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荷兰人东方通商的历史和英国向印度侵略的起源

荷兰人东方通商的历史和英国向印度侵略的起源

【摘要】:三十六年,萄人竟于澳门设官置吏,明廷不予抗议。不幸到了斐律宾群岛,和土人格斗,他竟死于土人之手。继葡人和班人而东略的,便是荷兰人。荷兰自受班人打击以来,就力图和东方直接通商。三十二年和三十五年,荷人两次至广州,要求与中国通商,均为澳门葡人所阻。明年,伦敦东印度公司得到伊利沙伯的特许,有在殖民地定法律、设法庭、征捐税以及统治土人和组织军队之权。自是英人一意向印度侵略。

公元九世纪以来,海上贸易权几全操于阿剌伯人手中,十字军战役〔3〕以后,欧洲贸易又全为意大利城市所垄断。那时《马可波罗游记》盛称中国的繁华富庶,已掀动了欧人的求金欲,接着意大利人拍果罗谛又著《旅行指南》,详载中国和印度各市场的贸易状况,就更加促进了欧人东渐的心思。欧洲各国既有东略之心,同时又嫉视意大利城市的垄断,便已感觉着有另找通商道路之必要;恰好在景泰四年(1453),土耳其灭掉东罗马帝国,封锁了东西交通的要道,垄断了欧洲和东方的贸易,更迫着欧洲人不得不另找出路;再加上当时地理知识的进步〔4〕和航海工具的帮助〔5〕,就益加使欧洲人敢于作航海探险的尝试。

欧洲首先从事航海探险的,就是葡萄牙国。葡国亨利亲王攻回教徒于摩洛哥北岸,时俘囚中有通非洲的地理的,盛称印度的殷富。亨利闻之,并屡派人航行于非洲西岸,先后发见了马得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正统十年(1445)发见了威德角。亨利死后,葡王约翰二世又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派狄雅慈(亦作地亚士Bartholomeu Dias)到了非洲的极南端,因为他在那里遇着暴风雨,因称之曰暴风角。葡王嫌其名不雅驯,改名为好望角。弘治十一年(1498),葡人奥斯达加马(亦作发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绕好望角北行,到达印度的科利库特:东方的新航路,由是被发见。正德五年(1510),葡人攻陷印度西岸的卧亚,建立总督府,命打破克尔(D'Albuquerque)为总督,略取麻剌甲和非洲东岸的莫三鼻给。从这时起,东西贸易权又转落葡人手里,并且进而谋与中国通商。正德十年,打破克尔遣拉裴尔伯斯德罗(Rafael Perestrello)乘船至广东,船舶之揭有欧洲国旗而至中国的,以是为嚆矢。明年,又遣安特拉德(Gernao Perez D'Andade)至中国,都无功而还。又明年,再遣安特拉德和比里斯(Thome Pires)往聘中国,武宗拒绝引见。明廷虽不许葡人通商,但葡人仍自由居留在上川(在广东台山县南)、电白、澳门(在广东中山县南)三处,并且上溯到泉州宁波。原来明于广州设市舶司,正德时,移于电白,嘉靖十四年(1535)都指挥使黄庆受葡商巨贿,请于上官,移之澳门,岁输课二万金,是为西人在中国陆地有根据之始。三十六年,萄人竟于澳门设官置吏,明廷不予抗议。万历元年,明筑墙于澳门半岛北面土腰,只留一门以通出入,而墙以南就无异默认为葡人的自治地。后来葡人屡求减租,到万历十年,竟减为每年只收租金五百两。时葡人握有海上贸易权,凡远来商船,都先到澳门雇请领港人,其由中国出国的,也先到澳门买船。所以在五口通商以前,澳门实为西洋商人汇聚之地。

当葡人开辟东方的新航路时,西班牙政府也力助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西行计划;弘治五年(1492),他获得班政府的帮助,到达新大陆。此后,他又去了三次〔6〕,但始终不知道他所到的是新大陆而非印度,因此他叫新大陆的土人做印第安人。直到意大利人亚美利果(Amerigo)数次航行新大陆,于弘治十三年公布了几封信,说他所到的是个新世界,于是,才把他的名字,叫成新大陆的名称。到了正德八年,西班牙人拔尔波亚(Balboa)发见了太平洋,始正式证实新大陆并非亚洲之伸出的一部分。十四年,班人取墨西哥为殖民地。同年,葡人麦哲伦(Magellan)受班政府之命,从西班牙出发,渡大西洋,经过南美南端的一个海峡——这海峡的名字,后来就叫做麦哲伦海峡——继续向太平洋进发。不幸到了斐律宾群岛,和土人格斗,他竟死于土人之手。同行五艘船,仅仅一艘得经印度洋,绕非洲,而于嘉靖元年(1522)回抵西班牙。环行世界一周的大业,由是成功,而地圆之说,也因此得到实证。嘉靖四十四年。班将勒迦斯比(Legaspi)占领斐律宾群岛〔7〕,建立马尼剌首府。万历三年,马尼剌总督那维柴里斯(Lavezaris)遣马丁拉达(Martin Rada),加奴尼摩马丁(Geronims Mortin)内渡,要求通商。明廷许其在厦门通商。自是马尼剌成为中、班两国的市场。墨西哥和西班牙的银币〔8〕就在此时流入中国。

继葡人和班人而东略的,便是荷兰人。荷兰原来是西班牙的属土,万历九年才离班独立。当葡人在东方商务发达时,里斯本原是东洋货物荟萃的大港,荷、英商人都到这里来从事稗贩。等到班王斐律二世兼并葡国而荷兰又宣布独立以后,便禁止荷人到里斯本通商。荷兰自受班人打击以来,就力图和东方直接通商。万历二十四年,荷政府命好得曼(Cornelius Hortman)率商船四艘,绕好望角。于次年到达爪哇。二十六年,荷人范力克(Van Neek)又率商船八艘,到达爪哇,并满载东方货物而归。三十年,阿姆斯特丹商人私立的东印度公司,得政府许可,有在殖民地设兵置吏之权。三十二年和三十五年,荷人两次至广州,要求与中国通商,均为澳门葡人所阻。不过荷人在南洋的势力很大,马来群岛几全为荷人所占领。并且自从四十七年,又在爪哇建立巴塔维亚(Batavia)首府,以作经营东方的根据地。葡人的海上贸易权至是遂转移于荷人手里。但是荷人不得和中国通商,却始终不休。所以到了天启二年(1622),荷兰水师竟进攻澳门,并侵漳州、厦门各地,被巡抚南居益打败,才退据澎湖。四年,又进据台湾,筑安平、赤嵌二城,至顺治十八年,始为郑成功所夺。后来清平台湾,荷兰也遣舰相助,并屡命使者至中国,请求于内地通商,而清廷仅许其每八年到广州通商一次,船数以四为限。

最后崛起而从事东略的,就是英国。当荷兰独立时,英国女王伊利沙伯(Elizabeth)曾帮助荷兰,打击西班牙的海上势力。万历十六年,英人大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在海上的威望,登时大振。但自荷兰崛起后,海上运输和东方贸易,都在荷人手里。伦敦商人,不得已乃于万历二十七年自组公司,直接往远东贸易。明年,伦敦东印度公司得到伊利沙伯的特许,有在殖民地定法律、设法庭、征捐税以及统治土人和组织军队之权。自是英人一意向印度侵略。四十三年,孟买海战,英人把葡人打败,于是英人才侵入印度,接着东印度公司又收买玛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诸地,以作侵略东方的根据地。其后,英、荷二国,又煽动东方各地土人,助以火器抗拒葡人,葡人在东方的势力至是大衰。葡人的势力虽衰,不过荷人的势力,却又成了英人的眼中钉。自顺治八年(1651)英国用航海令〔9〕以摧毁荷兰的海上运输业以来,英、荷连年构兵,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才订立和约,结果印度半岛全为英国所有,而荷兰则仅限于海岛贸易。原来当英人东略时,本想和中国通商;万历二十四年,伊利沙伯派遣使者至明,不得要领而去。崇祯九年(1636),东印度公司改组,英王查理一世遣威代尔(Wedell)等往中国经营商业。明年,威代尔率三舰一艇抵虎门,虎门守吏开炮击英船,英人也开炮还击,激战数小时,炮台被英人攻陷。后经葡人的斡旋;始得满载中国货物而去。不久中国有鼎革的大变,中英通商,一时中断。清初郑成功据台湾、厦门,英人给以军器,郑氏许其在安平和厦门两地设立货栈。郑氏既亡,清仍许其至厦门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