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元丰四、五年的军事失败令他受到极大压力,故焦虑至死。神宗殁后,其子赵煦继位,年仅十岁,神宗母高氏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实证明,高氏终其一生,始终激烈反对新法。废青苗法,前后争议半年。但在司马光的坚持下,立即废除了免役法。新法新政之废,如此彻底,其中明显有意气之争。而列入当时所谓元祐“党籍”的,本人闲废以外,子孙亦终身“禁锢”,不得在京师附近为官。......
2023-08-29
五代以来,汉族势力渐就衰微,而域外民族如辽、金、夏却乘时崛起。宋自太祖开国,虽然统一宇内,结束了军阀政治,集大权于中央:但对域外民族,却始终无力征服。所以一到太宗之世,域外民族就相继寇边。到了钦宗之时,金人寇境,徽宗和钦宗竟为金人掳去,宋室至此,遂不得不偏安于南方。后来蒙古崛兴,竟灭掉宋室,君临中国。统观有宋一代,共传十三世,历主十八,凡三一九年,而其间汉族和域外民族斗争的期间,却占了大部份,所以我们可以说宋代是汉族和域外民族战争的时代。现在先将宋代世系表列如下:
当太祖(960—975)即位之时,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均不服,太祖命石守信进讨,并车驾亲征,筠和重进都大败,自焚死。这时马氏之楚已亡于南唐,其将刘言镇朗州、王逵镇潭州,都受命于后周,后言为逵所杀,后周改以楚将周行逢镇潭州,以逵镇朗州。后逵又为其下所杀,于是行逢进据朗州,宋兴,行逢死,子保权嗣,其将张文表称乱潭州,欲进袭朗州,保权恐惧,乞援于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命慕容延钊、李处耘假道南平以伐文表,继冲出降,于是南平为宋所有。宋师还未到达潭州,而保权将杨师璠已破文表;及宋师至潭州,还趋朗州,保权又打算拒宋,为慕容延钊所败,执保权以归;于是湖南为宋所有。明年,后蜀孟昶约北汉同侵宋;太祖命王全斌、刘光义进讨,昶出降,于是蜀地为宋所有。开宝三年(970),又命潘美伐南汉,明年,进逼广州,刘出降,于是岭南为宋所有。开宝七年,太祖又命曹彬伐南唐,明年,进逼金陵,李煜降,于是江南为宋所有。又明年,太祖死,弟光义即位,是为太宗(976—997),吴越王钱俶来朝,旋尽献其地以降,诏封俶为淮海国王,于是两浙为宋所有。闽在五代之时,已为南唐所灭,其牙将留从效据漳、泉二州,从效死,子绍镃继立,为统军陈洪进所废,推张汉思为留后,洪进旋又幽汉思,而自为留后。及宋平南唐,吴越王入朝,洪进遣子入贡。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降宋,洪进也以地降,于是漳、泉为宋所有。太祖之世,先后遣王全斌、曹彬、潘美,伐北汉,均无功,而辽时助北汉。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命潘美,伐太原,别遣郭进以断辽兵来援。辽果以兵救北汉,郭进与辽师战于白马岭(在今山西忻县西南),辽军大败;太宗亲征至太原,继元以外援不至,遂降宋,北汉亡。北汉亡后,中国一统于宋。
宋初的政治,就是天宝以来的军阀政治的反动,其结果为中央集权。原来自唐末以后,中央所患,就是藩镇的跋扈和禁军的骄横。太祖即位,首先就解除禁军石守信等的兵权〔218〕,同时并令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安远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崇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诸人罢镇〔219〕,以解除他们的兵柄。至于其他节度使,则或因其身没,或因迁徙致仕,都以文臣代替使知州事,自是藩镇兵权渐失。太祖又更立法制,集权中央,以消弭镇患:(一)设通判于诸州,统治军民两政,事得专达,和诸州长吏均礼;又令节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直奏事,不属诸藩,这样一来,藩镇便失了民政之权;(二)又命诸州于度支经费外,一切财赋,均归中央,诸州不得占留;又于各路置转运使,以总利权,这样一来,藩镇便失了财赋之权;(三)又收诸州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弱的留在本州,叫做厢军,不甚教阅,名虽为兵,其实不过给役而已;又选军中强勇,号为兵样,分送诸道,令如样招募;又分遣禁军,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佚;自是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四)五代藩镇跋扈,敢于枉法杀人,太祖因下令凡诸州决大辟,均应录案奏闻,付刑部详覆之,这样一来,藩镇便不得专擅杀人。以上所述,系削夺藩镇实权的政策,所以立法很严;但大权既集于中央,内重之弊,便随之而起。太祖有见及此,所以中央政府以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样一来,宰相所统,便只限于民政,其他兵财两政,就无从过问了。再加上台谏之权特重,随时随事,台臣均得弹劾执政;于是所谓宰相遂益加无从擅专。可见太祖立法之初,也具有深意。至于对于人民,则大乱之后,太祖也和历代开国帝王一样,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榜《商税则例》,令官不得妄取;如诏免旱灾之地的田租,如禁别籍异财,禁赌博;如劝民重农,劝民储蓄:都是安集百姓、恢复农民生产力的政策。他如制禄特厚,以优礼士大夫,派遣重将镇守边塞,以御外夷〔220〕:都是宋初的要政。还有提倡气节和崇尚儒学,留到三十六章再讲。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据说元丰四、五年的军事失败令他受到极大压力,故焦虑至死。神宗殁后,其子赵煦继位,年仅十岁,神宗母高氏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实证明,高氏终其一生,始终激烈反对新法。废青苗法,前后争议半年。但在司马光的坚持下,立即废除了免役法。新法新政之废,如此彻底,其中明显有意气之争。而列入当时所谓元祐“党籍”的,本人闲废以外,子孙亦终身“禁锢”,不得在京师附近为官。......
2023-08-29
宁宗朝的朝政先后把持在两个人手中,前期是韩侂胄,后期是史弥远,二人权力的交接发生于开禧、嘉定之际。北伐失败给韩侂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朝野内外引发激烈批评。因此,“开禧北伐”的政治原动力是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它是韩侂胄为转移内部矛盾、巩固自身地位所做出的决策。内外形势的发展,推动杨皇后与韩侂胄之间的矛盾走向激化,逐渐达到爆发的临界点。三日早晨,夏震率兵卒拦住韩侂胄,将他拥至玉津园夹墙内挝死。......
2023-08-29
在这样一个以“守静”为要旨的大环境中,任性使气的寇准显得格格不入,宋真宗对他的性格心知肚明,并未急于把他召回中枢。寇准重返权力核心,有赖于时代的推动,契机就是北部契丹的威胁。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队,北宋朝堂议论纷纷。宋真宗抵达澶州后不久,辽军统军萧挞凛外出督战,被宋军用床子弩发射箭矢,击中额头,伤重不治。辽军临阵折将,士气大落,于是与宋朝商议求和。......
2023-08-29
宋朝的疆域不及汉唐,但在中央集权的强化程度上却远远超过了汉唐。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像汉末三国、唐末五代这样长时间的地方割据的局面在宋朝并未出现。赵宋立国直承五代,如何避免成为“第六代”,是宋朝开国君臣的首要大事。需要指出的是,中央集权的实现是建立在地方分权的基础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也体现在皇权制度中,权力逐渐向皇帝集中,而臣僚之间则维持了互相制衡的分权局面。......
2023-08-19
文帝初政,颇有可观,今分述于下:一曰整理财政。其整理财政的方策,不在加赋以益民负担,而在除弊以增加收入。北方陆路交通,为之一变。水陆交通既便,又于各要地,置离宫四十余所,以备巡幸。政府对于群盗,无根本安抚之计,反专恃威力以谋镇服,结果制盗之法愈严。旋化及又为窦建德所擒。这时越王侗尚称帝于东都,朝政归王世充掌握。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自称郑王,加九锡;旋废侗为潞国公,于是隋之帝系全绝。......
2023-08-17
寇准被罢免的同时,王钦若又被召回,再任枢密使。王旦倾尽余生的力量,阻止王钦若势力的进一步膨胀。整个天书事件过程中,有着诸多疑点。鉴于朝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寇准此次还朝,其前路之凶险可想而知。寇准被罢相后,周怀政忧惧不已,竟然策划了一个政变的阴谋。他计划刺杀丁谓等人,复以寇准为相,奉宋真宗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并废掉刘皇后。......
2023-08-29
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公元1232年,蒙古又与宋朝达成协议,联合进攻金国,灭金以后河南的土地归宋朝所有。两年后,金朝在蒙宋夹击下灭亡。这时,阻碍蒙古统一全国的就只有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宋陵石刻元军一路追至崖山,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愤然拒绝了元朝使者的要求。宋军拼命抵抗,双方相持不下。不久,宋军战船就陆续降下了战旗,停止抵抗。南宋就这样灭亡了。......
2023-08-30
至绍兴五年,数以百计的乱事基本平息,高宗获得了一个安定的后方,政权的重建始在内部基本达成。所以宋控制区域内的平叛过程,也就是宋、齐政权实力共同增长的过程,并且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也日益清晰,俨然敌国。伪齐被赋予灭宋的重责,在其境内及南部边界,它是作战的主力。金代观音菩萨造像大军退到邠州,极其失望的张浚会集诸将,追究失利的责任,并当场诛杀赵哲。面对潮水般的弹章,高宗不改初衷,继续表示对张浚的支持。......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