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宋史·程颢传》:“程颢字伯淳。……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文彦博采众论,题其墓曰明道先生。”他的生平,大略如此。他的学说,见于《识仁篇》与《答张横渠先生定性书》。《识仁篇》说: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唯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明道把仁看做浑然与物同体,把义、礼、智、性看做仁,又把仁看做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这正合于孔子的仁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这种说法。他又把仁看做良知良能,而和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说法相同。他这样阐明圣人之道,所以伊川竟说他是孟子之后一个唯一的继道统的人物。但是,明道说仁,却得力于禅宗。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谓“天地之用,皆我之用”,便是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便是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凡此都是他“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结果。至于《定性书》,则更与禅宗言相符合,略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外内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宋史·程颐传》:“程颐字正叔。……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涪人祠颐于北岩,世称为伊川先生。”他的思想是理一元论,所以他说“理即是性”,又说:“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他既着重于理,所以他又取《大学》的格物致知,而提出“穷理”之说,他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又说:“穷理即是格物,格物即是致知。”但穷理格物,并不专求于外,所以他又说:“观物理以察己。”“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明道、伊川之学,虽同出于周敦颐,但其间却有不同之处。明道谓“事有善恶皆天理”,伊川解释孔子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两句话,则谓“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4]这就是因为明道之言杂有佛家言[5],而伊川之说,却本于孟子。然观《归元直指集》所载,却又不能说伊川与佛家无关。
明道、伊川对于儒林的贡献,为表章《大学》与《中庸》。《大学》朱熹章句,首引程子之言,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语》《孟子》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中庸》朱熹章句,也首引程子之言,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世[6],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自是以后,《中庸》《大学》,就成为儒者必读之书。然程子表章《中庸》《大学》,也有原因。盖佛家之说,不出心性;而儒书中言心性最多而足以与佛相抗者,则唯有此二书,所以表而出之,以见儒家并不弱于佛。宋儒辟佛而不觉出入于佛,便是这个道理。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鲍生生平不可考,但其言论则为非君主制度。这就是说,上古时代没有君主制度,故人民各得其所,而其所享受的幸福,实胜于既有君主制度之后。这就是说,臣民之所以受专制的虐政,都是由于有君主制度。所以鲍生的言论,在消极方面,能明目张胆反对君主制度,但在积极方面,却不能提出一个改革社会国家的方案,而只知返于无名之朴的混沌状态。(五)鲍敬言的非君主制度说,与老子的思想,有何关系?......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自隋至唐初,食盐无税。德宗时,罗掘益密,凡茶漆竹木皆税十之一,以供国用,又于道津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海禁未开以前,我国工业都不能脱掉手工业的范围,不过到了隋、唐之世,手工业已形成为独立的生产事业,而行会制度,亦从之而兴〔204〕。至于毛织品,则已详见第二十六章,兹不赘述。市署掌百族交易之事,规定斗秤大小,凡伪造品归署没收,凡货物不中量的市署得禁其发卖,其造弓矢长刀,均由市署立样。......
2023-08-17
自是尚铭专东厂事,后虽遭贬谪,但宦官梁芳又起而专横。神宗初年委政于张居正,本有“起衰振敝”之势。政治既坏,再加上朋党的纷争,国事便更加不堪设想了,原来御史和科道在明代均为言路要职,居正当国,排除异己,言路才因之蔽塞。时内外章奏,多留中不发。这次民变,旧史称为流寇,发动于陕西。出峡之后,复自陕西犯河南。自成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之,思宗自缢而死。......
2023-08-17
在进行检讨之先,指导者未能将检讨对象作一详细分析,先成一个初步结论作为领导检讨工作的根据。因此,检讨不能深入问题的底蕴,不能产生新问题,不能起充分的教育作用。对工作的过程缺少严密的注意与检查,不能经常地将工作经验记录,不能随时进行部分地检讨,使检讨工作失去了丰富的内容。......
2023-08-17
构成历史事实的第二要素为地域,本章所述,就是这一点。我国太古疆域,其详已不可考。汉代继起,南服南海,北逐匈奴,东制朝鲜,西通西域,今本部诸省及新疆要地、蒙古边隅,均入版图,是为中国疆域的第三次扩张。清代仁、宣以后,外藩尽失,我国疆域便只限于中国本部及关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了。......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