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儒家对礼乐教化的崇尚却未获得墨家的共鸣,与儒家礼乐理想截然相反的是墨家的“非乐”思想。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就作乐而言,墨子的音乐理念与儒家截然相反,他极力反对儒家的礼乐思想,在他的《墨子·非乐》篇中,他提出了重要的“非乐”命题。......
2023-11-19
汉初儒者,有陆贾与贾谊,但都不是纯粹的儒者。陆贾有《新语》,《汉书·艺文志》列为儒家,然其言历史近于荀子、韩非,其言政治又与老子相似,则实非纯儒,今分述如次:
历史观
陆贾的历史观,自一方面言,则与荀子“法后王”之说相合,其言曰: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道近不必出于久远,取其致要而有成。《春秋》上不及五帝,下不至三王,述齐桓、晋文之小善,鲁之十二公,至今之为政,足以知成败之效,何必于三王?故古人之所行者,亦与今世同。……万世不易法,古今同纪纲。
但在他方面言,却又与韩非的见解相同,其言曰:
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政治论
陆贾的政治论,是无为的,颇与老子相似,而鼎革之变以后,国家元气未复,也是促成这种政治论的原因,我们看汉初施行六十多年的无为政治,便可知当时时势的需要了。陆贾说:
道莫大于无为……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故无为也,乃无不为。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岂恃坚甲利兵深刑刻法朝夕切切而后行哉?
贾谊有《新书》五十八篇,《汉书·艺文志》列为儒家。然贾谊实非纯儒,司马迁谓“贾生明申、商”(《太史公自序》),即其近似法家之证,而其言道术,则有时似老有时似儒,由此看来,贾生之学,实杂而不纯。《新语·道术》说:
道术
“数闻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实也。请问道者何谓也?”对曰:“道者所从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施也。术也者所从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曰:“请问虚之接物如何?”对曰:“镜仪而居,无执不臧。美恶毕至,各得其当。衡虚无私,平静而处。轻重毕悬,各得其所。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虚而静。命名自宣,命物自定。如鉴之应,如衡之称。有亹和之,有端随之。物鞠其极,而以当施之。此虚之接物也。”
案此即老子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之意。
《道术》又说:
“请问术之接物何如?”曰:“对曰: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举贤则民化善,使能则官职治。英俊在位则主尊。……术者接物之遂。凡权重者必谨于事,令行者必谨于言,则过败鲜矣,此术之接物之道也。”
案此即孔子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之意。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42]儒家对礼乐教化的崇尚却未获得墨家的共鸣,与儒家礼乐理想截然相反的是墨家的“非乐”思想。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就作乐而言,墨子的音乐理念与儒家截然相反,他极力反对儒家的礼乐思想,在他的《墨子·非乐》篇中,他提出了重要的“非乐”命题。......
2023-11-19
董仲舒和李斯一样,都是做那“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工作的人。武帝即位,举贤良对策,因董仲舒之言,才正式把儒家定为一尊。董仲舒的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自此以后,儒家既居独占地位,于是代表儒家之学的六经遂成为学人必读的经典。自董仲舒以下,直至康有为,凡著书立说,欲以取信于人,也无不本诸六经。仲舒著作,今传《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兹分述其学说如下:天仲舒学说的基础,就是“天”。......
2023-08-17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道家的慈爱。道家的圣人是得道的圣人,儒家的圣人是仁者爱人的圣人。切不要从表面看到老子在批评儒家的仁义道德,就以为道家反对仁爱,其实道家强调道层次的大爱。......
2024-04-12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识见不足。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2023-11-29
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艺术特色《关雎》通篇采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诗的第一章以河中沙洲雌雄雎鸠的和鸣声起兴,写了淑女的被“逑”,表达了作者对美满婚姻的期待。诗中用“参差”“窈窕”等双声和叠韵词,既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2023-07-03
过秦论(上)〔西汉〕贾谊贾谊,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辞赋家、政论家,年轻时有才名,二十多岁即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升任大中大夫。怀王坠马身亡,贾谊自惭失职,郁郁而死。在中国散文史上,《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国请服,弱国入朝。秦人大开关门,引敌入境,但九国......
2023-11-29
“三纲”观念的萌芽是法家的韩非子。这里虽无“三纲”之名,却是“三纲”的最初表述。董仲舒还把这三种很正常的人伦关系视为“天”定:“君臣、父子、夫妇之道……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王者三纲,可求于天。”......
2024-04-12
(一)陆贾与《新语》陆贾是汉初第一位将儒家经学思想贯穿到汉代政治实践中去的人。刘邦不怿而有惭色,于是让陆贾为他写出秦所以失天下,汉何以得天下的道理,同时总结古今成败之国的盛衰原因,陆贾著述十二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并为其著作命名曰《新语》。《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一是对于秦政的批判及对秦亡教训的总结,陆贾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