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既崇儒家,则为孔子删定的经书,就成为必修的科目,经学的特盛即由于此[10]。今将西汉五经的传授,表列如下:以上所述,都是西汉的今文家[11]。到平帝时,始有所谓古文家。古文家之源,盖出于刘歆。这一派为古文学。至东汉末年,马融、郑玄等提倡古文经,古文经由是大兴。经今古文之争,始自刘歆。六、经学传授不可考。......
2023-08-17
魏晋、南北朝,是怀疑主义的时代,同时,又是儒佛两宗的过渡时代。而此时代的特征,就是玄言与清谈之风。今考促成这种风尚的原因,约有以下数端:
第一,由于战争的扰乱,使学者思想发生厌世之观。原来汉末自张角倡乱以来,天下就没有安宁一天。继之而起的,又是军阀董卓、李傕、郭汜、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的互相厮杀,卒之弄成三国鼎立攻战不息的局面。后来司马氏虽然统一中国,但不久又有八王五胡之乱。在这个长久战乱的时期,必然闹成“原野厌肉,溪谷盈血”的景象。处在这种景况中的学者,既无所用,又日日在救死不暇的惶惑中,自然就谈不到实用的学术,而因感觉到死生无常,便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流入厌世这一条路上去了。这便是促成玄言与清谈之风的根本原因。
第二,由于训诂学的反动,使学者思想得以解放。原来两汉诸儒说经,都确守师说,争执门户之见,只知模仿因袭而少有创造;及其末世,训诂学大昌,由是弄成“碎义逃难,便辞巧说,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幼童而守一经,白首而不能通”的地步。在太平时候,生活安定,从事这种琐碎的训诂学,还不见得有什么毛病;但在离乱的时候,人人都感觉着生活上的威胁,又哪里有闲情来弄这个劳什子呢?所以训诂学的反动,就会使学者的思想由琐碎而趋于简易,由争执门户之见而趋于解放。
第三,由于礼教的反动,使学者思想不为礼教所束缚而趋于放诞。原来汉光武中兴,有鉴于新莽以爵禄来收买士大夫,使礼教扫地无余,于是尊崇儒术,提倡气节,而士风为之一变。当时士习,很重名誉,乡举、里选,都必事先考其行谊。如果一行不检,贻笑乡里,就易于抛弃终身。礼法之严,达于极点。东汉末世,汝南风俗有月旦评[1],以品评乡里的人物;而太学诸生三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并与李膺、陈蕃更相褒重,标榜为高,而激成党祸。及曹操欲谋篡汉,认为这种标榜的风习,很不利于他觊觎神器的野心,于是崇奖跅弛之士[2],而礼法大坏。不久司马氏又篡魏,禁网日密,言论渐不自由[3]。结果许多思想家目击魏、晋的篡窃,都无不是假借尧、舜揖让的美名,而所谓礼教,原来都是欺人的工具,到了这样的境地,就自然发出“礼岂为我辈设哉?”的反抗呼声,而放诞相高,便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有力的风尚了。
有了上述这些原因,已经足以促成玄言与清谈之风,而当时儒业消沉,更足以使这种风气获得猖披的机会。《魏略》所谓“太和青龙(魏明帝年号)中,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亦避役,竟无能习学”,“正始(在齐王芳年号)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余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即其时儒业消沉的明证。
儒业既已消沉,礼教又不足以范围人心,琐碎的训诂学更不足以束缚学者的思想,而长期的战乱,不但使学者学无所用,抑且使学者救死不遑,于是厌世的人生观随之发生,而转入于老子的虚无主义,清谈玄言之风,因之而开。但是,阴阳五行之说,自汉代以来,便久已深入人心,所以当此离乱之时,除遁入老子的虚无主义以外,丹鼎、符篆、占验之术,又必为时人所好,而神仙之说又大盛。至于佛教思想,则久已流入中土,所以此时代的学者思想,杂有佛家言,又是必然的趋势。要之,这些都是在此一怀疑主义时代所必有的现象。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西汉既崇儒家,则为孔子删定的经书,就成为必修的科目,经学的特盛即由于此[10]。今将西汉五经的传授,表列如下:以上所述,都是西汉的今文家[11]。到平帝时,始有所谓古文家。古文家之源,盖出于刘歆。这一派为古文学。至东汉末年,马融、郑玄等提倡古文经,古文经由是大兴。经今古文之争,始自刘歆。六、经学传授不可考。......
2023-08-17
清代学术,可以叫做考据学时代。但清初学派,真能代表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却只有顾炎武、胡渭、阎若璩诸人;他如颜元一派,则重在躬行实践;黄宗羲一派,则以史学为根据,而推之于当时之务;王锡阐、梅文鼎一派,则专治天算;王夫之一派,则在于复兴关学,而力排阳明学,都不能列为考据学派。这寥寥数语,竟道破了清代考据学特盛的原因。现在总括起来,其特盛的主因,要之不外以下三端:第一,王学的反动。......
2023-08-17
清谈之风,开自何晏、王弼。又何晏的《论语集解》,与王弼的《易注》《老子注》,至今都还存在;其引老、庄之说,释孔圣之经,均能案寻。谈玄之风,虽倡于何、王,而广播这种风气的,却要算阮籍、嵇康二人。其轻蔑名教,抛弃绳墨,由此可见。晋初,王衍、乐广,都尚清谈,不问国事。渡江以后,流风更广;南北朝时,流风所及,所谓士子便无不崇尚清谈玄言了。......
2023-08-17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下篇)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
2023-08-17
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