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为了推广、改进职业教育,于1938年将全省划分为7个职业教育区,计划在各学区内创办各类职业学校。这7个职业教育区虽然已经划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个美好的职业教育蓝图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许多“酌定”的职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办起来。这样看来,云南省职业教育在抗战时期虽然描画出一个较好的蓝图,但是因为战争影响、经费短缺等因素,应需而生的职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2023-11-26
(一)职业训练的重要 在以前闭关时代,社会生活简单,工作范围狭小,劳动技术幼稚;各人的职业,多数由于父兄的传授,极少数比较专门的技艺则从师学习。那时,固然不能说没有职业的训练,但那种训练极简陋,只是让从业者在实际生活中照着前人的陈迹揣摩;绝没有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的来学习某种技能。现在情形完全不同,是科学与技术支配一切的时代。无论从事工、农、商、矿、医、教育、法律、交通等任何职业,均需要相当专门的训练;不然,只有永远占在劣败的地位。例如作一农夫,似乎是最简单的职业;然而要成为一真正现代农夫也要具备若干知识与技能,如对土壤、气候、温度、选种、施肥、除虫、灌溉以及使用与修理农业机器等,均需要相当的训练。其他任何职业也都是一样。
吾国向称地大物博,然近年以来,贫乏日甚,这里的原因虽甚复杂;但许多人民无业,有业者又多不能精,这也不失为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在乡村或城市,游惰无所事事者触目皆是;即有业者又多墨守成规,或缺乏该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这都是没有得到职业训练的缘故。目前吾国救贫之道,虽有多端;但实行普遍的职业训练,使各社会层的人士都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对自己能养家活口,则社会秩序自然安定,国富自然增加。
(二)职业教育 职业训练的实施,固然可以有许多方式,但在目前吾国,最重要的是提倡职业教育。在以前,吾国教育目的,仅是养成政治人才;一入学门,即不事生产。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把求学与作官紧密的连在一起。近数十年来,虽科举已废,学校兴,但教育目的未明显确定,内容亦不充实,使学校亦成为科举的变象。然而官场位置有限,决不能尽量容纳年年增多的毕业生。据最近教育部的统计,“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这三个年度的,全国专科以上毕业生,共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九人。其中失业人数约占百分之三十,而此失业者大致多为文法两科毕业生,教育商业者极少,理农工科则多半就业”。从这个简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吾国教育的不健全。其实,这还是就专科以上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就业的机会比较多;至于初中高中毕业生,未升学而又未就业的,更不知超出这数目若干倍。吾国中学教育,较之大学教育更不健全。全国公私立中学多系普通科,青年学子以父兄血汗之资,辛苦学习三年或六年,毕业后仍是一无专长。除说几句洋话,背诵几个公式外,不能担任任何技术工作。这是吾国教育最大的病征。
所以,目前吾国的职业训练,最主要的是提倡职业教育,使大多数的青年都能习得一艺之长。事实上,吾国任何产业均较他国远为落后,急需大批人才以资改进。特别,以农立国的我国,粮食输入年增一年,而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亦趋衰落,若长此下去,其何以堪。是以一般的职业教育固应提倡,而农业人才尤应注意养成。近二三年来,吾国当局已注意到这问题。在大学方面限制文法科,在中学方面多设职业学校。希望更就全国范围加以全盘的设计,就各省各地方的实际情形,来创办更实际更有效的职业学校。至于普通中学,也应使课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发生联系,养成学生之健全的脑与手。不仅能坐而言,更要能起而行,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学生是民族的优秀分子,社会的导引者。若都能这样务实际,各人成为一有用的实才。则他们在社会上,既可以振作人们的精神,又能在知识上,在技术上来指导人们,能开辟或增多许多职业门路。因此,提倡职业教育,直接使学生有职业训练,间接也可以训练其他人们。此外,如短期的职业学校,训练所,习艺所等亦至为必要。这可以使没有机会受中等教育的人们也有职业训练的机会。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云南省为了推广、改进职业教育,于1938年将全省划分为7个职业教育区,计划在各学区内创办各类职业学校。这7个职业教育区虽然已经划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个美好的职业教育蓝图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许多“酌定”的职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办起来。这样看来,云南省职业教育在抗战时期虽然描画出一个较好的蓝图,但是因为战争影响、经费短缺等因素,应需而生的职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2023-11-26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0-14
可以说,江恒源的调查工作是一项有计划非常系统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视调查,是因为他认为调查是职业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指导观,其不只限于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包括家庭、社会等,是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2023-10-14
职业教育与经济、就业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实践证明,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重视职业教育的德国青年失业率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几年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对就业的有效促进,需要......
2023-10-03
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23-10-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利用战争的间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成立之初的活动范围主要聚集于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是当时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当时全国的民族工商业大多在这些区域,职教社成立所需的经费便是由这些民族工商界人士进行捐款筹措的。......
2023-10-14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丰富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黄炎培所秉持的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仕官的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进入仕途,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国。一开始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谈》中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之旨三:......
2023-10-14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内部因素则是当时国内知识界的“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思想的推动。近代中国实践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非黄炎培莫属,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可谓切中时弊。1917年以黄炎培、蔡元培、顾树森、俞子夷等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体而组成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可以说是“职教救国”思想形成的一个标志。......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