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阮籍与清谈之风:见时代人的行动与思想

阮籍与清谈之风:见时代人的行动与思想

【摘要】:清谈之风,虽开自何、王,但其流不广,至阮籍、嵇康诸人出,其风始炽。以下拿阮籍为代表,以见这时代一般人的行动与思想。不过阮籍一班人的放诞,都是有所托而然;到了以后,清谈之风,日盛一日,就不一定有所寄托,也都专务玄谈放诞不羁起来了。所以清谈之风,虽开自何、王,但至阮籍而一变,至王、乐又一变,渡江以后,便已经三变了。

清谈之风,虽开自何、王,但其流不广,至阮籍嵇康诸人出,其风始炽。以下拿阮籍为代表,以见这时代一般人的行动与思想。

阮籍的行为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晋书·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耶?’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从这段话看来,便知嗣宗由于深恐触犯禁网,所以才纵酒放浪,遗弃世事;既然遗弃世事,所以他的行动也就非礼法所能拘束的了。他又作《大人先生传》,以讥弹礼法,其言曰:“世之所谓君子者: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王公,下不失九州牧。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敢不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虱之处裈中乎?”

竹林七贤

王衍乐广

玄学

清谈之风的三变

嗣宗又与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相友善,都蔑弃礼法,纵酒昏酣;好言老、庄,崇尚虚无;当时慕其放达,叫做“竹林七贤”。不过阮籍一班人的放诞,都是有所托而然;到了以后,清谈之风,日盛一日,就不一定有所寄托,也都专务玄谈放诞不羁起来了。如王衍、乐广、阮瞻、王澄诸人,就是这样的。王衍被石勒所擒,快到死的时候,便说:“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王衍传》)由此足见清谈的毒害,竟使居高位的王衍,也感觉着了。渡江以后,元嘉之间(424至453年),竟专立玄学,把《老子》《庄子》《周易》总为三玄,以相教授;在这个时候,一般读书人,更不必懂得多少《老》《庄》《周易》,更不明白何、王所说所道,也就手捉麈尾,自称谈士了。所以清谈之风,虽开自何、王,但至阮籍而一变,至王、乐又一变,渡江以后,便已经三变了。不过崇尚虚无,一任自然,却是他们共通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