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南北朝时代,经学分南北二派。隋统一南北,经学也随着统一;其时:《易》王弼注、《书》伪孔传、《诗》毛传、《礼》郑注、《春秋》公羊何休注、《穀梁》范宁注、《左传》杜预注,并行于世,由是南派战胜北派。唐代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孔颖达等撰定五经义疏,名曰《五经正义》,于是经义定于一尊。这《五经正义》:《毛诗正义》用毛传郑笺,《尚书正义》用伪孔传,《周易正义》用王注,《礼记正义》用郑注,《左传正义》用杜预集解:均孔颖达疏。其后《礼记》之外,《仪礼》《周礼》并用,叫做三礼;二书均用郑注,贾公彦疏。《左传》之外,《公羊传》《穀梁传》并用,叫做三传:《公羊传》用何休解诂,徐彦疏;《穀梁传》用范宁集解,杨士勋疏。《三礼》《三传》之外,再加《易》《诗》《书》,叫做九经。这种正义,都是本诸六朝,对于经义并无发明。那时科举取士,都以正义为准,士子专务仕进,也就“尽入彀中”〔168〕;所以唐代文化统制政策成功,儒学便销沉达于极点。不过义疏之学只顾经书字义的解释,烦琐破碎,于是经学中就起了一种革新运动。首倡这种运动的要推啖助,其门人赵匡、陆淳又起而附和。他们并不墨守前人成说,而对经传取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后来宋代盛行的怀疑经传的风气,其端绪便开自他们。其次,唐代儒徒的思想,也有开宋代理学之端绪的,如韩愈及其门人李翱便是。韩愈的思想见于《原道》《谏佛骨表》《原性》《与孟尚书书》中。他在《原道》里面,力持道统之说,而以继承道统,力排佛老自任,后此宋儒所谓道统,即由此发端。其《原性》一篇,分性为上中下三品,全本于孔子性近习远智愚不移之说,粗而不精。至李翱出,始自树壁垒,而为宋代以后诸懦性命之说开其先导。韩愈从夷、夏之见以排佛,而李翱则采取佛、老之长,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以屈佛、老,《复性书》即其思想的代表著作。
唐代文学盛极一时,而以诗为最盛。以诗体论,原来五言、七言、乐府诸体,均起于汉代,至唐又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就是汉、魏、六朝之体,以五七言为多,但篇无定句,句无定声,曲折长短,惟意是从。近体始于唐人,即取古体五七言诗,调以声律,加以排整而成。通首皆为五言,或皆为七言,句有绳尺,篇有矩矱,近体诗中,又有律诗和绝句之分。至于乐府,则古体、近体均有。作诗之体,至是大备。以诗家论,初唐以宋之问、沈佺期为首。而律体的确立又始于宋、沈。他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称为“吴中四士”。大抵初唐之诗,还未脱掉六朝靡丽之风;而能一扫浮靡的,却只有魏徴和陈子昂。盛唐以李白、杜甫为首,李有诗仙之称,杜有诗圣之称。杜又长于叙述,善陈时事,所以一时又有诗史之称。此外如王维,系诗人而兼画家,有田园诗人之称,而孟浩然、储光羲、元结都属于这一派;如高适、岑参以咏征旅离别见称,而王昌龄、王翰、王之涣,都属于这一派。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白以平易相尚,务令老妪能解。元稹和白友善,故其诗亦多受白之影响。他如韩愈、孟郊以奇警称,韦应物、柳宗元以善咏山水见称,李贺以词美见称,都是中唐的有名诗人。晚唐以李商隐、温庭筠为首,均以技巧和纤丽见称,和元、白的诗截然不同。至于唐代女诗人,则中唐有蜀妓薛涛,晚唐有鱼玄机,都颇有名。除上述诸诗人之外,在唐代能别树一帜的,却有高僧寒山、拾得,其诗因于佛家语录,用白话入诗,纯任自然,如探口而出,遂开宋世邵雍《伊川击壤集》一派之诗。其次为小说。我国小说作品,以汉武帝时虞初的《周说》为最早,惟其书早佚。自是代有制作,其取材大抵以方士、佛、道诸家灵异神怪之说为最多,间或也有以儿女之私及朝野遗闻轶事为材料的。到了唐代,小说益形发达,当时叫做传奇〔169〕,以别于韩、柳诸人的高文。据《唐人说荟》所载,其时作品不下百数十种。其中有别传,大抵所记均为朝野琐闻和轶事,足以补正史的不足:如李肇的《国史补》、尉迟枢的《南楚新闻》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都属于这一类。有艳情,以记载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为主,实为唐代传奇的精萃:如蒋防的《霍小玉传》和元稹的《会真记》,都属于这一类。有剑侠,所记都是男女武侠的勇谈:如张说的《虬髯客传》和袁郊的《红线传》,都属于这一类。有神怪,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便属于这一类。大抵唐代传奇小说,多为短篇文言体,而想象离奇、情绪丰富、文笔华丽、记叙委婉,是其特点。再其次为散文。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唐初四杰,都以骈文擅长。至韩愈提倡古文,始一变骈丽之风。原来隋文帝即位,曾令臣下章奏,禁用浮词,已对六朝的骈文起了反抗的运动,而姚思廉作《梁书》,解骈为散,以及元结、陈子昂的力矫浮华,也都是古文运动的先声。特自韩愈崛起,与友人柳宗元及其生徒李翱、李汉、皇甫湜排斥骈体,力主复古,才蔚为一种文学革命运动。不过自散文盛行以后,骈文依然不废,自是骈散两体就成为文章上的二大派别,而各自争取正宗的地位,至于陆贽所作诏令和奏议,用骈而不见骈之迹,则又别成一体。
唐代的美术,最为发达,现在分作四项来说:一曰书法。原来书法和经学一样,也分南北二派,至隋一统天下,书法才随着统一。隋重楷书,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整齐规矩,自成一局。唐代科举以书法取士,京师又置书学,太宗、高宗、武氏亦皆好书法,故有唐一代,书家辈出。以楷书论:唐初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大家,均师法王羲之,善以隶书的笔意运之于楷书,其作品至今犹奉为楷模。又有颜真卿,也以楷书著名,颜书丰肥,与唐初三大家的瘦劲不同,而颜书以篆笔加于楷书,尤为别开生面之作。他如柳公权、徐浩也都以楷书著名。以行书论:如太宗,即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范本,其所书《晋祠铭》,为用行书书碑之始。高宗的《万年宫铭》和《纪功颂》,也都是行书,而李邕、苏灵芝之辈,投合人主之好,也相率用行书书碑。以草书论:有孙过庭,以刻意模仿王羲之、王献之见称;此外如张旭有草圣之名,高僧怀素也以草书著名。以篆书论:有李阳冰,与秦李斯并称二李。以隶书论:玄宗有《石台孝经》和《华山铭》,而梁鹄、蔡有邻诸人,都是名家。二曰绘画。南北朝时,绘画亦南北各异:大抵北派雄峻峭刻,南派软美蕴藉。隋代统一天下,南派之画战胜北派。隋代画家如展子虔、董伯仁都宗南派,而子虔画人物,尤为特色。唐初画家以阎毗及其子立德、立本为最有名,而立本尤工于写真,用笔细致,还不脱六朝的风格。至开元、天宝间,吴道玄出,画风始为之一变,道玄所绘神像,都以奔放雄伟见称,和六朝以细致见长不同。道玄又长于山水画,用笔自然而接近现实,亦和六朝的非现实性的画风各异。其后又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都以山水见长,而画风一宗六朝,与吴道玄立异。其作品为后世着色山水之祖。又有王维,以诗人而兼画家,其画风与道玄相似,其画山水用破墨渲染,始一变从来拗研之法。后来二李之画,流行于北方,王维之画,流行于南方,我国绘画自是复分南北二派。他如张璪以松石画著名;韩干以善画马著名;韩洸以画牛著名,也工人物画;周昉以善画水月观音著名;李真亦善佛画著名;边鸾以善花鸟画著名:都是一代的名家。三曰建筑雕刻和塑像。我国建筑,自僧寺建筑盛行以后,于是月氏和印度的建筑式样、逐渐输入我国,到了隋、唐,遂融合外来的式样,而形成独自的艺术。隋代的显仁宫和迷楼,其建筑的宏壮,其结构的奇巧,在我国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唐代建筑更为发达,长安城内,街坊的整齐,宫殿和僧寺的建筑,都为前此所未有。以僧寺而论,长安的大兴善寺和大慈恩寺,算是最宏大而壮丽的;以塔而论,香积寺的十三层砖塔和兴教寺的玄奘塔算是最有艺术上的价值的;其他类似的建筑,更是不胜枚举。至于雕刻,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县)以及莫高窟,其中所有的佛像,属于隋、唐的作品的,更多至不可胜数,而唐代历代皇陵的雕刻,都是千古的杰作。如塑像,当时以杨惠之为最著名,今江苏吴县、昆山间的甪直镇,其寺中所存的佛像,即其作品。四曰音乐。古乐亡后,所盛行的便只有俗乐。南朝的《清商曲》〔170〕,便是俗乐之一。隋初,置七部乐。一为国伎,二为清商伎,三为高丽伎,四为天竺伎,五为安国伎,六为龟兹伎,七为文康伎;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其中除清商和文康外〔171〕,都是外来之乐。炀帝时,更定《清乐》《西凉(即国伎)》《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即文康)》,以为九部乐。唐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置《高昌乐》,又造《乐》而去《礼毕》,定为《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十部乐,总称为燕乐,或称为俗乐,以与雅乐有别。玄宗精音律,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于梨园,号为梨园子弟;又制新曲四十余,又别制乐谱。凡此都是俗乐。至于雅乐,系唐高祖时祖孝孙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但亦非古雅乐之旧,并且只行于郊庙。到玄宗提倡俗乐,于是郊庙享祭亦杂用俗乐,而雅乐无人过问。安、史之乱后,俗乐亦多散失,更何论于雅乐。又当时诗人和伶人,每每引诗入乐,或以诗就乐,如《水调歌》《清平调》等,皆其最著者,其结果遂开词为诗余之端。
唐代史学最为发达,以正史论:有许敬宗等的《晋书》、姚思廉的《梁书》和《陈书》、令狐德棻的《周书》,李百药的《北齐书》、魏徵等的《隋书》、李延寿的《北史》和《南史》。其中只有《晋书》和《隋书》出于众手,尚称精核,而《隋书》十志,尤具本末。唐代又修国史,其属于起居注和实录的:有温大雅的《创业起居注》、许敬宗的《武德贞观实录》(与敬播合撰)和敬播的《太宗实录》,其属于纪传体的:有姚思廉、顾胤、刘胤之、令狐德棻、吴兢诸家之作。至韦述始勒成一书。天宝乱后,柳芳、于休烈、令狐峘均修国史,而皆以述书为蓝本。以史学论:有刘知几的《史通》,勇于批判古史之失,为我国史评诸书之祖。以政制史论:有杜佑的《通典》,全书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实为我国政制史之祖。又唐初门第之风未泯,故其时谱学亦颇盛行。隋、唐于地理学亦颇注重。隋有裴矩的《西域图记》。已如前述。至唐,又令州府三年一造地图,鸿胪并有《外国山川风土图》。《唐书·经籍志》载《长安十道图》《开元十道图》,当即其时州府所上,惜其图不传。高宗时,许敬宗等撰《西域图志》而制作之法未开。德宗时,贾躭画《陇右山南图》和《海内华夷图》,其图今世尚存摹本。现今所存唐人地理书,只有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为后世地志之祖。惟其图亡于宋时,今独志存。
隋代数学名家,当推刘焯和刘炫,焯通《九章算术》,炫自撰《算术》一卷。其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李遵义、杨椒、张峻、杨去斤诸家。又《新唐书》有韩延《夏侯阳算经》和《五曹算经》,据清戴震考证,断定韩延为隋时人。唐代数学,上承汉、魏,下接宋、元,为我国算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有三:第一,前此《九章算术》诸书,传注最为庞杂,至李淳风时等受诏注算经十书,付国学行用后,流传始广;以王孝通所著《缉古算经》,实为后世立天元术之所自本。第二,婆罗门天竺数学,于此时多输入中土。第三,中国数学于此时输入百济、日本。唐代数学名家,以李淳风为最著,自《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五经算术》《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以至祖冲之的《缀术》和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均为淳风所注。他如陈从运、宋泉之、阴景愉诸人,也精数学,并有著作。
天文历法:隋代有刘焯和庾季才二家,刘作《皇极历》,庾有《垂象志》和《盖天图》。唐代名家益多:李淳风以明算而兼明历,作《麟德历》,又作表里三重仪,并撰《法象志》一书,以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又作《乙巳占》十二卷,为占察天文的名著。其次有僧一行,亦称名家,有《大衍历》。用大衍之数,一变古来成法。又有梁令瓒,与一行等,造开元黄道游仪及水运浑天仪,史称其精博,后世不能过。又有徐昂,发现日食时有气差、刻差和时差,并作有《观象历》。西域历法,也于此时输入中土,释瞿昙罗所作《光宅历》,即其一例。
医学:隋代以巢元方等所撰的《诸病原候论》为一代名著。唐代医学名家,则有孙思邈、王焘、甄权诸人。孙有《千金方》,方术之书,以此为备。王以《元方》所著,为有论而无方,因别撰《外台秘要》一书以补充之。甄有《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其弟立言,又撰《本草音义》和《古今录验方》。他如陆贽,虽非医学专家,亦作有《古今集验方》以示乡人。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明代初期的理学,依旧不离程、朱的范围。明初学者笃守宋儒矩矱的,有方孝孺、曹端、吴与弼、薛瑄诸人。娄谅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而守仁亦尝从之问学。至王守仁出,而理学为之大变。守仁处明代专制苛政之下,又受禅宗和陆学的影响,故承朱学之敝而崛起,以矫其失。金、元之际,以诗文著名的,有元好问。而在野文人之长于绘事的,又有钱选、曹知名,陆广、倪瓒、黄公望、吴镇,而瓒、公望、镇与王蒙并称为元季四大家。......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自隋至唐初,食盐无税。德宗时,罗掘益密,凡茶漆竹木皆税十之一,以供国用,又于道津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海禁未开以前,我国工业都不能脱掉手工业的范围,不过到了隋、唐之世,手工业已形成为独立的生产事业,而行会制度,亦从之而兴〔204〕。至于毛织品,则已详见第二十六章,兹不赘述。市署掌百族交易之事,规定斗秤大小,凡伪造品归署没收,凡货物不中量的市署得禁其发卖,其造弓矢长刀,均由市署立样。......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地方官制,自晋以来,均行州、郡、县三级制度。炀帝又废州置郡,郡置太守,县置县令,几回复秦、汉之旧,为地方两级制。唐初以州转县,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也为两级制。唐沿隋制定均田租庸调之法。以上所述,系属于田赋一项,自唐中叶以后,因为国用不足,还有许多杂税,如盐税、茶税、酒税、关税等,留到第二十八章再讲。隋沿北周旧制,也行府兵之制......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