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在第二编第九章中,曾说过六朝、隋、唐间佛教的宗派,分为成实、三论、涅槃、律、地论、净土、禅、俱舍、摄论、天台、华严、法相、真言十三宗,其中除涅槃、地论、摄论三宗归并他宗外,其余十宗,都经过极光大的时代,支配数百年间的思想界。以下就此十宗的历史及其教义的大略述之:
(一)俱舍宗。佛灭九百年后,世亲菩萨依《四阿含经》作《俱舍论》,便是本宗的起始。陈文帝时,印度高僧真谛三藏带来梵本,译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叫做《旧俱舍》。后唐玄奘至天竺,从伽耶舍论师学习,归国重译为三十卷,叫做《新俱舍》。本宗以因果解释世间诸法,为法相宗的初步,故又名法相宗的附宗。
(二)成实宗。本宗祖师,为造《成实论》的诃梨跋摩,生于佛灭后九百年。本宗不盛行于印度,至姚秦时鸠摩罗什始译之以行于中土,昙影为之笔述,僧睿为之注释,自晋末至唐初很盛行。本宗在于阐发人空法空之理,为小乘中的最高者,乃三论宗的附宗。
(三)律宗。佛学分经、律、论三藏,所以律为三藏之一。现诸僧所通守者,为四分律,即:比丘戒、比丘尼戒及受戒犍度、安居犍度、房舍犍度,为昙无德罗汉所集,曹魏时昙摩诃罗译之,以传中土。中土开此宗者,则为南山律师道宣。南山受戒于智首,曾为玄奘书记,译律数百卷。其时尚有两派:一为法砺律师所创的相部宗,一为怀素律师所创的东塔宗,并南山宗统称为律家三宗,唯南山宗独流传至元不衰。本宗专言戒律;一切戒律,统括于止持、作持二门,止持即是诸恶莫作,作持即是众善奉行。
(四)法相宗。本宗以大意明唯识,所以又名唯识宗。因其开祖为慈恩,所以又名慈恩宗。自玄奘西行求法,得礼戒贤,尽受五大论(《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庄严论》《辨中边论》《金刚般若论》),博通因明唯识之学,归国后此宗始行于中土。玄奘高足窥基(即慈恩法师),更将《成唯识论》西竺十家所论,撷其精华,糅成一部,本宗由是确立。本宗以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变,三界唯心,心外无法,一切现象,都是心影,并非实有之物。
(五)三论宗。本宗以龙树所著的《中观论》《十二门论》,与提婆所著的《百论》而立名;又名一代教宗,以此三论为一代佛教的共通原理故。本宗亦由鸠摩罗什传入中土,三论翻译,都出自他的手笔。后来嘉祥阐发其义,本宗乃全盛。及慈恩法师受宗义于地婆伽罗而著《十二门宗致义记》,本宗始大成。本宗《中观论》,在于破大小二乘之迷,通于大小两教;《十二门论》在于破大乘之妄执,以显大乘的真义;《百论》在于破世间出世间之邪,以显一切之正。
(六)华严宗。本宗为佛祖第一时所说之教(即《华严经》),为佛乘中最高深之理。佛灭五百年,马鸣作《大乘起信论》,即本此经;又七百年,龙树造《大不思议论》;又九百年,天亲造《华严十地论》。此三师,称为本宗印度的列祖。其在中国,东晋时,跋陀罗译《华严经》六十卷,本宗始入中土。陈、隋间,杜顺著《华严法界观门》《五教止观》《十玄章》,大畅妙旨,是为本宗初祖。后智俨、法藏、澄观、宗密继起,盛弘华严,并杜顺称为华严五祖。华严法界玄门,以“一真法界”(万法缘起于一心,仍为一心所统摄,所以叫做一真法界)。区别为四种:第一,诸众生色心等法,各有差别,各有分齐(如水与火不同,又如水有冰与汤之不同),叫做“事法界”;第二,诸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而同一体性(如冰汤虽异,其性则同,以真如法性,本来平等故),叫做“理法界”;第三,理由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如水即波,波即水,事与理相融而无碍),叫做“理事无碍法界”;第四,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即宇宙万象,同是一法性所现,不但事与理无碍,即事与事亦无碍),叫做“事事无碍法界”。四法界中,只有事事无碍法界,微妙难识,所以又详说十门: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如海之一滴,具百川味;二、广狭自在无碍门,如一尺之镜,见千里影;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如一室千灯,光光涉入;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如金与金色,不相舍离;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如秋空片月,晦明相并;六、微细相容安立门,如玻璃之瓶,盛多芥子;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者,谓帝释天,其宫殿宝网,重重互照),如两镜互照,传曜相写;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如擎拳竖臂,触目皆道;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如一夕之梦,翱翔百年;十、主伴圆明具德门,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这便叫做“十玄门”。此外又说“六相”: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三、同相,互不相违为同;四、异相,彼此不滥为异;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总、同、成,叫做“圆融门”;别、异、坏,叫做“行布门”。而说行布法,圆融即在行布之中;说圆融法,圆融即在行布之内。
(七)天台宗。本宗又叫做法华宗,以依佛祖《法华经》立宗故。本宗不来自印度,首创者为智者大师。师名智,陈、隋间人,以居天台山,故此宗得名。天台止观法门,本于佛言定慧(佛以戒、定、慧为三学)。因为“止”是定因,慧是“观”果。由定慧而起止观,即以止观而证定慧。什么叫做止?《永嘉集正修止观》第九说:“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谓之尘者,以染污义故)。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灭非知。知灭对遗,一向冥寂。阒尔无奇,妙性天然。”什么叫做观?同书又说:“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而止观二门,析之又为空假中三观:止者观空;观者观假;止而非止,观而非观,非止非观,即止即观,这便叫做中。三者具于一心,所以统名一心三观。有此三观,能破三惑(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而成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八)真言宗。佛教分显密二教。本宗就是密教。什么叫做密教?不恃言语以立教者,叫做密教。佛有三身:一释迦佛,二大日如来佛,三弥陀佛:实一佛之德所流出的三体。大日就是释迦的法身,释迦就是大日的化身。所以后世学者,综别诸宗,也分为释迦教、大日教、弥陀教三类。本节所说的十宗,只有真言宗是大日教,净土宗是弥陀教(现在妇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宗弥陀教),其他八宗都是释迦教。相传金刚萨埵亲受法门于大日如来,三传至善无畏。善无畏始来唐,译《大日经》,以授金刚智。金刚智实本宗中国传法开祖。后不空和尚东来,承金刚智之后,从事翻译,本宗始确立。但本宗不盛于中土,后经空海传到日本,而盛行于东岛。
(九)净土宗。本宗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净土论》为依据,即弥陀教。本宗为普通人说法,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心念佛,往生净土,是为钝根人开一捷径。今世俗所谓佛教,大半是本宗的末流。本宗印度先师,推天亲菩萨。天亲灭后五百年,菩提流支始传净土法门于中土。但在晋时,慧远结白莲社于庐山,念佛修行,即已为本宗的嚆矢;而菩提流支入中国,却在北魏时。后流支以授昙鸾,鸾著《往生净土论注》,而本宗大弘。其后隋有道绰,唐有善导,都是本宗的大师。
(十)禅宗。法相、天台、华严,叫做教下三家;禅宗叫做教外别传;这四宗,都是大乘上法。禅宗以“不著语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教义,一变佛教从来的窠臼。本宗历史:相传灵山会上,如来拈花示众,不说一言,大众不解佛意,独摩诃迦叶(即西天初祖)破颜微笑,佛言“吾有正法解藏,涅槃妙心,实相无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自是密密相传,不著一字,直至达摩禅师,为印度本宗二十八祖。达摩于梁武帝时东来,为中国禅宗初祖,传授惠可、僧璨、道信、弘忍,称为本宗五祖。五祖弘忍尝命弟子,各依所解造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闻而易之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见性较高,乃得接受衣钵,叫做六祖。后神秀又师六祖,悟大法,于是禅宗分南北二派:南为慧能,北为神秀。六祖以后,钵止不传,而教外密传,遂极光大,以后竟衍为云门、曹洞、法眼、临济、沩仰五宗,今列其传授系统如下: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南北二宗宋室南渡以后,道教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主性,属于丹鼎一派;北宗主命,属于符箓一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以真大道教之名。正一教太一教此外更有正一教与太一教。正一教即张道陵一派,其第三十六代张宗演,得元世祖之命,总领江南道教。至民国十五年革命军北伐,龙虎山的法坛,始被破坏;然民间信仰道教,至今不衰。......
2023-08-17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旧派史学家或唯心派史学家,不懂得这种道理,从而每每在历史上发生一种偏见:他们以为生活的演进,是由一种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来主宰的,好像没有这种人来主宰,则人类生活就无从演进。其实,拿社会进化史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决没有这样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所谓燧人氏,不过是火的发明之象征;所谓伏羲氏或庖牺氏,不过是畜牧的发明之象征;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业的发明之象征。故此,上面所说的这种偏见,是不得不打破的。......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