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化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我们中国13亿人口从哪里来?九大要素促成“两高一低”“两高一低”是人口史学上概括出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第一个特点,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有钱人雇用乳母,也减少了育龄妇女的净繁殖率。将犯人流放到“烟瘴之地”,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2023-07-20
(一)世界人口现状 现在全世界的人口,究竟有多少,还是不能十分确定的问题。据国联统计,1913年为十八万万零八百万;1929年则为二十万万八千六百五十万。这数目大概与实际相差不远。又据奥斯丁(Austin)氏的估计,最近百余年来,全世界人口的增加与分布状况,约如下表(数字以百万为单位):
至于世界主要各国人口数目及其密度;则除中国为人口最多之国家外,印度有人口三万万以上,其次俄国一万万七千万,美国一万万二千万。日本、德国各六七千万,英、法、意各四五千万。人口密度,以比利时与荷兰最高,每方哩在六百人以上;次为英国,每方哩近五百人;日、德、意三国每方哩均超过三百人;美国为四十人;苏俄最稀,每方哩仅三人[1]。
(二)人口增减的原因与结果 人口增加的原因,我们很容易想到,其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然生殖力。其次,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易于谋生,因而易于繁殖。第三,由于医学进步,讲求卫生,能防止疫疠的侵袭,因之,死亡率减低。最后,还有因为富国强兵的要求,由国家社会奖励,如现在德、日、意诸国那样。
若人口增加率减低,或者甚至人口减少,这是反自然反社会的不良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则不外是以下诸点。第一,社会经济不发达,物价昂贵,食物缺少,人民谋生不易,因此引起高度死亡率。第二,自然的灾难如水灾、旱荒、火灾、地震等使人口大批死亡。第三,医学不发达或者应用不普遍,使死亡加多。第四,战争直接毁灭人类,随着战争而来的又常是饥馑疫疠。第五,现代欧、美各国中上层的人士,为自身享乐而减少子女的担负,风行节制生育,也是人口停滞或减少的原因。
这还是就一般而言,至于殖民地的许多弱小民族,如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澳洲土人及印度土人等,因为帝国主义的屠杀,压迫,剥削,使人口大量地减少。甚至有的民族将要绝种。
由人口的增或减所发生的影响,至为明显。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多一个人即多一分从事生产的力量;若就民族或国家而言,则更是多一分保障民族、捍卫国家的力量。反之,若人口停滞,或甚至减少,必然得到相反的结果。若果人口一般的减少,那将危及人类社会的前途。
(三)出生率与死亡率 所谓出生率,是指每千人中每年增加若干人,死亡率则指每千人中每年死亡的数目。假若企图人口的增加,自然应当提高出生率,但更要紧的是减低死亡率。若出生过多,死亡的亦多,则不仅是两下相消,且表示该民族的不健全。大半各进步国家,医学进步,公共卫生的设备较周,其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对婴儿的抚养得法;所以,虽其出生率并不甚高,其人口总数还是增加,盖其死亡率更低也。反之,若在落后国家,对婴儿无适当方法抚养,对疾病无科学的医疗,卫生设备不全,人们身体发育不强,营养不足,劳动过度;因此,虽其出生率甚高,而其人口的增加颇慢,盖其死亡率亦高也。例如1930年,印度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三六,这不能谓不高,但该年人口增加率仅得千分之九强,因其死亡率高至千分之二七弱,这可以说是生育的浪费。
(四)马尔萨斯人口论 马尔萨斯(J.R Malthus 1767—1834)是有名的经济学者,他的名著是《人口论》。他以为人口问题之不可解决的症结,是人口与食物增加率的不平衡。他说人口是以几何级数而增加,如二,四,八,十六等。而食物则以算术级数而增加,如一,二,三,四等。因此,他得出极悲观的结论,如不以人为的方法来限制人口,则世界将有人满之患;社会上的罪恶,并不是因为社会制度不良,而是人口增加过速的必然结果。
马氏这种说法,显然与实际不符。第一,人口并不一定以几何级数增加,上表可以证明;而食物更决不只以算术级数增加。现在科学发达,技术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日益加强,食物生产的能力,飞跃的发展;试就英、美诸国最近历史看,其食物生产的增加且较人口的增加更快。第二,人口增加即从事劳作与生产的力量增加,其协作与互助的效能也要增加。第三,现在的人口过剩,并不是由于食物不能供给,而是资本主义的结果;试看,美国不是把大批的麦、糖、咖啡等当煤烧或者倾在大海里吗?但同时却有近千万的啼饥号寒的失业者哩。
(五)人口的分布 某一国家,如产业发达,则必然产生都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接着来的是贫穷、犯罪、自杀等病征。在十七世纪初年,欧洲万人以上的都市仅有四十处;到十九世纪初,人口十万以上的已有二三个;1900年则增至146处;1920年更增至202处。至于城市人口的百分比,且以英、美、德三国实例以示大概。1881年,英国都市人口占百分之四八;1921年则增至百分之七九点三。美国,1800年为百分之四;1880年为百分之二九点五;1920年则为五一点九。德国,1880年为百分之二八;1920年则为百分之六四。其他各进步国家都有与此同样的情形。至于世界著名大都会如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莫斯科、大阪、上海等处,其人口集中的高度更超越寻常。
人口何以向都市集中呢?其原因有以下种种:(一)都市工厂林立,商店繁多,能吸收很多的人口。(二)农业技术改良,使农村劳动力过剩,乃向都市流注。(三)轮船、铁路等交通便利,使乡村人口易于流动。(四)资本主义愈发展,小农经济愈不能立足,失业破产的农民群趋于都市。(五)都市生活条件较优,文化程度较高,容易引诱乡村人口。
人口向都市集中,使都市与乡村演成对立状态,一方面是富裕与开化,另方面则是贫穷与愚昧。真正完满的社会,应是都市与乡村的混合与调和。
(六)移民 解决人口过剩的普通办法是移民。移民的方法有二,即国外的移民与国内的移民。现在欧、美主要国家,都极力注意向国外的移民。二三百年来,美洲、澳洲、非洲以及亚洲的一部分,都充满了欧洲的移民。不过,他们的移民都不是纯为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而是一种侵略行为;其目的是剥削殖民地的财富。这种移民政策的应用,是有限制的。例如现在世界上一切地面都有了主人,假如某个后起的国家,要想取得移民区域,实无处插足。若果专一向这方面追求,则只有以武力夺取,于是,战争即随之而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即为著例。
(七)生育限制与优生学 数十年来,生育限制的风气在世界上颇为流行。最近则优生学的呼声更高。所谓生育限制,即是以人工方法来限制人口的增殖。在过去,以杀婴或堕胎来达到这种目的;现在则是避孕。现在欧、美有不少主张限制生育的学者。他们的理由:第一,现在生活程度日高,人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如子女过多,其衣食已成问题,教育更难顾及。若有许多失教失养的孩子长成,对于社会国家都无益处。第二,普通人口过剩都发生于下层社会,若不从事节制生育,则是不断的产生无业游民,这将影响社会治安。第三,生育限制并不违反自然;反之,可以说是对自然的征服。因人口过多时实不妨以和平方法限制之。更有学者们如山格夫人站在妇女方面设想,主张限制生育。其理由以为妇女生产过多,将损害其身体的健康。特别是子女过多,使妇女终身为看护,剥夺其一切社会文化活动的机会。这使妇女解放不能完成。
至于优生学者的见地,则是认为人的智愚贤不肖,以及体格之健全与否,主要的是得之于遗传。因此,他们主张:凡低能者,废疾者,犯罪者,及有恶性遗传病者,应实行严格限制,不使其繁殖。对于优秀分子,则奖励其生殖。不过,优生学还是萌芽的学问,人类遗传性究竟怎样尚未全知。而且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对人们智能体格的影响,比遗传还要巨大。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人口变化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我们中国13亿人口从哪里来?九大要素促成“两高一低”“两高一低”是人口史学上概括出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第一个特点,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有钱人雇用乳母,也减少了育龄妇女的净繁殖率。将犯人流放到“烟瘴之地”,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2023-07-20
科威特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城市,约有人口3.5万;巴林的麦纳麦和穆哈拉格亦是海湾地区的重要城市,各有人口超过2万。随着石油经济的发展,海湾诸国的人口呈急剧增长的趋势。本土人口与外籍人口的长期并存,以及本土人口与外籍人口在诸多方面的明显差异,构成海湾诸国社会结构的突出特征。然而,巴林外籍人口的数量始终未超过本土人口的数量。[460]海湾诸国的本土人口尽管数量有限,然而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2023-07-31
利益导向政策有利于加速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利益导向政策有利于解决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利益导向政策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023-08-10
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外部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相协调、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目前,我国在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开展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工作,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实现区域人口均衡。......
2023-08-10
据表中数据显示三类居民都以医疗保险入保率最高,分别占到49.13%、27.86%和90.70%;城—城流动人口和城市户籍人口都以养老保险为第二高的入保率,分别为43.19%和80.74%,而乡—城流动人口则是工伤保险,为22.57%,养老保险只有21%,这么低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怎么能保证未来的养老。然而城—城流动人口和城市户籍人口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也不低,分别占到34.64%和42.63%。......
2023-08-10
作为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宋代人口数的变化过程,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历代皇朝境内人口,在北宋首次突破一亿。在中原的中心城市和东南地区各个等级的市镇,商品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市民阶层形成。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占据突出地位。论及对近代中国有直接影响的重要转折,就不得不关注宋。这与陈寅恪所谓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相呼应,使宋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2023-08-29
老龄化包括个体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并呈动态的变化。由于目前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差异较大,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联合国有关部门从多种标准中拟订了国际通用的综合评价指标,详见表1-1。......
2023-12-04
我国近年来为遏制人口性别比失衡开展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国际上来看,目前我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的任务非常艰巨。如图3-4,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省份中,有11个省份出生性别比超过了120,占婴儿总数的34.29%,尤为突出的是安徽省、福建省和海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超过了125。从地区结构上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从偏高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展。......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