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学与张载的影响-杨东莼文集·专著卷

关学与张载的影响-杨东莼文集·专著卷

【摘要】:便是差别即平等、现象即本体的道理。横渠之学,影响于程朱的,就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种变化气质之说,影响程、朱不小,所以朱子说:“气质之说,起自张、程,极有功圣门,有补后学。”除二程、周、张之外,当时尚有一位邵雍,和他们并称为理学五子。

宋史·张载传》:“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与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号《正蒙》。又作《西铭》。”

横渠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宋史》)。他的《正蒙》,就是本于《易》;他的《西铭》,则多本于《中庸》,而以孔、孟之仁为主。今分述如下:

(一)《正蒙》。《正蒙》里面的“太和”与“太虚”,便是《易》里面的“太极”。他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这里所谓“两”,即指阴阳而言,所谓“一”,即指太和而言;是阴阳虽二,合之则一;分之便叫做阴与阳,合之便叫做太和。他因此推广阴阳,以说一切。譬如言天地,就说:“天地变化,一端而已。”言人物,便说:“动物本诸天,植物本诸地。”言性,便说:“性其总合两也。”又:“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之性存焉。”言学,便说:“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者,其必由学乎?”虽然,横渠之学,也有出于佛氏之处,譬如他说:“两不立则一不见,其究一而已。”便是差别即平等、现象即本体的道理。他虽有得于佛,却力辟佛,这原是宋儒一般的做法,并不仅横渠一人而已。

横渠之学,影响于程朱的,就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他命意在于要人家由气质之性,反到天地之性。所以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又说:“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与不善反而已。”既有气质之性,便要变化气质,所以他说:“人之刚柔缓急,有才有不才,气之偏也。天本参和不偏,养其气,反之本,而不偏,则尽性而天矣。”这种变化气质之说,影响程、朱不小,所以朱子说:“气质之说,起自张、程,极有功圣门,有补后学。”

(二)《西铭》。横渠著有《东铭》《西铭》[7],《东铭》以戏言戏动过言过动为戒,不及《西铭》的精深博大,所以学者多言《西铭》而不及《东铭》。《西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便是横渠言伦理的总要。程颐极推崇他这篇《西铭》,说道:“《西铭》明一理而分殊。”又:“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意极完备,乃仁之体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求仁之学。”朱熹更推广其意而说道:“以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则其大小之分,亲疏之等,至于十百千万而不能齐也。……程子以为明理一而分殊,可谓一言以蔽之矣。盖以乾为父,以坤为母,有生之类,无物不然,所谓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脉之属,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则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一统万殊,则虽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而不流于兼爱之弊。万殊而一贯,则虽亲疏异情,贵贱异等,而不梏于为我之私。此《西铭》之大指也。”

除二程、周、张之外,当时尚有一位邵雍,和他们并称为理学五子。《宋史·邵雍传》:“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乃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所著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尧夫虽为理学五子之一,然因他独以图书象数之学闻名,且“《易》本明白简易,而康节(尧夫卒谥康节)装凑安排,昧于大道”(见黄宗炎的《先天卦图辨略》)。所以本节仅述其生平,至于他的学说,则存而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