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原始公产制而奴隶制,由奴隶制而封建制,最后,由封建制而资本制。在国家开始成立的时候,是纯粹的一种奴隶制。封建制的社会和奴隶制的社会并无多大的悬殊;不过奴隶制是氏族社会的孑遗,多量的含有血族的成分,而封建制则是多量的含有地域成分的奴隶制。以上所述,便是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而社会演进的原动力,却在于生产关系的进展。......
2023-08-16
一般研究文学起源的人,都以为文学肇始于风谣。《汉书·艺文志》:“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朱子《诗集传序》:“有欲则不能无思,有思则不能无言,言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这就是说:人生有欲则不能无情感,既有所感于中,就不能不谋有所以抒诸外。最初把情感抒诸外的东西,便是风谣。风谣合于自然的音响节奏,所以有韵之文又发生在无韵之文以前。
郭绍虞在《小说月报》《中国文学研究》上,有《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一文,他说:
“一般研究文学史的人推论文学之缘起都以为肇始于风谣。风谣实是最古的文学。其于后世文学不同者,即在于后世渐趋于分析的发展,而古初只成为混合的表现。今人研究风谣所由构成的要素不外三事:
(一)语言——辞——韵文方面成为叙事诗,散文方面成为史传,重在描写,演进为纯文学中之小说。
(二)音乐——调——韵文方面成为抒情诗,散文方面成为哲理文,重在反省,演进为纯文学中之诗歌。
(三)动作——容——韵文方面成为剧诗,散文方面成为演讲辞,重在表现,演进为纯文学中之戏曲。
在原始时代,各种艺术往往合而为一,所以风谣包含这三种要素,为当然的事情。即后世的文学犹且常与音乐舞容发生连带的关系,而与音乐的关系则尤为密切。这因语言与动作之间,以音乐为其枢纽之故。欲使其语言有节奏,不可不求音乐的辅助;欲使其音声更有力量,不可不借动作以表示。所以诗歌并言,歌舞亦并言。以音乐为语言动作的枢纽,正和以歌为诗与舞的枢纽一样。”
“《毛诗大传》论诗歌之起源,亦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节说明这三种艺术混合的关系更为明晰。以文学为主体而以音乐舞蹈为其附庸;以诗歌为最先发生的艺术,而其他都较为后起。这些意思,都可以于言外得之。盖昔人思虑单纯,言辞简质,虽有所感于中而不能细密地抒发于外,所以不得不借助于其他艺术。后来渐次进步,始渐与舞蹈脱离关系了;更进而后与音乐脱离关系了,迨到描写的技巧更进的时候,即由音乐蜕留的韵律,亦渐次可以破除了。至其依旧借助于舞蹈与音乐的地方亦更逐渐进步,而成为更精密的体制。于是文学上种种形式体裁与格律遂由以产生,而其源固导始于风谣。”
“风谣是原始的文学,由于风谣更进一步便成为诗。诗亦是原始的文学,诗亦可以概括一切的创作文学。本来由于各体文学发生的程序而言,韵文常先于散文,所以由风谣更进一步的文学,实可以诗作为代表。风谣与诗本来没有什么区别,不过由于内容而言,风谣是未成熟的文学作品,诗是较成熟的文学作品。再从表现的工具而言,风谣是以语言为工具,而诗则用文字为工具而已。”
“前言风谣有三种要素,即是语言、音乐和动作。及其进而为诗,遂由语言的质素以演成史诗(即叙事诗),由音乐的质素以演成抒情诗,更由动作的质素以演成剧诗。旧时把《诗经》分成风、雅、颂三类,我们若从大体上观察,则雅可以当史诗,风可以当抒情诗,而颂字训容,恰可以当剧诗。”
郭氏这几段话,是他全文的总纲,其大意就是:文学肇始于风谣,风谣是无文字时代的文学作品,包含语言、动作、音乐三种要素;风谣进一步便是诗,诗亦是原始的文学。换言之,即诗是有文字时代的最初文学,它也包含此三种要素,其后文体之所以各异,即在于后世之趋于此种要素之分析的发展。他最后又说:“由是可知无论何种文体,实在都有三个共同的倾向,即自由化,散文化,语体化。中国文学演进的趋势无论如何曲折迂回,却总是向着这三个目标以进行。”以下就他这个总纲,把中国文学中的小说、赋、诗、词、曲、文等项目的演进,略述一番:
(一)小说。小说是由历史传记演进而来的,而历史传记又是从诗史演进而来的。中国有无诗史——《尧典》虽为诗史,但我们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不可征实,但以文学演进的行程论,则中国古代似亦有诗史。章炳麟说:
“古者文字未兴,口耳之传,渐则忘失,缀以韵文,斯便吟咏而易记忆。意者仓、沮以前,亦直有诗史而已;下及勋、华,简篇已具,故《帝典》虽言多有韵,而文句参差,恣其修短,与诗殊流矣。其体废于史官,其业存于矇瞽,由是二雅踵起,借陈歌政,同波异澜,斯各为派别焉。”(《检论》五《附录正名杂义》)
由章氏之言,则知中国古代亦有诗史。后来因为“简篇已具”,有韵的诗史,便渐次变成历史的传记。用传记的体裁,描写荒唐诡异的事情,使成志怪小说。这种志怪小说,如《山海经》与《穆天子传》,即已开其端绪。降及两汉、六朝,志怪小说,始大发达,而小说一语,才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艺文志》中,更列举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这些小说,都已不传,唯其中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后世仰为小说的鼻祖。《汉书》记虞初的事是:
“虞初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陇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观此,虞初既是方士,则其书为神仙怪诞之说,属于志怪小说一类,便不用说了。时武帝信神仙,怪诞之说并起。东汉时代,方士之说更盛。魏、晋清谈,佛、道继起。故这一时代的志怪小说很发达。而其取材,要以方士、佛、道诸家灵异、神怪之说为主,他如儿女之私及朝野遗闻轶事以资谈助者,亦为小说材料,不过不及前者的重要而已。今就《汉魏丛书》中所收集的两汉、六朝小说之主要者,如托于汉东方朔所撰的《神异经》、秦王嘉所撰的《拾遗记》、晋干宝所撰的《搜神记》、托于晋陶潜所撰的《搜神后记》、宋刘敬所撰的《异苑》、梁吴均所撰的《续齐谐记》、梁任昉所撰的《述异记》,便是志怪小说中之最有名者。如托于东方朔所撰的《海内十洲记》、托于汉班固所撰的《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托于汉郭宪所撰的《别国洞冥记》,便是属于方士神仙之说的志怪小说。如梁颜之推所撰的《还冤志》、宋刘义庆所撰的《宣验记》、齐王琰所撰的《冥祥记》,便是言佛家因果报应之说的志怪小说。他如记儿女之私的,就有托于汉伶玄所撰的《飞燕外传》及无名氏的《杂事秘辛》。资谈助的,就有托于汉邯郸淳所撰的《笑林》及刘义庆的《世说》。记朝野遗闻轶事的,就有托于汉刘歆所撰的《西京杂记》。又如汉赵晔所撰的《吴越春秋》与汉袁康所撰的《越绝书》,在《四库全书提要》中虽录于《史部载记类》,但其中亦多小说的记载。总之,两汉六朝是志怪小说最盛行的时代,而其托名为汉人所撰的,大概都不可靠,或系魏、晋以后人所作。
唐代小说,较两汉、六朝更为发达,更为进步。洪容斋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其笔端。”是唐代小说,已转变至一新时期,即传奇小说时期。据日本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则唐代传奇小说,可以分作别传、剑侠、艳情、神怪四类,今将《唐人说荟》(一名《唐代丛书》)所收集的小说依盐谷温的分类法略述如下:
(甲)别传:如韩偓所撰的《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三种,都是记录隋炀帝的逸事的;如无名氏的《李林甫外传》,便是描写当时道教流行的作品;如陈鸿所撰的《东城老父传》,便是记玄宗时代斗鸡盛行的事;如郭湜的《高力士传》、曹邺的《梅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以及乐史的《太真外传》四篇,可以说是明皇内传,是记录玄宗宫闱间秘事的好史料。
(乙)剑侠:如张说所撰的《虬髯客传》,杨巨源所撰的《红线传》,薛调所撰的《刘无双传》,段成式所撰的《剑侠传》,都无不是些武侠男女的勇谈。
(丙)艳情:艳情类以佳人才子的风流韵事为主,实唐代传奇的精萃,如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许尧佐的《章台柳传》、元稹的《会真记》、张文成的《游仙窟》,都属此类,而尤以《会真记》为最重要,因为后此赵德麟的《商调鼓子词》、董解元的《西厢弹词》、王关的《西厢》杂剧、明人的《西厢》传奇,都是由《会真记》转来的末流,我们由此可以找出宋、金、元、明间声曲发达的沿革,最为清楚。
(丁)神怪:神怪类是关于神仙、道、释怪谈的小说,和《神异经》一样,但唐人的手笔,却情节有趣,文章华丽,固不可同日而语。如李朝威的《柳毅传》、郑还古的《杜子春传》、李公佐的《南柯记》、李泌的《枕中记》、皇甫枚的《非姻传》、陈元祐的《离魂记》,都是神怪类小说中的最有名者。要之,唐代传奇小说,大抵想象离奇,情绪丰富,文笔华丽,记叙委婉,皆非以前所及,实唐人的绝作。后此元、明间杂剧流行,每每取其事以被之管弦,也叫做传奇。如《会真记》便有元王实甫的《西厢记》(见前),《长恨歌传》便有清初洪昇的《长生殿》,《虬髯客传》便有明凌初成的《虬髯翁》,张凤翼、张太和的《红拂记》,《南柯记》便有明汤临川《四梦》的《南柯记》。至宋以后,诨词小说始代传奇小说而起,然唐人传奇体的小说,亦间有作品,如宋洪迈的《夷坚志》、明瞿祐的《剪灯新话》、明李祯的《同馀话》、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钮琇的《觚剩》、清张潮的《虞初新志》、清余怀的《板桥杂记》以及清陈球的《燕山外史》均属之。
诨词小说起于宋代,盐谷温说:“小说起于汉代,从六朝经过唐渐渐发达,其文体为秾艳绮缛之文语体,然而还不过是词人文士的余业。真正的有国民文学之意味的小说,创于宋代。这叫做诨词小说。诨为戏言、笑语、滑稽谈之意味,诨词小说是以俗话体很有趣的写成的小说。”观此,便知道诨词小说,就是由文言转变为语体的一种国民文学。而且唐代传奇小说是短篇的多,宋以后的诨词小说却是章回体。宋代诨词小说传到今日的,只有《宣和遗事》一种,系南宋无名氏之作,徽宗、钦宗的二代记。至元代,诨词小说始盛行,这第一是由于元以异族入主中国,仕路沮塞,所以许多文人便喜以游戏的笔墨,描写社会的情状,以抒发其平日的积郁之气;第二是由于元人向处荒寒瘠苦之乡,一朝得志中原,醉心汉族文明,趋向娱乐方面,所以欢迎杂剧与小说,以取快乐;至于唐、宋以来佛家说法与理学家语录的喜用语体,也是促成此种诨词小说的原因。元代诨词小说的代表作品,有《水浒传》,相传为施耐庵所作,又有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至今还很流行,成为一般人的读物。降及明代,又有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金瓶梅》,并《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称为小说四大奇书。他如《平妖传》《今古奇观》《龙图公案》《两汉演义》以及《东周列国志》,都是明代小说中的最好者。清代诨词小说,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一代代表作品。他如燕北闲人所作的《儿女英雄传》以及《三侠五义》(后更名《七侠五义》),便是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便是讽刺小说之祖。清末,更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及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如《镜花缘》便是拥护女权的作品,《花月痕》便是才子佳人的韵语,《品花宝鉴》便是美少年的秘话。清末,林纾又译西洋小说若干种,为西洋文学翻译的开始,但他喜用古文,所以弄到与原著者的意思相违。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进作家辈出,有如风起泉涌一般,创作与翻译,都有很长足的进步。
(二)诗。诗与赋原出于《诗经》中之所谓风,至春秋战国时才分为两途。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佺期)宋(之问)律诗。”最初诗与音乐是不能分离的,汉代以后,诗与乐分为两途:当时诗有五言、七言、四言、六言之分,五言始于古诗十九首(其中有九首为枚乘所作)及李陵、苏武之作,七言始于武帝时柏梁台的唱和诗,四言始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始于汉司农谷永(此外有三言始于晋夏侯湛,九言始于曹魏高贵乡公)。然汉、魏、六朝的作品,仍以五言、七言两体为多,这些都是古诗。至于乐府,则始于汉高帝的《三侯章》及唐山夫人的《房中乐》,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采司马相如等所作诗赋,论其律吕使和于八音之调,而乐府之名始立。东汉以后,乐章亡绝,不可复知,由是所谓乐府之作,便不过是“依前曲作新声”[1]的事业而已,而乐府也就因此成为诗中之一体。降及晋世,音韵学渐次发达,而梁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嗣后诸家遵轨,已开律体之端。到了唐代,所谓近体诗始正式成立。近体诗是别于古体而言,所谓古体诗,就是汉、魏、六朝的诗,这种诗虽以五言七言为多,但是每篇的句数并无一定,每句又没有定声。至于近体诗,却是取古体五言七言诗,调以声律,加以排整,而通篇都为五言或为七言的一种诗,不过近体诗中,又有律诗绝句之分。诗的体制,至是大备,后此宋、元、明、清都不能出此范围。唯自唐宋以后,受佛家说法与宋儒理学语录的影响,而以俚语入诗之风大开,其结果遂形成今日之所谓新体诗,即自由诗。诗之演进,大概如是。至于历代作家,则有文学史的叙述,故不复赘。
(三)赋。上面说过,赋也是出于诗,所以班固《两都赋序》也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之源固合于诗,但其末却不同于诗。从性质上说: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诠赋》)。从作用上说:诗——“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赋——“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诗与赋的分别,大概如此。最初的赋,叫做短赋,短赋可以说是无韵的小诗,因为当时的诗都与音乐有关,而短赋却和音乐无关。《左传》载士为夷吾筑城不慎,被献公所斥责,士
便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这便是短赋的好例。由短赋而进为骚赋。骚赋的开创者是屈原,它是诗与赋间过渡的产品,所以刘勰说:“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又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由骚赋再进而为辞赋。赋的名称之成立,实由于荀卿与宋玉,而屈原之赋全属抒情,还有古诗的遗意。至荀卿之赋,却已和屈原不同。刘勰说:“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尽境。”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盖骚赋为诗人之赋,而辞赋则为辞人之赋。后此司马相如、枚乘、扬雄诸人,都是辞赋的大家,而他们所代表的汉赋,即是赋的正宗。由辞赋再进而为骈赋。骈赋为魏、晋、六朝时之赋,专用俳体,竞尚奇巧,其气势局格,已比不上汉赋。由骈赋再进而为律赋,就益加比不上汉赋而流入为下品了。所谓律赋,始自唐世,以迄宋代,盖从沈约四声八病之说起,而唐诗有律诗,唐赋亦遂有律赋。律赋专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至于情韵气势,却置诸不顾的了。由律赋再进而为文赋。文赋就是散文的有韵者。其体虽源于荀卿《礼智》诸赋,然实完成于宋人。原来自唐韩愈提倡古文力排骈文以来,至宋而散文始完全战胜骈文,所以宋人别创一格,而以散文作赋。如欧阳修的《秋声》及苏轼的《赤壁》,便是文赋的好例。最近语体流行,所谓语体的散文诗,或许就是一种白话赋。
(四)词与曲。王元美《艺苑卮言》:“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合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谙南耳而后有南曲。”由他这段话看来,便知道词与曲的来源了。原来唐人拿绝句度曲,至五代两宋衍成长短句就创成为词,所以有人说,词是诗之馀。词要播入管弦,所以讲究音律。但自金元入主中原,所用胡乐,词不能按,就更成为北曲。其后北曲不合于南乐,所以明初又创南曲。至于词与曲的作家,则有文学史为之讲述,故不复赘。
(五)文。这里所谓文,是指散文而言。以前说过,有韵之文发生在无韵之文之先。中国六经,诗固全为韵语,而其余各经以及周、秦间诸子所著书,其间皆时有韵。至秦、汉间,有韵之文与无韵之文,界画始清。秦世作家如李斯辈,两汉作家如贾谊、晁错,都是很有名的,而司马迁的《史记》,更为唐代以后直至清代古文诸家所宗法。后班固撰《汉书》,亦能继迁之业。降及东汉,便每每以单行之句,运排偶之词,文体遂和西汉不同。至建安七子出,骈俪之风始盛。晋初陆机的《连珠五十》,尤为四六文的嚆矢。南北朝时,谢灵运、颜延年、鲍照、徐陵、庾信继起,便专事绮辞缛句,置情理于不顾了。唐初王、杨、卢、骆四杰,虽其为文,力事遒劲,然托体仍为骈偶。后陈子昂出,始稍复两汉的旧观。迨韩愈、柳宗元出,才毅然以转移文风为己任,效法秦汉之文,力倡古文运动。宋世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继起,始完全战胜骈文。自是以后,直至清代,虽间有骈文作家,然文章正宗,却不曾逸出唐、宋所谓古文以外。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原始公产制而奴隶制,由奴隶制而封建制,最后,由封建制而资本制。在国家开始成立的时候,是纯粹的一种奴隶制。封建制的社会和奴隶制的社会并无多大的悬殊;不过奴隶制是氏族社会的孑遗,多量的含有血族的成分,而封建制则是多量的含有地域成分的奴隶制。以上所述,便是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而社会演进的原动力,却在于生产关系的进展。......
2023-08-16
至于《通书》,则专言人事,而归之于诚与静。不过其学,偏于术数,故传者甚少。死后,朝廷且以其《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立于学官。他的理气之说,多本于伊川,以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因此他又以理为天地之性,而以理与气杂为气质之性,从而他也主张变化气质,以返于天地之性。张栻受学于朱熹门人蔡沈,而和熹过从最密,学者称为南轩先生。他为学纯以一心为主,认为心即是理,简易直截,而以朱熹的即物穷理,为支......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上面所述的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也符合中国社会演进的程序。不过中国古代社会,差不多是个不可究诘的谜,使我们的研究很难于着手。因此,要拿不可信赖的古史,去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便不免陷于臆断的境地了。夏商既是奴隶制的国家,则不可究诘的由黄帝至尧、舜这个时代,其为氏族的公产社会,便可断言。因社会的演进,前一社会形态的残渣,或多或少必留存在后一社会形态中。......
2023-08-16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自隋至唐初,食盐无税。德宗时,罗掘益密,凡茶漆竹木皆税十之一,以供国用,又于道津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海禁未开以前,我国工业都不能脱掉手工业的范围,不过到了隋、唐之世,手工业已形成为独立的生产事业,而行会制度,亦从之而兴〔204〕。至于毛织品,则已详见第二十六章,兹不赘述。市署掌百族交易之事,规定斗秤大小,凡伪造品归署没收,凡货物不中量的市署得禁其发卖,其造弓矢长刀,均由市署立样。......
2023-08-17
自是尚铭专东厂事,后虽遭贬谪,但宦官梁芳又起而专横。神宗初年委政于张居正,本有“起衰振敝”之势。政治既坏,再加上朋党的纷争,国事便更加不堪设想了,原来御史和科道在明代均为言路要职,居正当国,排除异己,言路才因之蔽塞。时内外章奏,多留中不发。这次民变,旧史称为流寇,发动于陕西。出峡之后,复自陕西犯河南。自成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之,思宗自缢而死。......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