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秦汉之际直至汉统一

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秦汉之际直至汉统一

【摘要】:秦自始皇二十六年一统天下至二世三年秦亡,其间只有十五年;但从二世元年陈胜、吴广举事起,中国便已入于混乱之局,直到汉高祖五年才又归于一统:史家因称这期间为“秦汉之际”。等到胜将周章率众数十万至戏,二世大震,才命章邯出征。怀王因命籍北救赵,邦西攻秦,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三年,籍大破章邯军于巨鹿,邯降,籍势最盛,诸侯军均属籍。会彭越扰楚军之后,籍始受困。计自二世元年天下分裂以后,至是又一统于汉。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B.C.221)一统天下至二世三年(B.C.207)秦亡,其间只有十五年;但从二世元年陈胜、吴广举事起,中国便已入于混乱之局,直到汉高祖五年(B.C.202)才又归于一统:史家因称这期间为“秦汉之际”。

原来自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于是一方为“田连阡陌”的地主,一方为“贫无立锥”的农民。农民既受地主的剥削,又受政府徭役的压迫,结果所谓豪杰如陈胜、吴广、刘邦之流“揭竿而起”,于是这广大的贫农和游民群众,也就群起响应了〔8〕:这是亡秦的第一支生力军。其次,六国之后,虽是些没落的旧家贵族;但在秦有天下短短的十五年中,其旧有的潜势力依然存在,所以他们乘着陈胜、吴广举事天下扰乱之际,在项籍、张良〔9〕这一班旧家贵族指挥之下,所谓六国之后也就纷纷起来抗秦了:这是亡秦的第二支生力军。始皇三十七年,出巡,没于沙邱(今河北平乡县),少子胡亥〔10〕立,是为二世。二世元年,发闾左戍渔阳(今河北密云县西南)者九百人,屯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陈胜、吴广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胜、广由是起事,胜号张楚王,以广为假王。于是六国之后,闻风俱起。今将六国复兴,列表如次:

续表

时赵高独揽政权,而于陈胜起事,讳莫如深。等到胜将周章率众数十万至戏(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二世大震,才命章邯出征。二世二年,周章、陈胜、吴广先后为邯所败死,于是北击魏,魏王咎自杀,齐王儋救魏,亦败死;与楚战,项梁又败死。秦以楚地不足忧,遂围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这时,只有项籍刘邦在楚怀王之下,势颇振。怀王因命籍北救赵,邦西攻秦,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三年,籍大破章邯军于巨鹿,邯降,籍势最盛,诸侯军均属籍。这时,刘邦得彭越、张良,张良又以韩兵从邦,邦因破武关(今陕西商县),赵高恐惧,弑二世,立公子婴。明年(B.C.206),邦入关,婴出降,秦亡。

当刘邦入关之时,项籍的声势,异常浩大,四方豪杰多受他的指挥。籍引领兵数十万入关,关闭,于是击破函谷,大军集鸿门(今临潼县东),欲以击邦,邦至籍营谢罪乃已。于是籍引兵西屠咸阳,杀婴,烧秦宫室,掘始皇冢,出关而东。这时项籍俨然为天下霸主,乃尊怀王为义帝,于是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封刘邦以次为王。兹将项籍分封十八王列表如下:

续表

上表计王国十八,内秦降将三人,徙分赵、魏、燕、齐、韩五故王,更立诸将九人和汉王一人,而田荣、陈馀不得封,彭越有众万人,也无所属。所以自分封罢兵后,不到一月,田荣首先谋反,陈馀、彭越,不久亦变。籍为霸主,于是亲出戡乱,东击田荣。刘邦乘隙,北定三秦,并遗书项籍,谓仅欲得关中,如约即止。籍不以邦为意,遂并力攻荣,又恐义帝为变,弑之江中:时公元前205年。这时,邦留萧何守关中,以其间出关,以次降河南、韩、魏、雍四国,并立韩襄王孙信为韩王。时籍虽败荣,而荣弟横又立荣子广以抗籍,籍不得西顾。邦至洛阳,为义帝发丧,声讨项籍,劝诸侯兵东伐楚,入彭城。籍闻变,乃令诸将击齐,而自将精兵还击邦,邦大败。诸侯见邦败,于是除韩王信外,复多背汉归楚,汉势大挫。邦虽受挫,但谋楚之心未灭,于是使随何说英布归汉,萧何又发关中兵以补益军队,军势稍振。邦因命韩信渡河,击虏魏王豹,擒赵王歇,斩代王陈馀,下燕,北方大定。而邦则与籍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屡为籍所败。会彭越扰楚军之后,籍始受困。邦由是命张耳守赵,韩信定齐。齐地定,邦乃封张耳为赵王,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汉室大振。籍自知势弱,遂与邦约中分天下,以鸿沟〔11〕为界,西为汉,东为楚。约定,籍引兵东归。邦背约,追击项籍,围籍于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籍乘夜突围出,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为邦兵追及,自刎死。临江王不降,击虏之,于是楚地尽入于汉,封韩信为楚王,而以梁地封彭越(B.C.202)。计自二世元年天下分裂以后,至是又一统于汉。

观上所述,可知项籍仍在以旧家贵族力谋恢复旧来的领地,此不但违反当时贫农和游民的要求,并且,经济的发展亦不许此种封建领主的存在,所以项籍不得不归于失败,反之,刘邦本来是农民和游民的首领,却能利用此广大群众,以获得最后的胜利。不过刘邦在事成以后,对于当时农民和游民的要求土地,依旧没有解决;所以平民革命之局,虽创自刘邦,但无关于人民的生计,事实上不过是帝王的易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