月五日,众议院开会,竟把先举总统后制宪法的议案通过了。不久,参议院也同意这决议。十二日,开两院会合会,决定由国会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前草拟《大总统选举法》,交国会通过,即由国会以宪法会议名义公布。十月六日,依照《大总统选举法》,由两院议员组织大总统选举会,在众议院举行选举。世凯打算于“双十节”行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怕国民党议员捣乱,所以就在选举的这一天,嗾使私党组织公民团,包围众议院,迫即日选出他们所属望的总统。这日上午八时开始选举,最初两次投票,世凯得票最多,但都不足法定四分之三之数,不能当选。到了第三次投票,就只好将第二次得票较多的袁世凯黎元洪二人行决选,世凯才以得票过半数当选。世凯当选之声传出,公民团才高呼大总统万岁而散。明日,选举副总统,元洪以得票满投票人四分之三以上当选。十月十日,世凯就正式大总统职。世凯当选以后,又提出增修约法案于众议院。原来《宪法草案》中,规定政府有紧急命令权及临时财政处分权,对世凯已算表示让步,不过《草案》中采用了责任内阁制,并把立法机关的权限特别扩张罢了。世凯对这种规定,还认为不利于己,故有提出增修约法案的一着。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正将《宪法草案》交付三读,对世凯的提案,置之不理。十月十八日。世凯忽派施愚、顾鳌等八委员列席宪法会议及宪法起草委员会陈述意见。二十四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开三读会,八委员来会要求出席,委员会以会章只许国会议员旁听,其他无论何人,不但不能出席陈述意见,即旁听亦在所不许,因此拒绝了八委员的要求。明日,世凯通电〔32〕各省都督、民政长、镇守使、师长、旅长,反对《宪法草案》。各省都有电响应,但对《宪法草案》的内容,均略而不谈,只主张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撤销《草案》,解散起草委员会,为根本推翻之计。这时进步党一部分议员,见情势不好,由丁世峄、蓝公武等出面,联络国民党温和派张耀曾、谷钟秀、汤漪、杨永泰诸人,组织民宪党,于二十一日开成立大会,宣言不为金钱势力所屈,以拥护《宪法草案》为职志。三十一日,《宪法草案》成立,共十一章一百十三条,因在天坛祈年殿起草,故又称为《天坛宪法》。但《宪法草案》这张纸,究竟抵不住世凯的势力,到了十一月四日,世凯以经由国务总理副署的命令,解散了国民党,撤销了国民党国会议员三百五十余人。不过两院仍足法定人数,依旧可以开会,世凯于是又撤销了跨党的国民党议员和二次革命前即宣告脱离国民党的议员八十余人。五日,两院开会,世凯派军警到两院检查,被撤销的议员,都不能入院,于是两院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这要算是世凯的初步成功。其次,熊内阁成立不久,就因财政困难陷于不能支持的地步。原来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兼交通银行总理,有交通银行在手里,运用自如,希龄却妙手空空。等到陆军部和各省督军纷纷向财政部索领军费,希龄不得已才向交通部挪移,周自齐故意和他为难,说交通银行垫款过多,不能再垫,希龄这时,已是事事棘手,但他还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主张废省,以固中央,预备列席国会宣布。世凯说大政方针关系最巨,须召集一种地方长官的代表委员会议方能决定,希龄也以为然,因此便有所谓行政会议组织的电令。行政会议还未成立,而国会已不能开会,于是世凯就改组行政会议为政治会议,以为立法施政的枢纽。十一月二十六日,世凯特派李经羲、梁敦彦、樊增祥、蔡锷、宝熙、马良、杨度、赵维熙会同国务总理各部总长蒙藏事务局所派代表,合组政治会议,而以李经羲为议长。十二月十五日,政治会议正式成立,希龄将《大政方针宣言书》提出,便大遭反对。十八日,世凯咨询政治会议以增修约法程序;会议答覆他说:“宜于现在之咨询机关(即政治会议)及普通之立法机关以外,特设造法机关,以改造民国国家之根本法。”世凯因即令政治会议妥拟这种造法机关组织条例。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政治会议议决约法会议组织条例,由大总统公布之。这时主张约法采取总统制的空气很浓厚,希龄知责任内阁制无由实现,并且财政困难,无法应付,只好于二月十二日辞职,汪大燮、梁启超连带去职,所谓熊内阁至是告终,改以孙宝琦兼代国务总理,这要算是世凯的第二步成功。又当政治会议成立之时,各省都督民政长等即有呈请大总统解散国会残留议员的联电。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世凯据电咨交政治会议,迅速讨论具覆。三年一月四日,政治会议议覆,认原电所请为正当办法,于是世凯宣布停止两院议员职务。二月三日,又下令停办各省地方自治,并着内务部将自治制度重新厘订。六日,又下令停办京师自治,所有京师地方自治制度,由内务部一并厘订,汇案办理。三月二十八日,又以政治会议议决“省议会不宜于统一国家”为理由,下令解散各省省议会。这要算是世凯第三步的成功。又自《约法会议组织条例》公布后,即组织筹备约法会议事务处,办理约法会议议员选举事宜。这些议员,名义上由各省选举,实际上却全由世凯指派。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约法会议成立,孙毓筠当选为议长,施愚为副议长。三月二十日,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案咨交约法会议,同时并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七项,最重要的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约法会议遵照世凯所提大纲,把《临时约法》加以修改,定名为《中华民国约法》,凡十草六十八条,于五月一日由大总统公布,这就是一般所称的《新约法》。同时,《临时约法》亦经大总统宣布废止。这要算是世凯的第四步成功。《新约法》公布后,即于五月一日,由世凯下令,废止国务院官制,所谓内阁制,由是告终。同日,设政事堂于大总统府,并令自本日起,所有京外各官署向来呈国务总理事件,一律改呈大总统。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孙宝琦为外交总长,朱启钤为内务总长,周自齐为财政总长,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刘冠雄为海军总长,章宗祥为司法总长,汤化龙为教育总长,梁敦彦为交通总长,张謇为农商总长。二日,任命杨士琦为政事堂左丞,钱能训为政事堂右丞。三日,公布政事堂组织令: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下置左右丞及参议,分设法制、机要、铨叙、主计、印铸五局及司务所。各部总长除例行公事外,一律须经国务卿核准。同日,任命张一麟机要局局长,吴廷燮为主计局局长,林长民、金邦平、伍朝枢、郭则沄为参议。四日,任命施愚为法制局局长,夏寿康为铨叙局局长,吴思亮为印铸局局长,吴笈孙为司务所所长。政事堂组织完全成立,裁撤大总统府秘书厅。十二日,又裁撤军事厅,成立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至于地方官制,则裁撤各省都督,于北京置将军府,设将军诸名义,以督理一省的军务,军务既毕,即回将军府;又改各省民政长为巡按使,而加大其职权。又依照《新约法》,其立法机关,为一院制,定名曰立法院;另有参政院,为大总统的咨询机关,并规定在立法院未成立以前,由参政院代行其职权。约法会议,议决《参政院组织法》,于五月二十四日公布;依据《组织法》,参政院参政,全由大总统委任,于六月二十日成立,特任黎元洪为院长,汪大燮为副院长,原来的政治会议,至是取消。二十九日,更以命令宣布依据《新约法》以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职权,至于《新约法》上所规定的立法院,虽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公布了一种组织法及选举法,但始终不曾实现。八月十八日,参政院迎合世凯意旨,建议修改二年十月所公布的《大总统选举法》。十二月二十八日,约法会议通过一种修改案,次日由世凯公布,将大总统任期五年改为十年,连任也无限制。同时,世凯又公布《治安警察法》,以钳制人民言论集会的自由。世凯至此,已成为惟一无二的独裁元首,他的第五步,由是成功,而帝制的出现,便是指顾间的事情了。

世凯在国内的布置,已如上述,但他知道,要进行帝制,不得列强的默许,还不敢大胆进行。民国三年六月,欧战爆发,西方列强,无力东顾,日本成了东方的霸王,对德宣战,占领山东胶、济一带要地,并于四年一月十八日向世凯提出来“二十一条”的要求。这时国民党人像钮永建、程潜等,看到中国处境万分危险,恐世凯受内外夹攻的困难,不能专心御外,便通电宣言停止革命活动,主张一致对外。谁知世凯却认为这是进行帝制的良机,西欧列强既无暇东顾,只要勾结日本,就可以进行帝制的勾当了。到了五月九日,他果然承认了“二十一条”的要求。旋又嗾使他的顾问美人古诺德,于八月上旬,著《共和与君主》,刊登于《亚细亚日报》上,宣传君主专制,说共和不适宜于中国。八月十四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六人〔33〕在北京发起筹安会,鼓吹帝制。二十三日,筹安会发出启事,说:“本会宗旨,原以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以何适于中国,专以学理之是非,言事实之利害,为讨论之范围。”翌日,筹安会又电各省军民长官,要求他们参加讨论;当经各省覆电赞成并派代表参与。筹安会本来不是法定机关,对于变更国体的问题,没有决定的资格;于是杨度诸人,进而又利用各省旅京人士,分途组织各种公民请愿团,所有请愿书都由筹安会代办,预备向参政院请愿。九月一日参政院开幕,即有山东、江苏、甘肃、云南、广西、湖南、新疆、绥远等省的代表,呈递变更国体请愿书。六日,参政院开谈话会,讨论变更国体请愿事件。世凯于是日,派杨士琦到院宣言,略谓:“改革国体,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障碍,本大总统认为不合事宜;至国民请愿,要不外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之民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这时各省旅京人士,已经于十九日,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以促帝制的速成。二十日,参政院讨论变更国体问题,议决“请政府于年内召集国民会议,为根本上之解决,或另筹征求民意妥善办法”。议决后,连同请愿书八十三件,咨送政府。二十五日,世凯咨覆,决定召集国民会议,并定十一月二十日举行国民会议议员覆选举。但帝制运动的急进派如梁士诒诸人,还嫌国民会议的手续太繁重,于是嗾使全国请愿联合会,再向参政院请愿,说国民会议是决定宪法的机关,不能代决国体问题,应请参政院立即议定召集征求民意机关的办法。参政院接到此项请愿,即议定召集国民代表大会,以国民会议初选当选人为基础,选出代表,决定国体。十月六日,参政院议决《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八日,由世凯公布。二十五日,各省区开始选举代表;二十八日以后,各代表开始投票决定国体,在原定十一月二十日以前,国体投票,全国各省区一律告竣。十二月十一日,参政院开会,汇查全国国民代表共一九九三人,得主张君主立宪票1993张,并接准各省区国民代表大会文电,一致推戴今大总统为皇帝,并委托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向世凯恭上推戴书。同日,参政院即草拟推戴书连同各省区的推戴书,一并呈上。世凯当天咨覆参政院,表示推让;参政院当天又上第二次推戴书,十二日,世凯承认为帝。十三日,在居仁堂受百官朝贺,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又设立大典筹备处,大封劝进功臣为五等爵。三十一日,下令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帝制运动至是告成。

当帝制运动正在酝酿时,全国人心已极恐惶。这时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正在进行反袁运动。四年,中山发出《讨袁宣言》和《讨袁檄文》,这年十一月十日,上海镇守使郑汝成的被刺就是中华革命党反袁的表示。接着又有肇和军舰的举义。原来,陈其美在日本受中山命谋在广州起事,及返国过沪,才改变谋占上海。十二月五日,其美率同志三十余人,袭占肇和军舰,发难讨袁,同时占领电报局等官署,后敌军云集,卒以寡不敌众而败,事虽未成,但护国军的崛起讨袁,却深受了这次义举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还是世凯进行帝制时中华革命党一方面的行动;此外如国民党、进步党的行动,也得说一说。上面说过,当日本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时,留日国民党曾通电停止革命行动,主张一致对外。此电发出后,接着他们又组织欧事研究会,借此联络同志。及帝制运动发生,欧事研究会的活动,逐渐及于国内,和国内国民党筹谋反帝制的组织和行动,于是欧事研究会就成为反帝制的一种势力;同时国内国民党,也有一部分和进步党携手,进行反袁工作。在进步党方面,开始是拥袁,以与国民党斗争,等到知道受了世凯的愚弄,他们才有反袁的倾向,并且和国民党取一致行动。那时世凯的军队,分布全国,只有云南、贵州二省,可以作为发难地点。原来,辛亥革命时,蔡锷被推为云南都督,同时,蔡锷又命唐继尧率滇军入贵阳,从此贵州遂纳入云南的势力范围。后来蔡锷自知为世凯所忌,乃调唐继尧返滇,任云南都督,己则至北京任职,表示拥护世凯。等到帝制运动成熟时,遂与其师梁启超密谋倒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蔡锷与其友戴戡秘密抵滇,说督理云南军务唐继尧反对帝制。同时国民党李烈钧、李根源也派人到云南活动,促继尧发难。蔡锷在赴滇的途中,曾在台湾与李烈钧讨论合作倒袁运动,并敦促章士钊、张耀曾诸人赴滇。二十三日,唐继尧和云南巡按使任可澄电请世凯取消帝制,惩办祸首,限二十五日午前十时答覆;届期不得答覆,便于是日宣布独立。五年一月一日,设立云南都督府,推唐继尧为都督,戴戡、任可澄为左右参赞,组织护国军三军,以蔡锷、戴戡、李烈钧分任军长。二十四日,戴戡一军到达贵阳,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于二十七日宣布独立,响应护国军。广西方面,早就有国民党钮永建等向将军陆荣廷师长、陈炳焜运动独立,荣廷等以广东将军龙济光系世凯私人,恐受广东压迫,不敢发动。到了三月十五日,广西才宣布独立,赞助共和,并迎梁启超入桂。这时世凯知大势已去,便于三月二十一日,在公府召集会议,提出立即取消帝制之议。明日,宣布将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承认帝制案撤销,并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二十三日,又特任段祺瑞为参谋总长,明令废止洪宪年号,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帝制的丑剧,至此告终。帝制撤销后,便用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的名义,向蔡锷、刘显世、唐继尧、陆荣廷、梁启超发出一电,要求停战,商议善后办法。蔡锷覆电,却非世凯引咎退位不可。四月六日,广东龙济光被迫宣布独立。十二日,浙江独立。二十一日,世凯就只好下令:依《约法》制定政府组织令,委任国务卿总理国务,成立责任内阁,以保全大总统的虚位。明日,特准徐世昌免职,改任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组织内阁。这时国民党李根源、林虎、陈炯明、徐勤、杨永泰都知道龙济光靠不住,一致反对济光督粤。但陆荣廷、梁启超却为着急谋两广合力北伐,不得不和济光妥协,因此决议设临时都司令部于肇庆,公推岑春煊为两广都司令,以统一两广军事。民党方面,也只得暂时含忍下去。五月一日,两广都司令部成立,举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李根源为副都参谋。八日,两广、云、贵独立各省,为谋筹设统一机关计,又于肇庆成立军务院,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军务院置抚军若干人,以唐继尧、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吕公望、岑春煊、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戴戡、罗佩金诸人为抚军,用合议制,裁决庶政。抚军中公推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抚军副长,唐继尧未能来粤,即以岑春煊摄行抚军长职权。又以梁启超兼任政务委员长及滇、桂、粤联合军都参谋,章士钊为军务院秘书长,唐绍仪为军务院特任外交专使,王宠惠、温宗尧为特任外交副使,李根源为滇、桂、粤联合军副都参谋兼摄都参谋,范源濂为驻沪委员,钮永建为驻沪军事代表。这样一来,事实上便有了南北两政府,此时冯国璋以督理江苏军务名义,坐镇南京,颇有左右南北两政府之势。五月一日,国璋通电各省,主张世凯对于民国暂负维持之责,俟国会开幕后,世凯即行辞职,由国会另选。此电发布后,反袁各派皆大哗,由唐绍仪领衔,以二十二省旅沪公民的名义,发表反对冯电的宣言书。冯国璋不顾,于五日至徐州,与督理安徽军务张勋及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会商,决定在南京举行会议。南京会议还未举行前,中华革命党在鲁、苏、赣、湘、鄂、皖、闽各省谋起事的,已时有所闻。四月二十七日,湖南零陵镇守使望云亭,在永州宣布独立。五月初旬,中华革命党居正又在山东暴动;九日,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在三原宣布独立,进攻西安,将军陆建章出走。就在各处动乱的时候,南京会议于五月十八日开幕,列席代表二十三人,独立各省未与会,由冯国璋主席。山东代表丁世峄主张独立各省也派员加入会议,共商善后方法。众赞成,于是由国璋通电各省请求独立各省一同加入会议。独立各省,坚持以世凯即刻退位为罢兵最低条件,反对加入南京会议。国璋于是宣告会议解散。这时世凯见国璋不为己用,打算用武力来对付护国军,不料到了二十二日,他的心腹四川将军陈宦因受川军第一师师长刘存厚的压迫,也宣布独立,二十九日,湖南将军汤芗铭素来拥护世凯,至是因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的独立和湘南受护国军的压迫,也只得宣布独立。世凯羞愤交集,竟于六月六日病死,所谓世凯退职的问题,也就无争论的必要了。而帝制运动至是完全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