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经济与社会-杨东莼文集专著(上中下)

清代经济与社会-杨东莼文集专著(上中下)

【摘要】:自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此八年中,为中国境内外人兴业时期。同年华商大纯纱厂,因经营失败,售与日商,改名上海纺织公司;而日商日华纺织株式会社,也成立于此时。以制油业而论,则有二十一年,英商太古洋行于营口经营之厂。以造船业论,则有二十六年,英商于上海设立的瑞镕机器轮船工厂。以火柴业论,则有光绪二十七年中、日在重庆合办的燐火柴厂。自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此九年中,为中国新工业一大过渡时期。

我国旧有手工业,都是小规模的经营,系一种行会组织,此外或为家庭工业,或为农村副业。道、咸之世,手工业中最负盛名的,首推丝、茶两业,次为糖、棉两业,再次为夏布、瓷器两业:在输出贸易上,都占最重要的地位。至于近世机器工业,则始于同治元年,依其发展的性质,得分作四个时期来说:自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年,此十六年中,为我国机器工业萌芽时期。又可称为军用工业时期。这时期,始于同治元年曾国藩安庆机械所和李鸿章上海设制炮局,四年,曾、李二氏奏请于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并将制炮局归并。五年,左宗棠又设船政局于福建马尾;明年,崇厚又创立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制造军火。后来内阁学士宋晋等因制造轮船糜费太重,奏请暂行停止制造,李鸿章等极力反对,卒以格于时势,无法挽回,故光绪以来,造船事业,几入于完全停顿地步。惟兵工厂,则续有建设,如光绪三年丁宝桢奏设四川机器厂,即后来成都兵工厂的前身。又开矿一业,同、光之交,都用土法,至光绪三年,鸿章立开平矿务局,才算是我国用新法采矿的嚆矢。自光绪四年至二十年,此十七年中,为我国商品工业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以光绪四年左宗棠所设甘肃兰州织呢总局为滥觞,实为我国新式纺织工业的鼻祖。至九年,改为洋炮局〔140〕。新式缫丝工业,始于光绪四年法人在上海设立的宝昌丝厂,至十二年张之洞在粤设缫丝局,始渐见重要。张氏调任湖广总督后,又把在粤机器迁至武昌,于十七年,成立武昌缫丝局。新式棉织业,始于十六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机器织布局,俗称洋布局,至十九年以不戒于火,全部被焚。就在这一年,盛宣怀招集私股,就机器织布局旧址,改建华盛纱厂,即今上海三新纺织有限公司的前身。同时,李氏又于上海设纺织新局,即今恒丰纺织新局的前身。十九年,张之洞又于武昌设立织布局、纺纱局,并缫丝局和制麻局,合称为湖北纺织官局。继开平煤矿之后,又有漠河(黑龙江省)金矿,于十五年开工,由李鸿章集合官商股本设立漠河采矿公司管理。接着又有大冶(湖北)铁矿,由张之洞筹款开采,于十七年开工;先一年张氏并于汉阳设立铁政局,都归官办〔141〕。此外还有德人于十二年在上海设立的正裕面粉厂,实开我国后此面粉业的先声;水泥业滥觞于十六年,由开平矿务局附设;新式制纸业,始于十七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伦章造纸厂;火柴业,始于二十年湖北的聚昌火柴公司和盛昌火柴公司,多属官股;五金业,始于九年沪商祝大椿的源昌机器五金工厂。自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此八年中,为中国境内外人兴业时期。原来外人在华设立工厂,以前均借华商或合办名义,不敢明目张胆;至《马关条约》成立后,外人根据条约〔142〕,才公然在华设厂制造。以棉纱业论,英商的怡和纱厂和老公茂纱厂,德商的瑞记纱厂和美商的鸿源纱厂,都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并且都设在上海。同年华商大纯纱厂,因经营失败,售与日商,改名上海纺织公司;而日商日华纺织株式会社,也成立于此时。以面粉业论,二十二年,有英商设立的上海增裕面粉工厂和日商在上海设立的三井制粉工厂;二十六年,有俄商在哈尔滨设立的满洲制粉公司(即广源盛)。以矿业论,自二十四年中、德《胶州湾租借条约》成立后〔143〕,于是列强在华开矿权的争夺,遂呈排山倒海之势。是年,英、意合资成立福公司,取得开采河南煤矿之权。而德又与我订立《山东华德煤矿合办章程》,取得开采山东煤矿之权。二十六年,庚子变起,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恐矿有失,商请英人保护,加入英、比资本,改称中国工程矿务公司,于是开平煤矿又落于英人之手〔144〕。俄商又于二十六年,成立蒙古公司,取得开采外蒙十五处金矿之权;德商又于二十八年,与中国合办直隶井陉矿务公司〔145〕,开采井陉煤矿;其他或外人租办,或中外合办之矿为数更多,全国精华所在,不啻宰割殆尽。以制油业而论,则有二十一年,英商太古洋行于营口经营之厂。以造船业论,则有二十六年,英商于上海设立的瑞镕机器轮船工厂。以火柴业论,则有光绪二十七年中、日在重庆合办的燐火柴厂。当外人在华兴业之时,国人自营新式工业,也有发展。如棉纱业,则有苏州的苏纶钞厂、常熟的裕泰纱厂、无锡的业勤纱厂、宁波的通久源纱厂、杭州的鼎新公司纺织厂、萧山的通惠公司纺织厂、南通的大生纱厂,都成立于此时。如面粉业,则有上海的阜丰面粉公司、无锡的茂新面粉厂和南通的复新面粉公司,都成立于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上海又设华兴面粉公司。如采矿业,则二十四年,有山西保晋公司,开采平定、寿阳、大同、晋城各处煤矿〔146〕;而萍乡煤矿,已于先一年由盛宣怀开始开采。此外还有奉天的华兴利煤矿公司,成立于二十二年,开采抚顺煤矿〔147〕;又有湖南常宁县水口山的铅矿,开办于二十一年;四川彭县的铜矿,开办于二十八年;而山东中兴公司则系中、德合办性资〔148〕,其他工业,如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上海华昌造纸厂、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科学仪器馆、长沙和丰火柴公司、汉口燮昌火柴公司、南京的公茂厂,都先后成立于这时期;而缫丝业在这时期中尤为发达。

自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此九年中,为中国新工业一大过渡时期。在这时期中,列强已逐渐放弃其枪炮政策,而共同协调,以谋对华的经济侵略,同时,中国当局和新兴企业家也深感列强经济侵略的可怕,于是“提倡工业挽回利权”遂成为朝野上下一致的口号,而新式工业也随着有了相当的进步。据商部统计,自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已注册的新式工业,凡一二七家,资本23199000元和10717000两,其中以棉纱、缫丝、面粉诸工业为最发达。以上所述,系清季新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现在我们要特别指出几点:第一,自机器工业兴起,列强商品大量输入以后,我国旧有手工业,便逐渐被其摧毁,结果农村中的失业群,遂不得不投入工厂,成为工资劳动者;第二,机器工业兴起以后,小规模的企业一变而为大资本的经营,于是生产逐渐增加,都市逐渐发达,人口逐渐集中,劳资逐渐分开,而展开为一种新的局势;第三,不过这新局面的展开是有限度的,因为自从不平等条约订立以后,我国已是个次殖民地的国家,关税不能自主,就不能阻遏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列强可以在华设立工厂,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农产品,再加上它们的雄厚资本和进步的技术,我国落后的产业,也就无法和它们抗争。

我国之有新式交通机关,也是清季之事,现在分作三项来说:一曰轮船。我国轮船合资公司的建立,当以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为嚆矢,成立于同治十一年,由李鸿章奏请开办。截至民国十五年止,计有江海大轮船三十三艘,内河小轮三四十艘,总局设于上海,为我国第一轮船公司。其航行路线,沿海则为营口、大连、天津、烟台、龙口、上海、宁波、温州、厦门、福州、汕头、广州、香港、琼州各港;长江航线,则至重庆为止。宣统元年,虞和德等又创立宁绍商轮股份有限公司张謇等又创立大达公司,陈志寅等又创立中国商业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均设在上海;明年,张本政等又创立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于烟台。外商经营的轮船公司,以同治六年太古洋行为最早,称中国航业公司,资本为九千万元,航业分三大路线:一为上海线,一为汉口线,一为香港线。光绪元年,日本邮船会社成立,政府每年补助四百万元,其航路遍及全球。三年,英商怡和洋行成立,资本金三千万元,其航行路线,以上海、汉口线,上海、天津线,上海、营口线,汉口、湘潭线为主。光绪三十三年,日商日清汽船会社成立,资本金八百十万元,其航路以上海、汉口线,汉口、宜昌线,汉口、湘潭线,汉口、常德线为主。中国轮船公司,资本薄弱,航线仅限于沿海各港及内河。且民国以后,受战事影响,屡被征发,故其营业,不能与外商公司竞争。

二曰铁路。同治五年,怡和洋行莫利逊(Morrison)创设上海、江湾间铁路,光绪二年,又由江湾延至吴淞口,长三十里,名淞沪铁路。那时风气未开,士绅群起反对,卒由两江总督沈葆桢以银二十八万五千两赎回拆毁。开平矿务局成立之时,为便利运煤之计,于光绪七年筑成自唐山至胥各庄间的铁路,长约二十里,未几续造六十里,南抵蓟河边阎庄。是为我国有铁路之始。十三年,鸿章又续成由天津经大沽、唐山至滦州之古冶线,十六年,又成由滦州至山海关之中后线,名津榆铁路。中、日战后,政府深感国内交通隔阂,于军事政治均感不便,于是陆续修成诸干路,如京奉铁路,由北京至奉天,长五二四哩,通车于光绪二十九年,即今北宁铁路;如京汉铁路,由北京至汉口,长七五四哩,通车于三十一年,即今平汉铁路。如京绥铁路,北京至绥远,长三七〇哩,即今平绥铁路,其由北京至张家口至绥远一段,于民国十年通车。如津浦铁路,由天津至浦口,长六二九哩,于光绪三十四年开工,民国元年通车。如陇海铁路,由兰州至海州长一一五四哩,共分四段,其由开封洛阳一段称汴洛铁路,计一一五哩,于宣统元年通车,其余至民国时尚未竣工。如沪宁铁路,由上海至南京,长一九三哩,通车于光绪三十四年,即今京沪铁路。如沪杭甬铁路,由上海至宁波,其沪杭段长一二二哩,于光绪三十四年通车,其杭甬段仅成四八哩,于民国四年通车。如正太铁路,由石家庄至太原,长一五一哩,开工于光绪二十九年,通车于民国六年。如道清铁路,由道口至清化,长九二哩,于光绪三十一年通车。如粤汉铁路,由广州至武昌,其由武昌至渌口长二七五哩,于民国七年通车,其由广州至韶州长一四〇哩,于民国四年通车,又有支线由广州至三水,称广三铁路,长三〇哩,于光绪三十年通车。如东清铁路,由满洲里至绥芬河,长九二〇哩,其支路自哈尔滨达长春,长一四七哩,两路共长一〇六七哩,合旅顺、营口支线共长一七〇〇哩,于光绪二十七年通车。如株萍铁路,由株洲至萍乡,长六二哩,于光绪三十二年通车。如广九铁路,由广州至琛川,长八九哩,分为二段,在英租九龙界内,由英人建筑,在我国境内,由我自筑,于宣统三年通车。以上诸路除粤汉路由广州至韶州一段为商办,其余均系国有。此外尚有南浔铁路,由南昌至九江,长九七哩,于宣统元年开工,民国四年通车。又有胶济铁路,由青岛至济南,长二四五哩,由德人建筑,光绪二十五年开工,三十三年竣工,欧战时,日本强占该路,经华府会议之竭力交涉,始由我国备价赎回。更有商办铁路和省有铁路,以其不关重要,故不备述。至于国际铁路,其已成的,则有南满铁路,自长春至大连,系日、俄战后俄国让渡于日者,又有安奉铁路,即今安沈铁路,自安东至沈阳,长一六二哩,于宣统三年通车,亦归日本经营。又有滇越铁路,自老开至云南昆明,长二八九哩,于宣统二年通车,归法国经营。又有广九铁路自琛川至九龙一段,长二二哩,于宣统二年通车,归英国经营。总之,我国国有铁路,除平绥路外,全部多与外资有关。所以用人行政,备受束缚;而国际铁路,布于沿边各要地,尤于我国不利。

三曰电报电话邮政。光绪五年,李鸿章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设置电线以达天津,是为我国有电报之始。明年,遂试设南北两洋电线,均为官办。八年,由盛宣怀募集商股,改为商办,陆续展设水陆各线,遍及南北各省,以逮新疆、蒙古,综计线路十余万里。二十八年,清廷议收电报为国有,旋因商股反对,才允许各商股悉仍其旧。由政府设电政大臣以监督之,遂成为商股官办之局。二十九年,设立邮传部,归邮传部直辖。光绪七年,英商东洋电话公司在上海租界设置电话,于是各埠外商,相继安设。至于我国官办电话,则始于二十五年,由盛宣怀奏准附设于电报局内。拳乱以后,各省相继安置电话。三十一年,直督袁世凯购无线电机,置于海圻、海容诸军舰上,并于天津、南苑、保定行营设无线电台,颇著成绩。于是逐渐推行于上海、南京各地。至于长途电话,则始于民国初年的京、津长途电话。

递信机关,旧有驿站之制,专为官厅传递文书而设,民间不能享用。其后又有私设的信局和镖局,但因取费太昂,设局不多,至为不便。海通以来,各口有外国邮政局,归税务司兼办。既侵主权,复损权利。光绪四年,李鸿章才于各地海关设立邮政事务所,并于是年发行邮票,加入国际邮政同盟;英、法各国均愿将上海及各口岸邮政局取消,改归华关自办。二十一年,张之洞奏请设立邮政局,由总理衙门议准,推广海关邮递,开设官局并与各国联会。二十五年,设邮政总局于北京,置分局于各省。至宣统三年,各省通行邮务,共有六百余局,乡镇代办所四千二百余处。宣统三年,委法人帛黎为邮政总办。旧时驿站,至光绪二十四年,即已完全废除;至于民间信局,则在内地各城市中,至前十年尚有存者,近来也就罕见了。

清代商业,在海禁未开以前,北方的恰克图,南方的广州,都是中外互市之地。海禁大开以后,国内各地依照条约辟为商埠的,遂多至一百余处,于是外商足迹,遍于中国各重要口岸。外商在华经营,以不明中国情形,于是利用买办,以为中介;所谓买办阶级,因此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惟一工具。其次,外商利用中国协定关税,故其商品得充斥各地,而我国国货,则因备受关税的束缚和厘金的剥削,无论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都无法和外货竞争,这样一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遂造成惊人的贸易入超额〔149〕,其结果便是大量现银向外流出,而国民经济遂日陷于贫乏。此外如因外货充斥内地而酿成手工业的破产和手工业者的失业,如因帝国主义和买办的束缚而阻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因交通机关的发达、运输的便利,而使外商便于收买我国的原料,同时其商品又易于侵入内地,凡此都是海禁大开以后所特有的变化,而为我们所不可忽视的。至于国内经营商业的,则以山西商为最著名,以汇兑业为大宗,称为票号。然自外国银行开设于各省巨埠,各省又纷纷自设官银号及官钱局以来,而山西商所经营的票号,遂大受打击。其次有江西商,以经营茶木瓷纸药材为主。又有山东行商,散布内部各处,其势力且及于东三省和俄属远东地方。粤、闽二省商人,多有在海外经营的,势力很大;而广东商人之为买办者,尤不在少数。江南一带,以宁波人最善经商,其业买办者亦多。

清代的人民生活,在海禁未开以前,虽因商品经济的发达,乡村依赖城市的程度日深,虽因田价高涨,土地兼并,致使农民无田可耕;但是农村的旧有手工业,仍占着优势,所以大部分农民还能维持最低水准的生活。海禁大开以后,情形便完全两样了。第一,因为资本主义,挟其倾山倒海之力,把大量商品,充斥我国各地,其结果,遂破坏了旧有的手工业,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农民,而人口的繁殖〔150〕,又益加促成了生活的艰难。第二,因为白银不断的外流,银价高涨,铜钱低落,于是通常以铜钱为交换媒介的一般大众,便更加感受着生活上的绝大威胁。第三,因为交通机关的整备,运费尤廉,于是农产物输出得大量增加,而其价格亦因之愈昂〔151〕,其结果致使人民生活愈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虽有调济民食的政策和殖边垦荒的政策,但究竟不能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人民于无可如何之中,其一小部分,便只有离开乡井,投身于城市的工厂中,去做工资劳动者;其滨海各省(如广东、福建),以交通方便,就远涉重洋,另谋出路,但大部分的无业游民,却迫着“铤而走险”,组织种种秘密会社,其结果遂酿成接二连三的农民大暴动。所谓民生问题,不但仍旧原封未动,而且更加严重起来了。清代的农业,在政府方面,也有务农劝耕的政策,但是小农作的生产,在技术和组织上,都赶不上欧西各国,所以号称以农立国的中国,在粮食需要上,反不能不仰赖于外洋的供给〔152〕,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我国旧有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喇嘛教、回教,在这一时期,均和前代无甚相异之处,所以略而不述。本章要说的,就是基督教的新教输入中土的情形。新教传道师最初来中国的,要推英人马利孙(Robert Morrison)。他于嘉庆十二年抵广州,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二十四年,与米内(Milne)用浅近文字,译成《新旧约全书》,更著第一部《中英文字典》《中国文法书》等。继马氏来华的,又有美国公理会教士阿拜尔(D.Abel)和裨治文(E.C.Bridgman)。道光十一年,裨氏由美国运来印刷机一副,翌年,发行《中国文库杂志》,目的不但为播布传教新闻于外国人,同时亦介绍中国法律、历史、风俗、文学及时事于欧、美人士。十四年,公理会又命彼得拍克(Peter Parker)至中国传布医学知识,为教会医生最初至中国的一人。明年,彼得于广州设立眼科医院,治愈多人,以前华人对西医有各种误解,至是逐渐铲除。后于公理会来中国的,又有浸礼会、安立干会及长老会,惟其传教无甚成绩。《南京条约》成立后,教禁大解,天主教及新教在华传教,益形活跃。天主教将中国划为数区,交各教会分区传教,不相妨碍。耶稣会于上海徐家汇徐光启住宅设立总会,作活动的总机关,设高等学校教导华人,设图书馆收藏中国旧书,立观象台测量沿海气候,又立动植物博物院及印刷所,出版中西文书籍,在当时俨然为一学术中心机关。至于新教各会,则更为活动;道光二十二年,英国伦敦传教会将麻剌甲英华学校迁至香港,其校长理雅各(James Leggo)亦随同至香港,译《四书五经》为英文,介绍中国文化于欧洲,其功甚伟。二十七年,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至上海,译米纳(Milner)《大英国志》为汉文。同时,英国外国圣经会又遣伟烈亚力至上海,伟烈知天算,居中国三十年,译述甚多,为其时介绍西洋科学至中国的最有力者。二十八年,艾约瑟(Joseph Edkins)继至,关于中国有很多的著述,而尤精于佛学。同年,美国公理会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著《中国总论》二巨册,介绍中国历史、风俗于欧、美。三十年,美国长老会遣丁韪良(W.A.P.Martin)至宁波传教,后来得任北京同文馆馆长,译《万国公法》为华文。咸丰元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建一幼童学校,以后逐渐扩张,遂成为今日的圣约翰大学。英、法联军之役以后,新教传教事实,益加广布。咸丰十年,美国美以美会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抵中国,光绪八年,建中西书院于上海,即后来沪江大学的前身。林氏又于光绪元年,发行《万国公报》,光绪戊戌以前,中国人得知外国情形,全赖此报。咸丰十一年,英国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抵香港,后来入江南制造局,与华人合译西书,其所订名词如养气、轻气之类,多为中国学术界所援用。同治三年,美国长老会牧师狄考文(Calvin W.Mateer)立文会馆于登州,教育中国青年,以后并入于济南齐鲁大学。狄氏编有《笔算数学》《代数备旨》,为中国初办学校时各校所采用的算学教本。九年,英国浸礼会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至山东青州传教,其后,主持广学会多年,出版书籍杂志甚多,尝与上海人蔡尔康合译马恳西(Mackenzie)的《泰西新史揽要》,卖出一百万部以上。拳乱以后,李氏请英政府留赔款银五十万两于太原,立山西大学,教育华人,是即今山西大学之所自始。光绪二十年,美国长老会教士李佳白(Gilbert Reid)在上海立尚贤堂,出版刊物,灌输西洋科学于中国。大抵自咸丰十年以后,西洋教士来中国的,除布道之外,并多尽力于文化事业,对于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很有影响〔153〕

在第四章中,我们曾指出清初诸帝对付汉人的羁縻政策和高压政策,自这些政策成功以后,士大夫的气节,已扫地无余。高者只知讲考据,治词章,不敢闻问国家大事;其次焉者,也只是用心科举,以求功名;下者则至于嗜利而无耻。中叶以后,国事日非,士大夫中的先觉,才稍稍预闻政治,其结果便是士大夫所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不过大众的要求,已经超过维新派人物所提出的政纲,所以到了清季,竟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前进的士大夫才觉悟到有推翻满清统治的必要,而蓬勃的士气,也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其次,清初诸帝,早就看到了满汉畛域之见的可怕,所以也曾努力于满、汉思想的调和,但是满、汉两族在政治、选举、司法、教育诸方面所表现的不平等,却依旧存在,所以汉人反抗满清统治的心理,也就终于无法消解。不过汉人所反对的,只是满清帝室的统治,却不是满族大众,所以到了清季,因为满、汉的通婚以及文化上的同化,满、汉的界限,已无形化除。再其次,就社会的阶级来说,清初也颇致力于各地贱民的放免,如山、陕的乐户,绍兴的惰民,徽州的伴挡,宁国的世仆,常熟、昭文的丐户,江、浙、福建的棚民,在世宗时,均获除籍,又如广东的蜑户,浙江的九姓渔户,在高宗时,亦获放免。在清代所谓身家不清白的,不过是娼、优、皂隶以及曾经鬻身为奴的人,三世不得应试入仕罢了。不过士为四民之首,士大夫的身分,却依然高出于农工商之上。其次如礼俗,以婚姻论,大致和前代相同,但自西洋文明输入后,通都大邑,也间行新式结婚礼,由男女两家定期,选择场所,招致男女来宾,有唱歌按琴演说及交换结婚戒指诸仪式,略仿欧风,简而易行。至蒙人结婚,必男女相许,然后禀告父母,再倩冰人,颇合自由之义。若西藏地方,则有一妻多夫之制,与内地一夫多妻之制完全不同。以丧葬论,大致也和前代相同,而迷信风水之习,则较前代为甚。蒙古有火葬之法,又或委死者于旷野,以被鸟兽食尽,为升天堂。回教徒用白布缠死者埋葬,不用棺椁。藏俗有天葬,以尸肉喂鸢鸟;有地葬,以尸肉食犬。有水葬,投尸于河。以礼式论,清沿明制,用跪拜礼,但在汉族常礼则作揖,满族常礼则请安,蒙族则以鼻烟相供为敬,回族则以交手抚胸、合手抚面为敬,藏族则以长伸其舌为大敬。至于握手、脱帽敬礼,则行于通都大邑,其人多为欧、美留学生或基督教徙,颇有欧风。他如女子缠足和男子吸食鸦片的陋习,在清代最为流行,清季虽下令禁革,然积习太深,终究没有禁掉。

【注释】

[1]“傅雅兰”即“傅兰雅”,下同。

【注释】

〔1〕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是赵字拼音。清世称爱新觉罗为官赵或叫做宗室赵。

〔2〕黄太吉设间谓与崇焕有密约,事可立就,令所获明思宗的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宦官以此告思宗,思宗益疑崇焕,遂下狱。未几,崇焕被杀。又明人与清交战屡败,朝廷掣将兵者之手,亦为其原因之一。按廷弼与化贞不协,而化贞竟内借阁部以困廷弼,所以廷弼有“臣以东西南北所欲杀之人,适遘事机难处之会,诸臣能为封疆容则容之,不能为门户容则去之,何必内借阁(指阁臣叶向高)部(指兵部尚书张鹤鸣),外借抚道(指广宁巡抚王化贞)以相困”等语,又有“经(即经略)抚(即巡抚)不和,恃有言官;言官交攻,恃有枢部;枢部佐斗,恃有阁臣。今无望矣”。其后孙承宗也有“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备略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事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此极弊也”之语,袁崇焕也有“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之语。由此可见其时朝臣党见之深,后来史可法之所以败,左良玉之所以起而清君侧,也是由于马士英、阮大铖在朝诸人树党立敌之所致。

〔3〕十字军之役,是欧洲基督教徒欲于回教属地夺还耶路撒冷圣地而起的战役,凡七次,第一次起于公元一〇九六年,第七次终于一二七〇年,前后亘一百七十余年。

〔4〕地圆之说,在当时已渐抬头,不过哥白尼的地动说,到一五四三年才公布于世。

〔5〕指中国的罗盘针和希腊的纬度测量仪。

〔6〕一四九三、一四九八、一五〇二年各一次。

〔7〕班王查理,用其太子斐律的名字,号麦哲伦所到的群岛为斐律宾。

〔8〕当时西班牙把斐岛隶属于墨西哥殖民地之下,凡斐岛行政诸费,都取自墨西哥,故墨西哥银币盛行于马尼剌,经中国商人之手,输入中国。

〔9〕航海令规定:凡英国输出亚、非、美各洲的货物,必用本国船舶输送,而船长及水手须四分之三为本国人。上述三地的货物,如欲输入英、荷及英领殖民地者,则不可不用各该地的船舶。又规定:禁止荷兰代理商人入居英国殖民地,凡荷兰海产物输入英国的,则课以倍额之税。

〔10〕托钵派多由方济各会和多明峨会组织而成。

〔11〕以上诸教士,都属天主教。元人称之曰也里可温教。

〔12〕上海的天主堂和十字街,最初都是由利玛窦所开。又徐光启为当时传布基督教最力的人,其女教中人称之为康狄达(Candida),也奉教,今上海徐家汇徐氏故宅,即为今代中国耶稣会教育的中心。又徐家汇天文台亦肇造于徐氏。

〔13〕世宗即位以后,其兄弟允禟、允禩不服,常有密谋,允禟并用西教士穆经远,另造新体字通信。

〔14〕利氏所译为Clavins的Enclidis Elementornm Libri,利氏称Clavins为丁师。康熙时,白进等所译Paredies的Practical Geometry亦称《几何原本》。又利氏所译,止有前六卷平面之部。

〔15〕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叫做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叫做上三旗;上三旗称为满洲的精兵,即努尔哈赤以来的亲军,任禁卫侍卫的重职,一称为内府三旗。

〔16〕雍正元年八月,召王大臣和文武百官,谕以“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特将此事亲写密函,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又别书密旨一道,藏诸内府,为异日勘对之资”。这就是储位密建之法。

〔17〕董含《三冈识略》:“江南赋役百倍他省,而苏、松尤重。大约旧账未清,新饷已近,积逋常数十万。时司农告匮,始十年并征。民力已竭,而逋欠如故。巡抚朱国治强愎自用,造次册达部,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纭,衣冠扫地。如某探花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

〔18〕《明史稿》原为明相国朱国桢所撰,后国桢家落,把原稿卖给庄廷。廷为补撰崇祯一朝事,其中语多指斥清廷。因窜入己名,将付印。廷卒,其父胤城为之刊行。旋为吴之荣所举发,廷戮尸,其父胤城,其弟廷钺皆处斩,这次株连而死的共七十余人,妇女皆给边。方孝标尝受吴三桂官,著《滇黔纪闻》,中多忌讳语。戴名世作《南山集》多采录孝标的《纪闻》。尤云锷、方正玉为之刊行,板藏方苞家。后为赵申乔所举发,名世寸磔,族皆弃市,孝标戮尸,其子孙皆处斩,云锷等皆坐罪,方苞编入旗下,其他株连的共有三百余人。

〔19〕查嗣庭典试江西,以“维民所止”命题,讦者说“维止”二字,乃取雍正斩首之意,嗣庭父子皆处死,家产充公。陆生柟著《通鉴论》十七篇,中有论立储、封建、兵制等事,其论君主有云:“人虽怒之而不敢泄,欲报之而不敢轻,其蓄既深,其发必毒。”廷议以为罪大恶极,命正法。谢济世注《大学》,诽谤程、朱得罪,充当苦差。吕留良是明末的大儒,所评时文中,有论夷夏之防和井田封建等语,康熙二十年卒。雍正时,曾静见留良遗书,很为倾倒。遣弟子张熙至其家,留良子毅中尽以父所著书与熙。静读其书,更加倾服,并日与留良弟子严鸿逵及鸿逵弟子沈在宽等游。当时谣传川、陕总督岳钟琪自以为宋岳飞后,与金世仇,清为金裔,将谋报复。静因遣熙至陕,劝岳举事。岳举发其事,诏捕静、熙、毅中、鸿逵、在宽。毙鸿逵于狱中。后留良、鸿逵均戮尸,毅中、在宽处斩,并尽诛其族;连坐发给为奴的二十三家。以静、熙(均湖南人)为乡僻陋儒,惑于邪说,免死归田里。世宗又把曾静的供词及御驳吕留良学说合刊为《大义觉迷录》,颁示天下。高宗即位,仍诏杀静、熙,并下令收回《大义觉迷录》。

〔20〕杭世骏对策中有云:“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贤才虽多,较之汉人仅十分之三四。天下巡抚,满、汉参半,总督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高宗阅策太怒,下诏诘责,免其官。乾隆初,鄂尔泰和张廷玉同辅政,各立门户,互相倾轧。高宗忌鄂尔泰,而右张廷玉,以抑鄂尔泰。胡中藻为鄂尔泰的门生,和鄂尔泰之侄鄂昌相唱和,著有《坚磨生诗钞》,其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相见请看都盎背,谁知生色是裘人”等句,以为有涉诽谤。又有“记出西林(鄂尔泰字)第一门”一句,认为攀援门户,恬不知耻,诏令中藻凌迟,家属皆坐斩。又以鄂昌本满人,所作《塞上吟》,竟称蒙古为胡儿,斥为党逆忘本,赐自尽。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贯》,将圣祖、世宗及高宗御名列入凡例中,指为大逆不道。锡侯与其子三人孙四人均处斩,凡有关者一并治罪。徐述夔著有《一柱楼诗》,有咏正德杯云“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之句,高宗说壶儿即胡儿;又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句,高宗说它有兴明去清的意思。时述夔已死,诏戮尸,子孙及列名校对者均拟斩。沈德潜告归时,高宗把自己所著的诗集,命他改订。德潜死,调其诗集进呈,则平时德潜替高宗所点窜及代作的诗句,都录在其中,高宗怒,命革去官职,撤出贤良祠,后又见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等句,指为逆词,命剖棺锉尸。

〔21〕康熙五十年计直省人丁凡二千四百十七万九百九十九。

〔22〕原为博学弘儒科,以避高宗御名,改为博学鸿词科。

〔23〕圣祖时,有《佩文韵府》《渊鉴类函》《数理精蕴》《历象考成》《音韵阐微》《康熙字典》《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分类字锦》《子史精华》《古文渊鉴》等。高宗时更多,其主要的有《明史》《通鉴缉览》《资治通鉴后编》《续通志》《续通典》《续通考》《皇朝通志》《皇朝通典》《皇朝通考》《大清会典》《大清会典则例》《大清通礼》《大清律例》《大清一统志》《皇舆百域图志》《满洲源流考》《授时通考》《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等。

〔24〕清代以前的类书:唐有虞世南的《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及欧阳询的《艺文类聚》一百卷,宋有李昉的《太平御览》一千卷及王钦若的《册府元龟》一千卷,明有解缙的《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

〔25〕《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当时分缮七部:一部存宫廷内文华殿后的文渊阁,书今存,现归故宫博物院;一部存奉天文溯阁,民国二十年,散失于日本的大暴动;一部存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民国初年,移存京师图书馆,今归北平图书馆;一部存北平圆明园的文源阁,咸丰十年,被毁于英、法联军之役,以上称为内廷四阁。其他三部:一存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一存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二部在咸、同年间,被毁于太平军;一存杭州西湖的文澜阁,太平军时,颇有散失,后补钞成帙,今归浙江图书馆:以上称为江、浙三阁。

〔26〕销毁禁书的命令,始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再加二年之期限,至四十六年,又展限一年。据兵部报告,当时共焚禁书二十四次,五百三十六种,凡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

〔27〕哥萨克族居俄东南境顿河流域。

〔28〕当钦察汗国衰落时,月即别族(拔都弟昔班之后裔所领的部族),占据了Aral海、里海的北边,公元1556年,昔班后裔库程于托波儿斯克附近,建立西比亚汗国。

〔29〕即雅克萨城。

〔30〕乌得河,亦作乌地河,乌特河,乌带河,乌底河,乌德河,在外兴安岭北,东流入鄂霍次克海彼得湾。

〔31〕卡伦以木棚为之,为边界上的标记物。

〔32〕明初为大宁都司辖地,成祖时以其地赐乌梁海(即兀良哈)三卫,朵颜为最强,明末为插汉儿部所灭,以其地予其塔布囊(蒙古官名),是为喀喇沁部。

〔33〕三音诺颜部为元太祖十八世孙图蒙肯的后裔。明末,喀尔喀有红教和黄教之争,图蒙肯尊黄教,达赖因把三音诺颜之号赐给他。三音,唐古特语善之意;诺颜,蒙古语长官之意。

〔34〕西藏理政务之官。

〔35〕图蒙肯之裔。

〔36〕即额尔德尼昭。

〔37〕大小策零敦布多于准部为贵族,屡建军功,达瓦齐即大策零敦布多之孙。

〔38〕一作阿睦尔撒纳,系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而和硕特部丹衷(拉藏子)之子。辉特部,本杜尔伯特的属部。当土尔扈特部北徙俄罗斯境后,其地即为辉特部所有。丹衷妻初生子班珠尔,丹衷死,复有遗腹,改嫁辉特部长,即生阿睦撒纳。

〔39〕明末,黄教由蒙古传入满洲,黄太吉为建实胜寺和嘛哈噶喇楼以处番僧。入关后达赖五世来朝,为建黄寺,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圣祖定喀尔喀后,又建汇宗寺,以处喇嘛。世宗又将北京的藩邸,改为雍和宫,以供养喇嘛。

〔40〕黄教教主继承法,叫做呼毕尔罕。这种方法,每因不能确定某人而起纷争。高宗另创抽签法,预颁两个金奔巴(即金瓶),一藏西藏大昭寺,一藏北京雍和宫,凡达赖等继承发生争执时,就书名于签,纳入金奔巴中,然后抽定去取。

〔41〕和卓木译成华语,即圣裔之意,系指回教教祖的后裔而言。

〔42〕苗族在今四川、湖北间者,在隋、唐以前即已平服。但在湖南境者,则自隋、唐以后,才逐渐加以经营。隋时置辰州(今沅陵县),唐置锦州(今麻阳县)、溪州(今永顺县)、叙州(今黔阳县)、巫州(今四川巫山县)。唐末,群蛮分据其地,自置为刺史。宋初,任徭人秦再雄招降之,于是今沅江流域之地,分为南、北江。北江蛮酋,彭氏最大;南江蛮酋,舒氏、田氏、向氏最大;而资江流域则为梅山峒蛮所据。神宗任章惇招降梅山峒蛮,置安化县;又平南江蛮,置沅州(今芷江县);又平诚(今靖县)、徽(今绥宁县)二州蛮酋杨氏,置诚州,后改靖州。最后又平五溪蛮(雄溪、樠溪、酉溪、武溪、辰溪,本湖南旧辰州府地)。明时,辟施州(今湖北恩施县)、永顺(湖南今县)、保靖(湖南今县)。清康熙时,增辟乾州(今乾城县)、凤凰(湖南今县)二厅。雍正时,改永顺为府,又辟永绥(湖南今县)、松桃(贵州今县)二厅。以上为湖南开辟略史。贵州一省,地最闭塞。宋时,涪州夷内附始置珍州(今贵州桐梓县)、承州(今贵州绥阳县)。元时,于其地设土司。明初,元所属思州来降,分设思州、思南(贵州今县)二土司。洪武十五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建贵州等处承宣布政司。后又平都匀苗(今贵州都匀县),改置州县。神宗时,太原人杨端之后杨应龙据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反为刘挺所平,于其地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川、贵。贵阳附近诸土司,以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为最大,后安氏独盛,至明末始讨平之。以上为贵州开辟略史。云南唐为南诏所据,元始平之,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其蛮族来降者,皆以为土司,以麓川、平缅(皆在今腾冲县)、金齿(今保山县)为最大。明兵取大理,下金齿,平缅酋思伦发请降,诏以思伦发为平缅宣慰使,兼统麓川、后伦发为其部长刀干孟所逐,明兵讨刀干孟,分其地设孟养、木邦、孟定、路江、千崖、大候、湾甸诸土司。伦发子任发,于明英宗时叛,为王骥所平。任发子机发据者蓝(麓川别寨,地通孟养),又为骥所平,明于其地置陇川宣慰司。其后任发少子禄又据孟养,明知思氏终不可灭,始与禄约,立金沙江为界。此外还有乌蛮据乌撒等地,详见本文。以上为云南开辟略史。广西之地,宋时有侬智高之乱。徽宗时,又招降三江蛮(今三江县),以其地置允、格二州。又平南丹州(今南丹县),置黔南路。明时,大藤峡(今桂平县西北)瑶反,先后为韩雍、王守仁所平。以上为广西开辟略史。

〔43〕雍氏先世为雍田。汉和帝永元九年授印绶,至藉牙时已历一千七百年。

〔44〕高宗亲作《十全记》,夸耀武功,十全武功即指两平准部,两定金川,两胜廓尔喀,其他回部、台湾、缅甸、安南各一而言。康熙末,朱一贵乘台湾知府王珍苛税病民作乱,后为施世骠(施琅之子)所平。乾隆末,台湾巨族林爽文又叛,为柴大纪所平。高宗十全武功中的平台湾,即指爽文之乱。

〔45〕琉球至元末,其国分为三: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明初,中山王遣子侄入朝,自是三王嗣封,皆请于朝。后中山并山北、山南,终明之世,修贡不绝。清初,其国王世子尚质遣使入贡,诏封为中山王,令二年一贡,著为定例。

〔46〕仁宗处决和珅时,其所宣布和珅的罪状,共二十款,其最重要的有:(一)民乱以来,故意延阁各路军报,并欺蔽实情;(二)擅改先帝诏书;(三)隐匿边情;(四)误外藩抚绥之法;(五)遍用官吏;(六)任意撤去军机处记名人员;(七)所建住宅,僭侈逾制,其多宝阁,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之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八)蓟州坟墓,居然设立宫殿,开设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九)借款十余万元于通州附近之当铺钱店,以生利息;(十)家仆虽至贱,有二十余万资产。又和珅私产被抄没,共分一百零九号,其已估价的,共值银二亿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其未估价的,还有八十三号。或谓和珅私产,当在八亿两以上。按当时国库每年正入不过七千万两,以和珅二十年宰相所蓄,至当一国十年的岁入,其贪婪可知。

〔47〕我国人口,向无详确的调查。康熙五十一年,曾定滋生人口永不加赋之制,据当时户部公报,各省丁为二千四百十七万,康熙末年,为二千五百三十万。雍正末年,为两千七百三十五万。乾隆十四年,为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九万。乾隆末年,为二万九千七百万,计上距康熙间户部的公报,阅时只有七十四年,而人口增至十二倍有奇。

〔48〕清代原有木兰秋狝的典礼,意在监察蒙古,表示威严,仲秋之后,效鹿语以致鹿,叫做哨鹿。满洲称为木兰,因以为围场之名。自顺治初,世祖出张家口,独石口,是为塞外秋狝之始。康熙中,蒙古诸部,献其牧地以为围场(今热河围场县),是为秋狝画定围场之始。自是以后,岁岁都举行此种典礼。

〔49〕焚烟之时,为道光十九年四月,即公元1839年6月3日,所以国民政府定这一日为六三纪念。

〔50〕当时按察使王兰廷与友人书,言广州之战:“维时城门全闭,夜间,贼用火箭火弹,直打城中,城外东西南三处火光烛天,烧去民房千余,呼号之惨,不堪言状。大帅有令:官兵自城外逃回,开门准进,而城中百姓,不准放出一人。……所虑一蹶不振,从此为外邦所轻,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心于内地。”由这一段叙述,足见当时广州人民所受战争之害。而三元里人民的奋起,便含有反对英人的决心。

〔51〕在今浙江平湖县东南三十里。

〔52〕望厦在澳门附近。

〔53〕道光二十五年,鸦片输入三万三千余箱;三十年,增至四万二千余箱;咸丰五年(1855),竟达六万五千余箱。道光二十年,虽在战争期中,输入也有一万五千余箱。

〔54〕如棉花输入,其进口税,向例为银二钱九分八厘,实课一两七钱四分,而《南京条约》后的新税率则为银四钱。又如四百二十吨船,以前抽税银二千六百六十七两,《南京条约》后的新税率便只抽钱一百八十余两。这不但使海关收入减少,并且外国货物得因税轻之故,可以充斥国内,而国产货物从此遂无出头之日。又依据条约,偿金二千一百万元,先交付六百万元,余以关税做担保,英国因派领事到五口监督海关。自是各国援例,也各自□收其国人的进口税,以交付中国。

〔55〕英得香港,自是英货可免海运往返之劳,而以中国的生货,制成熟货,以吸取中国的现金。从此经英国经营,荒凉小岛,遂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此外外人在中国取得租界,建立工场,也同样是侵略中国的最便当的方法。而银行的设立,纸票的发行,则更支配了中国的金融界。

〔56〕乾隆末年人口为二万九千七百万,嘉庆十六年增加为三万五千八百万,道光张嘉祥有众数百,欲与秀全合作,语不合而去,后降向荣,改名张国樑,屡战太平军。匕首党亦称小刀会,系三合会的支流。咸丰三年,其首领刘丽川等人谋袭上海城,事泄,官府捕匕首党领袖八人,于是其党集合万余人攻入上海县署,连陷上海附近各县,丽川派人至南京,要求与太平军合作。竟被拒绝。后法人帮助清军,卒于五年元旦收复上海,丽川被擒杀。他如太平军对于捻党,也没有取得密切的联合。

〔57〕由于满洲的压迫,自然激起反清的民族思想。这民族思想,是传统的,当明太祖起事时,就用以号召群众。清初的名儒,如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诸人,均富于民族思想,太平军的革命,也正表现出此种心理,杨秀清等的《讨胡檄文》即其一例。又当琦善与义律周旋时,广东民谣有“百姓怕官,官怕洋鬼”之句,及和议告成,广州开为商埠,广州民众反对英人入城,英商卒不得入,于是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之民谣。由此可以窥见由于清室外交失败所引起的人民对于官吏的心理的变更,而外交失败所给予人民的痛苦,当然更促起汉人对满洲统治的反抗。

〔58〕天地会或作添弟会,一作添帝会,原名三合会。其教徒分布的区划,分作五房:当时系以福建、江苏为长房,两广为二房,云南、四川为三房,安徽、湖广为四房,浙江、江西、河南为五房,每房均有头目。其起源,或谓始于康熙时福建九连山的少林寺僧。其时少林寺为清军所焚毁,寺僧有蔡、方、马、胡、李五人得免于难,是为天地会的前五祖。其后,吴、洪、姚、李、林五人又起而援救前五祖,就称此五人为后五祖。会中以五色旗为帜,以彪、寿、合、和、同五字为记号,奉祀前五祖及后五祖。其会奉佛、道二教,会规甚严,嘉、道以后,传布更广。

〔59〕即三合会,有“开口不离门,起手不离三”的口号。

〔60〕新历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年十二月,双月三十日,单月三十一日,与现在的公历相同。历中无吉凶良日,意谓天父所定之日,无日不良。

〔61〕湘勇、楚勇都是由士绅富农组成的团练,楚勇最初由江忠源统率,蓑衣渡之战,即楚勇参战成功之始;湘勇最初由湘乡罗泽南、王鑫等统率,咸丰三年,湖南巡抚张亮基令丁忧在籍侍郎湘乡曾国藩主持团练事,驻长沙备防。国藩以团练保卫乡里,不能越境剿敌,疏请募为官勇,仿明戚继光成法,束伍练技,编为湘勇,令罗泽南、王鑫、塔齐布、邹寿璋、周凤山、储玫躬及其共弟国葆等分将之:是为湘军陆师编制之始。明年,又用江忠源及编修郭嵩焘等所建水攻之策,购造兵船,编成水师,以成名标、褚殿元、杨岳斌、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等分统之:是为湘军水师编制之始。

〔62〕起事诸王略尽以后,替太平军支持局势的,只有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二人。安庆为国荃克复时,玉成遁至庐州,至同治元年为多隆阿所败,又走寿州,依苗沛霖,沛霖执送督师胜保,遂见杀。

〔63〕华德于同治元年进攻宁波西北三十里之慈溪,受伤死,白齐文奉命代领常胜军。后白齐文阴通李秀成,遂改以英人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为将,而白齐文卒因是加入太平军。同治三年,戈登辞职,常胜军归李鸿章统率。

〔64〕鸿章初为国藩幕僚,至是才由国藩力保,独当一面。其淮军的组织,仿自湘军,后来湘军退伍,淮军独盛。国藩死后,鸿章居最重要地位,同、光两朝的外交内政,都归其掌握。后来居要职的袁世凯,即其部下。

〔65〕沛霖本寿州诸生,捻乱起,为团练长,咸丰八年,隶胜保部下,阴持两端,其部众称为苗先生。至是又联络捻党作乱。

〔66〕张嘉祥有众数百,欲与秀全合作,语不合而去,后降向荣,改名张国樑,屡战太平军。匕首党亦称小刀会,系三合会的支流。咸丰三年,其首领刘丽川等人谋袭上海城,事泄,官府捕匕首党领袖八人,于是其党集合万余人攻入上海县署,连陷上海附近各县,丽川派人至南京,要求与太平军合作。竟被拒绝。后法人帮助清军,卒于五年元旦收复上海,丽川被擒杀。他如太平军对于捻党,也没有取得密切的联合。

〔67〕曾国藩《讨贼檄文》:“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谓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谓货皆天主之货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旧》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68〕当匕首党占领上海县城时,外人联合宣言上海租界中立,并使海军陆战队登岸防护,同得组织义勇队,以保护外商。租界中立的原则,即始于此时。

〔69〕匕首党之乱,中国在上海的行政权,全部停止,于是各国领事,共当上海租界行政之任。后虽恢复原状,但行政未权卒收回。

〔70〕五口开放以后,各处均设管理海关的官员:广州由粤海关监督充任;福州、厦门两港,由福州将军兼理;宁波由宁绍台道台兼理;上海由苏松太道台兼理。匕首党之乱,苏松太道台吴煦逃至租界,海关征税,完全停止。上海英领事乘之,遂商通美、法二国领事,决定在秩序未恢复以前,三国领事暂代中国向外商征税。明年,改由中国政府在租界设立临时征税机关,归中国自管。但开征未久,税吏与外商结托,无税过关之船,逐渐加多,税收顿减。三国领事至是又提出保护中国政府收入及助长贸易的方法,决定设立适合外人品性兼顾华人职权的正当税收机关,于咸丰四年六月由英、美、法三国领事与上海道吴健章共同缔结关于上海关组织之协定,共计九条。七月,成立关税管理委员会,由英国T.Wade、法国A.Smith、美国L.Carr三委员负责。Wade能操华语,极有才干,事实上操委员会的全权。数月以后,Wade回任上海英领事馆副领事,原职由领事馆通译官H.N.Lay接任,仍握实权。咸丰八年《天津条约》成立,外人管理海关的制度,遂推行于新旧各商埠。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且用正式公文向英承认总税务司必用英人。

〔71〕英、美、法各国领事,乘匕首党之乱,操裁判之权,以后遂成定例,列强竟在租界设立会审公廨,租界内华、洋民刑事案件,均由外人会审。

〔72〕当时华船借英保护,固在于借其势力以御海盗,而偷运鸦片,免除海关盘查以及运货入口,减轻关税,却是华商的主要目的。又华商向香港政府注册,其期只有一年,亚罗号事件发生时,其注册期限已过。

〔73〕后开镇江、九江、汉口三处。

〔74〕后桂良、花沙纳、何桂清与英人定《英法通商税则》如下:一、进口税及出口关税一律值百抽五;二、子口税一律值百抽二点五;三、商船一百五十吨以上,每吨课税四钱,一百五十吨以下,每吨课税一钱;四、复进口税一律值百抽二点五;五、鸦片以洋药之名课税,每百斤税银三十两。

〔75〕圆明园系明代武清侯李伟清华园旧址。清康熙间修之,改名畅春园。后于园中辟地筑室赐雍邸,命名圆明。雍、乾两朝,大事修饰,所费不计亿万。至是被联军所焚,其珍物亦尽为联军抢去。

〔76〕十七世纪末叶,俄国亚特拉索夫(Atlassof)即从事堪察加半岛的探险。十八世纪前半期,白令(Bering)又从堪察加半岛往北太平洋探险,发现了白令海峡和白令岛,自是俄国陆续在北太平洋探险,占领了许多海岛。十八世纪末叶,从事于北太平洋毛皮贸易的公司陆续出现,至1799年,李札诺夫(Rezanoff)组织俄罗斯亚美利加公司,得俄政府特许,有毛皮贸易的独占权,许多小公司都为它所兼并。当时在北太平洋所获得的毛皮,都集中于堪察加半岛,再由此处从海路运至鄂霍次克海的鄂霍次克港上陆,越过石达乌衣山脉,再经雅库次克以达恰克图,其所费时日最多。故俄国从联络北太平洋殖民地以及贸易方面打算,很想取得黑龙江的自由航行权。

〔77〕尼古拉维斯克即庙街。又当勒氏未建立要塞时,俄人即暗中移动了外兴安岭的界碑。

〔78〕陆路通商口岸,在《恰克图条约》中有明白的规定。道光三十年,俄国又要求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三处通商,中国和俄结《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准俄人在伊犁和塔城通商,并得设立领事。

〔79〕阿穆尔省一扩阿穆尔州,东海滨省一称沿海州。

〔80〕扩张权力于东方之意。

〔81〕达兰子系乾隆二十七年从回疆移居伊犁的农业劳动者,即普通所谓缠回。一译作塔兰池,又译作多兰。

〔82〕约合银二百八十万两。

〔83〕同治二年,中、俄订立《陆路通商章程》,后经同治四年和八年两次修改,其大要如下:一、边界百里内的贸易,概不纳税;二、俄商持有执照,得往蒙古各盟贸易,亦不纳税;三、俄货得由恰克图、张家口、通州运至天津,其至津者,按照海关进口税则减收税银三分之一;四、俄货于张家口销售者交纳正税,其未售出运津者,将多交之税发还;五、俄货自津运往他处者,补交正税及子口半税;六、俄商自他口贩运华货经津回国,于交完全税后,不再纳税;其在天津、通州贩运者,完一正税,在张家口者,始交正税及子口半税;七、俄商于中国贩运洋货,由陆路回国,其货已先纳税者,不再交税。至是中、俄两国修改章程,其关于征收税银及蒙古贸易权利,无异于前,其不同于前的有:一许俄商自科布多运货,经归化城至通州、天津贸易;一许俄货运至肃州,纳税照海关税则减少三分之一,如天津之例。

〔84〕在外蒙方面,有光绪九年的《科布多界约》和《阿列克别克河口界约》,凡斋桑淖尔全湖与阿列克别克河以西游牧地一百三十九万七千方里,尽归于俄,此二条约,均系由光绪七年的《伊犁条约》而产生。在新疆方面,有光绪八年根据光绪七年《伊犁条约》而订立的《伊犁界约》,失去伊犁河北岸地三万二千方里,又有光绪九年的《喀什噶尔东北界约》和十年的《喀什噶尔西北界约》,共失去札那尔特河及廓克沙勒河上游地五万七千方里,此二条约,均由同治三年的《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产生。

〔85〕当左宗棠进剿阿古柏时,英使乌耶德劝告中国停止进剿,并代阿古柏求封册。阿古柏势力最盛时,俄、英、土都承认了阿古柏所建立的喀什噶尔国,英国且遣使者至其国,与之缔约。阿古柏自杀后,乌耶德又向中国政府要求保全喀什噶尔国,驻英使臣郭嵩焘献议亦同。由上所述,可知英国的策动,全在于保存喀什噶尔国势力以作对俄的缓冲地带,并利用之以侵略新疆。

〔86〕清初有八大王,俗称为铁帽子,其爵均世袭罔替。载垣袭爵为怡亲王,端华袭爵为郑亲王,都为咸丰初年官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端华同母弟肃顺,初官户部郎中,入内廷供奉,寻迁户部尚书。

〔87〕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系援用明万历朝故事。后来那拉氏不悦,才改上太后徽号为慈安皇太后,生母太后徽号为慈禧皇太后,并谕嗣后诏书奏牍,都以慈安、慈禧并称,从此便不复有母后圣母之别了。钮祜禄氏居宫东所之绥履殿,那拉氏居宫西所之平安室,所以又有东太后、西太后之称。至于宫中,则呼为东佛爷、西佛爷。

〔88〕哈萨克于道光二十年沦入俄国,布鲁特亦继之降俄,布哈尔于同治七年为俄所灭,浩罕于光绪元年为俄所灭。巴达克山后来并于阿富汗。自俄国势力在中亚细亚进展后,阿富汗即为英、俄两国必争之地。英国于光绪四年大败阿富汗,明年与阿缔结条约,规定阿国以后与他国宣战媾和,须经英国许可,且纳岁币十二万镑与英。自是英俄在阿明争暗斗,日益剧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始成立《英俄协约》,俄国承认阿富汗为英之保护国。民国八年,阿王阿孟乌拉新立,急谋独立运动,与英构兵,卒得英国承认为独立国。乾竺特一作坎巨堤,亦作谦特,位于今新疆蒲犁县西南境边外,面积九万三千方里,为南疆出入要道,亦印度北面门户。乾隆二十六年内附。道光时,为印度克什米尔所败,以乾酋岁贡克酋犬马各二头,克酋赏乾酋印度银千五百元媾和。同、光之交,英取克什米尔,自是乾竺特遂为中、英两属之邦。光绪十七年,英谋假道乾竺特入帕米尔,乾酋拒之,为英所败,逃至今蒲犁县境。十八年,薛福成自英奏请与英会立前酋之弟为乾酋,清廷许其请。自是乾部虽为中、英共管,而实权则全操于英人之手。又帕米尔本为中、英、俄三国共辖地、其上分为八帕,均以山岭为界。光绪二十二年,英俄在伦敦缔结《私分帕米尔条约》,八帕之中,除塔克敦巴什一帕尚为我有外,其余七帕尽为英、俄所瓜分。但该条约,并未经我国签字,故谓帕米尔为中、英、俄未定界则可,谓帕米尔为英、俄所共有,则我国断不能承认。其他藩属的脱藩经过另详其他各章。

〔89〕太平军败后,其部将吴鲲率兵数千,侵入安南。鲲卒,其部将二人带领其众,取老开府为根据地。二人旋不协,遂分两派:一据老开称黑旗军,一据兴安府为黄旗军,皆以所用军旗著称。两派以黑旗军势最盛,其首领即刘义。义,广西博白人,入安南时,年已近六十,而勇壮豪迈,富于才略,为众望所归。安南知义不易制。遂厚遇义,招抚其军。义以容身有所,也就屡为安南策划,大得其王的欢心,至尚安南王的二女。义势既盛,黄旗军也相率归其麾下,所据土地,竟多至七百余方哩。后义与安南断绝关系,独据老开府,设官分职,兴教劝业,俨然有独立国的规模,其所统之众,亦多至二十余万人。及法侵安南,义始屡败法人。受清廷招抚后,改名永福。

〔90〕当时法政府要求增兵筹饷进攻中国,为国会所反对。

〔91〕光绪二年,中国始派何如璋为驻日公使。

〔92〕大院君被捕后,即送至保定,至光绪十一年始释归。

〔93〕光绪九年,鸿章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94〕和中日战争有关的,不外美、英、俄、德、法五国。美国在当时所持的态度,并不积极干涉日本,它只希望战争早日了结,以便和中国通商。战争初起,英国打算干涉日本,迨日本战无不胜,英却转而袒日,其目的又在防止俄国势力在远东的发展。只有俄国,因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使它的东向政策受着绝大威胁,所以起来干涉日本。法国在当时和俄国同盟(用以对抗德、意、奥三国同盟),且欲在远东投资,所以和俄国联合共同干涉日本。德国以日占旅、大,将危险于欧洲的和平,所以也和俄联合,并借此以疏法、俄。

〔95〕宣统二年,华俄道胜银行与法国北方银行合组新银行,改称俄亚道胜银行。惟性质及国籍则未改变。

〔96〕其用意不外削减英人势力和破坏为英人所垄断的海关制度。

〔97〕当英、法联军入京时,蒲安臣任美国驻北京公使,和议时,他任调人,颇为恭亲王奕所信赖。至是竟得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

〔98〕海伊氏宣言首段:“美国深信贵国决不致因在中国取得某项权利,借此排斥他国商业上之竞争。又深信中国许贵国以贸易自由者,即许全世界之贸易自由也。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任何国在中国某部分享有专属利权,如近时各约所订载者。且又深虑如此局面,危及美国在中国以条约取得之权利。故美国希望在各国所谓之利益范围内,作为世界公共市场,庶可消灭国际冲突之祸根,而各国庶可协同促进中国政治之改良,维持中国领土之完全。美国政府以为欲达此项目的,须先由主张利益范围之各国,声明对于各该范围内之国际贸易,究持若何态度?”

〔99〕容闳系彼得罗岛(Pedro Island)的华人,幼得教会之助,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入国藩幕府,赞助洋务最力。又上表所列,只有同文馆系由恭亲王弈奏请而设,余多为鸿章所主办。同文馆教授英、德、俄、法文及天文、化学、算学、格致、医学,共八馆。

〔100〕俄、英、美、法、日立约,详见以上各章。其他如瑞典、挪威,立约于道光二十七年。如德,立约于咸丰十一年。如丹麦、荷兰,立约于同治二年。如比,立约于同治四年。如意,立约于同治五年。如奥斯马加,立约于同治八年。如秘鲁,立约于同治十三年,如日斯巴尼亚,立约于同治三年。如巴西,立约于光绪七年。如葡萄牙,立约于光绪十三年。综计十六国。其后又有刚果,立约于光绪二十四年。墨西哥、朝鲜立约于光绪二十五年。

〔101〕派志刚、孙家谷为钦差大臣,偕同蒲安臣等,出使日、美、英、法、普、俄、瑞、丹、荷、比、意、西诸国。

〔102〕郭嵩焘为正使,刘锡鸿为副使。

〔103〕当时顽固的人,认为非圣为不道,变法为不孝,所以有为只好借孔子的势力,以镇压反抗变法的人。公羊家所谓张三世,就是指据乱、升平、太平而言,依次演进,所以要变法。所谓通三统,就是指夏、商、周三代不相沿袭而言,各因其宜,所以要改革。这是有为变法所运用的方法之一,他借此不但可以打击反抗他的人,并且在士大夫队伍里面还可以找到他的同志。当时张之洞也主张变法,其《劝学篇》也引经据典,力言法之不可不变,其用意盖与有为相同。

〔104〕有为变法,所运用的方法之二,就是得君行道,他要抓住皇帝,作他的傀儡,其屡次上书,就是为着要取得皇帝的信服,他认为如果得到了皇帝的信服,所谓变法便好办了。光绪十四年,有为上第一书。主张“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书为国子监都察院所格,竟不得递,至是有为再上书。

〔105〕强学书局后经御史胡孚宸奏请,改办官书局,派孙家鼐主持,翻译西籍。旋侍郎李端棻又请推广为学校,将官书局改为京师大学。即后来北京大学的前身。

〔106〕《保国会章程》:三、为保国家之政权土地;四、为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五、为保圣教之不失;六、为讲内治变法之宜;七、为讲外交之故;八、为仰体朝旨,讲求经济之学,以助有司之治;九、本会同志,讲求保国保种保教之事,以为议论宗旨;十、凡来会者,激厉愤发,刻念国耻,无失本会宗旨。

〔107〕毓庆宫为皇上读书之所。

〔108〕即指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及袁世凯的新建军。

〔109〕康之脱险,系得上海英领救护。梁之脱险,系由日本大岛兵舰护送。及清廷索康、梁,英、日都以国事犯无引渡之例为理由,抗不交出。

〔110〕英、法联军之役以后,教禁大解,教案屡起。其发生的原因,不外:一、西教的仪式,不合中国习俗;二、初入教的多无业游民,假借外人势力,欺压同胞;三、地方官吏畏惧外人,凡关于教徒和人民争讼,虽曲在教徒也不敢依理判决,往往枉法压制良民;四、列强以传教为侵略手段,如法之于天主教,尤有此种打算,因此激起人民爱国嫉外的热情;五、由于讹传教堂有迷拐孩童挖眼取心配成药剂之说,激起仇教心理。教案之大者,如广西教案酿成英、法联军之役;山东教案,酿成德占胶州湾;义和团排教,酿成八国联军之役皆是。

〔111〕按外人辟租界、开矿山、筑铁路、建桥梁,不但和人民利益冲突,而且愚民以为这都是外人挖断龙脉,泄漏地藏宝气的行为,所以反对。

〔112〕红灯照以幼女成之,黑灯照以老妇成之,青灯照以孀妇成之,均云有术。

〔113〕《瓦德西拳乱笔记》:“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现在各国互以抢劫之事相推诿,但当时各国无不曾经彻底共同抢劫之事实,却始终存在。”但这次最重要的损失,却在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古物,今日各国大图书馆、博物馆所陈列的珍贵图籍和仪器,便是他们抢去的赃物。

〔114〕其中比、西、荷三国无军队加入作战。

〔115〕即本章所录《朴次茅斯条约》的第四第五两条。

〔116〕第二次英、日同盟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其要点有三:一、确保东亚及印度地域的全局和平;二、确保中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及列国商工业机会均等主义,以维持列国的公共利益;三、保全东亚及印度地域两缔盟国的领土权,并防护该地域两缔盟国的特殊利益。其他如协同作战等,与第一次同盟大致相同。宣统三年七月,又成立第二次英、日同盟,其条款与第二次同盟大致相同。这两次同盟的意义,仍在共同防俄,而英国更有借此以防德国向东方发展的意思。

〔117〕《日俄条约》定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其要点有二:一、缔约国的一方保全他一方的领土,又缔约国间以誊本交换两国与中国现行诸条约及契约所生的一切权利(但限于不违反机会均等主义的权利),及《朴茨茅斯条约》与日、俄间缔结诸特殊条约所生的一切权利,相约互相尊重之;二、缔约国承认中国的独立并保全其领土,且承认列国对中国商工业机会均等主义。《日法协约》订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其全文如次:“日、法两国政府为巩固两国友谊;各除去将来之误解,缔结本协约。日本政府与法国政府相约尊重中国之独立,保全其领土,及在中国之各国商业臣民均等待遇主义;又两缔约国为保全两国在亚洲大陆相互之地位与领土权,对于两国所有主权保护占有权诸领域、接近于中国之诸地方,相约互维持其平和安宁。”《日美照会》成立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其大要:一、两国政府希望奖励太平洋两国商业的自由平等发达;二、两国政府的政策,其目的均在保护太平洋现状及中国商工业机会均等主义,不得有何等侵略的趋向;三、两国政府诚意尊重太平洋方面他一方的所有领地;四、两国政府以一切平和手段,维持中国独立,并保全其领土,同时维持列国对于中国商工业机会均等主义,以保持列国在华公共利益。

〔118〕《日俄新协约》要点:一、两缔约国为使各国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起见,相互协力改善满洲的铁路,及整备该铁路的联络,绝不为妨害此目的之一切竞争事务;二、两缔约国尊重现时日、俄二国所结的条约,又日、俄与中国所结的一切条约及其他条约,以维持满洲现状;三、前记的现状,若发生带侵迫性质事件之时,两缔约国为协定维持该现状必要办法,得相互随时商议。

〔119〕文华、文渊二阁大学士以满人任之,武英、体仁二阁大学士以汉人任之,协理大学士二人,满、汉各一。详见本章刑制一节。

〔120〕只有苏、皖、湘、鄂、赣、浙、豫、鲁八省有漕粮,系依水路之便而运输者,每年约共四百五十万石,专供官俸军饷之用。

〔121〕广州海关设澳门,称粤海关;漳州称闽海关;宁波称浙海关;云台山称江海关。

〔122〕船钞系沿明制,为课洋舶出入的特税,最初船钞分三等,一等船征银三千五百两,二等船征三千两,三等船征二千五百两,至康熙三十七年始改为按丈量计算。进口正税,值百抽四,出口正税值百抽一点六,雍正六年加出口正税为值百抽二点六。附加税系按正税加一二成,视货物贵贱而为差等。

〔123〕《南京条约》成立后,进口税始终以值百抽五为原则,而以从价税为主,后来又改为以从量税为主。出口税亦为值百抽五,也以从量税为主。土货转运别口的,值百抽二点五,为复进口半税。子口税亦为值百抽二点五。洋货转运别口的,在三十六个月以内,免复进口税,逾期照进口正税完纳。均为协定税率。《辛丑条约》订明于中国裁厘之后加税至一二点五,但至今还未实行。

〔124〕诂经精舍与学海堂均为阮元所立。

〔125〕杀人、盗窃、纵火、发冢、受赃、诈伪、犯奸等,均为常赦所不宥的。十恶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26〕包衣即满洲语僮仆之义。清入关以前,凡各部落之被俘虏的,都以为包衣。其属上三旗的,叫做内务府包衣,隶内务府。属下五旗的,分隶王府为世仆。

〔127〕《刑律》之外,又订有《民律》及《商律》。

〔128〕元宝又称马蹄银,以其形似马蹄而得名。中锭约十两上下,有似马蹄形的,也有不似的。其似马蹄形的,称小元宝。重三两至五两,形状多似馒首的,称小锞。重一两至二三两的称福珠。将马蹄银切碎的,称碎银。

〔129〕详见本章刑制一节。

〔130〕光绪二十七年,创办巡警于北京,叫做巡警军。次年袁世凯奏定《警务章程》,着各省仿照办理。三十一年设巡警部于北京,设巡警道于各省,且令各省筹办巡警学堂。

〔131〕财政处清理财政,税务处总司税务,在当时均不统属于户部,至是才并入度支部。

〔132〕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大臣梁敦彦,次官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次官乌珍;度支大臣严修,次官陈锦涛;陆军大臣王士珍,次官田文烈;海军大臣萨镇冰,次官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次官杨度;法部大臣沈家本,次官梁启超;邮传部大臣唐绍仪,次官梁如浩;农商部大臣张謇,次官熙彦;理藩大臣达寿,次官萦勋。

〔133〕最重要的有:一、大清帝国之皇统万世不易;二、皇帝神圣不可侵犯;三、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四、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五、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六、宪法改正提案之权,属于国会;七、上院议员,由国民于法定特别资格中公选之;八、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之。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之,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九、总理大臣受国会之弹劾,非解散国会即内阁总理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为两次国会之解散;十、皇帝直接统率海陆军,但对内使用时,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十一、不得以命令代法律,除紧急命令外,以执行法律及法律所委任者为限;十二、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但宣战讲和不在国会开会期内,由国会追认之;十三、官制规定,以法律定之。

〔134〕朴学或称考证学:又有人叫做考据学,也就是许慎、郑玄一派的汉学。

〔135〕明末利玛窦输入西学于中土后,学问研究方法上生一种外来的变化。其初只有治天算学的人运用这种方法,到了朴学勃兴时,便拿这种方法来治经。所以近人谓其治学方法,合于西洋科学的精神。又如阮元、纪昀、毕沅诸要人,均尽力提倡朴学。

〔136〕吴派源于惠周惕及其子士奇,而成于其孙栋,惠氏江苏吴县人,故称吴派。

〔137〕皖派源于江永,而成于戴震,二人均为安徽人,故称皖派。

〔138〕恽敬,江苏阳湖人,与武进张惠言同为阳湖派首倡者。按阳湖派实出于桐城派,由刘大櫆之徒钱伯垌称诵师说于恽、张二氏,于是二氏遂舍其声韵训诂之学而习古文,而阳湖派之名以立。

〔139〕即《一片石》《空谷香》《桂林霜》《四弦秋》《香祖楼》《临川梦》《第二碑》《雪中人》《冬青树》。

〔140〕光绪三十二年,复改为织呢局,未有成效,自是屡开屡闭,至民国四年,乃完全停办。九年,又由商人租办改组为甘肃织呢股份有限公司。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共计296968968;嘉庆十六年增至358610039;道光三十年增至414493899;咸丰元年增至432164047。自是以后,因为内乱,略有减少,然至光绪二十七年,又增至407253019。宣统二年,增至438425000。

〔141〕光绪二十三年,汉阳铁厂改归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总理其事,至三十四年,盛氏又将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及萍乡煤矿合并为一,改称汉冶萍煤铁矿厂有限公司。又萍乡煤矿在江西萍乡县,系光绪二十三年由张之洞集资开采的。

〔142〕《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项:“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如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业制造所。”各国援最惠国条款,亦得均沾利益。并参看第十五章。

〔143〕其第二章第四款规定:“于所开各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十里内,允准德国开挖煤矿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自是以后,列强争夺在华开矿权遂特别激烈,所以英相Lord Salisbury竟于光绪二十四年称之为矿权之战。

〔144〕英夺开平煤矿后,袁世凯又组织滦州矿务局,以与开平煤矿对抗。民国元年,因煤屑跌价,两方均有不支之势,于是互商联合营业的办法,合组开滦矿务总局,并规定十年后滦州矿务局有权购回开平煤矿。但十年之期,久已过去,而中国方面并未向英人提议购回。

〔145〕后来袁世凯特设井陉矿务总局,拟将井陉煤矿收归官有,与井陉矿务公司订立合办契约,中国方面专理矿务。德商方面专出资本开采煤田。欧战时,没收德商财产,于是井陉煤矿全归中国所有。至民国十一年,仍归中、德合办。

〔146〕英、意合组的福公司,原与山西商务局订有《借款章程》,规定山西各煤矿,统由福公司开采。山西商民群起反对,卒于光绪三十三年由商民集资二百七十五万两,将福公司在晋采矿权赎回。而保晋公司,即由于反对福公司而成立。

〔147〕日、俄战后,为日本所占据,今并归南满铁道会社。

〔148〕光绪六年,李鸿章设中兴矿务局,开采峄县枣庄地方的煤矿。二十一年,停办。二十四年,向德借款,改称华德中兴煤矿公司。后因德股未能招集,遂先招华股,卒于三十四年,注销华、德字样,改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又有湖南的锑矿,开采于二十一年,泰兴公司享有十年专利之权。继之而起的,又有梁鼎甫的华昌公司。

〔149〕据陈重民著《今世中国贸易通志》所引统计,我国对外贸易,从同治三年到宣统三年,其间四十八年,除同治三年及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二年其间六年为贸易出超外,此外四十二年均为贸易入超。这六年的贸易出超,总额为二千八百万两:而四十二年的贸易入超总额,则为二十万万九千三百万两。

〔150〕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共计296968968;嘉庆十六年增至358610039;道光三十年增至414493899;咸丰元年增至432164047。自是以后,因为内乱,略有减少,然至光绪二十七年,又增至407253019。宣统二年,增至438425000。

〔151〕清初斗米不过六十文,康熙时斛米值银二钱,雍正时每石米价以百文上下为率;乾隆三十五年,斗米值三百五十钱;道光以来,米价极贱时,一斗必在二百文外,昂时或千余钱。又据上海特别市社会局编《社会月刊》一卷二号所载,上海米价,同治十一年,粳米每石值二元七角一分;光绪元年,值二元九角八分;光绪二十二年,值五元零二分;光绪二十七年,值四元七角四分;光绪三十二年,值五元八角八分;宣统三年,值七元九角八分。

〔152〕同治十一年,洋米入口658749担;光绪十三年,增加为1944251担;十四年,增加为7132212担;二十一年,增加为10096448担;三十四年,增加为6750732担;宣统二年,增加为9409594担。至其来源,以安南、暹罗、印度等处为最多。

〔153〕又如天津北洋大学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实中、日战后盛宣怀延聘美国教士丁家立(Charles.D.Temey)所组成。又如上海南洋公学亦为盛宣怀聘请美国教士福开森(John C.Ferguson)。又如医学:嘉庆十年,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皮尔孙(Alxander Pearson)传入种痘法;二十五年,有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立温斯敦(Livingstone)与马利孙在澳门所设立的医院;道光七年,又有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T.R.Colledge)在澳门设立的眼科医院;明年,又有郭氏在广州设立的医院;十五年,有美人派克(Peter Parker)在广州设立的眼科医院;二十三年,有英人罗克哈忒(William Lockhart)在上海山东路设立的医院;自是以后,西教士来华设立医院的更多,而以北平协和医院为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