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于次日通电南京临时政府,表示赞成共和政府。同日,中山咨达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并推荐世凯,请举为继任总统。十五日,参议院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十七省代表一致举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旋临时副总统黎元洪,也电参议院辞职。二月二十日,参议院开临时副总统选举会,全场一致票选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原来当中山向参议院咨请辞职时,咨文末尾,附有条件三项:第一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第二是中山辞职后,俟新总统到南京受任之时,中山及各国务员始行解职;第三是临时政府《约法》经参议院制定颁布后,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山用意,无非想世凯当选之后,离去北京的帝王巢穴,和腐败的旧势力相隔绝;同时想用《约法》来抑制他的非法行动。这时只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无《约法》。到了清帝退位的事情十分成熟,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要交给世凯了,于是《临时约法》的制定,就刻不容缓了。二月七日,参议院开始会议,起草《临时约法》,至三月八日,全案告终。十一日,由临时大总统孙文公布之。这《临时约法》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根本不同之点:就是《大纲》采取总统制,《约法》采取内阁制。同时,参议院又可决政府设于南京。但情形还不容许乐观,因为站在世凯方面不愿意迁都南京的还有以北京为巢穴的军阀官僚和东交民巷的外交团。世凯就凭借这两种力量,通电反对政府设立南京,并且以退居相要挟。中山接电后,仍持原议,并派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为专使,于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到北京,欢迎世凯南下就职。蔡、汪诸人至京,世凯待遇很优渥,也未表示拒绝南下之意,不过嗾使北京各团体,表示反对罢了。到了二十九夜,驻在北京归曹锟统率的第三镇军队忽然哗变,在东安门及前门一带,放火行劫,商民被害的数千家,汪、蔡诸人的寓舍,也被侵入,几至蒙难。明日,天津、保定的驻军,相继哗变。北京外交团借口兵变恐有危害外侨之虞,于是决议增调军队来京护卫,日本首先调兵一千数百人来京。这样一来,世凯的阴谋,便完全成功,于是汪、蔡诸人就电告南京,说:“北京兵变,外人极为激昂,日本已派多兵入京,设使再有此等事发生,外人自由行动,恐不可免。培等睹此情形,集议以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要问题,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此时日本正想造成中国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山恐怕中了日本的阴谋,也就不固执己意,允许世凯在北京就职。三月十日,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并提出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经南京参议院同意后,绍仪即于二十五日到南京组织新内阁。新内阁的阁员是:陆征祥长外交,赵秉钧长内务,熊希龄长财政,段祺瑞长陆军,刘冠雄长海军,王宠惠长司法,蔡元培长教育,宋教仁长农林,陈其美长工商,梁如浩长交通〔17〕,其中内务、陆军、海军三部,最为重要,都操在世凯掌握中;余则用以敷衍革命党和其他各派。四月一日,中山正式解职。五日,参议院议决政府迁于北京。南北至是一统。
满清末叶,形式上或为公开的政党的,只有一个宪友会〔18〕。当时宪友会不但在资政院中势力很大,并且各省还设有支部:如有直隶的孙洪伊、湖北的汤化龙、江苏的沈恩孚、山西的梁善济、奉天的袁金铠、江西的谢远涵、湖南的谭延闿、福建的刘崇佑、林长民、四川的蒲殿俊、罗纶等都是各支部的首领:这就是民元后进步党的前身。同盟会这时还是秘密的革命团体,到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变成公开的政党。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同盟会起了分化,章炳麟一派和同盟会分离,另组中华民国联合会,湖北的孙武、蓝天蔚、刘成禺也和张伯烈、饶汉祥等分组民社,拥戴黎元洪为首领。宪友会在光复以后,也同样起了分化,如汤化龙、林长民一派的共和建设讨论会,孙洪伊一派的共和统一党,籍忠寅、周大烈一派的国民协进会,都是由宪友会分化出来的。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同盟会掌握大权,不满意同盟会的政团,便结合起来,和同盟会对抗。最初有统一党,系由中华民国联合会和旧日预备立宪公会的领袖张謇等,以江、浙人为中心而组成的。不久,统一党又和国民协进会合组共和党,以与同盟会对抗。同盟会是防制世凯专政的,自命为民权党;共和党是拥护世凯的,自命为国权党;后者以有世凯援助,所以在参议院中,居于主动地位。在这样情形之下,于是又有第三党出现,这就是谷钟秀、张耀曾、彭允彝、吴景濂诸人所组成而以蔡锷、王芝祥等为首领的统一共和党。那时北京参议院,同盟会和共和党各占四十余席,而统一共和党占二十五席,所以有举足轻重之势。此外还有许多小政党:如国民共进会,系由陈锦涛、徐谦、许世英等所组织,以伍廷芳为会长;如国民公党,系由温宗尧、王人文等所组织,以岑春煊、伍廷芳为名誉总理;但都不占重要地位;至于共和俱进会、民国公会、共和实进会、共和促进会、国民新政社及国民党〔19〕,则更没有什么力量。这时政党林立,但各党的政纲,并没有绝对的差别。因此,章士钊首先在《民立报》上发表“毁党造党”之说,主张国内各党,一律毁弃,另外造成对立的两大政党,以为实现责任内阁的基础。宋教仁赞同这种主张,就以同盟会为主,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另组国民党。接着共和党也把民国公会和潘鸿鼎一派的国民党吸收进去,以与国民党对抗;但统一党却于这时从共和党分离出来,不过两党依旧联合一致以对抗国民党,共和建设讨论会和共和统一党,也合并为民主党,同时还吸收共和俱进会、共和促进会、国民新政社诸小党,而以梁启超为首领。在第一次正式国会议员选举时,竞选的政党,因此就有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四派,而以国民党的势力为最大,后三党为着要在国会中和国民党对立,也就不久合组为进步党了。以上所述,便是民国初年政党分合的情形,现在叙述内阁的更迭和政党的关系。原来唐绍仪组织的内阁,叫做“混合内阁”。其中除陆征祥无所属,施肇基为绍仪的姻戚外,他如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便属于袁世凯系,熊希龄则属于统一党,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王正廷四人,都属于同盟会。清帝退位后,绍仪加入了同盟会,所以同盟会很愿意绍仪组阁。世凯和绍仪本有旧交,且认绍仪是他的私人,可以指挥如意,所以也乐意绍仪组阁。但是,绍仪是思想比较清晰的人,对公私分别颇严,要他放弃内阁总理的公责,专听个人指挥,这是办不到的。因此,袁、唐之间,就时起暗斗。等到直督问题发生,绍仪倍受世凯压迫,便只好辞职出走了。先是,参议员在南京议决接收北方统治权案,有各省督抚一律改称都督,咨议局改为省议会,都督由省议会公举的规定。直隶同盟会党员因王芝祥是附于同盟会的要人,就运动直隶省议会举他为都督,打算要他就近监督世凯。绍仪到北京后,又以芝祥督直之说,请于世凯,世凯当面允许,绍仪因电芝祥来京。芝祥到了北京,世凯却嗾使直省军人反对,改委芝祥赴南京去遣散军队。绍仪对于芝祥的委状,拒绝副署〔20〕,世凯竟将未经总理副署的委状交给芝祥,绍仪因此提出辞呈,不告而去:时民国元年六月十六日。绍仪辞职后,同盟会的四阁员及熊希龄、施肇基也联袂辞职。于是同盟会以为混合内阁不能维持阁议的一致,遂大倡“政党内阁”之说;而共和党以本党无组阁希望,却主张“超然内阁”主义,以与同盟会对抗。这种“超然内阁”主义,正合世凯心愿,世凯因推荐陆征祥组阁。当征祥被提出参议院征求同意时,同盟会的议员极端反对,共和党的议员极端赞成,结果因统一共和党的议员投同意票,所以到六月二十九日,征祥竟被任为国务总理。七月十八日,征祥提出财政总长周自齐、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孙毓筠、农林总长王人文、工商总长沈秉堃、交通总长胡维德,求参议院同意,而内务、陆军、海军仍旧。同日,征祥到参议院宣布政见,言辞鄙俚,不满人意,且所提六国务员,完全秉承世凯的意志,因此遂被否决。二十三日,征祥又提出财政周自齐、司法许世英、教育范源濂、农林陈振先、工商蒋作宾、交通朱启钤,求参议院同意。同时,世凯嗾使北京军警,威吓参议院议员,对征祥所提阁员,迫令通过。结果,除蒋作宾外,其余五员,均经通过;后又提出工商总长刘揆一,也同样通过。不过参议院议员,对于征祥,并不心服,所以到二十七日,便提出弹劾陆总理失职案,征祥知难而退,称病不出,遂以赵秉钧代理国务总理。直到九月二十四日,始任命秉钧为国务总理。
依照《临时约法》,限《约法》施行后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由国会制定《宪法》,选举正式大总统。元年八月,公布《国会组织法》及《选举法》,以众议、参议两院组织民国国会。同时,又颁布省议会议员选举法,又设筹备国会事务局,于元年十二月十日,举行众议院议员初选,二年一月十日,举行复选。又各省行政长官,限于二年二月十日以前,召集省议会,举行参议院议员选举。二年一月十日,发布《正式国会召集令》,限于二年三月以内,所有当选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均须一律齐集北京。四月八日,举行国会第一次开会典礼;二十六日,参议院选举张继、王正廷为正副议长。二十八日,众议院选举汤化龙、陈国祥为正副议长〔21〕。中华民国的正式国会,由是成立。原来当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中山及黄兴、宋教仁等都当选为理事。中山对于同盟会的改组为国民党,本不甚赞成,他这时虽不正面和世凯斗争,却尽力于培养下层民众的工作,委身于全国铁路事宜,对于国民党的政治活动,并不积极参加。黄兴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主张北洋军阀官僚和国民党合作,所以尽力与世凯交欢。只有宋教仁,是热衷政治活动的人,是主张政党内阁的急先锋,他尝说:“正式大总统非袁公不克当此选,但内阁必须由政党组织,始能发挥责任内阁制度的精神。”及国民党选举战胜〔22〕,教仁便以组织政党内阁的候补者自居,由湘而鄂而皖而宁而沪,到处演说,对于时政的得失,尽意发挥。二年三月二十日,教仁拟乘沪宁车北上,在沪宁车站被刺,至二十二日逝世。后来捕获凶犯武士英及谋杀犯应夔丞〔23〕,并在应宅搜得谋杀证据多种,乃知谋杀犯中还有国务院秘书洪述祖和内阁总理赵秉钧,并且与世凯也有关系。于是举国舆论大哗。这时皖督柏文蔚、赣督李烈钧、闽督孙道仁、粤督胡汉民、湘督谭延闿都属国民党,势力很大,足以监视政府。自宋案发生后,世凯知道他和国民党势不两立,所以积极准备用武力来消灭国民党的工作,于是秘密促成大借款,以为用兵及贿买各方的资金,而善后大借款风潮便由是发生了。
原来清末有向四国银行团借款一千万英镑的契约,民国南北统一之时,四国银行团亦曾垫款四十万镑,而以承借将来大借款为条件。旋由内阁总理唐绍仪向四国银行团商借六万万元的大借款,四国以日、俄两国和中国关系密切,便劝诱两国加入银行团。日、俄两国要求满、蒙为其特殊势力范围,四国不许,因此两国就以拒绝加入银行团为抵制。这时绍仪又以四国银行团要求中国以后不得与他银行借款,显系垄断性质,也就把大借款问题延搁不谈,而忽于元年三月,以京张铁路作担保,与华比银行借款二十五万余镑;四国银行团提出抗议,绍仪不得已,允将比国借款,由将来大借款中偿还,始告终局。不久,日、俄以四国对于其满、蒙特殊利益,有相当的保障,遂于六月十八日,订立合约,成立六国银行团,向中国政府谈判大借款问题,以六国坚持监督借款用途主张,并增加监督盐税诸条件,损失国权太大,于是大借款又不成立。政府无可如何,遂令驻英公使刘玉麟向英国克立士浦公司秘密订立一千万镑借款,以盐税羡余为担保,八月三十日,在伦敦正式签约。契约发表后,六国银行团大起反抗,分电本国各银行,不与中国汇兑。中国政府不得已,又只好把这次契约取消,而与六国银行团再开大借款谈判。元年冬季,六国银行团,对于监督盐税的条件,允由中国设立盐务稽查所,自聘洋员以资襄办,而对于监督借款用途的条件,则允由中国于审计处设立外债稽核科,用外人为稽核员。不久,俄、法两国,忽主张本国必出一人,加入监督机关中,是与要求财政监督权无异,复被我国拒绝,大借款至是又未成立。二年四月,政府乃以参议院议决的六厘公债为抵押,令海军总长刘冠雄,以扩张海军名义,向奥国斯哥打军器公司密借三百二十万镑,以济急用。这时美国政府以六国银行团,既要求中国财政监督权,又不许中国于银行团外借款,为妨害中国政治独立,遂于二年三月二十日,宣布退出银行团。并声明美国以后不供给中国政治借款,准自由投资经济借款。这样一来,六国银行团就变为五国银行团了。同时,五国银行团协议,政治借款由银行团包办,经济借款由各国自由竞争。及宋案发生,世凯急欲大借款成立,以为镇定内乱之用,于是大借款契约,遂于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签押〔24〕。这次大借款合同,世凯并未咨交参议院议决,因为怕国民党议员起而反对。二十九日,参议院认为大借款合同为违法签字,决不承认。五月五日,众议院也有同样表示。这时,国会中进步党议员还在拥护政府,虽一面承认政府签订合同的手续不合,一面却极力反对国民党的反袁运动。等到七月初间,又发现政府在这次大借款以前,还有向奥国的秘密借款,不惟未经过国会通过,并且不令国会与闻,后经国会议员再三质问,政府才承认有此借款。这样一来,进步党中一部分议员也不能容忍,所以到七月四日,众议院便对政府提出弹劾案,赵秉钧、周学熙因是免官,这就是大借款风潮的始末,而二次革命运动也就接着爆发了。
以上所述,便是二次革命前的局势。这时的袁世凯,拥有北洋雄厚的军事势力,在国会中又得着进步党的奥援,在外交上又得着帝国主义做靠山,所以他态度坚决,非将国民党的势力消灭不可。在国民党方面,只有中山和李烈钧始终坚持武力倒袁政策,而大部分国民党议员,却想与进步党提携,拿法律来制裁袁世凯;湘、皖两省,虽在国民党手中,但湘督谭延闿、皖督柏文蔚的态度,都很游移畏葸;江苏则自黄兴的留守府撤销后〔25〕,苏督程德全也是依违两可,并无倒袁决心;至于广东,则胡汉民与陈炯明不和,内容更为纷乱。国民党的阵容,既这样凌乱,倒袁自然没有胜算,等到李烈钧、柏文蔚、胡汉民三督通电反对大借款时,世凯先发制人,就借此为口实,说他们不服从中央,于二年六月把三督免职。七月十二日,世凯又命鄂北军司令李纯为九江镇守使,以防范李烈钧。就在这一天,驻德安的赣军旅长林虎,突竖讨袁军白旗,向李纯的部队进攻,同日,湖口宣布独立,由省议会推李烈钧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欧阳武为江西都督。十四日,黄兴至南京,迫程德全于十五日宣布独立,响应江西;并分兵由津浦路至徐州,会同驻徐第三师冷遹部队,防御袁军南下;而令陈其美在沪起兵,围攻上海制造局。十七日,安徽宣布独立,柏文蔚组织安徽讨袁军。十八日,广东亦宣布独立。福建则都督孙道仁从师长许崇智之请,于二十日宣布独立。湘督谭延闿为党人所迫,也于二十五日宣布与中央政府断绝关系。当讨袁军发难时,世凯即于七月十六日,命段芝贵为第一军军长,对付赣方,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长,对付宁方。段芝贵、李纯合汤芗铭的舰队,于二十五日,占领湖口,八月十八日,袁军攻取南昌:江西全省遂为袁军所有。南京方面,因一部分军队,被世凯收买,发生内讧,而在徐州与袁军对垒的冷遹军,因后路空虚,只得退守临淮关。湖口被袁军占领后,南京内外震动,黄兴于二十九日潜离南京,程德全遂宣布取消独立。上海制造局由袁军郑汝成驻守,陈其美、居正、钮永建等,自七月二十三日起,屡攻不下,到二十九日,退至吴淞及宝山一带驻扎。八月十三日,陈其美等复弃吴淞炮台而去。安徽则于八月七日,柏文蔚的独立政府,也为军队所逐。八月八日,党人何海鸣入南京复宣布独立,与袁军血战兼旬,直到九月一日,南京始为张勋所夺取。于是长江下游,尽为袁军所有。广东独立未久,陈炯明即被部下驱逐,亡走香港,龙济光乘之,率军入粤:于是广东又归袁军所有。湘、闽两省,以各方战事不利,也就先后取消独立。其他如占据重庆的熊克武,不久亦为袁军攻溃。二次革命至是完全失败。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旋经警卫总司令鹿钟麟调停,被捕学生准予取保释放。这时国民党在北京已取得半公开的活动,于是乘机策动,遂有北京市民革命之举。十一日,外交部致公使团第三次照会,声明沪案应由上海公共租界当局负责,并依据上海工商学各界联合会意见,提出取消当地戒严令,撤退海军陆战队,解散万国义勇队及巡捕武装,释放被捕华人,恢复被占各学校原状等项,以作交涉的先决条件。......
2023-08-17
二十六日,日军向宋哲元提出哀的美敦书,宋氏予以严词拒绝之外,并下令抵抗日军的进攻。次日上午九时,闸北发生前哨冲突;下午四时,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并以大炮轰击:这就是八一三全面抗战的揭幕。津浦路方面,当南口激战之时,敌我两军尚相持于唐官屯以北,并无激烈的大战。同时,长江敌军亦于六月十三日攻陷安庆,七月四日陷......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自隋至唐初,食盐无税。德宗时,罗掘益密,凡茶漆竹木皆税十之一,以供国用,又于道津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海禁未开以前,我国工业都不能脱掉手工业的范围,不过到了隋、唐之世,手工业已形成为独立的生产事业,而行会制度,亦从之而兴〔204〕。至于毛织品,则已详见第二十六章,兹不赘述。市署掌百族交易之事,规定斗秤大小,凡伪造品归署没收,凡货物不中量的市署得禁其发卖,其造弓矢长刀,均由市署立样。......
2023-08-17
自是尚铭专东厂事,后虽遭贬谪,但宦官梁芳又起而专横。神宗初年委政于张居正,本有“起衰振敝”之势。政治既坏,再加上朋党的纷争,国事便更加不堪设想了,原来御史和科道在明代均为言路要职,居正当国,排除异己,言路才因之蔽塞。时内外章奏,多留中不发。这次民变,旧史称为流寇,发动于陕西。出峡之后,复自陕西犯河南。自成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之,思宗自缢而死。......
2023-08-17
在进行检讨之先,指导者未能将检讨对象作一详细分析,先成一个初步结论作为领导检讨工作的根据。因此,检讨不能深入问题的底蕴,不能产生新问题,不能起充分的教育作用。对工作的过程缺少严密的注意与检查,不能经常地将工作经验记录,不能随时进行部分地检讨,使检讨工作失去了丰富的内容。......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