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依旧是唐代藩镇的延续和扩大,直到宋太祖统一中国,才结束了这种军阀政治。这样看来,可知唐室统治,至玄宗之世,即已趋于崩溃。林甫死后,国忠继为宰相。明年,其子朝义杀思明。唐即以客奴为平卢节度使,旋玄宗杀客奴,代为节度使,藩镇的谋杀称代始此。泚入朝,使其弟滔领留后,唐亦任之。......
2023-08-17
明自宣宗以后,国势便已中落,阁臣和宦官的专权,都始于这时。原来自胡惟庸谋叛以后,即废除宰职,把庶政分隶六部,而由天子总其成,这本是一种集权制度,如果天子英明,尚能运用自如。谁知后嗣的君主,多系庸懦的人,于是殿、阁学士乘之而起,逐渐掌握宰相的实权。这殿、阁学士〔318〕,原系文学侍从之臣,和前代翰林学士一样〔319〕,并无大权。成祖时,解缙等居此职,才开始参预机务。仁宗时,杨荣、杨士奇都以东宫师傅领部事而兼学士之职;其地位才渐次隆重。自是凡国家大政,君主都和内阁学士商量,其权限就愈加扩大了。所以有明一代,竟弄到有权臣而无大臣。又太祖即位,即严禁宦官干政。燕王棣起兵“靖难”,多得力于宦官,正位以后,始委以政事,宦官由是获得窃取政权的机会。其后宦官和阁臣勾结,而明政益衰。明代宦官之祸,始于英宗时的王振,继之又有景帝时的曹吉祥;至宪宗时,汪直用事,朝政益坏,原来在成祖之时,设立东厂,归宦官掌领,专缉奸谋,宪宗又设西厂,以汪直领之,而以尚铭领东厂;汪直利用权势,屡兴大狱,排除异已。后来和尚铭不合,才被斥退职。自是尚铭专东厂事,后虽遭贬谪,但宦官梁芳又起而专横。同时阁臣万安、刘吉,也勾结宦官,表里为奸。孝宗继位,固然罢斥了李芳、万安、刘吉诸人,但内官如李广、蒋琮,又贪婪好货。武宗之世,宦官刘瑾得宠独揽大权:指谢迁、刘健等五十三人为奸党,又于东厂之外,立内厂,屡兴大狱,弄得举国惶恐。后来御史杨一清利用宦官张永举发其奸,瑾始被诛。世宗本是个力抑宦官之主,但张璁、桂萼、严嵩诸奸得邀帝宠;于是阁臣之横,达于极点。明室至此,已是难以支持,再加上倭寇、鞑靼的寇边和内乱的频起〔320〕,就更加无法应付了。
穆宗之后,就是神宗。神宗初年委政于张居正,本有“起衰振敝”之势。但自居正死后,神宗就荒于酒色,不理朝政。他又好聚财,矿、税两监遍布全国,都由宦官主其事,宦官敲诈勒索,弄到天下骚然。政治既坏,再加上朋党的纷争,国事便更加不堪设想了,原来御史和科道在明代均为言路要职,居正当国,排除异己,言路才因之蔽塞。居正死后,言官以为居正遏抑太久,于是争砺锋锐,持击当路,后来遂有东林和非东林两党之争。东林党的首领为无锡顾宪成,其故里有东林书院,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宪成与其弟允成偕高攀龙、钱一本诸人讲学其中,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也多和他们遥为应和,东林之名始大著。后来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诸人相继讲学,自负气节,和政府相抗,于是东林遂俨然有左右朝政的力量。其与东林党对抗的:有齐党,以兀诗教、周永春、韩浚、张延登为首,有楚党,以宫应震、吴亮嗣、田生金为首,有浙党,以姚宗文、刘廷元为首,此外还有宣(宣城)党汤宾尹、崐(崐山)党顾天埈。时内外章奏,多留中不发。于是言路攻击,便无是非曲直可见,而在位的人,只要言路一攻,也就自然引去。李三才和孙丕扬,就是受非东林党的攻击而去的,到了神宗末年,东林党人便被逐净尽了。神宗卒,太子常洛立,是为光宗(1620)。光宗卒,皇长子即位,是为熹宗(1621—1627),光、熹之际,叶向高入阁,才起用东林党人;及赵南星掌吏部,就把非东林党人排斥净尽。为着三案之争〔321〕,东林党人总算是得了胜利,而非东林党人却因此恨之刺骨。时太监魏忠贤握大权,非东林党人依附忠贤,尽翻三案,向高、南星去位,宦祸遂作。忠贤罗织细故,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杀掉,随后又把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昇、周宗建、黄尊素杀掉,邹元标等俱夺官,尽毁天下书院;又作《三朝要典》,极意诋东林党人,并把党人姓名榜示天下。自是小人无不登用,而善类一空。熹宗卒,遗诏皇弟由检即位,是为思宗(1628—1644)〔322〕。思宗把忠贤治罪,被放而死;其他归附忠贤的人,都诛谴有差。又毁《三朝要典》,于是党议才告结束,而民变又起。原来明代民变很多,成祖、英宗、宪宗、武宗、神宗、熹宗朝,都有人聚众作乱,不过没有酿成大乱而已。到了思宗之世,李自成、张献忠出而倡乱,情势便完全两样了。这次民变,旧史称为流寇,发动于陕西。当忠贤专政时,其党乔应甲为陕西巡抚,贪婪异常,陕西人民痛苦无比。会思宗崇祯元年,陕西大饥,饥民就群聚为盗。首先起事的王二和王嘉胤,而以马贼高迎祥一股为最强。迎祥自称闯王,其甥李自成依附迎祥,自号闯将。张献忠也自号八大王。明命杨鹤进剿,而鹤主抚,为言官所劾,改以洪承畴代之,时崇祯四年。丞畴命曹文诏攻破诸寇,陕西略定,迎祥、献忠、自成窜入山西,又为文诏所败,山西略定。及调文诏为大同总兵,于是寇势日炽,流入河南、湖广;朝廷改以刘奇瑜专办流寇。七年,奇瑜蹙死。诸寇于车箱峡(在今陕西安康县),本可一网打尽,惜奇瑜误听他们伪降之言,把他们放了出来。出峡之后,复自陕西犯河南。明年,诸寇大会荥阳,旋又复入陕西,与曹文诏战,文诏败,明至是始命承畴专办西北,而以卢象昇专办东南。九年,迎祥为孙传庭所擒,诸寇共推自成为闯王。自成走甘肃,献忠走湖广,为熊文灿所扼,遂伪降文灿。十一年,清兵入塞,京师戒严,象昇、承畴诸将皆撤兵入援,为献忠所乘,复反于谷城(湖北今县),诏逮文灿,命杨嗣昌代之,而以左良玉为平贼将军,献忠为良玉所败,遁入四川,而自成再攻河南,嗣昌出师督剿,献忠知襄阳为嗣昌饷械聚积之地,于是攻陷襄阳,嗣昌闻变,自尽而死。后良玉败献忠于信阳,献忠才走东南。旋南阳又为自成所陷,开封也被攻陷,良玉败走襄阳。时崇祯十六年。自成既下河南诸州县,又进图襄阳,良玉不敌,率军东走,自成得襄阳,称新顺王。献忠自为良玉所败后,即东陷安徽诸州县,至是闻良玉东下,就撤兵西陷武昌,自称西王。并率师南犯岳州、长沙,转陷江西诸州县,又陷广东南韶,入蜀,陷成都,称大西国王。而自成在襄阳势更盛,于是决计攻潼关,孙传庭战死,西安不守。十七年,自成于西安称号,改名自晟,国号曰顺,寻陷太原,进犯居庸,守将迎降。自成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之,思宗自缢而死。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但依旧是唐代藩镇的延续和扩大,直到宋太祖统一中国,才结束了这种军阀政治。这样看来,可知唐室统治,至玄宗之世,即已趋于崩溃。林甫死后,国忠继为宰相。明年,其子朝义杀思明。唐即以客奴为平卢节度使,旋玄宗杀客奴,代为节度使,藩镇的谋杀称代始此。泚入朝,使其弟滔领留后,唐亦任之。......
2023-08-17
上古教育制度之较详者,当推周代。[11]然此等传说,多系儒家改制所托,在当时并不见得有此种整齐划一的教育制度;即令有之,但以教育权柄诸贵族,平民也就不见得有受普及教育的机会。......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明代凡二百余年,其政局可分作三个时期。蓝玉是明初骁将,屡建军功,后封为凉国公,惟庸之变,有人说玉也与其谋,太祖以他功高,未曾追究。又分遣御史巡行国内,一时政事整饬,百司称治,史称为永乐之治。高煦既降,废为庶人,山东诸将与谋者,相继诛戮,凡六百四十余人,宣宗并作《东征记》,以示群臣。于是明兴至此六十年,人民才得休息,称为宣德之治。......
2023-08-17
旋觉叛降宋,宋诏纳之。未几,觉为金人攻败,金人索取觉,宋无法,只得缢杀张觉,函其首以畀金。国号齐,予以河南、陕西之地,介居金、宋之间,时建炎四年。金人知豫不足抵御宋人,遂废为蜀王。宋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命王伦使金,求刘豫所辖河南、陕西之地还宋;时绍兴七年。又明年,金果以河南、陕西之地还宋。岳飞乘胜,进至朱仙镇,距汴京只有四十五里,本有指日渡河之势。是为金人第四次南侵。是为宋、金第三次媾和。......
2023-08-17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学者称濂溪先生,为理学开山祖师,明道、伊川即出其门。太极图说《太极图说》为濂溪言宇宙观与人生观之作。这就是濂溪本于《易》及五行之说,以解释宇宙。这是濂溪对于世界变化的说明。濂溪也沿用此说,而总括人性为仁义两端,以配阴阳。......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