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民族起源》-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

《我国民族起源》-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

【摘要】:本章讨论汉族起源问题,现在先讲汉族这名称的由来。至于国名叫做中国,则首见于《禹贡》。即此一端,便足以明证拉氏西来说之不足信。其实,于阗人貌类华夏,或系汉代以后华人到于阗的日多,与胡人血统混合之故,却不一定是汉族来自于阗之证。汉族的起源既不可考,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断定的,就只有汉族最初的根据地为黄河流域这一点。

本章讨论汉族起源问题,现在先讲汉族这名称的由来。上古只有华、夏两个名称,并无汉族的名称。夏族见于经传的:《尚书·尧典》有“蛮、夷滑夏”;《左传·闵公元年》有“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论语》有“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春秋之世,又称华族:《左传·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对晋人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又定公十年有“夷不乱华”。至于汉族这名称,则始于汉武帝拓边以后;因为当时征服异族,武威很盛,所以异族就以汉族称中国人,从此以后,连本族也就以汉族自称了。此外还有支那的名称,起于秦的译音。至于国名叫做中国,则首见于《禹贡》。

汉族是中国的土著,还是从别处迁徙而来,关于这问题,至今依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1〕。以下只就几种有力的主张来说说,现在先述西来说。倡这一说的,以法人拉克伯里(Laconperie)为最有名,其名著《支那太古文明西来论》说:“有奈亨台(Nakhunte)者,于底格里斯河有战功,当纪元前2282年,率巴克(Bak)民族东徙,从土耳其斯坦,经喀什噶尔,沿塔里木河,达于昆仑山脉之东方。此东徙之酋长,以中国古史证之,即黄帝也。”他又以创建前巴比伦的莎公(Sargon)用火焰形的符号以纪事,附会为神农以火德王,故称炎帝,又以但克(Dunkit)制象鸟兽爪形的文字,附会为仓颉;又以巴比伦的楔形文字,说是八卦所自蜕;更以一年十二分法二十四小别法和置闰法为中国上古文明源于巴比伦之证。其实,汉族为黄种,巴比伦的塞米的人(Semitics)和霭南人(Elam)都是白种,莎公为塞米的人,奈亨台为霭南人;如果以莎公为神农,奈亨台为黄帝,则神农、黄帝便应为白种人,而国人也就是白种人的子孙了。即此一端,便足以明证拉氏西来说之不足信。

其次为于阗说。倡自德人利希陀芬(Richthofen)。利氏根据《魏书·于阗传》所述〔2〕“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遂断定汉族由新疆而来,初至甘肃西部,沿昆仑山脉的北麓,经兰州等地,出渭水的上流,逐渐东进,入陕西之平原。继又分为二支:一渡黄河,由汾水下流至山西;一沿黄河,东至河南中原,以次才进至黄河下游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其实,于阗人貌类华夏,或系汉代以后华人到于阗的日多,与胡人血统混合之故,却不一定是汉族来自于阗之证。并且据斯坦(M.A.Stein)探险的结果,证明古于阗的文化是公元前三世纪由印度而来的〔3〕,和汉族文化并无关系。

民国十年至十一二年间,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Zdansky)在北平西南一百十里房山县周口店附近灰窑中获得化石很多,发现其中有臼齿和前臼齿各一,和现今人齿相近,研究结果,断定为人齿,其年代距今约五六十万年,或云百万年。十五年,安特生(Andersson)公布此齿,定名为北京齿,并称生此齿之人为北京人。后步林(Bohlin)和国人裴文中等,在同地继续掘发,也获得牙齿多枚及猿人头骨,并定名这种猿人为北京猿人。因为这些发现,于是中国几乎成为世界人类的发源地〔4〕;不过这种猿人是否就是汉族祖先,至今尚无定论。所以土著说能否成立,也还有待考察。所幸地下的掘发,日有进步,将来自然不难得到一定的结论〔5〕

由上所述,可知西来说和于阗说都不可相信,但在五六十万年以前,中国就有人类生息着,却无疑义。至于这种原始人是否即汉族祖先,则还待研究。汉族的起源既不可考,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断定的,就只有汉族最初的根据地黄河流域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