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远东国际形势概览

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远东国际形势概览

【摘要】:就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列强各自进行其“勾心斗角”的外交,使远东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当拳民尚未称乱之前,俄即于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中旬突遣军舰十九艘向东亚进发,预备占领满洲。清廷大员,如直督李鸿章、驻俄公使杨儒,反受其骗,认为联俄足以制服列强。俄国不得已,只得向各国声明废弃密约。要求提出之后,张之洞、刘坤一均反对批准,英、日也提出抗议,会鸿章病卒,遂由清廷宣布作废。

中、日战后,远东问题日益紧张,列强间对立的关系,也日益错综而复杂。其重要主角,不外英、俄、日、法、德五强。美国因为在中国没有侵略根据地,所以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势力最雄厚的,首推英国;但自俄租旅、大,又借着拳变机会侵占了满洲以后,便首先使英国感觉不安。同时,法联俄国,争取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德国又急谋其势力伸张于长江流域,更使英国感受重大威胁。日本是新兴的强国,虽因三国干涉退还了辽东,但它始终没有打消进取满洲的企图,而独并朝鲜,又更是它寝食不忘的一桩大事。现在俄国独占满洲,进而又觊觎朝鲜,这当面与之冲突的,不用说,就是日本。而德国在山东势力的扩大,也同样威胁日本。就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列强各自进行其“勾心斗角”的外交,使远东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俄租旅、大建立关东省以后,即进而急谋夺取整个满洲。当拳民尚未称乱之前,俄即于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中旬突遣军舰十九艘向东亚进发,预备占领满洲。北京拳乱既起,俄即占领满洲全境,派兵十八万人驻守,且进而谋占山海关,以夺取山海关、北京间的铁路,瓦德西至是才命联军驻于山海关,以防俄人南下。北京和议开始之时,俄迫奉天将军增祺订密约九款,其要点如次:一、增将军于奉天治安与建筑铁路,均当帮助俄国;二、增将军于上载地方华兵,皆当遣散,并解除其武装;三、拆毁奉天各处要塞及防御工程;四、俄国占领之地,待治安恢复后,交还中国;五、俄国设一监督政治之办事官,驻于奉天府。这时俄国实行瓜分中国,只要占领了满洲,便算“如愿以偿”,所以进行和议时,俄国极力主张北京撤兵,甚至对英、德、日所提出的惩办凶首也表示反对,以收买清廷。清廷大员,如直督李鸿章、驻俄公使杨儒,反受其骗,认为联俄足以制服列强。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杨儒竟和俄国订密约十二条,其要点如下:一、俄皇愿与中国结好,不料有满洲之事,俟满洲归还之后,中国吏治,一切复旧。二、俄国派兵保护铁路,直至地方安定为止。三、若遇变急,俄兵得以全力助中国弹压。四、中国在东清铁路未竣工通车以前,不得在满洲设置军队,他日设置军队时,须与俄国商定数目,又禁止兵器弹药输入满洲。五、满洲之将军大员,办事不合邦交者,经俄国声诉,即予革职;所设马步巡捕,须与俄国商定数目;除机关炮供差人员外,不得用他国人。六、中国北方军队不得用他国人训练。七、金州归入租借地。八、国境各处,满蒙及新疆之塔尔巴哈台、伊犁、克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处矿山铁路,及他项利益,非经俄国许可,不得让与他国或他人,又非经俄国许可,中国不得在以上各地自行建造铁路;且除牛庄以外之地,不得租与他国。九、中国许俄国得由满洲铁路干线或支线,修一路至北京,直抵长城,其路准现行铁路条约办理。这密约首先发现于伦敦《太晤士报》,日、英、德、美、意、奥六国先后抗议,且向我声明,公约未定以前,不得与他国议立专约。俄国不得已,只得向各国声明废弃密约。

《辛丑条约》成立后,俄军仍占据满洲。九月中旬,俄国要求李鸿章协商以下诸条件:一、俄将满洲及牛庄与山海关铁路交还中国,但中国不得将该路保护权委与他国;二、俄以本年内撤退奉天之兵,并于两年内撤退吉林、黑龙江之兵;三、满洲军队,用俄国将校训练。又关于交还牛庄铁路,要求以下五款:一、牛庄铁路交还中国后,该路不得受他国干涉;二、日、英二国军队不得用此铁路输送;三、今后中国若建筑此铁路支线,须先得俄国同意;四、该铁路不得渡辽河,与阻碍俄国商业上的利益;五、俄国对该路所费一切用费,由中国支偿。要求提出之后,张之洞刘坤一均反对批准,英、日也提出抗议,会鸿章病卒,遂由清廷宣布作废。等到英、日同盟实现,俄国颇畏其结合,不敢独占满洲,遂于二十八年三月,由俄公使雷萨尔与奕劻、王文韶结《满洲撤兵条约》四款,规定分期撤兵办法如次:“本条约调印后,限六个月,俄国撤退奉天西南段至辽河之军队,再六个月,撤退奉天各段及吉林军队;再六个月,撤退黑龙江军队。”九月十五日,为第一次撤兵期,俄政府果于先半月开始撤兵。明年三月十五日,为第二次撤兵期,到期俄国不但一兵不撤,反向我国提出重要条件,日本抗议,遂成为日、俄战争的导火线。

日本原想独占满、韩;中、日战后,其在朝鲜势力大为扩张,同时又取得辽东半岛。谁知辽东因受三国压迫交还中国,而俄国反从中国手中把辽东攫夺而去;其在朝鲜,则中、日战后,朝鲜反有亲俄倾向,而俄国势力竟逐渐在韩伸展:这样一来,日本自然感觉着威胁;何况俄国乘着拳变独占了满洲呢!英国在远东利益,素来和俄国冲突,俄国在中国北部的进出,固然使英国不安,就是俄国的侵入西藏和中亚细亚,也是英国所不能坐视的。八国联军之时,英国很想联德以制俄,所以那时英、德在伦敦缔结《协约》,其要点是:一、中国河川及沿海诸港,无论何国人民贸易及其他各种正当经济上的活动,皆得自由开放,以谋各国共通永久的利益,凡英、德二国势力所及之中国领土,相约守此主义;二、英、德二国政府不利用现时的事变,为自己谋中国范围内领土上的利益,且维持中国领土不变更的政策;三、列国中若有利用现时事变希冀获得中国领土内利益之时,英、德二国政府为保护其在中国的自己利益计,得协商对付手段。这《协约》的作用,明显地是对俄国而发,不过德国这时的政策,是利用英、俄的冲突,以夺取在华利益,所以其态度游移不定,随其利益所在,有时可以联英,有时又可以联俄。果然,在俄国主张满洲为英、德二国势力所不及之地,不适用《英德协约》之时,德国与俄国妥协,即刻转变态度,声明《协约》不适用于长城以北之地。至是英国政策完全失败,乃不得不另求同盟者以为己助,而环顾列强,只有日本以需要相同,足与英国提携;而日本亦极力表示亲英以制俄:在这样情势之下,英、日同盟就告成功了。光绪二十八年正月,英、日结《同盟条约》如次:一、两缔盟国相互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若因他国侵略行为,或因中国和朝鲜自起骚动致妨碍缔盟国利益时,两缔盟国得执行必要手段;二、两缔盟国若一方因防护利益与他国开战时,他一方缔盟国须严守中立,并努力阻止第三国加入敌国与缔盟国交战;三、若第三国或数国与敌国同盟而和缔盟国交战之时,他一方缔盟国即当出兵援助,协同战斗,其媾和亦与该缔盟国合意为之;四、两缔盟国无论何方,若不经他一方协议,不得与他国结妨害上记利益的别约;五、本条约自调印日起,五年间有效。

光绪四年,俄、法缔结同盟,以与德、奥、意三国同盟对抗,其作用本只限于欧洲方面。但法国在远东的利益,处处和英国冲突,所以法国的外交政策,每每联俄以制英。英、日同盟成立后,俄、法二国同样感觉不安,遂将原有俄、法同盟的效用扩大至远东方面,以与英、日同盟对抗。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俄、法两国政府向各国声明:“俄、法两同盟国政府,以保持远东现状及全局之和平为目的,对于英、日同盟国之条约,确信其以保全中国和朝鲜两国领土及商业上两国门户开放为基础,与俄、法两国从来主张之诸原则不相违异,表示十分满足。俄、法两国政府,尊重前记之诸原则,且信此诸原则为两国在远东特别利益之保障,若因第三国侵略行动,或中国新生骚扰,致中国之保全与其自由发达不能巩固。因之,两缔盟国特别利益受侵犯之时,两国政府得取防卫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