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氏六经:杨东莼文集·专著卷,文中子的身份是否存在?

王氏六经:杨东莼文集·专著卷,文中子的身份是否存在?

【摘要】:王氏六经据说文中子就是王通。关于文中子是否确有其人,又《中说》是否为后人伪作,有些人认为这是个疑问。宋王明清《挥麈录》:“文中子,隋末大儒,欧阳文忠公、宋景文修《唐书·房杜传》中,略不及其姓名;或云:其书阮逸伪作,未必有其人。”

王氏六经

据说文中子就是王通。龙门王通是隋末大儒,门徒很多,唐初如杜如晦房玄龄魏徵、薛收等,都是他的弟子。所著有《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赞易》,叫做《六艺》王氏;然多半亡佚,今存者只有《中说》十篇。

关于文中子是否确有其人,又《中说》是否为后人伪作,有些人认为这是个疑问。宋王明清《挥麈录》:“文中子,隋末大儒,欧阳文忠公、宋景文修《唐书·房杜传》中,略不及其姓名;或云:其书阮逸伪作,未必有其人。”但同书接着又说:“然唐李习之尝有《读文中子》,而刘禹锡作《王华卿墓志》,序载其家世行事甚详,云门多伟人;则与书所言合矣,何疑之有?又皮日休有《文中子碑》,见于《文粹》。”又《旧唐书·王勃传》也说:“祖通,隋、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末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历秦、汉至于后汉。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皆为儒士所称。义宁元年(六一七年)卒,门人薛收等相共议,谥曰文中子。”又《新唐书·王绩传》也说:“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存。”——这样看来,上面的疑问便解决了。

王通摹仿孔子

王通是个极力摹仿孔子的人,看他作《元经》以拟《春秋》,作《中说》以拟《论语》可知。他的目的,在于王道之实现;而实现王道,就必得行周、孔之道,所以他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周公所为乎?”“千载而下,有申周公之事者,吾不得而见也。千载而下,有绍宣尼之业者,吾不得而让也。”(以上《天地篇》)惟其如此,所以他重礼乐,其言曰:“二三子皆朝之预议者,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从何而兴乎?”(《王道篇》)“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婚礼废,天下无家道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呜呼!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礼乐篇》)惟其如此,所以他重家族,其言曰:“宗祖废,而氏姓离矣。”惟其如此,所以他重伦常,其言曰:“……仁……五常之始也。……性……五常之本也。”(以上《述史篇》)

王通复古

在大体上言,他是个复古主义者,《立命篇》这样说:“贾琼曰:‘淳漓朴散,其可归乎?’子曰:‘人能弘道,苟得其行,如反掌尔。……治乱相易,浇淳有由。兴衰资乎人,得失在乎教。其曰太古不可复,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他虽主张复古,但又能够通变,其言曰:“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周公篇》)

王通的三教合一观

既是“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所以他又主张三教合一观,《问易篇》:“程元曰:‘三教何如?’子曰:‘政恶多门久矣。’曰:‘废之何如?’子曰:‘非尔所及也,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子读《洪范》《谠议》曰:‘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程元、魏徵进曰:‘何谓也。’子曰:‘使民不倦。’”[2]既是“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所以他不以晋乱梁亡之罪归之于老、释,其言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亡,非释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王通与老释

不过他的思想,实有得力于老、释之处。《立命篇》:“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是以至治之代,五典潜,五礼措,五服不章,人知饮食,不知盖藏,人知群居,不知爱敬;上如标枝,下如野鹿;何哉?盖上无为下自足故也。”《天地篇》:“董常曰:‘夫子之道,与物而来,与物而去,来无所从,去无所视。’”《述史篇》:“温彦博问知。子曰:‘无知。’问识。子曰:‘无识。’——这种以无为言治、以顺应言处世、以无知无识言道,便是他得力于老子的处所。《立命篇》:“气为上,形为下,识都其中,而三才备矣。……夫天者统元气焉,非止荡荡苍苍之谓也。地者统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谓也。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图首方足之谓也。”——这种以识言心,便是他得力于佛的处所。

由上所述,便知王通以直承周、孔自任,而通变取舍,却又言三教合一。从这点看来,可知王通之学,实启宋代理学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