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五胡十六国之乱以后,南方有刘裕于公元420年受晋禅,是为宋武帝;北方也于公元439年一统于北魏:自是南北朝截然划分。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之魏统一仅九十五年,其后有东魏和西魏,又有北齐和北周;至隋文帝开皇九年灭陈,而天下始归一统。晋安帝时,孙恩以五斗米道作乱于会稽,以破孙恩有功,为下邳太守,后平桓玄,遂执朝政。魏初百官无禄,至帝始定班禄之制,并严定罚章,以止贪墨。......
2023-08-17
所谓艺术,是包括书、画、音乐、建筑、雕刻、塑像以及其他工艺而言,这些都属于专门学问,所以本节只把艺术中与我们关系最切的书、画简略地说说。
(一)画。画与书本出于一源,唯商代以前已不可考。周时已有壁画,大抵都简朴古拙。壁画至汉大盛:文帝时绘诽谤木、敢谏鼓等于承明殿,武帝时绘天地、太一、诸鬼神于甘泉宫,宣帝时绘功臣像于麒麟阁,都是壁画,而且含有劝戒的意思。文帝时,又有尚方画工毛延寿等,是为后世画院的嚆矢。至东汉明帝,始特设画官,命班固等述经史故事,使画工描绘成图,这就是汉明帝《画官图》五十卷。又遣使月氏国,收集佛教雕刻画像,仿造数本,置于清凉宫;又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白马寺的壁上,即佛寺壁画的滥觞,亦即印度画入中国之始。至于当时以画名者,则有刘褒、赵岐、蔡邕、张衡,而刘的《云汉图》,张的《地形图》,尤为有名。三国时,以吴曹不兴最善画。晋代名画,首推协卫和师事协的张墨与荀勖。其后顾恺之出,更在协之上,他于人物、神兽、风景,无不擅长,为中国言画者之所祖。南北朝时,刘宋有陆探微,以恺之画法,作连绵不绝的一笔画,与恺之、张僧繇及唐代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刘宋又有宋炳,长于山水,以实地写景为主,开后世画家的创格。萧齐有谢赫,善画人物,他所著《画品录》序文中所举的六法[2],为后世论画的典型。梁张僧繇画山水,参用印度画染晕法,特创没骨皱法,为中、印画法融合的成功者。隋代画家,如展子虔以画马胜,孙尚子以鬼神鞍马胜,郑法士以游宴豪华胜,董伯仁以台阁车马胜,杨契丹以衣冠簪组胜,都各有所长。唐初有阎立德、立本兄弟,均长于画,而立本绘像,尤为特出。开元、天宝间,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出,遂于画史上别开生面:吴道子长于画佛;李思训好作金碧山水,为后世着色山水之所祖,又为北派之祖;王维工诗画,喜为破墨山水,为南派之祖[3]。而周昉的水月观音,更为创作,与张僧繇、曹仲达(南北朝高齐时人)、吴道子并称佛教画上的四典型。晚唐,则张南本以佛教画胜,荆浩以山水胜。五代时,山水有后梁的关同,人物有前蜀的禅月大师贯休及后蜀的石恪,花鸟有南唐的徐熙与蜀的黄筌;而后唐李夫人(郭崇韬之妻),就窗影而画竹,种墨竹之祖。北宋盛行寺观宫殿壁画,当时院人[4]如董羽则专工龙水,黄居(黄筌之孙)则以花鸟胜,燕文贵与郭熙则长于山水,而熙所创影壁,更为特出。其非院人而以画为专业的,则山水有范中正,花鸟有徐崇嗣、赵昌、易元吉等。他如以画而寄其逸雅之气韵者,则前有李成、董源、释巨然,后有李公麟(龙眠山人)、米芾、苏轼,而米、苏兼工书,尤为世所推重。又宋徽宗,也工山水花鸟。南宋画院突兴,名师辈出:李唐的画,与李思训不相上下,大斧劈皴,即他所创;李迪长花鸟竹石,又善小景山水;李安忠专绘花鸟;苏汉臣工道、释人物,画婴儿尤为得意;马兴祖善花鸟杂画;萧照、阎次平工山水;刘松年以画纤巧流丽的青绿山水称;梁楷工人物,创水墨减笔描法;马远长于山水,只画一角半边的山水,故有马一角之称,为宋末水墨派院人的代表。元世,以从政之暇而作画的:有赵孟
的人物山水竹石;高克恭的云山;李衍、柯九思的枯林竹石;任仁发的天马;王蒙的山水。专门画家,则有颜辉的人物;王渊的花鸟;孙君泽、丁野夫的山水。而在野文人,如钱选、曹知白、黄公望等亦长于绘画。明代院画盛行:太祖时,周位的山水;成祖时,蒋子成的水墨观音与山水,郭纯、上官伯达的山水;范暹、边文进的花鸟;宣宗时,商喜的山水人物,李在的山水,林良的水墨花鸟(写意派的元祖);宪宗、孝宗时,吴伟的山水,吕文英的花鸟;武宗时,王谔的山水:都是佳构。院体衰落以后,自世宗至明末,士大夫文人的绘画,就继之而起,原来士大夫文人以画名者,在明初有王冕、王绂。其后又有沈周、唐寅、文徵明、董其昌四大家。至世宗时,便有钱谷的山水,项元汴的松竹古木兰梅。神宗时,便有邹迪光、张瑞图的山水,王思任的云山。明末,便有陈继儒的山水,黄道周、杨文骢的山水竹石,都是很有名的。至于花卉,则于前述院人之外,文人中尚有沈启南、陆治、周之冕、陈淳四大家。人物画除院人蒋子成外,后有阮福、丁云鹏,而曾鲸的写照,更为出神。又神宗时,利玛窦来中国,能画耶稣圣母像,曾波臣乃折衷其法,而作肖像,为西洋画风入中国之始。明末,又有崔子忠、陈洪绶也工人物,而以陈作为最有名。清初画家,多为文人士大夫: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四王)及恽恪、吴历六大家,为一代画家所宗。其次有萧云从、孙逸称江左二家,程正葵、方亨咸、顾大申称鼎足名家,弘仁、八大山人、石涛、石溪称四大名僧,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称金陵八家,都是名手。而龚贤为初学山水者作口诀画法册,殆为习画本的嚆矢,又其门人王概增修李流芳所集的古来名家山水树石的画法成编,后为李渔刻于《芥子园画传》,为古今第一的习画本。雍正、乾隆间的画家,有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张鹏翀、董邦达等,而高凤翰以左手书,最纵逸而有味。此外有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
、金农、黄慎、郑燮、汪士慎、高翔)、浙西三妙(黄易、奚冈、吴履)、后四王(王廷元、王三锡、王廷周、王鸣韶),而金声更有名,郑燮的墨竹,也能自成一家。其时院人有钱维城、张宗苍、焦秉贞等,而院人意大利人郎世宁的西法画马,更为佳构。他如沈铨的花鸟,则以其曾到日本卖画,故其画风被于日本。嘉庆、道光间的画品稍下,其时董诰、王学浩,及朱本、朱鹤年等称名手。咸丰、同治至光绪间,则初有张熊的山水、朱熊的花卉、任熊的人物,称为沪上三熊。其次钱杜、赵之谦,亦有名。人物画则有费丹旭及光绪时任颐。清末及民国,又有吴石仙、陆恢、吴昌硕、陈衡恪、萧俊贤、金城、王震,亦均以画名。唯西洋画风已披靡一时,以后我国画界,或从此另辟一境界。
(二)书。上面说过,秦程邈作隶书。不过当时隶书,只用于文牍,而纪功勒石,却都用小篆。到了汉代,便通用隶书。后汉又由隶书变为楷书与草书。刘德昪又作行书。而蔡邕创飞白,卫凯则善古文。三国魏之钟繇,备具各种书法,为后世言楷书者所祖。晋王羲之师法钟繇,总百家之精,兼诸体之妙,其书称为古今第一,其子献之也工书,称为二王。南北朝时,南朝宗钟、王,北朝宗卫,书法遂分为二派。隋统一中国,始兼二派之长,自成一格,《龙藏寺碑》即此时的代表作品。而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刻羲之《兰亭序》于石,则为法帖之始。唐代选举中有书法遒丽一条,所以名家辈出,而太宗、高宗、武氏、玄宗都好王书,故其时大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李邕,都无不宗王。又张旭以草书得名,称为草圣;李阳冰则以篆书得名,与秦李斯称为二李。他如颜真卿虽宗王,而能集诸体的大成;柳公权之书,则出自真卿,唯能自创新意,另成一格。宋代大家,当推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四人。蔡的楷书,出自真卿,其真行草,都属妙品,而其草书尤有名,称为飞草。庭坚宗王而自成一家,尤长楷书,亦工行草。米书效法献之,而别树一帜。苏书自称仿佛褚、薛、颜、柳之笔。四家之书,均变化淋漓,而与唐代欧、虞、褚异其趣。元世书家有赵孟
与鲜于枢,均以小楷著名。明代书家,当以文徵明、董其昌为名手,而其昌尤能自成一格。清世厉鹗、恽恪、刘墉、郑燮、翁方纲、梁同书、钱大昕、阮元、伊秉绶、左宗棠、何绍基、曾国藩诸人之书,均见重于世。
【问题提要】
(一)试略述文学的起源。
(二)试略述文字的演进。
(三)文学肇始于什么?
(四)试略述诗、赋、小说、词、曲的演进。
(五)试略述散文的演进。
(六)试略述各时代书画的代表作家。
【注释】
[1]《晋书·乐志》:“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绝,不可复知。及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又引曹植《鼙舞诗序》云:“故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鼙舞。遭世荒乱,坚播越关西,随将军段煨。先帝(曹操)闻其旧技,下书召坚。坚年逾七十,中间废而不为,又古曲甚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作新声五篇。”
[2]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摹移写。
[3]《芥舟学画编》记南北二派传统如下:南派:王维、董源、释巨然、米芾、倪瓒、黄公望、王蒙、董其昌;北派:李思训、李昭道、郭远、马远、夏珪、刘松年、赵伯驹、李唐、戴进、周臣。
[4]宋设翰林图书院,内有画院书院等,故出自画院的画家,称为院人。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自经五胡十六国之乱以后,南方有刘裕于公元420年受晋禅,是为宋武帝;北方也于公元439年一统于北魏:自是南北朝截然划分。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之魏统一仅九十五年,其后有东魏和西魏,又有北齐和北周;至隋文帝开皇九年灭陈,而天下始归一统。晋安帝时,孙恩以五斗米道作乱于会稽,以破孙恩有功,为下邳太守,后平桓玄,遂执朝政。魏初百官无禄,至帝始定班禄之制,并严定罚章,以止贪墨。......
2023-08-17
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文帝初政,颇有可观,今分述于下:一曰整理财政。其整理财政的方策,不在加赋以益民负担,而在除弊以增加收入。北方陆路交通,为之一变。水陆交通既便,又于各要地,置离宫四十余所,以备巡幸。政府对于群盗,无根本安抚之计,反专恃威力以谋镇服,结果制盗之法愈严。旋化及又为窦建德所擒。这时越王侗尚称帝于东都,朝政归王世充掌握。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自称郑王,加九锡;旋废侗为潞国公,于是隋之帝系全绝。......
2023-08-17
但依旧是唐代藩镇的延续和扩大,直到宋太祖统一中国,才结束了这种军阀政治。这样看来,可知唐室统治,至玄宗之世,即已趋于崩溃。林甫死后,国忠继为宰相。明年,其子朝义杀思明。唐即以客奴为平卢节度使,旋玄宗杀客奴,代为节度使,藩镇的谋杀称代始此。泚入朝,使其弟滔领留后,唐亦任之。......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构成历史事实的第二要素为地域,本章所述,就是这一点。我国太古疆域,其详已不可考。汉代继起,南服南海,北逐匈奴,东制朝鲜,西通西域,今本部诸省及新疆要地、蒙古边隅,均入版图,是为中国疆域的第三次扩张。清代仁、宣以后,外藩尽失,我国疆域便只限于中国本部及关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了。......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