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魏伯阳与葛洪的贡献:道教学理奠基者

魏伯阳与葛洪的贡献:道教学理奠基者

【摘要】: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固然是道教之始,但道教的学理的基础,却是由魏伯阳与葛洪建立起来的,今分述如下:魏伯阳伯阳生平不可考,葛洪《神仙传》说:“魏伯阳,上虞人,通贯诗律,文辞赡博,修真养志,约《周易》作《参同契》,桓帝时以授同郡淳于叔通。”魏伯阳亦言炼丹之术,然全为譬况之说,不易明白,至葛洪作《金丹》《黄白》二篇,始详载药品的分量与制法,而集炼丹说的大成,后此言炼丹者,无不本于葛洪。

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固然是道教之始,但道教的学理的基础,却是由魏伯阳与葛洪建立起来的,今分述如下:

魏伯阳

伯阳生平不可考,葛洪《神仙传》说:“魏伯阳,上虞人,通贯诗律,文辞赡博,修真养志,约《周易》作《参同契》,桓帝时以授同郡淳于叔通。”据五代后蜀、彭晓的考证,断定他是东汉桓帝时代的人。他对于道教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老子的修真养性之说,附会到道教里面去,他所著的《参同契》,便是后世道教言炼养之所自本。他说:“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未,当虑其先。”又说:“惟昔圣贤,怀玄抱真。含精养神,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至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又说:“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这便是专以阴阳消息之道,发明长生久视之理。

葛洪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少时博览多识,不求闻达,尤好神仙炼养之法。其从祖葛玄,是左慈的弟子,即世称为葛仙公仙术家。仙公传郑隐,隐又传洪,洪更问学于鲍玄。当时干宝很器重葛洪,推荐于东晋元帝,洪固辞不就。后闻交趾产丹砂,乞为句漏县令,为刺史所留。不得已隐居罗浮山,著《抱朴子》行世。《抱朴子》分《内篇》《外篇》,《外篇》论人事,《内篇》论神仙术,兹就其论神仙一部分略述如下:

第一,他认神仙为必有。《论仙篇》说:“或问:‘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至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识,而所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不死之道,曷为无之?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尝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或莫知其为上。终身履地,而或莫识其为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所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浅短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第二,既有神仙,则修道自有成仙之法。葛洪定修道之法有二,一为胎息与房中术(见《释滞篇》),这是属于内的;一为服药,这是属于外的。《仙药》一篇,即言制药的方法与服药的方法,而重要者,则莫如金丹。魏伯阳亦言炼丹之术,然全为譬况之说,不易明白,至葛洪作《金丹》《黄白》二篇,始详载药品的分量与制法,而集炼丹说的大成,后此言炼丹者,无不本于葛洪。其言金丹之重要,则曰:“余考览养性之书,鸠聚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数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其言金丹之性质与作用,则曰:“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捍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傅矣。”(以上《金丹篇》)他这些话虽怪诞可笑,但是,后此道教能取得一般愚民的信仰,亦未始不由于此。

第三,以上所述,固是学仙之法,然学仙亦不可不讲求心意修养之法,所以他又说:“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自来,不禳祸而祸去矣。何也?命在其中,不系于外;道存乎此,无俟于彼也。”(《道意篇》)

以上系葛洪言神仙的大旨。然洪生长晋世,正老、庄学流行的时候,所以他于长生久视之道,言术则有丹诀,言理则取老、庄,以投合时好,所以《至理》一篇,明无为之旨,更为明显。其言曰:“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非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流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夫逝者无返期,既朽无生理。达道之士,良所悲矣。轻璧重阴,岂不有以哉?故山林养性之家,遗俗得志之徒,比崇高于赘疣,方万物乎蝉翼;岂苟为大言,而轻薄世事哉?诚其所见者了,故弃之如忘耳。是以遐栖幽遁,韬鳞掩藻。遏欲视之目,遗损日月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抱雌守一。专气致柔,镇以恬素。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割厚生之腊毒,谧多言于枢机。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养灵根于冥钧,除诱慕于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漠。为乎无为,以全天理。”

由上所述,可知道教自得魏、葛二氏在学理上的建立以后,除符箓为固有外,又加上了清静、炼养、服食诸说,而道教学理乃渐趋完备,其教理亦渐接近于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