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先秦诸子学说勃兴的原因

先秦诸子学说勃兴的原因

【摘要】:(二)对于天的责骂。以上所述,便是先秦学术勃兴的根本原因。

在第一编与第二编中,曾再三地陈述春秋战国这个长期战乱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期。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是由奴隶经济进到商业资本;这一发展之特征,便是奴隶在经济上得到解放,以及商人阶级之抬头。经济基础既然动摇,于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也随着动摇。政治动摇的表现,就是奴隶在政治上得到解放,贵族政治陷于崩溃,以及商人阶级起而参与政治。经济基础既有这样的激变,政治组织又随着前者之激变而有这样的激变,于是在这激变的行程中,前此支配社会的传统思想就发生动摇,并且由动摇而失去其存在根据。这个动摇,表现在《诗经》中,现在陈述如下:

(一)对于天的怨望。在奴隶制的时代,都认为天是替人民降福的,但是,这时代的长期战争,闹到人民流离失所死亡丧乱,而天并不曾出马以拯救人民,因此,就怨起天来了。例如《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大雅·召旻》:“昊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二)对于天的责骂。对于天怨望,还存有一个“天”在脑袋中,但是,天既不能拯救下民,就决心来责骂天。例如《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三)愤懑的厌世。天既不惠,而生活又极度的不安,于是就只好厌世了。例如《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四)厌世的享乐。愤懑的厌世,其结果,便只有一死;但死又不是人人所乐为的,所以在这种矛盾的生活时,就不如纵欲自恣地去享乐。例如《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五)人的发见。从怨望天而责骂天,从厌世而纵欲,这一切都不能逃出当时的苦痛。但是,他们已经知道天是不能替下民降福除灾的了,奴隶们要得到解放,还是靠自己;这个解放运动的起点,就要认清自己是人——这便是人的发见。例如《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六)阶级意识的觉醒。既然发见了自己是人,并不是兕和虎,但是,为什么要替人家作牛马呢?这一个疑问,便觉醒了他们的阶级意识。例如《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同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2]

要在传统的思想发生了动摇而且丧失其存在根据的时候,新思想才获得出生的地盘,才获得其存在根据。以上所述,便是先秦学术勃兴的根本原因。此外尚有许多次要原因,分述如下:

(一)由于教育的解放。前面说过:古代学术,柄于王官,庶民无享受高等教育之权。但到西周末年,学校不修,学术下移。老子以柱下史著书五千言,已开私家撰述之端;孔子聚徒讲学,又开私人讲学之风。而孔子教育主旨,在于“有教无类”,更加打破前此教育上的阶级制限。其后如墨子孟子、许行,都俨然授徒设教,甚且率弟子以就食于诸侯。教育权既下移于私家,于是停滞划一的学术思想一变而为自由奔放的学术思想。

(二)由于列国的延揽人才。梁启超说:“列国并立互竞;务延揽人才以自佐。如秦孝公、齐威王、宣王、梁惠王、燕昭王乃至孟尝、平原、春申、信陵之四公子,咸以礼贤下士相尚。而处士声价日益重,而士之争自濯磨者亦日众。”

(三)由于智识交换之机会多。梁启超说:“大师之门,从者恒数百;而大都会尤为人文所萃,如齐稷下常聚数万人,或赐列第为大夫,不治而议论;他国殆亦如是。智识交换之机会多,思想当然猛进。”

(四)由于书籍传写方法之发达。梁启超说:“当时书籍传写方法,似甚发达。故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载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甚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富。既研究有资,且相观而善,足以促成学术勃兴之机运。”[3]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转变期,传统的学术思想已经由动摇而丧失其存在根据,而替新思想形成一个出生的地盘;同时,教育之解放、列国之延揽人才、智慧之相互交换以及书籍传写方法之发达,又益加促成新思想学术勃兴之机运。故其结果: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各就所见,以谋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