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商代政教:继统法与尊鬼先神

商代政教:继统法与尊鬼先神

【摘要】:商自汤至纣,传十四世,历主二十八,凡六四四年〔54〕,其世系表如次:续表续表商代政教特异之点,为继统法和尊鬼先神。商代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尊鬼先神,夏、商、周三代都相同,不过夏、周只是“事鬼敬神而远之”,商代却是“尊鬼,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至于田赋之制,则见于第六章。近人以商都屡迁,就断定商代还是个游牧部落,并且拿卜辞中多有田猎之事以为佐证。

商代祖先名契,传至天乙(即汤),始代夏而有天下。汤初居南亳(在河南商丘县境),后迁西亳(在河南偃师县境)。夏桀无道,诸侯韦、顾、昆吾皆其同党,九夷也服从夏桀〔51〕。于是汤先灭其同党,等到九夷不听桀命之时,才兴师伐桀,曾战于鸣条(今山西安邑县),桀大败,奔南巢(在今安徽巢湖中),汤因而放之。汤既放桀,归南亳,诸侯来会者三千,于是即天子位:是为贵族革命之始。汤没,传至太甲,行多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在今山西闻喜县西南),后太甲悔过,伊尹又还政太甲:是为人臣废立帝王之始。传至盘庚,迁都西亳,改国号为殷〔52〕。三传至武丁,用傅说为相,国内大治:是为商代盛世。八传至受辛(即纣),暴虐如桀〔53〕,为武王发所代。商自汤至纣,传十四世,历主二十八,凡六四四年〔54〕,其世系表如次:

续表

续表

商代政教特异之点,为继统法和尊鬼先神。商代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自汤至纣,三十帝中,以弟继兄的占十四;其以子继父的,也非兄之子,而多为弟之子。至于不合这继统法的却很少。尊鬼先神,夏、商、周三代都相同,不过夏、周只是“事鬼敬神而远之”,商代却是“尊鬼,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因为尊鬼,所以信巫〔55〕,而龟卜也随着流行。因为重祀,所以精治祭器,而美术也随着发达。他如官制:则有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叫做六太,为典司六典之官;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叫做五官,为典司五众之官;有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叫做六府,为典司六职之官;有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叫做六工,为典司六材之官。如学制,则分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贵族入的,分为太学和小学两级,太学称右学,小学称左学;乡学是平民入的,叫做序。其教科和夏代同。如刑法,则有汤刑,或即古之五刑,而“刑三百,莫重于不孝”。至于田赋之制,则见于第六章。

近人以商都屡迁,就断定商代还是个游牧部落,并且拿卜辞中多有田猎之事以为佐证。其实,商代的粗耕农业,已在进展的途中,决不是以牲畜为其生产的惟一部门;并且在政制上讲,也正在由部落社会进到国家组织的行程中。商代重耕稼,在古书中可得到很多的证明〔56〕,就是在卜辞中,也可找到田、畴、禾、啬、黍、粟、耒、麦诸字,并且和耕稼有关的工艺品,还有酒鬯诸字,而“卜受黍年”的记录,也屡见于卜辞中,甚至有为着农事而卜风、卜雨、卜时的。这样看来,至少可以断定商代的粗耕农业正在进展的途中。至于由部落进到国家组织,也是有原因的。原来汤所居之地,四面都是文化较低的部落,自汤用武力征服诸部落之后,汤就握有大权,所谓诸侯便不得不对汤称臣纳贡。这样看来,足征商代天子权力之大,决非一个部落的酋长所可以比拟;所以至少可以断定,当时正在由部落社会进到国家组织的行程中,不过君臣之分尚无明确的规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