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创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不断促进文化的积累与创新。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又是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一种拓展,在内涵上的一种丰富。......
2024-01-24
旧史所谓中原,只是现今黄河流域的中部,即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及河北、山东之一部,此外或为夷、狄、戎、蛮之地,或为汉族与夷、狄、戎、蛮杂居之地。春秋以后,因为各国努力开辟疆土,于是异族所居之地,逐渐为汉族所占有;而中原的文化,也就因此广播于四方;降至战国之世,异族剪灭几尽,于是我国今日疆域的规模,才大致确定。以下先述疆域的拓展,次述中原文化的广播。
东方今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地,多为东夷所居;东夷种类最多,最重要的有以下六种:一曰莱夷。在今山东黄县东南。周初太公望封于齐,莱夷与之争国,至公元前567年始灭于齐。二曰介夷。在今山东胶县南,后为齐所灭。三曰根牟。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南,后为鲁所灭。四曰淮夷。在今淮水流域。周初的奄(今山东曲阜县东)即属此族,管、蔡、武庚叛周,主谋的就是奄,所以周公东征,兼及淮夷。厉王无道,淮夷又叛,宣王命召公虎讨平之。至秦有天下,始散为人户。五曰徐戎。一作徐夷,在今江苏铜山县,一说在今安徽泗县北八十里。周穆王时,徐偃称王,行仁义,势最大,服属于他的有三十六国,后为楚所讨平。厉王无道,徐戎又叛,宣王因亲征服之。至公元前512年,始为吴所灭。六曰舒。在今安徽舒城县,其最重要的有舒蓼、舒庸、舒鸠三部,周初,周公征之,春秋时为楚所灭。
北方的狄和汉族关系最密最早,黄帝时的荤粥,周初的薰育、猃狁、獯鬻,春秋、战国时的赤狄、白狄,战国末期的匈奴,都属这一族。北方还有戎,也和汉族关系甚密。今将居于北方和杂居内地的诸戎诸狄表列如下:
上表所列诸戎诸狄之国,大半在今河北、陕西、山西的南部及河南境内,而与汉族杂居,自经汉族剪灭后,于是中原之地便无戎、狄之国。至于在河北、陕西、山西北部及甘肃境内的戎、狄,却未完全消灭,惟燕、赵北却戎、狄,辟地不少,今分述如次:一曰林胡、楼烦。林胡在今山西朔县,楼烦在今山西崞县:都属狄种。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于是置代、雁门、云中三郡,又筑长城,自代至高阙塞(在今绥远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黄河向北流的东岸),以防狄。二曰东胡。即上表的山戎,为燕将秦开所破,却地千里,于是筑长城,自造阳(今察哈尔怀来县),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县北七十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拒胡。三曰匈奴。自为李牧击破后,至秦汉时始为祸。
西方的民族有西戎,商代的西羌,曾为武丁所征服,武王伐商时,羌、髳率师会于牧野:都属西戎。周穆王时,因戎、狄不贡,西征犬戎,自是荒服不至。后犬戎屡为患,至秦仲子庄公始破戎。幽王无道,犬戎弑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避犬戎之患,始东迁于洛邑,丰、岐之地由是为犬戎所有。至秦文公时,始收回丰、岐之地。后秦穆公又用由余之谋,以侵略犬戎,于是开国十二,辟地千里。秦厉共公时,又伐西戎,灭西戎之国大荔(陕西今县)。其时西戎之国义渠(今甘肃泾川县)最强,秦惠文王攻之,其势始弱。后昭王灭之。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99〕,又筑长城〔100〕以拒胡。西戎之外,又有巴蜀〔101〕,属氐羌族。周武王伐商,曾征兵巴、蜀。克商以后,又封其宗室于巴,位列子爵。所以巴于周的中世,还奉周职贡;春秋时也时或与于会盟征伐。自楚主夏盟,秦霸西戎,巴遂不复通于中国。蜀则为秦、巴所限,自武王以后,不复通于中国。秦惠文王时,巴、蜀始与秦好。后秦乘巴、蜀不和,始使司马错灭蜀,旋又灭巴,移秦民万家以实蜀,于是今四川之地为秦所有。蜀的西南,又有百濮,散处于今云、贵、湘、鄂等地,这就是旧史上所谓西南夷。其在湘、鄂之地的濮族,在春秋、战国之世,逐渐为楚所灭。楚威王时,命庄跷率兵循牂牁江而上,略取巴、黔中以西,至于滇池,以兵威略属楚。旋秦夺取巴、蜀,断其归路,于是庄蹻留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便是汉族兵力及于今云南的第一次。至于南方,则今江、浙的拓展,以吴、越之力为多;湘、鄂的拓展,以楚之力为多;其详见于上述诸章,兹不赘述。
吴越为荆蛮之地,本草莱之区,其俗断发〔102〕文身,文化低落,及吴、越崛起,始渐开化。楚本南蛮之地,春秋初期,楚武王还以蛮夷自居,但经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后,于是楚地文化益进,所以当时人才,楚为最盛〔103〕。东夷被发文身,有不用火食者,且有用人于社的恶俗,而介夷与鲁最近,其言语竟不通于鲁:其文化低落,由此可见。其后为齐、鲁所灭,始渐同化于汉族。巴、蜀之民善歌舞,最勇锐,自灭于秦以后,亦同化于汉。戎人衣服饮食不与华同,狄则为被发之民,然自与中原文化接触以后,也渐进于文化之域〔104〕,加之戎、狄尝与汉族通婚〔105〕,其同化于汉更属容易。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创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不断促进文化的积累与创新。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又是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一种拓展,在内涵上的一种丰富。......
2024-01-24
蜀国的材料不多,满想下手整理,写一篇古蜀国的传说。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彼此纠缠,把人们的脑筋弄迷糊了,古蜀国的真相,再也看不清了。现在就写出这一篇,做古蜀国史研究的一个引子。......
2023-08-10
[11]宋代福建在文化上的大发展、大繁荣,与唐末、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兄弟对福建的悉心经营分不开,也与光州固始移民给福建带来的先进中原文化分不开。(一)祖籍“光州固始”的福建乡贤及地方小吏宋代文献有很多祖籍“光州固始”的福建士人的材料,从这些人的事迹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印记。本文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述论,以期对光州固始移民对福建文化的影响有一个更加具体和感性的认识。......
2023-07-04
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文化,是东夷诸族以泰山为依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独立创造的文化体系,在整个华夏史前文化中居于领先地位,积极参与、甚至主导了中原的史前文化建设。基于泰山史前文化在中华史前文化中的优越地位以及历代帝王封禅泰山、天下百姓崇祀东岳的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那种东夷文化“是源而不是流”的观点,也值得怀疑。......
2023-10-23
当时,西夏、辽等势力也相互牵制、威胁,对于河湟一带争夺,但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始终不变。蒙古高原的铁骑抵达青藏高原后,双方为西藏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双重选择,凉州会谈之后,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对后世汉藏局势的变化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其二,中原文化给予吐蕃在乱局中的归属感。......
2023-10-28
南边的强楚虽早在郑庄公之时就具备与中原诸侯霸主抗衡的势力,但至楚成王时,仍一直未能控制这一制高点,因此其霸业的影响力远不及中原的霸主们。走出关中,走向中原,这是秦穆公梦寐以求的。言辞之中,明显含有郑君平时没有重用他的愤懑。......
2023-08-30
开战之前,袁绍就开始在曹操的后方打主意,英雄所见略同,袁绍也想到了张绣。当然,曹操如此举动,也并非完全是在作秀,此时张绣来归,不仅仅是少了一个敌人增加一个帮手那么简单,更是在人心惶惶之际,给己方阵营以鼓舞,大战之前,振奋士气。......
2023-08-26
质言之,就是中原文化先进,其他都是落后的。[4]泰山文化中心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岳石文化,出土的大量不亚于、甚至超越中原文化的文物资料,不仅证实了围绕泰山的文化中心存在,而且是中原文化形成的重要渊源之一。支持上述观点的是泰山周边东夷诸族的物质文化贡献。考古发现证实,大汶口文化系统中心的史前加工业异常活跃,并呈现出承前继后的迹象。......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