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及其衰落

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及其衰落

【摘要】:上面说过,魏晋以后,是军阀政治的时代,但是,从魏晋至唐中叶,所谓世族门阀,却间接影响于政治者甚大,所以要在这里将它叙述一下。然此种制度,自隋、唐行科举以后,即已日在动摇之中,加之天宝乱后,“赐姓”与“义儿制度”盛行,而门阀之习,就因此破坏无余了。

上面说过,魏晋以后,是军阀政治的时代,但是,从魏晋至唐中叶,所谓世族门阀,却间接影响于政治者甚大,所以要在这里将它叙述一下。关于门阀的起因,夏曾佑说得很好,他说:“魏之于中国,其关系亦大矣!案魏文延康元年,以陈群之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其法于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才德者充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吏部不复审定,但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其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也。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终为定制。又因其时,匈奴、羯、胡、鲜卑、氐、羌诸族,深入禹域,与诸夏杂处,婚嫁不禁,种族混淆,衣冠之族,不能不自标异。积此诸因,遂不得不由征辟之世,倒演而归于门阀之世。其所以与三代不同者:三代与政治相连,此不必与政治相连耳。”[36]门阀的起因是如此,但其阶级制度又是怎样的呢?关于这点,也可以引用夏氏的话,他说:“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心,若天经地义然。今所见于史传者,事实甚显。大抵其时士庶,不得通婚。故司马休之数宋武曰:裕以庶孽,与德文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沈约之弹王源曰: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王满联姻,实骇物听。此风勿翦,其源遂开。点世尘家,将被彼屋。宜置以明科,黜之流伍。可以见其界之严矣。其有不幸而通婚者,则为士族之玷。如杨佺期自以杨震之后,门户承藉,江表莫比;有以其门第比王徇者,犹恚恨。而时人以其过江晚,婚宦失类,每排抑之。然庶族之求俪于士族者,则仍不已;不必其通婚也,一起居动作之微,亦以偕偶士族为荣幸。而终不能得。如纪僧真尝启齐武曰:臣小人,出自本州小吏。他无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此事由江敩、谢,我不得措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敩,登榻坐定。敩命左右: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帝曰:士大夫固非天子所命也。其有幸而得者,则以为毕生之庆。如王敬则与王俭同拜开府仪同,曰:我南州小吏,侥幸得与王卫军同拜三公,夫复何恨?甚至以极凶狡之夫,乘百战之胜,亦不能力求。如侯景请娶于王、谢。梁武曰:王、谢高门非偶,当朱、张以下访之。积此诸端观之,当时士庶界限,可以想见。……此皆南朝之例。若夫北朝,则其例更严。南朝之望族,皆与皇族联姻。其皇族,如彭城之刘,兰陵之二萧,吴兴之陈,不必本属清门。唯既为天子,则望族即与联姻,亦不为耻。王、谢二家之在南朝,女为皇后,男尚公主,其事殆数十见也。”[37]此风至唐中叶以后,还很流行,所以《唐书·杜羔传》说:“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曰:民间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反不若崔、卢耶?”世族在阶级上既有这样的名贵,所以在这种情势之下管理政事者,当然不是寒门卑贱之流。纵偶有出自寒门而通显者,亦只可视为例外。然此种制度,自隋、唐行科举以后,即已日在动摇之中,加之天宝乱后,“赐姓”与“义儿制度”盛行,而门阀之习,就因此破坏无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