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晦庵之学:理气之说与居敬穷理

晦庵之学:理气之说与居敬穷理

【摘要】:今分述晦庵之学如下:理气之说晦庵理气之说,本于伊川。案此为晦庵的宇宙观,而分理气为二。观此则晦庵分理气为二,却又非谓气之外别有所谓理,则其所谓理,实与濂溪之所谓太极同。案此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颇与伊州、横渠之说相合,惟晦庵言之更精。案此即晦庵言性较横渠、伊川为精到之处。居敬穷理晦庵言居敬穷理,实本于伊川“涵养须用敬,修学在致知”二语。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又称晦庵,晦翁、紫阳,徽州婺源人。“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证》《韩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义》《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亦在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宋史·朱熹传》)

晦庵集理学之大成

宋世理学当以濂溪二程为正统,而晦庵实集斯学的大成。今分述晦庵之学如下:

理气之说

晦庵理气之说,本于伊川。其言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案此为晦庵的宇宙观,而分理气为二。然晦庵又说:“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有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天地之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之谓易。而其动其静,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是则所谓太极者也。”观此则晦庵分理气为二,却又非谓气之外别有所谓理,则其所谓理,实与濂溪之所谓太极同。又晦庵所谓气,其实就是阴阳,所以晦庵说:“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物事出来。五行虽是质,他又有五行之气,做这物事方得。然却是阴阳二气,截做这五个;不是阴阳外别有五行。”晦庵本于这阴阳五行之说,进而推想宇宙的起源,进而推想万物的发生,故曰:“天地初开,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桚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造化之运如磨,上面常转而不止。万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细,自是不齐。”“生物之初,阴阳之精,自凝结成两个,一牝一牡。后来却从种子渐渐生去,便是以形化。”

性说

晦庵论性,与其理气之说相合,其言曰:“天地间只是一个道理。性便是理。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案此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颇与伊州、横渠之说相合,惟晦庵言之更精。晦庵既认定理就是太极,则理自无不善;而“性便是理”,则性亦自无不善,所以说:“人生而静以上,即是人物未生时。人物未生时,只可谓之理,说性未得,此所谓在天为命也。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已堕在形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观此,则“性之本体”,实无不善,其所以不善,都是为气所累,故进而又说:“天地之运,万端而无穷。日月清明,气候和正之时,人禀此气,则为清明浑厚之气,须做个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气;人若禀此气,则为不好的人。”“人生都是天理,人欲却是后来没把鼻生底。”晦庵根据这一点,便进而又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其言曰:“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未有此气,已有此性。气有不存,而性却常在。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是气,性自是性,亦不相夹杂。至论其遍体于物,无处不在。则又不论气之精粗,莫不有是理。”案此即晦庵言性较横渠、伊川为精到之处。

论仁

“仁”为儒家道德的极轨,濂溪、明道均详言之,晦庵言仁,亦不外以仁为最大之德,其言曰:“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知者仁之分别;信以见仁义礼智,实有此理。必先有仁,然后有义礼智信。故以先后言之,则仁为先;以大小言之,则仁为大。”

居敬穷理

晦庵言居敬穷理,实本于伊川“涵养须用敬,修学在致知”二语。居敬为修养工夫,穷理为学问工夫,两者不可偏废,所以晦庵说:“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譬如人之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又如一物悬室中,右抑则左昂,左抑则右昂。其实只是一事。”不过晦庵于两者之中,尤注重于穷理,其言曰:“万事皆在穷理后。经不正,理不明,看如何地持守,也只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