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名著,海通后西医逐渐传入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名著,海通后西医逐渐传入

【摘要】:到了周代,医学始略有可考。南北朝以后,中国医学始受印度的影响。金、元之际,有李杲(明之)精医学,著《内外伤辨惑论》及《脾胃论》。明初,名医辈出,如吕复、王履、戴思恭,均于医有所发明,而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三十九卷,实为中国药用植物学的名著。然自海通以后,西医渐次输入中国,于是始有人用西洋科学的方法,以谋中医的改革。

相传伏羲“尝草治砭,以治民疾”;神农“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路史》依据孔丛子《帝王世纪》所引)。又相传黄帝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不过此种传说,未可相信。即令有之,其术亦很简陋,且以当时迷信盛行,亦必以巫觋兼医师。

到了周代,医学始略有可考。据《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而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复各分职治事。春秋时,名医有扁鹊,相传《难经》一书,即他所作。然自西周至战国,民间以医师治病者甚少,大半多用巫觋以治疾病。医学的不发达,由此可见。

东汉时,张机(仲景)服官长沙,感其家人多因伤寒致死,乃著《伤寒诸病论》及《金匮玉函经》等书,实为中国医家之祖。三国时有华佗,能解剖开刀,称为医中的神者。南北朝以后,中国医学始受印度的影响。至隋、唐时代,遂有孙思邈的《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甄权的《脉经》《针方》及《明堂人形图》,为时人所宗。金、元之际,有李杲(明之)精医学,著《内外伤辨惑论》及《脾胃论》。元代朱震亨,著《格致余论》《局方发》及《金匮钩玄》诸书。医学至是,始大发达。同时,犹太人以泰西医方输入中土,实为中国有西医之始。明初,名医辈出,如吕复、王履、戴思恭,均于医有所发明,而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三十九卷,实为中国药用植物学的名著。然自海通以后,西医渐次输入中国,于是始有人用西洋科学的方法,以谋中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