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后,知勇营不足恃,始裁减绿营兵额,以所省之饷,于勇营之外,挑选精壮,加饷重练,叫做练军。民国成立,兵制略与清同。(四)试略述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兵制之异点。(五)民兵制度始于何时?(八)试述宋、元、明、清四代兵制之大概。凡此均可见当时出兵之法与井田制度有深切的关系。羽林初名建章营,后又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孙,养于羽林,教以五兵,名曰羽林孤儿——即世袭兵之始。......
2023-08-17
在氏族社会中,无所谓兵,因为社会中的成员,均处于平等地位,人人有相互扶持、相互保卫及对于外来侵害的共同复仇之义务,从而就用不着特设一种兵去担负此种义务。等到由氏族社会进到奴隶制的国家的时候,才有所谓兵。兵的发生之唯一原因,就是战争;而战争发生之唯一原因,又是私有财产之确立,盖私有财产制一经确立,则一方不能不需要兵以保障此种财产制,他方又不能不利用兵的力量抢劫邻族的财产以富裕己族的私有[1]。大概在由氏族社会推移到奴隶制的国家的行程中,就已经有了“武人”,而且这时的武人都是氏族中的男子[2]。男子在这个时候,既然占有重要地位,前此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必然就转变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国家的组成亦必从而开始。国家既已组成,于是统治阶级便益加需要兵来保障其统治,来侵略邻近的部落。此时的社会,已经分为贵族与奴隶两个阶级,随之服兵役便是奴隶所专有的义务。
以上所述,系属于兵之起源。今请进而述上古之兵制。上古兵制,莫详于周代,而其说又有今古文家之不同。《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周礼·夏官序》:“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此系古文家说。《白虎通·三军篇》:“三军者何?法天地人也。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二千五百人,师为一军,六军一万五千人也。”《公羊传》隐五年何休注:“二千五百人称师。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此系今文家说。要之,这多半是后儒的向壁虚造,未可全信。而且当时出兵的方法,和井田制度有深切的关联[3];井田制度既不可信,则其军制更不可信了。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一点:就是当时服兵役的人,完全是些农人。《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便足以证明平时的农人就是战时的军人[4]。盖西周仍存有奴隶制的国家之残渣,而当时所谓农人,其地位并无异于奴隶,从而服兵役也就是他们的义务了。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中、日战后,知勇营不足恃,始裁减绿营兵额,以所省之饷,于勇营之外,挑选精壮,加饷重练,叫做练军。民国成立,兵制略与清同。(四)试略述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兵制之异点。(五)民兵制度始于何时?(八)试述宋、元、明、清四代兵制之大概。凡此均可见当时出兵之法与井田制度有深切的关系。羽林初名建章营,后又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孙,养于羽林,教以五兵,名曰羽林孤儿——即世袭兵之始。......
2023-08-17
禁军也被称为正兵,负担着保卫国家和征战的职责,属于国家正规军队。乡兵、蕃兵是国家正式军队的补充。不过,确切地说,宋朝实行的是以募兵制为主、募兵与征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宋廷招募士兵时主要衡量身高和体力,除此之外,还要测试应募者的跑跳动作和视力。其次是武将与士兵之间的制衡。北宋军队的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伤残也有安置的规定。......
2023-08-19
第九节从征兵制到募兵制秦汉时期的兵役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秦代的单一征兵制,到西汉以征兵为主,募兵制为辅,再到东汉盛行募兵制的历史演变过程。普遍征兵制的特点是耕战结合,兵役与徭役结合,预备役与现役结合。这样就基本上废止了秦至西汉所实行的普遍征兵制,而代之以募兵制。募兵制是以雇佣形式招募兵员的一种兵役制度,“应募”从军者,官方给予一定的经济、政治待遇,使其承担当兵作战的任务。......
2023-11-28
叁 为什么府兵制的衰败会导致关陇集团消亡所谓府兵制,指的是从北魏到隋唐时的一种军事制度。此举为府兵制的正式形成打好了基础。但府兵制的衰弱依然不可避免。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正式被废除,关陇集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从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2024-01-23
第一节“国”、“野”普遍征兵制与车乘编制演变春秋前期各国仍保持着“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传统,当时列国军队的兵员来源主要是“国人”。这说明由“国人”征兵制向普遍征兵制的过渡已成为必须。正是这双重原因,使各国先后废除了“国人”才能当兵的特权,扩大了征兵范围,实行普遍征兵制。车步混合编制及其变化。......
2023-11-28
各国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的胜利,就普遍地实行征兵制度。郡县征兵制度 县原来有一套征赋的制度。晋楚等国由于县的陆续设置,到春秋后期,县的军队已成为很有力的部队了。战国时代,各国边地都已分设郡县,中区也已普遍设县,征兵制度已推行到全国,郡县成为征兵的地区单位。这时各国常备兵大都是经过考选的,有特殊待遇。军队的编制和军中赏罚的规定 随着郡县征兵制度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各国的军事制度就确立了。......
2023-08-29
引言40万年前,一位类人物种的祖先设计了一个手斧。所谓“美感”,柯里指的是对美的创造或欣赏的品位,我将在第一章中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在我们的谱系中,第一次使用石器[6]的是距今约260万年的古老的人族物种成员[7]。它涉及指代或代表抽象关系,如以一个图案或标记表示社会地位或宗族归属。有些人认为将珠子装饰称为之“艺术”是有争议的,因为这不合时宜地稀释了艺术的概念。......
2023-10-14
4)未来建构视角前述两种视角从历史和现状条件的角度解释了单位制度的起源,而未来建构视角则从发展需求的角度说明单位制度形成的动因。另外,从社会思想演化的历史过程[105]和结构主义视角的解读[106]丰富了单位制的起源研究。总体而言,单位制的起源研究大多从制度入手,从多方面探究了其影响因素。......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