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承汉制蜀汉职官的最大特征是全盘继承汉制。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汉严格控制分封县侯。3.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捷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
2023-09-30
两汉官制,多仍秦旧:现在先述官制。中央官制,前汉初期也和秦代一样,设丞相总理庶政,太尉掌全国军政,御史大夫司监察言论,三权分立,使相互钳制。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于是大司马大将军位陵丞相上。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同为相职;哀帝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合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寺:太常即秦奉常,掌宗庙祭祀;光禄勋即秦郎中令,主宫掖门户;大鸿胪即秦典属国,掌诸归义蛮夷;少府掌皇帝财务;卫尉掌宫门屯卫兵;宗正掌皇帝亲属之事;太仆掌皇帝御车马役(从少府至太仆,皆沿用秦代旧名);大理即秦廷尉,掌皇帝的监狱;大司农即秦治粟内史,掌公家土地。其长官即九卿。自七国乱后,皇帝集权一身,于是在其左右给役的少府属官尚书〔35〕渐趋重要。及武帝托孤于霍光,授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尚书由是成为掌机密之官。宣帝时,丞相权虽如故,然诏令的造意已归尚书,丞相不外宣布尚书所密拟的政令罢了。成帝以后,外戚王氏,亦均以大司马大将军或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握中央大权。后汉之世,改大司马为太尉,与司徒、司空仍称三公,是为相职;另设太傅〔36〕,位在三公上,以授耆德,无常职;惟九卿则以三公分领之。至于实权,仍归尚书,三公之职,不过备员罢了。章帝以后,又使老臣以太傅录尚书事为真宰相,尚书遂成众务渊府,与三公并称四府。地方官制:武帝时,分天下为十三部〔37〕,每部设刺史一人,犹秦之监御史,以巡察郡国的官吏。成帝时,更刺史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旋又改为州牧。光武中兴,仍复为刺史。部之下为郡,郡置太守,即秦之郡守,治理一郡政务;又设郡丞和长史,以佐太守。又设都尉,即秦之郡尉,佐守典;此外有尉丞,典武职甲卒;有农都尉,主屯田殖谷。郡之下为县,县置令长,治理一县政务;又置县丞,佐县令长,兼主刑狱囚徒;又置县尉,主缉捕武事;均与秦制相同。终两汉之世,无有更易。又汉初封建郡县并行,至七国之乱而止。后虽有封建之名,而封建之国,由皇帝派相国治理,王国之相等于郡守,侯国之相等于县令长,实与秦之郡县制相同。按汉代地方官制,仍为郡县二级制,所谓刺史,只司督察,并无实权,然自后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以重臣出任,由是州牧之权特重;始由二级制变为三级制。
两汉的初期〔38〕,都是承大乱之后,与民休息,赋税颇轻;但中叶以后,苛税敛财,名目繁多,就成为病民之政了。兹将两汉赋税力役之制,分述如下:一曰田赋。高祖既定天下,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景帝时,改为三十税一;其后,田赋虽轻,而更赋杂税反多。光武初年,行什一之税,其后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桓帝令郡国有田者亩税敛钱,每亩征收十钱;灵帝时,亦如之。田赋由是加重,所谓三十税一,便徒有空名了。二曰算赋。高祖时,初为算赋,令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人出赋钱一百二十文,以治库兵车马。文帝之世,又有“民赋四十”的规定,也属算赋。三曰口赋。汉制民年七岁至十四,每人每年出口赋钱二十文以食天子,武帝又加三文,以补车骑马;并令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昭帝末年,减去口赋十分之三。算赋和口赋,名称虽不同,但是性质却是一样。四曰更赋。更赋即力役,汉制更有三品:一为卒更,古者兵卒无常人,在法令上人人有戍边三日之责,是为“卒更”;二为过更,人人戍边三日,但因领土过大,亦属难行,所以凡不戍边者,出钱三百文入官,由官给已在戍边之人,令其留戍一年,是为“过更”;三为“践更”,凡穷人愿得雇更钱者,依次当去戍边之人,以钱给他,每月二千文,请其留戍,是为“践更”。此外,还有泛役,即征民工,从事筑城穿池修河诸力役。五曰税捐。武帝时,国用不足。用东郭咸阳、孔仅诸人理财,将盐铁收归国有,禁民私铸铁器鬻盐;和帝时又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但须入税县官。武帝又立榷酤;又任桑弘羊为大司农中丞,置均输,以通货物〔39〕。此外还有算缗钱、算船车〔40〕,亦始于武帝。
前汉兵分三种:一为京师兵,分南北两军,专供拱卫京师之用〔41〕。二为地方兵,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名目〔42〕,常以秋后讲武事,有“都试”以检阅士兵。三为屯田兵,初仅屯田守卫,间亦被调作战。征兵之法:民年二十三傅之畴官〔43〕,为正,以一岁入南北两军为卫士,一年在地方为兵,然后归乡以待调发,年五十六免为庶民,就田里。汉初兵农不分,自武帝时,始募兵,又置羽林,则“长从”始此〔44〕。后汉京师也有南北军,惟罢地方兵不练,专以京师兵任征伐。中叶以后,内外兵不精练,遇有寇警,只有取办临时;末季宦官掌宿卫,遂得挟制朝廷。灵帝以后,州牧权重,于是州牧拥兵自豪,而兵制遂坏。
前汉学校分京师学与郡国学两种。京师学为太学,立于武帝时。太学的教授称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王莽时,加入《乐经》,为六经。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员,其选补之法有二:其一由太常直接挑选,一由郡国选送。修业年限无一定,而以考试能否通过为限;武帝时,定一岁辄课。郡国学的设立,始于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蜀地在当时还是草昧之区,自文翁兴学,于是教化大盛。武帝嘉奖其成绩,并下诏令郡国模仿,均设置学校官。平帝时,王莽秉政,因定名郡国的学校曰学,属大学性质,邑侯国的学校曰校,在乡曰庠,在聚曰序,都属小学性质。后汉学制,和前汉相同。京师亦设立太学,教授亦称博士,光武时置经今文学十四博士,由太常选一人为祭酒。学生称太学生,或称太学诸生。至于考试,则自桓帝以后,定满二岁一试。亦有郡国学,其制与前汉相似。后汉又有两种特殊学校,设在京师:一为四姓小侯学,始于明帝时,专教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子弟,因外戚非列侯,故称小侯;一为鸿都门学,始于灵帝时,其性质近似文艺学院。又有私学,和政府所设立的学校无关:如“书馆”近似于私塾,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属于小学性质;如诸经师设帐讲学,生徒著录有近万人以上者,则属于大学性质。
汉代学校以传授经学为目的,虽一岁辄课,凡通一艺以上的得补右职;但用人之法,多由选举。前汉选举,以学术进的有明经、明法、学童三种〔45〕,以廉能征用的,有贤良方正和孝廉〔46〕。又有特科,如茂材异等、孝悌力田等皆属之〔47〕,令公卿郡国举之。选举之外,兼用考试,其方法有对策、射策二种〔48〕。后汉用人之法有二:一为选举,一为辟召〔49〕。选举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诸科,只有孝廉由郡国按人口比例察举,非如他科待诏而行,所以得人最盛。到了中叶,所谓孝廉,徒拥虚名,于是顺帝用左雄之言,用限年考试之法,凡孝廉年不满四十的不得察举,并须课试笺奏,是为文字之试之始。至于由太学生应试中第的,亦得为官,其制同于前汉。辟召,如公府的掾吏,州郡的从事,均由公府州郡自置,不经选举。
法典方面,自李悝作《法经》以后,商鞅传习以为秦相,改法之名为律。高祖初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秦法的烦苛。其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萧何摭拾秦法,作律九章,即具律、盗律、贼律、杂律、捕律、囚律、兴律、厩律、户律,后叔孙通又增加《傍章》十八篇,以补《九章律》之所不及,张汤复为《越官律》二十七篇,赵禹复为《朝律》六篇,合计为六十篇。而萧、张、赵所定之律,合称三家。律之外,又有令,系天子的命令而在律之外者,但其效力与律等。令之外又有比,亦称决事比,和后世的例相似。后汉末叶,应劭删定律令为《汉仪》。刑名方面,汉初承秦敝,用法也很深刻,如夷三族、腰斩、磔、弃市、腐刑(即宫刑)、髡、钳、完、城旦舂、鬼薪白粲、耐、罚作、笞诸刑〔50〕,多沿用未改。吕后时,始除三族之刑,文帝又除收帑相坐律令及肉刑,而以笞刑代肉刑。景帝又减笞数,并定棰令。又除宫刑和磔刑。又定赎罪之法〔51〕。后汉刑名,大抵与前汉同,惟殊死、亡命、右、施刑、女徒雇山、女子宫诸刑〔52〕则为前汉所无。
汉初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重三铢,黄金不以镒计,而以斤计,即一斤为一金。文帝时,以钱多而轻,更铸四铢钱,文为半两。武帝时,更铸五铢钱,轻重得宜,便于使用。王莽改制,虽废五铢钱,但民间仍私用之。直到献帝时,董卓始坏五铢钱而铸小钱,无伦理文章,不便人用;故至曹操为相,又复用五铢钱。武帝又因官府空虚,以白鹿皮为皮币,值钱四十万,为后世行用纸币的先声。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1.继承汉制蜀汉职官的最大特征是全盘继承汉制。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汉严格控制分封县侯。3.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捷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
2023-09-30
三国时期,虽然仍然采取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地方官员制度,但中央官员的职权被剥夺,而地方官员权力日渐膨胀。晋朝时期,地方官制有郡、国两种。同时,全国九品以上的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任期三年,且不得连任。......
2023-11-28
刚才说过,汉代以后的乡治制度,名存实亡,所以下面但就组织上的变化,略为叙述。至于元、清两代,以异族入主中国,则于此制度之中,更寓有防备汉人造反之意。[4](一)古代之传疑的乡治制度,何以与井田制度有关?(二)何以管仲与商鞅所实施的乡治制度,含有军国主义的精神?(三)试述秦汉乡治制度之内容。(五)何以乡治制度与现代民主政治下之地方自治制度不同?汉文帝的诏书,对于这制度的性质,更说得明白。......
2023-08-17
水权初始配置规定了总量控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统一调度制度和预留份额制度。通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安全保障。在《意见》出台之后,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用水效率红线确定的目标,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用水定额。......
2023-07-01
所以梁启超在引用观射父之言之后,接着就说:“吾侪今日读此,孰不以巫觋祝宗等为不足齿之贱业。殊不知当时之‘巫’,实全部落之最高主权者。其人‘聪明圣智’,而‘先圣之后’‘名姓之后’皆由彼所‘使’以供其职;而所谓‘五官’者,又更在其下。盖古代政教合一之社会,其组织略如此。彼时代殆无所谓政治理想。藉曰有之,则神意必其鹄也。”以下先述中央官制之演变,次述地方官制之演变。......
2023-08-17
第六节剧增的军队与战国兵役制度殷商、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并受“国人征兵制”的束缚,军队总的数量相对有限。从当时总人口两千万总数与军队的数额之间的比值关系来看,上述各国军队的数额也应该看做可征兵数。各国为之纷纷建立以征发兵役为中心内容的“傅籍”制度。这种通过招募途径所组成的部队,与郡县征兵制下的士卒已有所不同,其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常备军。......
2023-11-28
握有中央实权者,则为三省与六部。清代中央官制,除理藩院为增设机关外,其余多仍前代之旧。中央官制之演变既如上述,进而叙述中央政权之推移。魏文帝设中书监与中书令,尚书之权,复移至中书。晋始置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门下省之侍中,为最有权,因侍中掌侍从傧相之事,极与天子接近。中书面受机务,门下省掌封驳,尚书承而行之。三省在当时,并非各自独立的机关,却是合在一个政事堂内议事,所以中央政权,为三省所同掌。......
2023-08-17
在美国,不同的女子监狱针对电话制度有着不同的具体规定,例如针对电话的设置地址、使用程序等的规定都存在差异。为便于详细了解女子监狱电话制度的具体内容,本书将以缅因州女子监狱为例对女子监狱的电话制度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在缅因州,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缅因州平等司法合作组织、缅因州公民自由联盟、残疾人权利中心、美国有色人种协会法律辩护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之间拨打的电话。......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