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佛教在中国学术上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完成。宋、明理学固然是儒学的一大转变,固然是儒学的哲学化,但是,宋、明理学之为儒表佛里,却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以后讲到宋、明理学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看见这些理学家和禅师有怎样的关系,便可以看见这些理学家的思想和禅师的思想有怎样的关系。
佛教与道教
其次,佛教的影响,促进了道教的完成。道教的沿革,上面已经说过。但是,道教真正具有宗教的组织与宗教的规模,却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以后的事情,所以梁启超《中国古代思潮》说:“其时佛教已入震旦,妖妄者流,窃其象教密宗最粗浅之说,以欺惑愚众,故其所言天地轮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又言天尊之体,尚存不灭,往往开劫度人(彼中言天尊开劫,已非一度,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年号,其间相去四十一亿万载云云,皆窃佛氏过去七佛之说成住坏空四劫之论也),皆损益四阿含、俱舍论等所说。剽窃之迹显然可见,而复取两汉儒者阴阳五行之迷信以缘附之。”
佛教与文学
再其次,佛教翻译文学的影响,使中国文学发生变化。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其中《翻译文学之影响于一般文学》一节,讨论这一点很详细,现在摘要写在下面。第一,国语实质的扩大:“或缀华语而别赋新义,如‘真如’‘无明’‘法界’‘众生’‘因缘’‘果报’等;或存梵音而变为熟语,如‘涅槃’‘般若’‘瑜伽’‘禅那’‘刹那’‘由旬’等。……近日本人所编《佛教大辞典》,所收乃至三万五千余语。此诸语者非他,实汉、晋迄唐八百年间诸师所创造,加入吾国语系统中而变为新成分者也。夫语也者所以表观念也;增加三万五千语,即增加三万五千个观念也。由此观之,则自译业勃兴后,我国语实质之扩大,其程度为何如者?”第二,语法及文体之变化:“吾辈读佛典,无论何人,初展卷必生一异感;觉其文体与他书迥然殊异。其最显著者:(一)普通文章中所用‘之乎者也已焉哉’等字,佛典殆一概不用(除支谦流之译本)。(二)既不用骈文家之绮词俪句,亦不采古文家之绳墨格调。(三)倒装句法极多。(四)提挈句法极多。(五)一句中或一段落中含解释语。(六)多覆牒前文语。(七)有联缀十余字乃至数十字而成之名词。——一名词中,含形容格的名词无数。(八)同格的语句,铺排叙列,动至数十。(九)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十)其诗歌之译本为无韵的。凡此皆文章构造形式上,画然辟一新国土。质言之,则外来语调之色彩甚浓厚,若与吾辈本来之‘文学眼’不相习;而寻玩稍进,自感一种调和之美。……尤有一事当注意者,则组织的解剖的文体之出现也。稍治佛典者,当知科判之学,为唐、宋后佛学家所极重视。其著名之诸大经论,恒经数家或十数家之科判;分章分节分段,备极精密。推原斯学何以发达,良由诸经论本身,本为科学组织的著述。我国学者,亦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之,故条理愈剖而愈精。此种著述法,其影响于学界之他方面者亦不少。夫隋、唐义疏之学,在经学界中有特别价值,此人所共知矣。而此种学问,实与佛典疏钞之学同时发生。吾固不敢径指此为翻译文学之产物,然最少必有彼此相互之影响,则可断言也。……自禅宗语录兴,宋儒效焉;实为中国文学界一大革命;然此殆可谓为翻译文学之直接产物也。”第三,文学的情趣之发展:“吾为说于此。曰:‘我国近代之纯文学——若小说,若歌曲,皆与佛典之翻译文学有密切关系’……须知大乘在印度本为晚出,其所以能盛行者,固由其教义顺应时势以开拓,而借助于文学之力者亦甚多。大乘首创,共推马鸣。读什译《马鸣菩萨传》,则知彼实一大文学家大音乐家;其弘法事业恒借此为利器。试细检藏中马鸣著述:其《佛本行赞》,实一首三万余言之长歌。今译本虽不用韵,然吾辈读之,犹觉其与《孔雀东南飞》等古乐府相仿佛。其《大乘庄严论》,则直是‘《儒林外史》式’之一部小说;其原料皆采自《四阿含》,而经彼点缀之后,能令读者肉飞神动。马鸣以后成立之大乘经典,尽汲其流;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极微眇之教理。若《华严》《涅槃》《般若》等,其尤者也。此等富于文学性的经典,复经译家宗匠以极优美之国语为之移写。社会上人人嗜读;即不信解教理者,亦靡不心醉于其词缋。故想像力不期而增进,诠写法不期而革新,其影响乃直接表见于一般文艺。我国自《搜神记》以下一派之小说,不能谓与《大庄严经论》一类之书无因缘。而近代一二巨制《水浒》《红楼》之流,其结体运笔,受《华严》《涅槃》之影响者实甚多。即宋、元、明以降,杂剧、传奇、弹词等长篇歌曲,亦间接汲《佛本行赞》等书之流焉。”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以上所述,便是佛教之所由起。佛祖圆寂之后,其高弟摩诃迦叶等,昌大其说,会弟子五百人于王舍城,为第一次结集。摩揭陀国亡,佛教顿衰。此为帝王奉佛之始。由上所述,可知佛教输入中国,当在西汉末年。佛教自西汉输入以后,中经三国西晋,无甚进展。胡主如后赵石勒、前秦苻坚、后秦姚兴、后魏拓拔珪、拓拔嗣,均力倡佛教,即此之故。(三)东晋至南北朝,干戈扰攘,民不聊生,故人人欲借佛教之说以求自慰,而佛教遂因之广播中土。......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以诗体论,原来五言、七言、乐府诸体,均起于汉代,至唐又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作诗之体,至是大备。以诗家论,初唐以宋之问、沈佺期为首。盛唐以李白、杜甫为首,李有诗仙之称,杜有诗圣之称。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白以平易相尚,务令老妪能解。......
2023-08-17
(一)解除帝国主义的束缚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了中国农村的衰落与其原因,则现在来谈农村复兴,自必要对症下药,即消灭那些使农村衰落的原因。另方面,中国工商业不振,自然也影响农村,但这也是外力压迫的结果。以上两端,是复兴中国农村的根本方案,但其实现则异常困难。(三)减轻地租整理田赋与废除苛杂中国农民的担负,实在过于繁重。以上七点,是略举其大者,若能照此切实执行,则中国农村定不难有复兴的前途。......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宋代制度,多仍唐旧,现在先述官制。可惜推行并不普遍,所以宋代人民依旧不能脱掉力役之苦。海盐于产地设亭场,制盐之民称亭户,或称灶户;制解盐之民则称畦夫:这两种盐都是籍民制盐,由官发卖。宋时植茶之处称山场,采茶之民称园户;园户都隶属山场,除岁纳茶若干作为租税外,其余的茶都归官收买。宋代管理鬻矾的机关,亦谓之“务”,制矾之民称镬户,所制之矾,由官发卖,香即香药,和宝货都是由国外运来的。......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