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是生活的基础,因为生活的演进,全靠工业来做原动力。这样看来,最粗笨的手工业——或者说是最粗笨的工艺,在渔猎部落中,早就发生了。不错,在农业社会中,家庭手工业,占着重要地位,如《汉书·食货志》所谓“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便明证纺绩在家庭手工业中的地位。
工业是生活的基础,因为生活的演进,全靠工业来做原动力。没有网罟,便无从渔猎;没有石头做的刀斧,就无法砍伐树木;没有耒耜,就无由耕种。这样看来,最粗笨的手工业——或者说是最粗笨的工艺,在渔猎部落中,早就发生了。《易·系辞》上说:“庖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里所谓网罟、耒耜、舟楫、杵臼、弧矢,便是我国最古而最粗笨的工业;但是,年代久远,已经不可详考了[1]。
古殷墟中所掘出的龟甲兽骨,总算是最可信的古代史料,由这种史料所得的研究的结果,是决无错误的。据郭沫若《卜辞中之古代社会》的研究,证明了商代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郭氏从便宜上把当时的工业分作四项:(一)食器——鼎、尊、敦、卣、盘、甗、壶、爵;(二)土木——宫、室、宅、家、牢、圂、舟、车;(三)纺织——丝、帛、衣、裘、巾、幕、斿、旒;(四)武器——弓、矢、弹、笰、戈、钺、函、箙。郭氏接着说道:“就这些文字上面已很可看出当时手工技术的盛况。特别是食器一项,那已经超过了粗制的土器和石器的时代,而进展到青铜器的时代了。……一方面青铜器虽已发达,而另一方面则石器骨器尚盛见使用,《殷墟古器物图录》中之各种石骨器即其铁证。而且尤可注意者则殷墟中无铁器的出现。……由此种种证据,可断然作一结论,便是殷墟时代还是考古学上所说的‘金石并用时代’。”由上所述,便明证殷代的手工技术颇为发达;但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社会的分业还没有专门化,换句话说,即是尚在自给自足的时代,唯其如此,所以工艺是人人所当为,并不曾成为独立的生活手段;最低限度,我们可以说:在这种奴隶制国家中,工艺便是奴隶童仆所专攻的,却没有成为一定的分业;工艺没有成为一定的分业,自然就够不上说工业的发达。
上面说过,社会的分业,到了周代,才进到专门化。在这样的时代,自足自给是办不到的。不错,在农业社会中,家庭手工业,占着重要地位,如《汉书·食货志》所谓“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便明证纺绩在家庭手工业中的地位。但是,其他的工业,却不能由一个家庭负担起来,所以《考工记》上就有“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甚至蚕织,大约也逐渐地成为专业,试看《诗经·小雅·大东》所谓“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诗经·魏风·葛屦》所谓“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以及《诗经·豳风·七月》所谓“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多少就可以证明出来。到了春秋时代,铁的用途,业已由耕器推广到手工业上面去了[2],于是工业就益加发达,而分业也益加专门化[3]。