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充思想:论衡,万物生成、命与性

王充思想:论衡,万物生成、命与性

【摘要】:王充的思想,接近老子,是廓清两汉迷信之说的战士,今本《论衡》一书,分述其思想如下:万物生成说王充以为万物生成,皆由于气,故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阴气生为骨肉,阳气生为精神。论命王充主有命说,以为死生贵贱均由于命,故曰:操行有常贤,仕官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论性王充有《率性》《本性》二篇,《率性》述他自己的见解,《本性》叙述以前关于论性的各说,并各各加以批评,以确固他自己的主张。

王充的思想,接近老子,是廓清两汉迷信之说的战士,今本《论衡》一书,分述其思想如下:

万物生成说

王充以为万物生成,皆由于气,故曰: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言毒》)

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自然》)

万物之生,虽本于气,但气有阴阳之分,故曰:

夫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阴气生为骨肉,阳气生为精神。(《订鬼》)

观此,可知他言阴阳,全本于《易》。人与物都是禀阴阳之气而生,所以人与物是一,《论死》也说“人,物也”。果如此,则人与物有何分别呢?他认为人是有智慧的,而万物则无,所以说:

夫倮虫三百六十,人为之长;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辨祟》)

但是,人为什么又有贤愚之差呢?他以禀气的多少,来解答这问题,其言曰:

至德纯渥之人,禀天气多,故能则天自然无为。禀气薄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天地为炉,造化为工,禀气不一,安能皆贤?(《自然》)

但是,又为什么会有禀气之差呢?关于这问题,他却不曾解答出来。不过要注意的,就是他言天生万物,全系自然,这便与老子之说相似,其言曰: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夫天地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矣。(《物势》)

论命

王充主有命说,以为死生贵贱均由于命,故曰:

操行有常贤,仕官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逢遇》)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命禄》)

惟其主命,故坦然恬淡,不怨不尤,以到达“不贪进以自明,不恶退以怨人,同安危而齐死生,钧吉凶而一败成”(《自纪》)的境界。观此,其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可知。不过他以禀气的多少,以定人之终身,则人之命,亦有定数,所以说“用气为性,性成命定”(《无形》)。盖他的宇宙论,既以气与自然为中心,则其推论必连类至此。他如言相法,亦莫不由此中心思想出发,所以也说:“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表候者,骨法之谓也。”(《骨相》)

论性

王充有《率性》《本性》二篇,《率性》述他自己的见解,《本性》叙述以前关于论性的各说,并各各加以批评,以确固他自己的主张。《本性》说: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性情,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

接着他历叙孟子言性善,告子言性无善恶之分,荀子言性恶,陆贾言“天地生人以礼义之性”,董仲舒言情性之说,刘向言“性在于身而不发情接物而然”之说,都与以一个“未能得实”“竟无定是”的批评,而谓世硕之说,“颇得其正”。于是他本于世硕之说,而提出他的主张,其言曰:

酆文茂记,繁如荣华,恢谐剧谈,甘如饴蜜,未必得实。实者,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高不可下,下不可高。谓性无善恶,是谓人才无高下也。禀性受命,同一实也。命有贵贱,性有善恶。谓性无善恶,是谓人命无贵贱也。(《本性》)

此言人性有善有恶,而恶亦可变为善,故曰:

“人性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

“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竟在化不在性。”(以上《率性》)

是则他虽主性有善恶,然亦非谓性之善恶不可移。而他言“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率性》),则实与他的万物禀气而生之说相合,而宋儒言气禀说,却早为他所道破。

破除迷信

《论衡》中《九虚》《三增》《订鬼》《论死》,以下诸篇,均叙当时的迷信,而一一予以反驳。他第一反对天人感应之说,《变虚》说:

夫天体也,与地无异。诸有体者,耳咸附于首。体与耳殊,未之有也。天之去人,高数万里。使耳附天,听数万里之语,弗能闻也。人坐楼台之上,察地之蝼蚁,尚不见其体,安能闻其声。何则?蝼蚁之体细,不若人形大,声音孔气,不能达也。今天之崇高,非直楼台,人体比于天,非若蝼蚁于人也。谓天非若蝼蚁于人也。谓天闻人言,随善恶为吉凶,误矣。

第二,他反对有鬼,《论死》说:

世谓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试以物类验之,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何以验之?验之以物。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世能别人物不能为鬼,则为鬼不为鬼,尚难分明。如不能别,则亦无以能知其为鬼也。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粗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人无耳目,则无所知。故聋盲之人,比于草木。精气去人,岂徒与无耳目同哉?

此言无鬼。但世间竟有生而见鬼者,却又是什么道理呢?他因以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理由,以解答这问题,《订鬼》说: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觉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但是,他所谓无鬼,只言无能为人形的鬼,至于阴阳鬼神之论,却并不废弃,所以《论死》又说:

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或说:“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转,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神者,申也;申复无已,终而复始。人用神气生,死复归神气。阴阳称鬼神,人死亦称鬼神。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冰释为水,人死复神。其名为神也,犹冰释更名水也。人见名异,则谓有知能为形而害人,无据以论之也。

此外,尚有《四讳》《讥日》《卜筮》《辨祟》《诘术》《解除》诸篇,要皆历举当时各种迷信,而一一予以反驳。又有王符与桓谭,亦均立论以破迷信,惟不如王充的周详,故略而不述。

总上所述,可知王充的思想,实足以破除当时的迷信;不过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所以他持论亦不免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是,他的著述体例,多半先陈述反对派的意见,然后予以反驳,再申述自己的主张,则似亦合于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